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9336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6 年 第 1 期 金融研究 No 1 , 2 0 0 6 ( 总 3 0 7 期 ) GeneralNo 307 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 杨胜刚 胡海波 (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 湖南长沙市 410079) 摘 要 : 本文首先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回顾了西方信 贷融资担 保理论的重 大进展 , 然后通 过数 理建模分析了信用担保机构的两种风险控制手段 小企业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 中小企业 ; 信用担保 ; 逆向选择 ; 道德风险 比例 担保和反 担保的不同 组合对中 中图分类号 : F842 3 文献标识码 : A 一 、 引 文章编号 :

2、1002- 7246( 2006) 01- 0118- 09 言 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中小企业、理论界和政府关 注的热点问 题。人们普遍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企业相对于 大型企业来说 , 由于信 息透明度不高、信用等级低、抵押担保品不足等原因 , 导致了银行 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成本过高 , 同时也使银行面临中小企业过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 险。因而 , 银行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就成为银行的理性选择。近年来 , 理论研究开 始注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实际层面的探讨 , 其中一个问题是为解决中小企 业融资难问 题 , 政府这只 看得见的手 !是否应有所作

3、为呢 ? 从目前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政府建立中小 企业信用担保计划 ( CGSs) 的成功经验来看 , 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确有助于缓解 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然而 , 中 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提升企业信用水平 , 部分解决银企 间信息不对称的同时 , 自身与企业和银行之间又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 , 如何设计 信用担保制度以最有效地控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 、 不对称信息下的担保理论 : 文献回顾 担保是指根据合同或当事人的约定 , 以财务或第三者信用来确保债务的清偿或其他 收稿日期 : 2005- 11- 15 作者简介 : 杨胜刚 ( 1965- )

4、, 湖南人 , 经济学博 士、金融学博 士后 , 现为 湖南大学 金融学 院院长、教授、博 士生导师。 胡海波 ( 1977- ) , 湖南人 , 湖南大学金 融学院博士生。 118 2006 年第 1 期 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问题研究 119 义务的履行的一种经济行为 , 是保证债务实现的一种手段。乔治 阿克诺夫 ( 1970) 最早用 二手车交易市场模型说明了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以及 解决不对称信息的一些经济机制 , 其中担保就是消除不对称信息的有效途径。此后 , 在不对称信息理论的框架内 , 现代经 济学与金融学对信贷融资担保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5、 : 1 信贷融资交易成本。巴罗 ( Robort J Barro) 较早地把担保问题纳入了经济学和金融 学的理论视野。他于 1976 年根据大量关于信贷配给的理论文献提出一个完整的信贷融 资担保模型 , 并且声言他的理论分析并不涉及信贷配给本身 , 从而给信贷融资担保研究 赋予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在巴罗的理论模型中 , 担保是执 行贷款合约的一个机制。为了 保证合约的有效履行 , 如果借款者违约 , 担保品的转让就会对借款者归还贷款产生激励 作用。同时 , 担保价值与借款者所获得的贷款价值可能存在差异。于是巴罗模型的关键 性假定就是 : 担保品的价值对贷款者而言要比借款者低。这种价值的差异反映

6、了担保的 市场成本 , 或者把违约借款者的财产权转移给贷款者的相关成本。在这个假定前提下 , 巴罗系统地分析了信贷市场中贷款者的预期利息回报、改变利率对贷款的影响、改变担 保均值对贷款的影响以及在竞争性信贷市场中担保如何影响贷款利率、交易成本和贷款 规模等 。总之 , 巴罗模型直接把担保和利率联系起来 , 说明了担保在决定贷款市场利率 中的作用。由于存在贷款违约的可能性以及与转移担保品所有权相关联的交易成本 , 在 借款者的预期利率、实际利率和贷款者的预期利率之间就会出现差异。 2 激励效应与逆向选择效应。斯蒂格利茨和韦斯 ( 1981) 直接从信贷配给的分析中 提出了信贷市场逆向选择理论。为

