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2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487487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2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2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传播学概论 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总 学 时: 36 学分: 2 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科2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面向新闻学专业课,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资源。信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基本特征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有两大支柱,一是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传播技术产业,二是从事新闻和信息产品生产的媒体产业。当今高校开设的新闻、广告、广播电

2、视等专业正是为未来的媒体产业培养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掌握一定信息传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为研究对象,系统第揭示信息传播规律;同时它又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总体框架有大致的认识,对它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3、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为1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传播的定义、传播过程、传播的要素、传播发展史、传播效果等。掌握传播学的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难点是提升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的能力。(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 系统讲授有关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整体把握。2、 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对精选个案的剖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传播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价值;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习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3、 讲授中强调传播过程的人文和文化精神,使学生主机培养起大传播的意识。采用多种

4、形式的教学,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关注传播学的前沿性话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即通过学生关注的话题抓住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或空白点,并把之贯穿到教学中加以总结和提炼,为传播学的学科建设寻找实践与理论的最佳结合点,达到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目的。课余阅读,课堂讲授、讨论或答疑。采用多媒体教学。(五)教学时数分配表传播学概论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训练课外其它小计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22第二章人类

5、传播的历史与发展22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22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22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22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22第七章大众传播44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22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22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22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22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66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22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22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22合计3636(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诸如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6、本课程在课时分配上,着力于传播学理论,旨在系统讲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传播学理论的能力。(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2、美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3、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九)说明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考核形式:笔试闭卷。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主要考察本课程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三、教学内容纲要各章教学要点及教学要点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课时分配:2 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

7、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了解关于传播的几种主要的定义,区分传播与信息,并掌握传播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路径,弄清楚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规律;3、 了解马克思主义传播观和精神交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从传播学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 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二、 传播与信息三、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 传播学史研究社会信息系统机器运行规律的科学一、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二、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三、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于社会发展第三节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一、 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 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 学习传播,为国家建设和社会

8、发展服务思考题1、为什么说“信息室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4、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5、什么是“传播隔阂”?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课时分配:2 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传播现象和本质;区分人类传播和动物传播。2、理解人类从动物传播进化到语言经历的过程,并理解劳动是怎样创造了人类语言的;3、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理解信息传播和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二、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三、 劳动创造

9、了人类的语言四、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思考题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3、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4、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课时分配:2 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符号的几种主要的定义,区分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并掌握符号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意义,弄清楚人类传播中符号意义的分类和特点;3、理

10、解象征性社会互动行为与传播。教学内容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 符号的定义二、 信号与象征符号三、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四、 符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 什么是意义二、 符号意义的分类三、 符号意义的暧昧性四、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一、 人类的象征行为二、 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三、 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思考题1、简述符号的定义;2、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3、什么是象征行为,它有哪些特征?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课时分配:2 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传播的基本过程和构成要素特点,并掌握传播过程特点;2、弄清

11、楚社会传播过程的系统结构,掌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 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三、 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 社会传播过程的系统结构一、 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 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三、 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思考题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构成?2、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意义是什么?他有什么缺陷?3、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课时分配:2 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人内传播及其结构,区分作为意识和社会心理的人内传播;2、4、 了解人际传播的动机、特点和社会功能,弄清楚人际传播

12、与自我表达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人内传播一、 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二、 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三、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四、 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第二节人际传播一、 人际传播的动机二、 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三、 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思考题1、什么事人内传播?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2、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3、什么事人际传播?它有哪些特点?4、从哪些方面理解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课时分配:2 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群体的概念和类型、社会功能和意义;了解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弄清楚群体规范的群体传

13、播中的作用;2、了解集合行为的发生机制,掌握流言传播和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3、了解组织传播的特点和形态。教学内容第一节群体传播一、 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二、 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三、 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四、 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五、 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第二节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一、 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二、 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三、 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第三节组织传播一、 组织与组织传播二、 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三、 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思考题1、什么是群体意识?它是如何形成的?2、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具有什么功能?3、什么是集合行为?集合现象的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14、什么?4、简述流言的定义和特点。第七章大众传播课时分配:4 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大众传播的几种主要的定义,并掌握大众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2、了解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弄清楚大众报刊、电报、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与大众传播的关系;3、掌握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能一、 大众传播的定义二、 大众传播的特点三、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于发展过程一、 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二、 电报、电影、广播域大众传播三、 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四、 互联网与大众传播的新革命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 大众媒介

