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共1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336025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共1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襄阳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共1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襄阳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襄阳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 商务工作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紧密相连,加强这一工作,对于推进我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市商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商务的良好氛围,根据省商务厅对全省商务行业“十二五”规划工作的要求和市政府办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商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全市商务指标的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商务厅的大力指导下,全市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机遇、克服困难,

2、积极开拓进取,以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流通先导作用,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两种资源,各项商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十一五”期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23.88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2.46倍,其中出口17.56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4.1倍,进口6.3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86%。外贸经营主体不断壮大,2010年有155家企业发生出口业务,已形成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与专业外贸公司三路大军共进国际市场的局面。出口过500万美元企业28家,其中过千万美元14家。全市出口商品结构

3、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深加工产品为主的转变。 (二)利用外资节节攀升。“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1家,实际使用外资9.46亿美元,是“十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总和2.79亿美元的3.38倍。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解决了我市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外经工作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市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资源,积极组织外派劳务,促进了我市与国际间的经贸往来,缓解了就业压力。国际工程

4、和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1.1亿美元、合同额6.25亿美元,劳务合作3103人次(其中:输出3083人次、引进国外技术人员20人次);核准境外投资企业6家、境外投资合同额2040万美元;国际工程带动出口1350万美元。 (四)商贸流通迅猛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市商贸服务业的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以沃尔玛、武商襄阳购物中心、华洋堂百货、银泰百货、武商量贩、中百仓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武汉工贸、南京屈臣氏等为代表的国内外著名商业企业的进入,为我市商贸流通业增添了新的血液,提升了我市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带来了新的理念,活跃了消费市场

5、。“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208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2倍。我市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地位突显,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已建成各类连锁经营网点3500多个,限额以上贸易连锁企业35家,拥有配送中心20个,营业面积达30万平方米,实现零售额110亿元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酒店餐饮持续增长,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市发展流通现代化的主流。 (五)市场建设成效显著。截止2010年底,全市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零售网点157个,单体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13家;各类商品市场已达到436个,市场交易额371亿元,其中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批发市场58个。以华中光彩

6、大市场、中南天润国际汽车城、长虹食品城、邓城生资食品大市场、新世纪建材大市场、洪沟农产品物流市场、华中水果蔬菜批发大市场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市场已发展壮大起来,商贸集散功能日益增强,交易规模迅速增长,为我市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六)商务执法逐步规范。按照商务部及省市的统一部署,我们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入手,组建了执法支队,开展了食品药品、集贸市场、加油站、汽车拆解市场、酒类、生猪屠宰等专项整治;打破地区封锁,进行外商投资环境治理;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经过努力,全市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7、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执法队伍和执法力度得到加强,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好转,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商务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各项主要指标占全省总量的比重较小,流通的先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外商投资、消费、出口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很突出。商务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流通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受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思想观念的影响,对流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流通资源整合性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物流配送发展缓慢;市场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市场监测、应急调控手段不

8、足;农村流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销售和消费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开放型经济规模不大。2010年,全市出口总额5.54亿美元(不含东风、神龙武汉出口部分),占全省总量的3.8%,外贸出口依存度仅为2.4%,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3.8、3.6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小,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占全省6.7%,且缺少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配套能力强的大项目。这些都与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 三是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突出。“十一五”期间,我市外贸出口仍然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一般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基本在90左右,而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仅为1.8%左右,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9、;同时从出口主体结构来看,我市出口过于依赖部分大企业,不利于分散贸易风险,也直接影响全市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四是外经合作层次不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对外经济合作保持良好势头,但经济合作的层次低,“走出去”的能力有限,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务规模不大,总承包工程不多,长期在低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等。 五是商务发展环境不优。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社会诚信建设相对滞后,流通产业发展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服务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市商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国家扩大内需、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机遇,以将襄阳建成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