7、了说明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 , 他们分别从银行贷款利 率和担保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了非对称信息信贷市场的特征。斯蒂格利茨和韦斯认为 , 担 保及其他非价格配给机制不会消除信贷配给的可能性 。虽然提高担保要求会使得借款 者比较不愿意去冒风险 , 由于风险下降银行的回报增加了。而另一方面 , 提高担保要求 也可能会对不同的贷款申请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使所有借款者都具有相同的效用函 数 , 并面临相同的投资机会 , 但是 , 如果存在绝对风险厌恶递减的情况 , 那么较富有的借 款者将既愿意提供更多的担保又愿意承担风险较大的项目 , 而较贫穷的借款者则不会这 么做。而且如果大量财富的积累是冒险加运气的结果

8、, 那么这些非常富有的借款者当中 将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风险爱好者 ( 或者至少不太具有风险厌恶特征 ) 他们愿 提供大 量的担保。在这种情况下 , 高额担保所带来的负面的逆向选择效应将支配正面的激励效 应。结果 , 贷款者将会发现 , 把他们的担保要求提高到超过某些临界点的水平之后 , 风险 上升了 , 回报反而减少了。后来 , 斯蒂格利茨和韦斯 ( 1992) 对自己早期的理论模型进行了 改进和完善 , 使他们的理论分析更加接近信贷市场的真实情况。在他们改进后的理论模 型中 , 逆向选择和激励问题同时发生在不对称信息信贷市场中 , 而且贷款者可以同时改 变担保要求和贷款利率以影响贷款申请者组

9、合 , 并对贷款申请者争取投资项目的成功产 生 激励。 3 资信评价与信号传递。尚 ( Yuk- Shee Chan) 和卡纳塔斯 ( George Kanatas) ( 1985) 研 究了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担保的信号传递功能 , 他们认为当借贷双方具有不同信息时 , # 阿克诺夫证明了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导致逆向选择的发生 , 而逆向选择的存在会使帕累托改进不能实现。 # 120 金融研究 总 307 期 担保可以提高贷款者对其预期收益的评估能力 , 即在理性预期信号传递环境中 , 担保可 以充当一种附加的、间接的信号源。借款者对担保品的选择向贷款者传递了一个关于借 款者信息的信号 ; 而且

10、 , 在一个理性预期均衡中 , 这个信号可以被完全地揭示出来。提供 担保所付出的交易成本迫使借款者真实地披露他们的信息 , 这就促使较高品质的借款者 提供更多担保。当借贷双方由于信念的差异对贷款项目产生不同评价时 , 担保也能够对 合约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贷款 者的评价过低 , 借款者就有动力提供担保 , 以换取 较低的贷款利率。这种不对称的评价可能会导致贷款者为了得到贷款担保而提供比借 款者的要求低得多的贷款利率。如果在使用担保过程中没有交易成本 , 最优担保水平将 与债务相等 ; 如果有担保成本 , 则一般结果是对贷款额实行部分担保。尚和卡纳塔斯的 研究结果与那些来自于强调担保的激励作

11、用即不考虑道德风险问题的其他同类模型的 基本区别 , 在于对以担保为基础的贷款合约中借款者品质的不同预测。他们认为 , 由于 借贷双方的不对称评价以及基于不同信息或者不同信念的考虑 , 所以在贷 款合约中借款 者的品质是与其提供的担保数量正相关的。这种正相关关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表 现得相当明显。根据尚和卡纳塔斯的模型和其他同类模型的预测 , 担保使用在那些知名 度高、品质良好的借款者的贷款合约中的情形并不多见。担保较普遍地使用在那些涉及 所谓 中间市场 !的银行贷款和对小企业贷款的合约中。不同的是 , 其他同类模型认为 , 担保的激励作用导致了提供担保的正是那些品质较差的中小企业 , 而尚

12、和卡纳塔斯的模 型则正好相反 , 强调担保的使用是作为对交易双方不对称评价的一般反映 , 并且认为在 同等规模的企业中 , 正是那些品质良好的企业才提供担保。 4 关系型贷款。布特和塔克尔 ( 1994) 发现 , 借款者与银行保持长期的良好关系是有 利的。他们认为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关系的初期 , 借款者要支付较高利率 , 并且有较 高担保要求 ; 而当这种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 随着借款者项目的成功 , 其应支付的利率 和应满足的担保要求也相应地降低 , 甚至不需要担保。由此可以推断 , 银行与借款者之 间形成的关系越长 , 支付的利率越低 , 贷款的担保要求越少。伯杰和尤德尔 ( 19

