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常见疾病防治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常见疾病防治21.doc(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畜禽常见疾病防治21.精品文档.畜禽常见疾病防治主编 陈建新 王荣洛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0年11月10日前 言畜禽疾病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畜牧养殖人员,可能要面对各种患病动物,诊断并防治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由于病类多,症状表现千差万别,且同一种疾病因品种、畜龄、病程、病型、个体差异,其临床症状各不相同,准确作出诊断并有效防治十分重要,根据有关科技资料和实践积累的经验,我们编写了此书,期望能给广大畜禽养殖者在养殖工作中诊断和防治动物疾病提供帮助,通过学习提高防治水平,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2、展。本书撰写从实用角度出发,通俗易懂,在广泛收集畜禽常见多发病病例诊治验方的基础上,参考相关资料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畜禽传染病的概念及综合防治措施;第二部分介绍畜禽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第三部分介绍家畜常见普通病的防治。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参考书目有限,内容不够完善,且书中难免出现不足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目录第一章 畜禽常见传染病的综合防治第一节 畜禽传染病概述-4第二节 畜禽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12第二章 家禽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第一节 猪常见传染病的防治-17第二节 牛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38第三节 鸡的常见传染病的防治-45第三章
3、 家畜常见普通病的防治第一节 猪的常见普通病-51第二节 牛、羊的常见普通病-55附:畜禽常见疾病简易疗法-63第一章 畜禽常见传染病的综合防治第一节 畜禽传染病概述 一、传染病的概述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此时机体与病原微生物相互斗争,从而引起机体轻重不同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传染。在传染过程中,当病原微生物有相当毒力和数量,而机体抵抗力相对比较弱时,机体在临床上就出现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称为显性感染或称传染病。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虽能在某一部位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由于机体的防御机能较强,逼使病原微生物不能发挥其毒害作用,机体不呈现任何病状,这种状态称无症状
4、感染或隐性感染,也称带菌(毒)者。上述传染、传染病、隐性感染虽彼此有区分,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综上所述,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二、传染病的特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由于病原微生物种类不同,表现也不相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根据这些特性可与非传染性疾病相区别。这些特性是:(一)传染病的病原体是活的病原微生物 不同的传染病是由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如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二)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必需经过生长、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和毒力,才能引起发病,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阶
5、段称潜伏期。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潜伏期范围。(三)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被感染动物能通过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排出病原体,该病原体能侵入另一易感动物,并能引起同样临床症状的疾病。传染力的强度与流行的广度,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毒力,机体的易感性高低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都对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起重要作用。(四)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传染病除有共同的一般症状,即初期的体温升高,呼吸、脉膊加快,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等外,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不同的传染病均具有各自的特征的症状。如:猪瘟的消化道症状,猪肺疫的呼吸道症状,破伤风的神经症状等。(五)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大多数耐过动物,均能产生对所患传染病的免疫力,