10、鄂渝豫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为切入点,以消费、投资、出口为主线,加快商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商务发展结构的调整和商务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内外两大需求中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在内外两种资源中集成新的发展要素,在内外两个市场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推动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建设,不断提升商务经济整体竞争力,开创襄阳对外开放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力争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三、发展目标 国内贸易:到2015年,全市商贸流通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20亿元,比2010年末571亿元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力争达到1543亿元,年均增长22%。 到2015年,全市限额

11、以上商贸企业将发展到3000家,限额以上企业占比达到65%以上,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 新建五星级酒店5家,五钻级餐饮企业5家,各类餐饮服务名店达100 家。 对外贸易:到2015年,外贸出口达到13.7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2.49倍,年均递增20%。 利用外资: 到2015年,当年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5%。 外经工作:“十二五”期间,新批外经企业1-2家,国际工程营业额突破2.7亿美元、国际工程带动出口5400万美元。力争劳务输出4500人次,完成国际援助项目1个。 口岸建设:“十二五”末,全市公路口岸运量将翻番达到20万吨,集装箱标箱翻番达

12、到2万标箱;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恢复铁路口岸达标;建设公铁联运、铁海联运,建设一类口岸的“国际陆港”;力争开放水运口岸和航空口岸。 市场建设:到2015年,全市各类商品市场达到600个,全市市场交易额过200亿元的市场1个,100亿元的市场达到23个,50亿元的市场34个,30亿元的市场45个,20亿元以上的市场10个以上。 重点建设一个市级商业中心:油坊岗(连山湖)商业中心。 三个大型物流园区:牛首商贸批发市场园区、伙牌农产品批发园区、襄阳北物流园区。四、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以商品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1、发展新兴商业中心。 新建油坊岗(

13、连山湖)商业中心。整合高新区和襄州区,以连山湖公园为核心,建设集商贸、汽车文化、会展、研发、仓储、物流、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新兴的市级商业中心。 推进铜锣湾商业中心建设。在解放路商圈,即现在的中山前街和中山后街,规划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的铜锣湾商业中心。利用襄阳历史形成的商业氛围,将文化作为商业街发展的基本内涵,建设一个融历史文化、会馆文化、餐饮文化、滨水文化等于一体,配备相应的旅游、休闲、娱乐设施的现代化的滨江休闲购物商业区。 完善升级现有两大商业中心。对现已形成的解放路商业中心、长虹路商业中心进一步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推进网点布局战略调整,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完善服务

14、功能,增强现代气息,打造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形成高度繁华的鄂西北都市商业中心。 解放路商圈:按照将“汉水风光、历史文化、时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融为一体的要求,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业态品位,打造成领导襄阳市场新潮流、新方向的现代都市商业圈。重点建设人民广场城市商贸综合体、炮铺街城市商贸综合体。 长虹路商圈(包括万达广场):以大型百货店为主体,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及中小型餐饮业,在诸葛亮文化广场周边增加休闲、娱乐及时尚消费设施,形成诸葛亮广场一带城市活力商业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2、大力构建片区商业中心。 对初具规模的襄城十字街商业片区、长征东路商业片区、襄州张湾商业片

15、区、鱼梁州旅游休闲商务区加大规划、改造、建设力度。 规划建设未来襄阳火车东站、高速铁路新站片区、庞公新区、山水檀溪片区、内环线三桥片区商圈,引进大中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构建新的片区商业中心。 在大李沟以北中原路一带建设形成城市活力商业区,聚集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 3、改造提升农贸市场。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资源合理配置、方便群众生活、改善卫生条件为原则,加快农贸市场的新建和改扩建。城市新建居住小区和旧城改造,按照规定配建相应等级和规模的商业服务、净菜市场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改超”工程,通过对传统农贸市场的业态提升、整合改