15、与现代人的生活二、 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三、 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思考题1、简述大众传播的定义。2、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3、电报、电影、广播在大众传播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第八章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理解媒介工具和技术对社会的现实影响;2、理解媒介组织的的性质和社会作用,大众媒介组织的目标和制约因素,了解传媒组织的信息生产活动规律。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一、 技术的定义和本质二、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三、 媒介工具和技术

16、的现实社会影响四、 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一、 传播者与大众媒介二、 大众媒介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三、 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思考题1、如何定义技术和媒介技术?2、如何理解技术与社会的互相关系。3、简述大众传播者的特点。4、谈谈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课时分配:2 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政治控制、经济力量的影响、和受众需求对传播的影响;2、掌握几种主要的传播制度。教学内容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一、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二、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三、 广大受众

17、的社会监督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集中规范理论一、 集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二、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四、 发展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思考题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2、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课时分配:2 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大众”的概念,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演变,大众社会理论和传播研究;2、了解作为社会群体成员、“市场”、权利主体的受众;3、掌握“使用与满足

18、“理论的内涵和运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研究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 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二、 作为“市场”的受众三、 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分众理论及其研究一、 分众的概念、社会观和理论依托二、 媒介发展的分众趋势三、 有关分众需求的实证研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 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二、 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三、 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思考题1、什么是分众理论?分众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梅里尔等人关于媒介专业化发展趋势的三个阶段是什么?3、什么是“使用与满足”?如何理

19、解受众需求?4、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传播效果的含义、类型、理论和实践意义;2、弄清楚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和发展;3、掌握影响传播效果的几种因素。教学内容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 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二、 传播效果类型及研究课题三、 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一、 早期的“子弹轮”或“皮下注射论”二、 “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三、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一、 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二、 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三、 传

20、播对象与传播效果思考题1、什么是“子弹轮”或“皮下注射论”?它们反映了什么样的大众传播效果观?2、简述以下概念和范畴: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传播流、意见领袖、两级传播。3、简述信源的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4、简述传播对象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课时分配:6 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理解“议程设置”理论的概要和特点,结合网络传播环境的挑战等现实问题讨论;2、了解“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和特点,并尝试评价该理论;3、理解“培养理论,”弄清楚理论概要和特点,和实践;4、了解新闻框架、“知沟”理论、“第三人效果”理论的理论概

21、要和特点及其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问题和网络传播环境的挑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概要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特点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传播的基本观点三、“培养”理论的外因第四节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一、框架与媒介框架、新闻框架二、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三、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第五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

22、中的阶层分化从“知沟”到“数字鸿沟”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三、从“知沟”到“数字鸿沟”“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第六节“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一、“第三人效果”的概念及其理论缘起二、对“第三人效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三、“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意义和理解时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1、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和特点。2、简析“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3、简述“培养”理论的基本内容。4、如何理解新闻框架。5、简述“知沟”假说的主要观点。6、如何理解“第三人效果”的概念。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

23、下学习目标:1、了解国际传播的概念,弄清楚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的演变;2、弄清世界信息新秩序的历史和发展;3、了解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教学内容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一、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二、 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一、 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二、 “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一、 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二、 信息与国家主权的问题三、 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2、谈谈全球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3、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态反映了什么性质的问题?4、什么是信

24、息主权?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是什么?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掌握传播学的主要流派。教学内容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 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二、 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三、 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共享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流派一、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二、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思考题1、传播学形成于什么时期?有哪些因素推动了传播学的诞生?2、谈谈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3、批判学派中包含了哪些主要流派或理论?各有什么特点。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课时分配:2 课时教学

25、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理解记忆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和具体的实施过程;2、了解抽样调查的技术和问卷设计的方法3、掌握内容分析法的特点、用途、和技术;4、了解控制实验法的用途和基本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一、 传播学调查研究类型二、 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二节抽样调查法一、 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二、 问卷设计第三节内容分析法一、 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二、 内容分析的课题和用途三、 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第四节 控制实验法一、 控制实验法的用途二、 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与技术思考题1、谈谈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简述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3、什么是内容分析?它有哪些特点?4、传播学中控制实验主要关注哪些条件?大纲制订人:叶春丽 制订日期:2014年8月修订日期:2016年3月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