6、使机体在一定时期内或终生不再感染该种传染病。三、传染病的类型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上有不同的类型出现:(一)按病程长短来分1、最急性型 病程短促,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有些在死前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如最急性猪肺疫,疫病流行初期的患畜。2、急性型 病程较短,常在数日内死亡,有明显的典型临床症状。如急性猪瘟,口蹄疫。3、亚急性型 病程较长,常在一月之内,临床症状不如急性剧烈和明显。如疹块型丹毒,仔猪副伤寒。4、慢性型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床症状不明显,有时无临床病症。如猪喘气病。(二)按临床表现来分1、显性型 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典型传染过程的。2、
7、隐性型 感染后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称之隐性型。这种经过虽外表不现症状,但在体内确有一定的病理变化或肉眼看不见的病理变化,且能排出病原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也能转化为显性感染。3、典型 在病发过程中,临床上出现该传染病的典型症状。4、非典型 发病过程中,病情时轻时重,与典型症状不同。5、钝挫型 开始病情表现严重,与急性相似,但在特征性症状尚未表现即迅速减轻而恢复健康。见于流行病的后期。6、消散型 开始症状较轻,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恢复健康称之消散型。见于流行病的后期。(三)按病原的种类来分1、单纯传染 由某一种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动物发病的称之单纯传染。2、混合传染 同一动物由
8、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多种疾病,同时发生称之混合传染。3、继发传染 由某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动物发病,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这时原存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相对的毒力增强或由另一种病原微生物侵入病畜机体,引起另一种病的发生称之继发传染。四、传染病发生的条件动物发生传染病,必须具备:有一定数量和足够毒力的病原微生物;有对该传染病有感受性的动物;有可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易感动物体内的外界条件。上述三条是传染病发生的必备条件,如缺少其中任何一条,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一)病原微生物 具有使机体发生疾病能力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之所以能引起疾病,因为它具有致病的能力,也就是毒力。毒力就是指病原微
9、生物具有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抵抗和抑制机体防御作用的能力。病原微生物使动物发病,不仅需要一定的毒力,也需要足够的数量。有时毒力虽强,但数量过少,也不能引起发病。(二)具感受性的动物 即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能力的动物,在自然条件下,病原微生物只有在具有感受性动物的机体内才能进行生长、繁殖。所以机体的机能状态对传染病的发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如机体抵抗力强,病原微生物就不能在机体内发挥它的致病作用,反之,就会给病原微生物造成可乘之机。如肺疫病的发生与否,与机体的抵抗力的强弱及年龄、营养、生理机能和免疫状况等有密切关系。(三)外界环境条件 这对机体的病原微生物都有影响,在良好的外界条件下,可增强
10、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也可减少易感动物与病原微生物接触的机会。反之,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且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增强机体与病原微生物接触的机会,就会助长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外界环境是可以人为改造的,变不利为有利,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五、传染病的发展阶段虽说传染病由于病原不同,引起疫病的症状也不相同,但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有其共同的表现,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潜伏期 从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开始繁殖时起,直到机体呈现临床症状时止,这段时间称潜伏期。不同的传染病,各有其不同的潜伏期,即是同一种传染病,潜伏期也有一定的变动范围。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
