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涉及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体系按不同程度分三个层次做出要求。了解:要求学员知道这部分内容。一般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学
2、应强调与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使学员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部分 各章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 绪论(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一般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1、中国古书中的社会2、马克思的社会涵义3、总之,社会是由一群人组成的。这群人之间存在着种种社会规定的关系,人们按着社会规范发生交互行为,分工合作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以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社会学1、社会思想与社会学:社会学的产生,吸取了古代社会思想的有益成分2、
3、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科学条件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社会学广泛地研究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 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 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研究的领域2、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的关系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学习社会学的意义1、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2、增长社会管理的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
4、3、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4、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社会需要的概念,社会需要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一般掌握其他社会需要学说及提高和满足的途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1、社会需要的涵义2、社会需要的产生3、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社会需要的理论1、社会需要的类型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综合性需要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述评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1、人的发展与需要的发展2、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的提高3
5、、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 第三章 社会交往(建议5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社会交往的概念及社会交往理论。一般掌握社会交往对形成社会关系的意义及集体行为。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交往的意义1、社会交往的涵义2、社会交往的意义3、社会交往的类型4、社会交往的理论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2、社会关系的涵义及类型3、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社会角色1、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2、社会角色的类别3、角色扮演 集体行为 1、集体行为的涵义与类别 2、集体行为的成因 3、时尚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建议5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社
6、会化的涵义,社会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内容。一般掌握社会化的条件及过程、个性的形成与社会的关系等。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化的涵义及必要性1、人的社会化的涵义2、人的社会化的实质3、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社会化的可能性社会化的生物基础1、人有进行脑力劳动的条件2、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3、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4、人有语言的能力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传授基本生活技能,即;动作技巧、学习语言文化、专业知识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包括软性和硬性两个方面指点生活目标提供角色人选,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2、社会化的基本过程3、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特殊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是成人不断适应自己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7、的必要过程再社会化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化过程。它的教化对象是那些有越轨行为、危害多数人的利益的人。 特殊社会化是指对某些遭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1、人的个性的涵义2、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的关系3、个性与民族性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建议5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家庭的涵义及功能。一般掌握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及中国婚姻家庭状况。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群体及其类型1、人类群体的形成与特征2、社会群体的类型3、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4、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和功能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1、家庭的起源和发展2、
8、家庭的类型3、家庭的社会功能中国的婚姻与家庭1、中国婚姻与家庭的传统2、社会主义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第六章 社会组织与科层制(建议5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社会组织的结构与管理及科层制的利弊,一般掌握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社会组织的目标与运行。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1、社会组织的涵义与特征2、社会组织的要素与结构3、社会组织的结构与环境的关系社会组织的目标与运行1、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2、社会组织的结构3、社会组织目标的制定4、社会组织的运行社会组织的管理1、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2、科层制及其功能分析3、我国的管理经验及问题 第七章 社区(建议5课时)一、教学目的通
9、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社区的涵义,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与结构。一般掌握社区的要素、社区研究方法等。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区与社区研究1、社区的涵义2、社区要素与社区分类农村社区1、农村社区的特征2、农村社区的结构3、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城市社区1、城市社区的特征2、城市社区的结构3、城市社区发展4、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城乡关系 1、城乡之间的对立 2、城乡差别 3、城乡融合 4、我国的城乡关系及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5、城乡对立与城乡一体化 第八章 阶级与阶层(建议5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什么是阶级,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的理论,并正确认识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一般掌握社会分化与社
10、会分层的基本涵义。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1、社会分化2、社会分层阶级与阶层1、阶级的起源与定义2、等级与种姓3、阶级划分与阶层划分社会主义中国的阶级与阶层1、我国的剥削阶级消灭的过程2、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 第九章 社会制度(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会制度的涵义,社会制度的功能及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一般掌握社会制度的类型与结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制度的涵义、特征与类型1、什么是社会制度2、社会制度的特征3、社会制度的类型4、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1、社会制度构成的要素2、社会制度的功能制度建设与制度改革1、制度建设与制度化2、我国的经济体制
11、改革 第十章 社会控制(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社会控制的涵义、法律和道德在社会控制中的地位,一般掌握社会控制的类型,功能及越轨行为与犯罪问题。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1、社会控制的涵义2、社会控制的类型3、社会控制的功能社会控制的方式1、道德、习俗和宗教2、政权、法律和纪律3、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越轨行为1、越轨行为及类型2、对越轨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3、犯罪行为及其治理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建议6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应该重点掌握社会问题的涵义及其成因,我国人口问题与劳动就业问题及解决途径,一般掌握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贫穷与生态环境问题。二、
12、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问题的涵义及其成因1、社会问题的涵义社会问题是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这些事件或情况影响到多数人的生活,而且必须以社会群体的力量才能进行改进。社会问题既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人们心理反映的问题。2、社会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社会关系的失调,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及社会解组。3、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通常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当社会结构所具有的功能不能使组织或个人按照一定的规范,通过一定的途径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时,社会混乱就发生了,社会问题就出现了。一旦依靠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解决了