13、95) 则重点 考察了关系贷款在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 结 果发现与银行建立长期关系的借款者可以支 付较低的贷款利率 , 也较少提供抵押担保。由于在小企业中存在比较严重不对称信息的 问题 , 而关系贷款可以产生有关借款者品质的有价值信息 , 所以银行通常以此来达到缓 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戈林鲍姆 ( S I Greebaum) 、卡纳塔斯和韦内齐亚 ( Venezia) 以及夏 普 ( S A Sharpe) 和威尔逊 ( P F Wilson) 的理论模型也预测到 , 借款者与某个特定贷款者之 间建立的关系越长 , 贷款的担保要求就越低。 综观当代信息经济学框架下的信用担保相关理论 , 不难

14、得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成因 的逻辑推理过程 : 由于银行与客户存在信息不对称 , 导致银行不能通过调整贷款利率来 平衡信贷市场的供求 , 因为在利率提高到恢复信贷市场出清之前 ,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的存在会使银行的期望收益随着贷款利率上升而下降 , 这样信贷配给就产生了。可见 ,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 实质上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 题。 由于信息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 使得担保机构较银行直接面对 中小企业具有许多信息方面的优势 , 同时担保机构利用专业人才和专门技术 , 通过明显 的规模效应节约了信息收集成本 , 从而可以认为信用担保机构与中

15、小企业之间信息是基 2006 年第 1 期 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问题研究 121 本对称的。这样 , 信用担保机构就自然成为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桥梁 , 使得双 方信贷交易得以继续进行 , 同时也分散了银行贷款风险 , 扩大了银行信贷规模和收 益。 然而 , 现实情况往往没这么简单。有些学者就认为目前我国的信用担保并没有改变信息 不对称问题的实质 ( 黄海沧、李建琴 , 2003) , 担保机构与其客户之间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 称的问题 ( 吴敬琏 , 2004) , 而且相对于银行似乎也不存在信息 比较优势 ( 董彦岭 , 2003) , 在 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中又处于严重的不

16、平等地位 ( 林平、袁中红 , 2005) 。可见 , 中小企业信 用担保机构的成功运营是需要特定前提条件的。 三 、 信用担保活动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用担保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时 , 一方面要与商业银行就担保比例达成 协议 , 共担融资风险 ; 另一方面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反担保 品 , 控制自身的担保风险。那 么 , 信用担保活动中的这两种风险管理手段是趋于缓解还是加剧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的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呢 ? 1 基本假设 假定企业有 多个投资项目 , 这些投资项目的风险不同 , 风险函数由低到高是连续的 , 企业可以随时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融资成本的变化调整项目 , 使得

17、项目风险与费用相 对应 , 从而企业的收益最大。每个项目都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 : 成功或失败 ; 成功时的收 益为 R 0, 成功概率为 P; 失败时的收益为 0, 失败概率为 1- P。假定申请担保的中小企 业所有投资项目具有相同的期望收益 R 且为信用担保机构所知 , 那么 , 成功概率 P 与收 入 R 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 , 即 R 越高则 P 越低 。另外假定企业为投资项目需 要的银行 贷款为 C, 并且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计成本 ( 此假定是为了简化过程 , 并不影响推导结果 ) ; 假定银行贷款利率为 r, 担保机构承保比例为 , 担保费率为 g, 并以实际承保金额 ( 1+ r)

18、C 来计算担保收费 。中小企业提供的反担保金额为 W。 根据以上假定 , 企业的期望利润函数为 : L= P % R - ( 1+ r) C- g % ( 1+ r) C - ( 1- P) % g % ( 1+ r) C + W , 投资项目的期望收入为 : R = P % R+ ( 1- P) % 0= PR。 如果企业不投资 , 期望利润当然为 0, 因此存在一个临界值 R , 只有当 R &R 时 , 企 业才会申请担保贷款投资。又因为 P % R= R ( R 值不变 ) , 意味着也存在一个临界成功概 率 P , 只有当 P P 时 , 企业才会申请担保贷款。结合企业投资与不投资两