11、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毒力和侵入途径、部位及动物种属、品种、个体易感性和生理状况有关,但相对来说,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说,急性的潜伏期短,慢性的潜伏期长。(二)前驱期 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到出现该种疾病的特征性症状之前为止,这段时期称前驱期。这个时期可观察到一般症状,如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产性能下降等。各种传染病及各个病例的前驱期长短不一,通常是数小时至一、二天不等。(三)明显期 紧接前驱期之后,此期疾病的特征性病状逐渐明显,是疾病发展的高峰阶段,也是具有临床诊断疾病重要意义的阶段。(四)转归期 是指疾病的最后阶段,可表现为死亡、痊愈和不完全痊愈。如果病原体的致病力增强或机体的抵抗
12、力减退,则传染过程以死亡为转归。如果机体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则机体会逐步恢复健康,表现为临床逐步消退,正常生理机能逐步恢复,机体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对该病的免疫能力,称为临床痊愈。临床的痊愈,不等于病原微生物被全部从机体清除,而在一定时期内为带菌(毒)者,但最后病原体会被消灭清除。不完全痊愈,即病原体虽从机体消灭消除,但其所造成对机体组织的病理变化不能完全恢复,以致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六、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传染病的流行即被终止。(一)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使病原微生物生长
13、、繁殖并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造成健康机体感染的来源。传染源只有正在患传染病的病畜(禽)和带菌(毒)者。1、患传染病的病畜 包括具有典型症状的病例或症状不明显、不典型的病例。后者往往不引起人们注意,所以更加危险。有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现,病人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病畜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均是主要的传染源。2、带菌(毒)动物 指的是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包括有潜伏期、恢复期和健康动物病原携带者三类。如狂犬病、口蹄疫、猪瘟等,在潜伏期后期就能排放出病原体;猪气喘病,恢复期仍继续排出病原体;巴氏杆菌病、猪伤寒、猪丹毒等可为健康带菌者。(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它
14、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传播途径。了解传播途径,在于切断病原体继续传播的途径,防止易感动物再受感染。常把传播途径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传播 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参与下,病原体通过易感动物与患病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而引起的传播。如狂犬病。严格以直接接触传播方式传播的传染病不多,由于传播受到限制,一般不易造成广泛流行。2、间接接触传播 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污染了外界环境,以污染物为媒介,引起疫病的传播。这些媒介可以是无生命的,如饲料、饮水、土壤、用具等等;也可以是活的生物体,如昆虫、没有易感性的动物。很多传染病直接接触传播,也能间接接触传播,这类传染病常
15、称为接触性传染病。如猪瘟、口蹄疫、鸡新城疫等。间接接触一般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经空气传播 即通过飞沫、尘埃传播。空气并不适于任何病原体生存,但可作为传播的媒介物。经空气传播的有:以呼吸道为侵入途径的疾病,如猪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2)经污染的物体传播 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以消化道为侵入途径以及可经皮肤、粘膜为侵入途径的传染病。如猪瘟、鸡新城疫、仔猪付伤寒等。(3)经污染的土壤传播 主要见于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炭疽、破伤风、丹毒等。(4)经活的生物体传播 主要是节足动物中的吸血昆虫,如虻类、螫蝇、蚊和蜱等。此外非易感动物、食肉兽、鼠等,与病畜经常接触的
16、工作人员,如不做好消毒工作,也可传播病原体。(三)易感动物 指动物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即是某种病的易感动物。动物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但主要是动物的遗传特性和特异性免疫状况。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饲养管理、饲料、卫生等因素都可影响动物的易感性和病原体的传播。另动物的内在因素如性别、年龄、品种等对病原体的易感性亦有差别。总之,有良好的饲养管理、合理役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就可降低易感性。七、传染病流行表现的形式在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可区分为下列四种形式:(一)散发性 发病动物数目不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只有个别地、零星地散在