13、社会问题,社会就向前发展了。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的实质人口问题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人口问题在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2、当前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危害人口增长速度超出物质资料的增长速度是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在出生率已降到较低水平时,人口绝对数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问题将会首先出现在大城市,然后出现在农村,最后发展到小城镇。人口素质差。人口素质是指人口实体的各种特质,如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都不高。危害:新增人口消费掉大量财富,降低生活水平;加重就业负担;文化低,老龄人口加
14、大,不利经济发展。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有:控制人口数量,采用强化法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变生育观念的办法。提高全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大力发展经济。劳动就业问题1、就业与失业凡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就是就业。就业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从事社会劳动;二是要有报酬或收入。凡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都不视为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大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致使一部分劳动力无法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表现为劳动力的闲置或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状态。失业形成有许多原因,对人们的影响也很大。失业的功能。2、我国的就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的特点是:(1)城镇知识青年待业的高峰
15、已经过去;(2)今后解决劳动就业任务仍很艰巨;(3)农村劳动力的闲置和剩余劳动力转化问题突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途径是:(1)发展生产、控制人口增长,作到两种生产一起抓;(2)调整就业结构,广开就业门路;(3)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贫穷问题1、贫穷的涵义及其类型贫穷是指人们缺少满足他们生活基本需要的资源和手段的状况。贫穷有相对和绝对二重意义。类型:绝对贫穷与相对贫穷,个案贫穷与集体贫穷,短期贫穷和长期贫穷。2、世界贫穷问题及对贫穷的理解贫穷问题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目前贫穷的国家大量存在,在发达国家贫穷的人口大量存在。对贫穷问题的解释有三种理论:恶性循环论、贫穷文化论、环境剥夺论。3、
16、我国的贫穷问题及反贫穷实践我国是一个历史上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状况的国家,建国以来我国消灭了剥削阶级,但未能消除贫穷。自1978年以来,我国把反贫穷工作逐步纳入国家生产建设的轨道,采取“治穷致富”、“扶老扶本”的方针,把治标变为治本,加快了贫困的脱贫速度。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社会意义,一般掌握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理论、历史,以及我国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成就和改革、发展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的涵义与内容社会保障是国家确保其公民的最低经济生活、保证社会安定的制度。各国社会保障的内容有不同
17、,但大都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服务等内容。其具有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和人道主义等特点。2、社会保障的演进和功能社会保障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慈善事业,1948年基本成熟,目前由于各国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愈来愈大,使政府不堪重负,都在进行改革。社会保障主要从经济角度对社会公民的生活提供一种安全性保护,缓解矛盾,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保证条件。但也有反作用,即滋生懒汉心理,不利于发挥人们的潜力。3、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事业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较快,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各国在社会保障范围、水平、做法诸方面有许多不同。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种类社会工作是政府或专业机构帮助人们解决
18、问题,促进改善其生活条件、增强其生活能力的工作,社会工作的对象范围十分广泛,广义包括全社会成员,狭义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陷入困境的贫弱者。2、社会工作的演进与功能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处境的个人、群体和社区克服困难,恢复和改善其社会功能,造福人民,保持社会稳定。3、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工作以人的健康成长、社会协调发展为基本理论和出发点,专业方法有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中国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1、中国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我国自古就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并实施过保息六政、社仓乡约等制度2、新中国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实践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涉及面广、项目众多,但在城乡之
19、间有较大差异。它对维持人民的正常生活,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主要问题是国家包揽过多,只讲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以及城乡之间差距过大等。3、我国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社会化服务,提高整体效益是我国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和社会流动,一般掌握其他社会变迁理论和社会发展计划问题。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变迁及其原因1、社会变迁的涵义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的变化、进步、倒退、进化,革命是重要的社会变迁形式。直
20、线型、波浪型、螺旋型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模式2、社会变迁的原因生产方式、人口、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价值观念是导致社会变迁的几个主要因素。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导致人类社会的变迁,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解释客观社会变迁的理论。几种社会变迁理论述评1、历史循环论2、社会进化论3、社会均衡论社会流动1、社会流动的涵义与类型2、社会流动与社会变迁中国革命与中国社会变迁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五大事件: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
21、6年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十四章 社会现代化(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社会现代化的涵义、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与途径,一般掌握社会现代化理论和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现代化概述1、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特点社会现代化是传统社会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涉及到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整个社会的变迁。它是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发生的规模宏大的快速变迁过程。它有自己的特征。2、社会现代化的内容社会现代化是一个社会整体的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管理现代化、城市化、人和生活方式
22、现代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分化等。社会现代化理论述评1、社会趋同论2、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论3、全球发展理论4、“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论中国的社会现代化1、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决策2、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人的社会需要 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的基本内容,一般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和资料收集方法。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调查研究概述1、社会调查研究的涵义与特点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3、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实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2、提出研究假设3、研究课题的操作化4、确定调查方式、
23、方法5、调查的组织准备工作调查资料的收集1、访谈法2、问卷法3、观察法4、文献法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调查资料的整理2、资料分析3、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十六章 社会学发展综述(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学的产生背景,中西方社会学的各种思潮及当代社会学的发展趋势。是选学的内容。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社会学的产生及早期代表人物1、社会学的起源和社会背景2、社会学早期代表人物(1)孔德,法国哲学家。被公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他不仅提出了建立社会学学科的大体设想,而且阐述了历史发展的进化过程。(2)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对于人类社会进化的各种形式作了探讨,提出社会有机体说。(3)
24、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其理论的核心是关于社会事实的概念。(4)韦伯,德国社会学家。他对于统治的合法权威较有研究,将权威分成三种类型。各国社会学发展综述1、美国社会学2、西欧国家的社会学3、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学4、日本的社会学5、第二世界国家的社会学中国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中国社会学的产生和历史背景2、1949年前中国的社会学(1)1891910年为中国社会学的发韧期,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土地上处于启蒙阶段;(2)19111918年为中国社会学的萌芽期;(3)19191927年为中国社会学的幼苗期,社会学处于摸索前进,稳定发展的阶段;(4)19281948年为中国社会学的成长期。围绕中国社会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3、社会学的重建和发展现代主要社会学流派1、结构功能学派2、冲突理论3、符号互动论4、交换理论5、其他几种社会学的理论观点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特点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影响的增加2、研究课题更多地结合社会生活实际3、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分支学科迅速发展4、社会学的国际性和本土化倾向不断加强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