19、者的期望利 润函数和企业的期望收入函数 , 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投资的临界点 P 、 R 必然满足以下两 个方程 : P % R - ( 1+ r) C- g % ( 1+ r) C - ( 1- P ) % g % ( 1+ r) C + W = 0 P % R = R ( 1+ r ) C- W 现假定 P 在 0, 1 区间上的密度函数为 f( P) , 分布函数为 F( P) , 那么申请担保的项目 # 假定不存在进入壁垒和忽略交易成本的情况下 , 如果某项目 P 很高 同时 R 也 很高 , 就会吸 引社会资 本不断 投入该项 目 , 使该项目的 R 不断降低 , 最终使 R 回到均衡点

20、。 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简单以贷款总额来计算担保收费 , 此处的假设更符合担 保公司控制担保 风险的实际 需要。 # * * * * * * * * * * * * R - g % ( 1+ r) C - W 联立两个方程解得 :P = 122 平均成功概率为 : = ( 0 * * Pf ( P) dP = 金融研究 (0 Pf ( P) dP * 总 307 期 2 模型分析 ( 0 f ( P) dP P F ( P P * ) f ( P * ) F ( P * ) - F ( P * ) ( 0 * Pf ( P ) dP 考虑对 求关于 * 的偏导得 : * * = * * F (

21、 P * ) 因为 F( P ) = F ( P * ) P = f ( P * ) P 且 P = - g % ( 1+ r ) C , 所以 * * P * ( 1+ r) C - W * P = P f ( P 2 ) * P * F ( P * ) - ( 0 Pf ( P ) dP = - g % ( 1+ r ) C f ( P 2 ) * P * F * F ( P ) ( 1+ r ) C- W F ( P ) ( P * ) - ( 0 Pf ( P) dP 可见 , P 的正负号即 与 的相关关系由 - g % ( 1+ r ) C 的取值 决定。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

22、 ( 1) 当企业不提供反担保或反担保金额不足时 g % ( 1+ r ) C ( 1+ r) C - P W 在这种情况下 , W= 0 或 0 ( 1+ r) C, 会使 - (1+ r ) C - W 0, 所以 0( 见图 1) , 与 P 正 2006 年第 1 期 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问题研究 123 相关 , 说明此时担保机构承保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担保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 , 从而缓 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同时也注意到 , 由于 对 W 的偏导小于 0, 此时若继续增加 对中小企业的反担保要求 , 担保比例增加缓解信用担保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会趋于减弱。 综上所述 ,

23、 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 , 担保机构担保比例的增加与信用担 保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具有如下关系 : 当中小企业提供的 反担保品价值大于贷款本息时 , 担保机构担保比例的增加有利于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 险 ; 当中小企业不提供反担保或反担保金额不足时 , 担保机构为贷款提供较高比例的担 保会加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两种情况下 , 若同时增 加中小企业反担保率和信 用担保机构担保比例都不利于解决信用担保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具体分析 , 在前 一种情况下 , 因为企业提供了足额的反担保品 , 这会均衡它的风险收益关系 , 抑制企业盲 目追求高收益项目的动机

24、 , 反映担保的正面激励效应大于负面的逆向选择效应。这时担 保机构担保比例的提高发挥了信号传递的功能 , 它有利于这类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 , 从而提高获得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 , 减少了逆向选择 ; 在后一种情 况下 , 企业不提供反担保或反担保金额不足一定程度上传递了受保企业品 质不高的信 号 , 反担保金额不足不利于担保机构控制担保项目风险 , 同时也反映了担保机构缺乏实 施反担保的手段和能力。此时较高的担保比例意味着企业要承担较高的担保费用 , 这类 似利率的提高 , 会使负面的逆向选择效应处于支配地位 , 企业追求成功概率低、收益高的 项目 , 降低了企业投资平均成功

25、概率。另一方面 , 担保比例提高会诱使银行放宽对申请 贷款的中小企业审查标准 , 放松对企业贷款后的跟踪管理 , 实质上是向信用担保机构转 嫁了信贷风险 , 使担保机构面临双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四 、 结论与对策 从上面的理论推断可以看出 , 中小企业提供的反担保品价值大于担保贷款本息时 , 信用担保机构在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博弈中选择较高的担保比例 , 才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 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 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提供足额 的抵押品 ,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 担保机构可能采取只让企业提供一部分抵押品 , 同 时自身也承担一部分逆向选择风险和其他风险的方