17、发生,称为散发。为什么传染病会出现散发?可能是因为:对流行性很强的传染病,由于防疫注射密度不够高,如猪瘟。某种传染病对家畜的隐性感染比例较大,如钩端螺旋体病。某种传染病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破伤风需要通过深创伤在无氧的情况下发病。另有些传染病常为散发,如沙门氏菌病。(二)地方流行性 在一定时间内,发病数目较多,但传播的范围不广,常局限于一定的地区发病,称之为地方流行性。如猪气喘病、猪丹毒常以地方流行形式发生。(三)流行性 即在一定时期内,发病动物数目很多,且在较短时期内传播范围较广,这些病往往是病原的毒力较强,并能以多种方式传播。如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四)大流行性 发病数目很多,蔓延地
18、区非常广泛,造成大流行,多为传播性强的病毒性病原体引起。如口蹄疫、流行性感冒。上述流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人的因素影响下,都可得到限制。第二节 畜禽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畜禽传染病的流行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三个因素的同时存在而造成。因此,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来消除或切断造成流行三因素,即查明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易感动物抵抗力,就可使疫病不再传播。综合性防治措施应包括:养、防、检、治等基本内容,常分为预防措施和扑灭措施两部分。以预防传染病发生为目的的措施为预防措施;以扑灭已发生的传染病为目的采用的措施为扑灭措施。实际上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而是相互联系
19、,互为补充。一、预防措施(一)制定防疫计划 根据本地区目前和以往疫病流行情况,结合当地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防疫计划。(二)加强兽医检疫 是防止传染病由外地侵入的有力措施。1、产地检疫:目的是将传染病控制扑灭在原发地。2、运输检疫:目的在于保护国内各省、市、县区不受临近地区畜禽传染病的侵入。3、市场检疫:对防止传染病的扩散极为重要,该检疫在交易市场进行。4、屠宰检疫:对保护人民健康,提高肉食品质,防止传染病的扩散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定点屠宰场进行。(三)预防接种 可使畜禽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以减少或消除传染病发生,应定期进行和按月龄及时进行。(四)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合乎畜禽卫生的饲养管理制度
20、,以增强畜禽机体抵抗力。最好自繁、自养以减少疫病的传播。二、扑灭措施(一)查明消灭传染源1、疫情报告 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将病畜禽种类、头数、发病时间、地点、症状、解剖变化及初诊病名报告上级机关和地方部门,并通知邻近有关单位,以便采取措施迅速扑灭。2、早期诊断 应及时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作出初步诊断。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作微生物诊断和免疫学诊断,及早确诊。或取病样及时送有关单位检查,并确立诊断,以便采取有效扑灭措施。3、隔离病畜禽 当发生传染病时,对畜禽群应逐头逐个检查,将畜禽分为有病、可疑和假定健康三群,分别隔离喂养。(1)病畜群 有明显病状或体温升高的动物,应集中在较偏僻的畜舍,
21、专人管理,严防其它畜禽和无关人员出入。(2)可疑畜群 无任何症状,但与有病的畜禽直接接触的,如:同群、同畜舍、同食槽、同用具等。这类畜禽可能处在潜伏期,应消毒后移至别处看管,限制其活动范围,详细观察,并立即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3)假定健康畜群 即病畜禽邻近畜禽舍的畜禽,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4、封锁疫区 封锁疫区时应根据早、快、严、小的原则,即报告疫情,封锁疫区要早;行动要快;封锁要严;范围要小。封锁地区包括有:(1)疫区 即疫病正在流行的地区,以及病畜在发病前后一定时期内曾经到过的地区。(2)疫点 为病畜所在的畜舍、牧场。在牧区还包括一定的草场和饮水点。(3)受威胁区 即可能受到传染
22、的地区,可根据山川、河流、交通、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等具体情况确定。实施封锁应做好以下工作:在封锁区边缘设立明显标志,指明绕行路线,设置监督哨,禁止易感动物进出封锁区,对必须进入的车辆和非易感动物进行消毒。对病畜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治疗、急宰和扑杀。对可疑畜、假定健康畜进行预防接种。对病畜,可疑畜的垫草应梵烧,粪便堆放好并消毒,畜舍、用具、被污染土壤应严格消毒。暂停畜禽集市贸易活动,做好必要的杀虫,灭鼠工作。待最后一头痊愈、急宰或扑杀后并经过一定封锁时期(根据所发传染病的潜伏期而定)再无疫情发生,并经全面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5、消毒 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防止疫情蔓延。
23、消毒的方法有:生物的、物理的及化学的三种。由于病原体特性不同,被消毒物体的种类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及药剂。根据消毒的对象不同,介绍以下几种常用消毒方法及药剂:(1)畜舍消毒 先将粪便、垫草、残余饲料、垃圾等加以清扫,堆在指定地方,发酵处理。如有传染性危险时,可梵烧,然后选用适当的消毒液对地面、墙壁、门窗,饲槽、用具等进行喷洒或彻底的洗刷。泥泞的地面,可撒一层干石灰或草木灰,再垫上一层新土。消毒畜舍常用的药剂有10-20%生石灰乳;5-10%漂白粉溶液;1-4%烧碱;3-5%臭药水或来苏尔;25%福尔马林或20-30%草木灰水。一般平均每平方米用量为一升(1,000毫升)。