16、造,鼓励盘活存量,加快传统农贸市场向连锁生鲜食品超市升级。 主城区不再开办传统型农贸市场,凡与新建小区配套的农贸市场,必须按净菜超市标准规划和设计进行建设。从2011年开始,市区每年至少改造或新建810家标准化的室内农贸市场或净菜市场,基本实现中心城区以500米为服务半径的菜市场在居住区的覆盖率达到80%-90%以上。 4、调整优化市场布局。 对襄阳主城区现有市场分布,要组织实施战略性调整,按商品类别和行业特点,建设大型市场园区,将处在城市中心的大型批发市场,实行分区、分类向园区集聚。重点建设三个大型物流园区: 牛首商贸批发市场园区:建设占地总面积控制在10平方公里以内的牛首批发市场园区。将新

17、华市场、白鹤市场、前进市场、九隆广场等市区内批发市场全部逐步转入市场园区。市场园区重点布局各类批发市场、生产加工区、物流配送区、电子信息平台等,逐步培育成商品交易、配套加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现代化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伙牌农产品批发园区:加快伙牌农产品批发园区建设,做到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努力建成鄂渝豫陕毗邻地区交易面积最大、配套设施最好、服务功能最全、经营环境最优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襄阳北物流园区:合理规划建设襄阳北物流园区建设,引进国际或国内知名物流平台整合运营商,整合现有物流企业,改善目前物流企业分散,效率低下,无序竞争,交通混乱的局面。 5、加强农村市场体

18、系建设。 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和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为主要流通形式,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为特色,逐步形成以大型商场、超市、物流企业为龙头,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为纽带,以镇村两级农家店和综合服务中心为基本单位的“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新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力争到2015年,全市每个行政村建成规范化的农家店1-2家。 突出抓规范运作、抓配送功能完善、抓网络综合利用等重点,健全提升农村现代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购销等综合服务网络。 突出抓好农家店商品的质量安全,按照商务部确定的农家店建设和管理规范,

19、认真抓好对已挂牌农家店的质量检查和日常监管,确保实现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目标。 (二)以扩大内需为重点,大力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加强运行调度,提高流通水平。 进一步完善生活必需品储备工作。加强副食品货源组织和产销衔接工作,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和运行分析工作,密切关注市场运行动态,对城乡主要超市、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进行重点监测和服务。 到2015年,市商务局直接监测企业数量达到100家,形成监测网络。同时,建立监测结果通报、利用制度。 2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 根据襄阳城市功能需要和商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城市商业的聚集

20、度和现代化,规划建设好市级商业中心,全面提升商业设施建设档次,将市区打造成高度繁华的鄂西北商业之都。发展会展经济,在市区建设一座全国一流的高标准的会展中心。 发展新型零售业态。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现代零售经营模式,改造和调整传统零售业,推进传统中、小百货店向现代化大中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和专卖店等业态转型,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错位经营、各具特色的零售市场格局。 结合城乡实际,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按照标准化超市、便利店等方式逐步改造传统的小型零售店铺,解决“脏、乱、差”的问题。 到2015年,全市商业网点总数达到6.85万家以上,比2010年增长4

21、1%;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零售网点260个,比2010年增长66%;单体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25家比2010年增长92.3%。 3、大力扶持发展流通骨干企业。 以全市10强流通企业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流通骨干企业的培育发展。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等形式,指导相关企业明确发展定位,立足主业、体现特色、多元经营,鼓励强势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资本重组,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集中力量做好流通业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新投产开业或开工建设一批流通业项目,尽快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品牌辐射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一定梯度的骨干企业或支柱企业。 帮

22、助流通企业搞好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创优环境,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协助企业搞好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借助信息技术,再造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现规模化发展。 到2015年,全市要力争年销售额过50亿元的流通企业1家,过30亿元的流通企业2家,过20亿元的流通企业5家,过5亿元的流通企业15家,过1亿元的流通企业20家。 4、加快连锁经营发展进程。 全面推进连锁经营的发展,推动我市连锁经营从食品、日用品、药品向农资、餐饮、家电、建材、汽车、维修、教育培训、家政、休闲娱乐等行业的扩展,引导规模小、实力弱、单体发展困难的中小商店加盟大型连锁企业