26、式。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担保机构由 于与商业银行博弈中的劣势地位而承担了过高的担保比例 , 反而会加剧信用担保活动中 的信息不对称 , 影响信用担保解决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失灵功能的正常发挥。为寻求问题 的解决方法 , 我们至少可以有以下三种思路 : 一是在担保机构反担保手段和能力有限时 , 设法降低担保比例 , 同时不提高银行贷款利率 r。这样能够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前 筛选和贷款后监控的积极性 , 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 二是增强 担保机构反担保手段和能力 , 使企业提供的反担保品价值 W 大于贷款本息 , 此时可以适 当增加担保比例 , 增加这类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概

27、率 ; 三是在维持担保比例 不变的情 况下 , 降低银行贷 款利率 r 或降低反担保品 W 的要求 , 同时要发展其它手段降低与企业 P 124 金融研究 总 307 期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依据以上思路 , 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 1 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从国外信用担保体系的经验 来看 , 建立一种风险分担机制 , 由担保机构承担大部分风险 , 同时银行也承 担少部分风 险 , 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担保机构面临的逆向选择 和道德风险。世界上运作较为成功的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计划都实行了比例担保机制 ( 见表 1) 。而且 , 采取授权保证方式 的 往往实行较低的担保比例 ,

28、如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合同签订前不需要经过中小企业管 理局 ( SBA) 的批准 , 担保比例为 75% , 而个人担保合同 ( individual guarantee) 就需要 90% 的 担保。此外 , 信用担保机构往往在受保企业正常经营多年后才提高担保比例 , 如 1993 年 英国为超过 2 年经营的企业的担保比例从 70% 增加到 85% 。因此 , 在我 国目前许多中 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业务刚刚起步、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 , 不宜实行过高的担 保比例 , 应适当降低担保比例和更多采取授权保证方式以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表 1 部分国家中小企 业信用保证担保比例和运作方式比较

29、资料来源 : )2001 中国担保论坛 ,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年 3 月版。 2 完善反担保机制 , 加强反担保措施研究。为了增强受保企业使用信贷资金的责任 心 , 对受保企业进行有效的约束 , 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 , 提高经济效益 , 信用担保机构应 依据申报企业信用等级和项目评级确定反担保金额和方式选择 , 尤其在担保比例较高且 不易变动时 , 应尽量使反担保品价值大于贷款本息和。但是 , 由于信用担保机构所服务 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 它承担的是向商业银行传递和放大企业信用的职能 , 因此 , 它 很难受理到能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优良担保物。于是 , 不同于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 ,

30、 担保 机构在设计反担保措施时思路应该开阔。首先考虑现金或易于变现的担保品 , 但这绝不 是唯一标准 , 如果能够通过反担保措施的设计 , 针对被担保人的某些弱点对企业进行制 约 , 同样可以起到降低道德风险的作用。通过这个思路设计反担保措施 , 最关键在于挖 掘对于借款者来说价值最大的反 担保品 , 找到企业的 软肋 !。例如个体、民营企业的业 主最怕失去对企业的控制 , 这时可以考虑用该企业的股权作反担保质押 ; 正常经营的企 业最怕停产 , 这时可以考虑用企业的设备作抵押或用企业主要的技术专利作质押 ; 更进 一步 , 还可以要求企业法人代表与担保公司签订无限责任合同 , 使其承担连带责

31、任。总 # 根据信用担保中银行与担保机构的主导性的强弱 , 可将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方式 分为授权保证方 式和直接征 信方式两类。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大多情况下是银行 对申请担 保贷款的中 小企业进 行信用审 查并决定 贷款的 发放 , 然后通知担保机构 ; 后者担保机构是决定银行提供贷款的核心 , 它与中小企业直接接触 , 完成信贷审查工作。 Doran, A , Levitsky, J , Credit Guarantee Schemes for Small Business Lending: A Global Perspective, Volume I- Main Re! port, Gr

32、aham Bannock and Partners Ltd 1997 英国 SFLGS 法 国 SOFARIS 德国 Buergschafts - Banken 美国 SBA 加拿大 SBLA 担保比例 ( % ) 新开办企业 : 70% ; 超过 2 年经营 的企业 : 85% 新开办企业 : 65% ; 已开 办企业 : 50% 80% 75% 85% 担保运作方式 授权保证和直接征信 授权 保证 直接征信 授权保证 直接征信 # 2006 年第 1 期 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问题研究 125 之 , 如何筛选与担保业务特征相适应的合理的反担保品 , 是信用担保机构需要专门研究