24、畜舍空间可用气体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5毫升,水12.5毫升,高锰酸钾25克(或以生石灰代替)。先将水与福尔马林放置金属容器内混合后,再将事先称好的高锰酸钾倒入,立即有福尔马林蒸气发出,此时应将门窗关闭,经12-24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也可用福尔马林加热蒸发消毒。(2)土壤消毒 被患传染病病畜的粪便和分泌物鼻液、唾液、乳汁和阴道分泌物等污染的地面、土壤,因含大量病原体,必须进行消毒。土壤表面消毒可用含2.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4%福尔马林,或10%氢氧化钠溶液。对炭疽、气肿疽等病原体污染的地方,因病原体能形成芽胞,应严格消毒处理。选用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溶液喷洒地面,
25、然后挖起一尺左右,撒上漂白粉,与土混合后,再将表土深埋。(3)粪便消毒 粪便堆积发酵,可杀死一般非芽胞病原体。粪便堆积应在距畜舍、住宅、水源等较远的场所进行。对含芽胞杆菌的粪便最好予以梵烧。(4)污水消毒 按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消毒,量不大时,可随粪便堆积发酵,如水井、水池被污染,可暂时或永久封闭,或用化学药品处理,按每立方米水中加漂白粉8-10克,充分搅拌,经数日后方可使用。(5)皮毛消毒 可将皮浸泡在含15%食盐和2.5%盐酸溶液中40小时,或在2.5%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0小时。(二)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性质以及侵入机体途径不同,应采用相当措施。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
26、应防止饲料和饮水的被污染,停止使用被污染的饲料、牧场及水源。经呼吸道传播的,应进行畜舍空气消毒。经皮肤、粘膜、伤口传染的,要防止动物体表发生损伤,发生时,应及时处理伤口。经吸血昆虫传播的应防止动物被侵袭,并开展灭虫工作。灭鼠也是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一项重要措施。(三)提高动物机体抵抗力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预防接种等,是提高动物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抵抗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阻止传染病蔓延或流行的有力措施。第二章 家禽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第一节 猪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猪 瘟一、流行特点:仅猪发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可感染,经消化道感染,怀孕母猪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死胎弱胎。猪群受传染
27、后,先1头或几头发病并呈急性死亡,以后病猪不断增加。1-3周达到流行高峰,经1个月左右流行终止。二、临床症状:体温升高41左右,稽留不退,精神高度沉郁,喜饮脏水,喜睡怕冷,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性眼粪。皮肤病初潮红,后期是苍白贫血,耳尖,四肢内侧,腹下,外阴等处出现紫斑或小出血点,公猪尿脐有积液胀大,初便秘后腹泻呈水样,有的交替进行,便秘时干粪球中常混有白色粘液或血液。急性病程多为1-2周,慢性病程在1个月以上,温和型的,不出现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死亡多为仔猪。三、解剖变化: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广泛出血,腹腔淋巴结明显充血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多汁,呈大理石样,肾、膀胱、脾脏表现有出血点,喉头有出血点,
28、慢性在回肠、盲肠、结肠处粘膜上有纽扣状溃疡。四、诊断:根据以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经实验室化验。五、防治:发病后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贵重猪可用抗猪瘟血清抢救治疗,剂量为1mlkg体重,肌肉或静脉注射。本病防治主要靠免疫接种和综合防治措施。免疫接种可采用超前免疫方案,即在仔猪吃初乳前进行首次接种1-2头份,以后在20日龄,60-65日龄各注射一次;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发生疫情后,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用紧急接种,剂量增加至2-5头份。综合性防治措施,主要是采取自繁、自养,保持环境卫生。猪 口 蹄 疫 一、流行特点: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均可发病,人也能被感染,潜伏期为1-2天,人感染后潜伏期
29、可长达1年以上,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猪的水疱液、水疱皮及发热期的血液中,通过直接或间断接触感染,经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粘膜以及交配等途径传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及蚊虫叮咬也可传播,流行迅速,新疫区发病率可高达100%,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二、临床症状:初期体温升高到40-41,减食或停食,继而病猪蹄冠,趾间部发红,以后形成黄豆,蚕豆大小充满灰白色或黄色液体的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暗红色烂斑,病程为1周左右,无继发感染可康复,若继发细菌感染,则会出现局部化脓性坏死,蹄甲脱落。有些猪感染后鼻镜、口腔粘膜和乳房也出现水疱和烂斑。仔猪感染后,常因严重的心肌炎
