《《农村薄弱学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薄弱学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薄弱学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农村薄弱学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论证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1、均衡教育呼声日益高涨。 教育的均衡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它不仅包括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也包括教育过程的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还包括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平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化发展已经写入义务教育法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课程改革进入深化推进阶段。 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
2、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项由课程改革牵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3、生源流失造成农村薄弱学校的生存危机。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就近入学原则以尽可能地保证教育起点的公平。但由于我县教师优质资源不足每年又从农村学校选调了大批优秀教师进城任教导致优质师资向城区集聚。很多家长存在“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主观愿望存在严重的择校现象导致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薄弱学校的生源严重流失。 (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学生成才的需要。在农村薄弱学校就读的学生以成绩相对落后、家庭经济困难以及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为主本身属于农村弱势群体
3、。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较差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信心。如果在初中阶段不予以关注他们会难以成才甚至会成为社会的包袱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成败往往决定当地劳动者、建设者素质的高低。 2、教师成长的需要。由于优质生源的流失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工作成绩难以得到体现教师的工作热情会降低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引导教师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寻找教师工作热情新的增长点成为当务之急。 3、办学成功的需要。农村薄弱学校如果找不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泥塘。如何把生源流失这一办学危机转化为办学成功的机遇成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4、 1、国外相关课题: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1999年开始美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其中以田纳西州的STAR计划和威斯康星州的SAGE计划最为著名。 2、国内相关课题: 在我国1996年_率先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997年_、_、_等地相继展开。_小班化教育改革于20_年5月正式启动14所小学作为“小班化”教育的首批试点学校于当年秋季正式招生目前_共有小班化小学91所小班化初中26所城区有四成小学改为小班化。 总之国外教育更多的是对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国内的研究集中在“小班化教育”的师生关系、课堂组织形式、
5、课堂教学评价、小班化的网络教育和资源配置、小班化教育与课程改革、小班化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等方面。 3、周边学校相关课题: _市_区督导室、航埠镇初中课题组自20_年起确立“农村初中自主和谐的小班化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作为推进小班化改革实验的总课题力求解决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提高教育教学、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四)、本课题与相关课题的异同 1、区别:三种小班化: 现代化小班:这类小班是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教育资源的高度投入形成的其特征为教师数多学生数少教室、多媒体设备等其他教学资源充足国外以及国内部分发达地区的小班化多
6、属此类现代化小班标志着教育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方向。 精英化小班:这类小班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学校往往是学校抢夺优质生源的招牌其特征为平行班中有小班、大班之分甚至细化为小、中、大班小班学生为年级中的尖子生任课教师为教师中的骨干在教学资源的使用方面享受优先权。精英化小班实质上是传统意义的快班其有悖于教育均衡化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原则。 边缘化小班:农村薄弱学校的小班属于这一类其特征就是学生基本为农村弱势群体教师为普通的教师教学条件相对匮乏是生源流失自然形成的小班实则是教育资源失衡的产物。 2、三类小班化的共性: 无论哪类小班都有班级人数少的特点师生间接触交流机会更多适合探究型
7、、活动型、趣味型教学的开展。 (五)、预期目标 1、学生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力得以挖掘素质得以提高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习惯。 2、教师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使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掌握适合小班化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学校层面:开展实验前两年争取改变现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校风明显好转学校冲出低谷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第三年开始让学校的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奋斗使学校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二、课题的操作方案: (一)、研究对象的分析 20_年9月、20_年9月入学的两届学生及任教这两个年级的教师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每届
8、六个班均为平行班级任课教师采取跟班制。 (二)、课题运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考察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检索了解其他学校好的做法从而为本课题研究奠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摸清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与小结概括出新的理念。 3、行动研究法:针对我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行动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检验、修正边行动边研究最终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 4、案例研究法:通过教科室、政教处、学科组为主体进行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出小班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规律性的问题用案例的形式呈现实验的成效。 (三)、课题研究过程设计与策略 1、加强小班化教育教学理论
9、学习、外出考察。 2、组织小班化教师岗前培训。 3、小班课程设置的改革。 4、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 5、课外辅导方法的研究。 6、开展实验班级班主任培训、实施德育导师制。 7、教室等学习环境的科学化布置。 8、新型评价机制的建立。 三、课题的管理计划: (一)、课题的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_年9 月至20_年5月 、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整理重点研究类似“杜郎口现象”薄弱学校成功经验、_小班化教育典型经验。 、组成课题组聘请课题指导专家组织开题。 、确定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及课题研究方案。 2、实验阶段:20_年 9月至20_年7月 、外出考察学习小班课程设置挖掘校本教学资源。 、组织小班化
10、教师、班主任岗前培训。 、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讨定期开设实验公开研讨课。 、小班教室环境布置及评比。 、进行实验中有关情况问卷调查和实验成果的检测及时进行有关资料的分析以使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分阶段、分学科进行实验成果的分析。 3、总结鉴定阶段:20_年 8月至20_年 12月 检测分析整理材料完成课题研究的报告。并请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成果鉴定。 (二)、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方志新 负责本课题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等各项工作。 课题组成员:黄志勇 负责相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研究、教师培训 阮俊杰 负责德育管理、指导班主任工作王小希 负责艺术教育教学研究郑丽娟等
11、 负责各文化学科教学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关于课题组成员的分析 课题组负责人方志新系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有多年学校教科室主任、办公室主任的工作历史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协调能力曾主持、参与市县两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成果分获市二等奖、县三等奖。黄志勇系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学校教科研管理和师训工作论文多次获奖。阮俊杰系政教处副主任并担任班主任非常有利于德育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研究。王小希艺术教研组组长参加过省领雁培训业务能力较强。郑丽娟英语教研组组长工作主动教学、教科研能力极强。本课题组聘请县教研室教科研专家商祝泉担任课题顾问指导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2、关于课题研究对象的分析 现七年级(20_年9月入学)六个班级共222名学生班平均学生38名新七年级(20_年9月入学)估计总人数为240名以内分六个班级班平均学生40名以内符合开展小班化课题研究的需要。 3、关于课题使用经费的分析 本课题系学校龙头课题非教师个人独立研究课题教师师训、外出学习及其他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需费用均由学校全额报销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予以解决。 塔石初中小班化研究课题组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