33、的问题。 3 建立担保机构和被担保企业的资信评级制度。资信评级制度是解决担保市场上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机制。对担保机构的资 信评级能够通过揭示担保风险 , 并将担保 机构的信用状况通过评级语言公之于众 , 让出资者、合作者和监管部门得到关于担保机 构自制的客观、公正的信息 , 以维护担保市场的公信力和市场秩序 , 也有利于理顺担保机 构与银行的合作关系。由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化的征信体系还未建立完善 , 对中小企业的 资信评估工作应视具体情况在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间合理分担 , 其中两者间相互交换被 担保企业的相关信息尤为重要 , 这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大大节约双方的审查成本。此 外 , 企业的信

34、用信息资源不完全由企业直接提供 , 还要向工商、税务、质 量监督、社会保 障、公共事业、公安、司法等外围机构采集 , 再由资信评级机构 ( 担保机构、银行或专门机 构 ) 根据企业最近几年里的财务表现 , 评出企业的信用等级。资信评级制度的建立和实 行 , 既可以使担保机构更全面地掌握被担保企业的相关信息 , 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对中小 企业贷款的利率或反担保要求 , 进而有助于减少逆向选择问题。 4 建立长期客户档案 , 发展关系型担保。类似关系型贷款 , 关系型担保作为一种新 型担保技术能有力降低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担保机 构可对每一个来寻求担保的企业 建立档案 ,

35、 对其每一次担保都记录在案 , 这实际上就是 企业的一个信用记录。当客户再来寻求担保时 , 就可以利用该档案作为参考 , 决定反担 保品的种类和金额多少。比如对于信用记录较多且情况良好的中小企业 , 可适当降低反 担保物金额要求 , 或更多采取反担保人信用担保措施 , 甚至考虑是否需要提供反担 保。 这样 , 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的成本降低了 , 担保机构既有效控制了担保风险 , 又减少了 逆向选择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本杰明 M弗里德曼 , 弗兰克 H哈恩 , )货币经济学手册第 2 卷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刘新来 , )信用担

36、保概论与实务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梅 强 , 谭中明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理论、模式及政策 ,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年版。 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 )2004 中国担保论坛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黄海沧 , 李建琴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冷思考 ! , )浙江社会科学 , 2003 年第 4 期。 董彦岭 , 中小企业贷款 : 信用担保机构是必需的吗 ?! , 第三届经济学年会入选论文 , 中国 经济学教育科研 网 http: / / www cenet org cn/ cn/ ReadNews asp? NewsID= 12602。 林平

37、, 袁中红 , 信用担保机构研究 ! , )金融研究 , 2005 年第 2 期。 J E Stiglitz, Andrew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 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71, 1981, pp 393- 410 J E Stiglitz, Andrew Weis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CreditMarke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acro - Economics M , Oxf

38、ord E! conomic Papers, Vol 44, No 4, 1992, pp 694- 724 Yuk- Shee Chan, George Kanatas: Asymmetric Valuations and the Role of Collateral in Loan Agreements J ,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17, No 1, 1985, pp 84- 95 126 金融研究 总 307 期 11 12 A W A Boot, A V Thakor: Moral Hazard and Secured L

39、ending in an Infinitely Repeated Credit Market Game J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Review, Vol 35, No 4, 1994, pp 899- 920 Allen N Berger, G F Udell: 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 J ,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Vol 68, No 3, 1995, pp 351- 381 Abstract: Whether the existen

40、ce of credit guarantee institution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is meaningful to a certain extent depends upon whether it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problem in credit mar! ke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mise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dit guarantee function Firstly the pap

41、er reviews the impor! tant evolution of loan guarante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then studies the impact of partial guarantee and anti- guarantee, the two instrument of risk management, on the problem of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by mak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explains it with guarantee theory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credit guarantee systems on aforementioned model aimed at China+ s realities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credit guarantee, adverse selection,moral hazard ( 责任编辑 : 吴雪玲 ) ( 校对 : H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