30、和胃肠炎而死亡。三、剖检病变:主要见于蹄冠、趾间、鼻盘、口角发生水疱或糜烂。仔猪的心肌脂防变性,切面呈大理石样,俗称“虎斑心”。四、防治:老疫区和受威胁区可用灭活疫苗预防,肌肉或后海穴注射,大猪2m,小猪1m。平时要加强检疫,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按国家动物防疫法规定,病猪和同群猪一律扑杀作无害化处理,不准治疗,并严格封锁疫区,加强消毒,防止扩散。猪 丹 毒 一、流行特点:本病主要感染3-12月龄猪,夏、秋季节多发,常呈地方性流行。黄曲霉毒素的隐性中毒,环境和应激因素等可提高猪的易感性。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皮肤创口、蚊虫叮咬传播感染。人经损伤的皮肤感染后可得丹毒病。二、临床症状:急性败血型
31、:体温升高达42以上,个别猪不现症状突然死亡,其他病猪表现发抖、呕吐,皮肤有红斑,指压褪色,病程3-4天,致死率达80-90%,不死者就转为慢性,刚断奶小猪,为突然发病,现精神症状,抽搐,倒地而死亡,病程在一天之内。亚急性疹块型:体温升高41,病情缓和,病后2-3天在背、颈、胸、腹、四肢外侧等处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疹块,初为红色、指压褪色,后为紫红色,指压不褪色,这时体温开始下降,病情减轻,数日后,最多两周,病猪自行康复。慢性关节炎型;由前两者转变而来,也有原发的,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四肢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病程可达数月。三、解剖变化:急性型皮肤上有红
32、斑,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心包积液,肺充血,水肿,脾、肾充血,出血,肝肿大,呈红棕色,消化道有卡他性炎症;亚急性皮肤上有特异性疹块;慢性型在心瓣膜上形成菜花样疣状物,关节囊增厚,有时形成骨化关节。四、防治(一)预防:用猪丹毒菌苗或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免疫接种,每6个月免疫1次,或每年春秋季各免疫一次。(二)治疗:处方一: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3万单位,加地塞米松肌肉或静脉注射。1天2次,连用2-3天。处方二:黄胺间甲氧密啶,肌肉注射1天1次,连用2-3天。猪链球菌病 一、流行特点:本病是由几种主要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不同品种
33、、性别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和架子猪发病较多。无明显季节性,一般呈地方流行性,一经传入,可在猪群内连年发生。哺乳仔猪多为败血型和脑膜炎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架子猪多为慢性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二、临床症状:急性败血型: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3,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便秘,部分猪很快呈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跛行,站立不稳,有的病猪后期于耳尖,四肢下端、腹下有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急性脑膜脑炎型;除明显的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出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尖叫、抽搐,转圈,磨牙,空嚼,后肢麻痹,作游泳状,最后衰竭或麻痹而死,病程1-5天。慢性关节炎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病猪单肢或多肢关节肿痛,跛
34、行,颌下,咽部,颈部淋巴结有化脓性炎症,俗称“脓疱”,病程2-5周,经治疗可痊愈。三、解剖变化:急性败血性的喉、气管充血,常见大量泡沫、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脓肿型可见局部有脓疱。四、诊断要点:临床上与败血型猪丹毒,猪肺疫和李氏杆菌病相混诊。五、防治:败血型和脑膜脑炎型早期用青霉素或黄胺类药物均有较好疗效;青霉素2-3万单位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肌肉注射,0.2ml每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续3-5天;长效土霉素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2-3次。淋巴结脓肿成熟后,切开排脓,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涂以碘酊。仔猪副伤寒 一、
35、流行特点:仔猪付伤寒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是仔、幼猪以肠道变化为主的条件性传染病。病原主要是霍乱杆菌。该菌通过若干动物体后,毒力增强,可由散发进一步形成地方流行,多发生于2-4月龄猪,6月龄以上及一月龄以内猪很少发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多雨、潮湿季节多发,也常继发于猪瘟和流行性感冒等病。二、临床症状:急性败血型: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不食,稍后出现腹泻,白皮肤猪,可见耳尖,颈下,腹下,四肢下端出现紫兰色,很快死亡,以2月龄以下猪多见;亚急性呈间歇热,时有发烧,时为正常,初便秘,后腹泻,脱水消瘦,喘气,病程为7-10天,因极度衰弱,继发肺炎而死亡;慢性型:由急性和亚急性转变而来,患猪逐渐消