23、。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周边地区开设连锁店、专卖店,加速我市连锁业跨地区、跨省际扩张。 积极拓展连锁网络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各种消费品流通的“一网多用”,提高配送率。实现连锁经营业态、业种和连锁企业店铺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其成为支撑全市流通业增长的主导力量。 到2015年全市建成各类连锁经营网点5500多个,比2010年增长57%;实现零售额500亿元以上,比2010年增长3.6倍;全市连锁经营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3%。 5、大力推进和发展电子商务。 以“智能化”引领电子商务发展,注重搭建商业信息服务和电子交易平台,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设完善

24、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配套的信用卡和国际货币支付体系,建设完善多种类型的商业公共服务平台,具体包括建立全市出口企业、出口商品信息平台,搭建B2B(企业对于企业)、B2C(企业对于消费者)、B2G(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服务平台,建立电子购物、网上拍卖、消费者权益保护、商业地理信息系统、网上特色商业街区等。加强银商合作,推广“刷卡结算”,提供便利消费。促进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发展。 到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全市刷卡消费50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 6、加强成品油市场、酒类市场、商业特许管理。 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加油站数量达到450座,比

25、十一五期间增长30%;全市成品油销售量达到100万吨,比十一五期间增长54%。 全市酒类备案网点达到6000家以上,酒类批发企业随附单推广率达100%,酒类零售企业随附单推广率达80%以上。 建立商业特许备案登记体系,外资及外地品牌商家在我市备案率达60%以上。实行政务公开,严格市场准入,查处违纪案件,保障市场供应。 7、培育壮大服务业态。 规范和推进拍卖、典当业的发展;适应消费需求升级,加快发展家政、餐饮、放心早餐工程、二手车流通、旧货市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服务业。 建设1至2个“早餐工程”龙头企业,建设5000平方米的中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一座。“早餐直营店”20个以上,培育“早餐工程示范

26、店”80个,市区连锁、加盟形式的“早餐工程示范店”保持100家以上。 引导和促进会议会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发展。 引导商贸服务企业扩大服务品种,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努力满足各类服务性消费。使我市的便民、利民、健民的服务业成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地。 8、认真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惠民工程。 到2011年12月底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结束时,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45万台以上,销售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兑付补贴资金1亿元以上。要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备案销售网点范围,及时解决销售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加强与财政部门的统筹协调,提高兑付率。 到2012年11月底家电下

27、乡政策结束时,全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累计达到达到90万台(件),销售金额达到19亿元,补贴兑付金额达到2.2亿元。 9、建设高标准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以我市被商务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再生资源利用试点城市为契机,未来3-5年,构建由社区回收、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对回收点收来的废旧物资进行聚集、分拣、加工、交易,促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处理技术,形成完整的环保产业链、使企业和社会效益共赢,促进我省循环和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利用龙头企业优势,投资810亿元,用23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的集回收、整理、分拣、交易、加工利用为一体

28、的新型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使全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村)设立规范的回收点,90%以上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90%以上可用废弃物得到回收利用,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 (三)以利用外资为重点,全力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推进大项目建设。 1、 加强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把利用外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发挥地方优势,依托支柱产业,选择、发布、储备高质量的项目,搞好利用外资项目库建设。 2、突出引资重点。围绕我市的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外商向汽车、高科技、服务外

29、包、新能源、医药化工、环保、农业产业化等领域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成功率。 3、利用外资实行“三结合”。即:利用外资要与商贸服务业相结合,促进机制体制创新,增强我市商贸企业竞争力;利用外资要与对外贸易相结合,为出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利用外资要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提高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水平。 4、积极推进襄州产业新城建设。襄州区8 0平方公里已经划入襄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拟在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以现代制造业为支撑、以科技自主创新为特色的科技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产业新城,为十二五期间利用外资提供巨大的空间。 (四)以外贸出口为重点,大力培育外贸增长