36、瘦,呈周期性下痢,粪便灰白色或黄绿色,恶臭,后期有些患猪腹部皮肤出现湿诊、咳嗽,衰竭而死,死前皮肤出现紫斑。死亡率为25-50%。三、解剖变化:急性败血性变化,特征是脾脏肿大,暗红色质坚硬似橡皮,淋巴结肿大以肠系膜淋巴结明显;亚急性和慢性特征病变在肠道,回肠,盲肠,结肠肠壁增厚,粘膜上有分散的或成片的溃疡,溃疡周围隆起,中心凹下,上被覆灰黄色膜。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成索状,切面有针尖大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有干酪样坏死。本病确诊需要结合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四、防治:预防对30-35日龄仔猪,注射猪付伤寒弱毒苗或猪付伤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治疗可选用环丙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
37、、新霉素肌肉注射,每日1-2次,以上药物用至病状明显好转后,继续连用2天,以免复发。另金霉素、卡那霉素也有相当疗效。猪 肺 疫 一、流行特点: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流行形式根据猪的抵抗力和病原菌的毒力,呈地方流行和散发夏秋季节,常与猪瘟、气喘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或吸血昆虫叮咬。二、临床症状:潜伏期1-5天,最急性突然发病,未见症状即迅速死亡,病程稍长,表现体温升高达41以上,烦燥不安,时卧时起,心跳急速,结膜发绀,咽喉肿胀,严重时肿至耳根和颈部,肿胀部硬热,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带泡沫性液体,后因窒息而死亡,病程1-2天;急性型较
38、为多见,病初体温升高达41左右,有短而干的痉挛性咳嗽,咳时有疼痛表现,后转为湿咳,流粘液性鼻液,有时混有血液,呼吸困难,粘膜发绀,初便秘后腹泻,皮肤出现红斑,多因窒息而死,病程五天左右,不死转为慢性;慢性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流脓性鼻液,时发腹泻,有的出现关节肿大,跛行,皮肤有痂状湿疹,常因衰竭而死,病程两周以上,死亡率达60-70%。三、解剖变化:最急性咽喉部及其周围组织有出血性浆液浸润,切面有胶冻样浆液,全身粘膜有小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以咽、颈部最为严重,肺水肿,胃肠有炎症变化;急性型为肺大叶性变化,肺呈不同颜色的肝变,坏死,切面呈大理石状,胸膜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严重时与
39、肺粘连,支气管内有大量泡沫性粘液;慢性表现为肺泡内有黄色或灰色干酪样坏死灶,心包积液,肺与胸膜粘连。四、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认需经病原学诊断。五、防治:预防:每年春、秋二季定期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苗或猪三联苗免疫接种。治疗:应将病猪隔离治疗。处方一:蒽若沙星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天;处方二:青霉素、链霉素按每公斤体重1-3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处方三:土霉素或黄胺类药物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猪 气 喘 病 一、流行特点:猪气喘病是由支原体肺炎球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哺乳仔猪多发,潜伏期长,病猪和带菌猪
40、是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而感染,多为慢性经过,新疫区可呈急性暴发,冬、春季节多发。二、临床症状:以咳嗽和喘气为特征,早晨和晚上最为明显,初为单咳,严重时呈痉挛性咳嗽,明显呈腹式呼吸。一般体温、精神、食欲正常,若继发感染则病情加剧,病程达2-3个月以上。三、解剖变化: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及隔叶前缘呈左右对称的“肉样”或“虾肉”样实变,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断面呈黄白色。四、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经血清学检查。五、防治:预防:搞好猪舍环境卫生,保证舍内空气质量,专业养殖场每年春、秋季可用弱毒疫苗免疫接种。治疗:处方一:蒽若沙星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
41、用3天;处方二:泰乐菌素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7天;处方三: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土霉素拌料或饮水。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仔猪和断奶后的小猪,常引起严重腹泻,脑水肿,生长缓慢和死亡。由于病原菌的类型不同和猪的月龄,个体差异,发病率和症状也不同,主要分为三种:即仔猪黄痢、白痢和猪水肿病。一、仔猪黄痢(一)流行特点:发生于一周内仔猪,以1-3日龄的仔猪多见,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发生无季节性,死亡率可达90%以上。(二)临床症状:仔猪出生后12小时内突然一至二头出现衰弱、昏迷、很快死亡。接着有的仔猪出现拉黄色稀粪,很快变成水样,具腥臭味,每小时数次,严
42、重时肛门松驰,排粪失禁,清瘦、脱水,眼球下陷,昏迷死亡。(三)解剖变化:皮肤苍白,肠道粘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显著。根据以上资料可确诊。(四)防治:预防可用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口服免疫怀孕母猪,或用三价灭活菌苗注射母猪,均于临产前15-30天免疫。治疗:处方一:痢菌净、肌肉注射一次;处方二:氯霉素肌肉注射,每日2 次,连用2-3天;处方三:止痢精,按常规用量,背部皮肤擦试;处方四:盐酸环丙沙星片,痢特灵片或黄胺胖片口服,每日2次连用3天。二、仔猪白痢(一)流行特点:常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以20日龄以内仔猪多见,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发病与外界环境相关,如气候突变,多雨潮湿,饲料变质或突然
43、变换饲料,以及母乳缺乏或过浓,都可促进该病的发生。(二)临床症状: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稀粪,呈浆糊状,具腥臭味,病情加重则表现结膜、皮肤苍白,机体脱水消瘦,最后衰竭而死亡。(三)解剖变化:胃肠内容物浆状白色或灰白色,常含有气泡。无其它明显变化。(四)防治:预防主要是掌握母猪配种季节,避免过热和过冷季节产仔。同时加强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工作。治疗:参照仔猪黄痢治疗方法。三、猪水肿病(一)流行特点: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释放毒素所致,多发生于断奶后健壮的仔猪,经猪接触饲养用具传播,经消化道感染,呈散发,有时呈地方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寒冷,气候突变和阴雨季节。(二)临床
44、症状:特征性症状是眼脸、头、颈和前肢皮下水肿,明显的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运动强拘,转圈,全身发抖,叫声嘶哑,最后身躯麻痹,昏迷死亡,病程1-2天。(三)解剖变化:主要病变是水肿,多见于眼脸、头、颈部,胃大弯,贲门及胃底部水肿,在胃粘膜及肌层间有一层透明或茶色、淡红色胶冻样物,水肿有时也见于结肠系膜,肠系膜淋巴结,胆囊与喉头等部。(四)诊断要点:根据以上资料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分离细菌作血清学鉴定。(五)防治: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及时补给硒与维生素E;规模化养猪场可定期用猪水肿病多价灭活油乳剂苗接种。治疗:早期治疗有一定疗效,病初用硫酸镁或硫酸钠15-25克内服,以排出毒素。同时用恩诺
45、沙星加速尿肌肉注射;磺胺甲恶唑加甲氧苄啶配合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注射。并对症治疗,机体脱水和虚弱时应及时补液、强心。破 伤 风 一、病原:破伤风杆菌又称强直梭菌,是一种厌氧菌,该菌能形成芽胞,芽胞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能在土壤表层存活数年。二、流行病学特点:各种家畜均有易感性,其中以单蹄动物较易感染,偶蹄动物次之,肉食动物在例外的情况下受害,禽类有很强的抵抗力,人的易感性较高。主要是通过深度创伤感染,也可能通过消化道粘膜损伤感染,散发无季节性。三、临床症状:主要临床表现肌肉强直性痉挛及对外界刺激反应性增高,肌肉痉挛常从头部开始,再及颈、背最后全身。叫声尖细,瞬膜外露、牙关紧闭,流涎四肢僵硬,行走困
46、难,最后全身痉挛,角弓反张,倒地不起,呼吸衰竭而死亡,病程3-5天,死亡率高。四、解剖变化:无特殊有诊断价值的病理变化。五、诊断要点:根据特有的临床症状,应激性增高,肌肉强直性痉挛,体温正常,结合创伤史可以确诊。对经过较缓慢的病例应注意与急性肌肉风显、马钱子中毒相混诊,急性肌肉风显无应激性增高反应,马钱子中毒肌肉痉挛有间歇期,发病快。六、防治要点(一)治疗:首先要对创伤进行处理,排出异物,扩创、消毒,然后进行药物治疗。方法为:1、中和毒素:选用破伤风抗毒素,肌肉注射,3天一次,连续3次,首次量为常规用量的6-8倍;2、缓解症状,可用25%硫酸镁或盐酸氯丙嗪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一次,直至痉挛缓解
47、。当牙关紧闭,开口困难时可用3%普鲁卡因10ml,0.1%肾上腺素0.6-1.0ml,混合注入咬肌;3、加强护理注意保持环境安静,严重流涎时,应将猪头部放低,使其自然流出,以防窒息死亡。(二)预防:在该病多发地区,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接种,平时注意外科手术创伤消毒。狂 犬 病 一、流行特点:狂犬病又称恐水病,俗称疯狗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都有易感性,该病的传播方式是由患畜咬伤直接接触感染。二、临床症状: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局部或全身麻痹,潜伏期较长,猪发病后兴奋不安,横冲直撞,叫声嘶哑,流涎,常攻击人。兴奋间歇期常钻入垫草中,稍有响动,即一跃而起,无目的地乱跑。最后出现麻痹症状而死亡,病程2-4天。三、解剖变化:无肉眼可见的特征性病变。四、防治:凡确诊为狂犬病的动物应及时捕杀作无害化处理,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用狂犬疫苗接种。凡被患狂犬病或可疑狂犬病的动物咬伤的家畜,应对伤口彻底消毒处理,最好使伤口多流血,然后用20%肥皂水或0.1%升汞或5%碘酊等消毒处理,有条件的并即时用狂犬疫苗接种。猪 痘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