30、点,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1、抓好十大出口产品基地建设。 一是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要产品,以东风汽车、康明斯发动机、骆驼蓄电池、中日龙公司、襄州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襄阳新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宇清电动汽车、湖北青山电动汽车、襄阳东风旅行车、湖北福田改装车等为龙头企业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 二是以VB1为主要产品,以湖北华中药业为龙头企业的医药化工产品出口基地; 三是以家用纺织品为主以际华三五四二、雅新家纺公司为龙头的纺织品出口基地; 四是以香菇、木耳为主要产品,以大山现代、中泰德胜公司为龙头企业的食用菌出口基地; 五是建立以高山蔬菜、脱水蔬菜为主要产品,以襄州乾兴农业公司为龙头企业的蔬菜出

31、口基地; 六是以玉竹、柴胡为主要产品,以襄州进出口公司为龙头企业的中药材出口基地; 七是以仙桃、梨为主为要产品,以老河口仙仙果品、华松科技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水果罐头出口基地; 八是建立以南漳益龙畜禽公司为龙头的牲猪出口基地; 九是以杜仲茶、绿茶为主的茶叶出口基地; 十是以高新区为依托的科技兴贸创新出口基地。 2、培育外贸出口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外贸出口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增强外贸出口发展后劲。扶持一批较具进出口潜力的企业,力争我市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达到23家,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5家以上。 3、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坚持开展“襄阳出口名牌”评审活动。鼓励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

32、档次和附加值,通过开展各类质量体系、环境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4、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抓住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和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新机遇,建立服务外包示范区,进一步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制定鼓励服务外包促进政策,不断扩大产业领域,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 (五)以对外经济合作为重点,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拓展我市经济发展空间。 1、推进品牌先导战略。以化六建为主体,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逐步建立国

33、际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兴办境外企业7家。 2、实施强强联合战略。鼓励外经企业实行多方式联合,提高整体竞争力。变单一的打拼为两个以上企业互动的合作性竞争,形成多种方式的联合体,增强竞标能力,扩大我市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的份额。 (六)以加快口岸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全市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全方位大开放格局。 1、加强公路口岸和铁路口岸建设。以铁道部拟在襄阳建设集装箱专办站为契机,建设公铁联运、铁海联运,打造一类口岸的“国际陆港”。 2、积极申报水运口岸。以引江济汉工程为契机,以我市拟建襄阳港六两河水上综合物流中心配套码头为依托,利用汉江与长江的黄金水道,积极申报开通水运口岸

34、。 3、加快航空口岸申报工作,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形成便捷通畅的大通道,促进进一步对外开放。 (七)以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积极推进商务执法,进一步优化商务发展环境。 1、严格市场运行监测监管。进一步完善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监测和市场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预案,加强零售行业的促销管理,确保市场平稳、有序、健康运行。 2、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和打击商业活动中的各种欺诈、商业贿赂、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行为,通过集中整治商业活动中的违法和失信行为,营造和谐的商业和消费氛围,促进商务行业的良性发展。 3、建立和完善食品流通安全体系。严

35、格实施流通领域的食品药品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突出抓好定点屠宰和酒类产销管理,确保消费安全。 4、切实抓好特种行业监管。强化对拍卖、典当、租赁、旧机动车交易、特许经营、成品油、旧货流通等行业的监管,完善管理办法,理顺管理体制,确保健康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扩大开放促发展。进一步提高对扩大开放的认识,把扩大开放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以世界的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发展思路,从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角度来研究指导工作。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对内开放,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旅游圈的合作,形成内外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以开放促

36、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强力推进,把我市对外开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政策扶持促发展。“十二五”期间要积极运用财政、税收、土地等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推进骨干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化发展。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商贸企业成长工程的扶持力度,尽快成立中小商贸企业担保中心,加大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安排商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商贸流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新型业态发展。努力增加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对骨干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商圈建设。 (三)

37、建设队伍促发展。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政治思想、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素质,培养一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风过硬、干事创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做好商务工作,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加大商务系统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商务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商务工作发展的要求。 (四)优化环境促发展。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实行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承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增强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要坚决制止“三乱”,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加大督查力度,保护企业利益。制定鼓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司法公正,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襄阳市商务局二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