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及其置信区间的估计(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305306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及其置信区间的估计(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及其置信区间的估计(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及其置信区间的估计(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及其置信区间的估计(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服务热线的“热度”及其测评分析田志友(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摘要:从社会公众和顾客角度,用“热度”来形象描述服务热线的质量水平,将服务热线的“热度”界定为:服务组织通过电话热线向顾客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有效信息的服务质量水平。然后,分别从拨通率、响应速度和服务效率三方面,设计“热度”测评指标体系,并从顾客和第三方角度进行“热度”指标的拨测和调查。在进行“热度”值测评时,提出要综合考虑话务量大小、峰谷时段、服务方式、关注程度、主客观评价数据等五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行“热度”指标取值的转化和测评。最后,对上海地区51条公众最为常用的服务热线进行了实证分析。关

2、键词:服务热线;热度;服务质量;测评;优化1. 引言服务热线是组织与顾客和公众“第一次接触”的平台,集中展现了组织形象,直接反映出组织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达、信息化的高度发展,服务热线已经成为社会交流沟通的主渠道,它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重要。不过,与发达国家热线服务水平相比,国内的热线服务虽然在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在热线服务质量方面,热线不“热”已经成为公众反应强烈的问题,特别是在政府和公用事业服务领域的服务热线,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公众利益为关注焦点”,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本文拟从顾客和公众角

3、度出发,用“热度”一词来形象地描述服务热线的服务质量水平,通过对服务热线的“热度”进行科学地界定、测评和改进,建立服务热线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服务标准。2. 服务热线及其“热度”服务热线是指组织利用电话等通讯手段和计算机技术为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不间断地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和媒介。这种服务方式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初仅限于简单的电话接听业务。1956年泛美航空公司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可提供“724”(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服务的热线系统,可以让客户通过热线进行机票预定。随后,AT&T又推出了第一个用于电话营销的呼出型服务中心,并在1967年正式开始运营800被叫付费业务,从此以后,

4、服务热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接受和采用,成为企业、政府、各种非盈利机构开展客户服务、市场营销、咨询投诉和技术支持的有效手段,并逐渐从一个“成本中心”过渡到“利润中心”,再到今天的“客户体验中心”,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热线呼叫服务产业。2003年,全球热线呼叫服务市场总产值已达到586亿美元,英美国家从事热线呼叫工作的人员就占总从业人口的3%4%,成为关键的就业机会提供者1,2。从理论角度看,热线服务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新型服务接触形式。在这种类型的服务接触过程中,顾客的主动消费意识比较强,与服务提供人员之间的互动性比较高,并且往往占据主动地位,因而顾客对接触点的服务质量要求更为苛刻,组织必须

5、将关注重点不断转移到与顾客的互动和关系维护上,从听、触、视等方面不断增强顾客在热线接听过程中的质量感知,努力做到“热情”的接听,“热心”的解答和“热诚”的服务,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竞争、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本文提出利用“热度”一词,来形象描述热线服务的质量水平,将服务热线的“热度”定义为:服务组织通过电话热线向顾客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有效信息的服务质量水平。3. “热度”测评指标体系根据服务热线“热度”的界定,及时、准确和有效是顾客感知“热度”的关键质量特性和核心要素。基于此,并参考卡诺模型关于基本质量、一元质量和魅力质量的划分,将顾客对热线服务质量的主要期望通界定为接通率、响应速

6、度、服务效率三方面,并通俗地表达为:拨得通、接得快、答得好。图1:服务热线的关键质量特性根据对服务热线关键质量特性的描述和分析,结合不同类型热线服务的内容和特点,展开形成图2所示服务热线“热度”测定的基本指标体系3-5。图2:服务热线“热度”测定指标体系4. “热度”测评技术 为了客观公正的进行服务热线“热度”的测评,确保测评结果的可信性、可比性,建议在进行服务热线“热度”测评时,要根据“热度”测定指标体系的构成,分别从第三方拨测、公众调查以及热线服务提供组织三个角度,分别设计指标数据的调查表和调查问卷,以获得真实有效的测评数据。同时,在问卷调查及对回收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如下影响因

7、素,以便科学合理的评价不同服务组织的服务努力程度。(1) 话务量:不同服务热线业务量存在较大差异;(2) 时段:不同时段话务量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有峰谷之分;(3) 服务方式:不同热线服务方式不同,有的热线既有语音服务,也有人工服务,有的热线则只有人工或只有语音;(4) 关注度:社会公众对不同热线服务的关注程度不同,例如交通、通讯、银行等新兴服务行业和服务项目在技术、价格、营销方式等方面对公众产生不同的影响,引起的关注也不同。 (5) 主客观评价:客观统计数据和公众主观调查数据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消除上述五方面差异所带来的影响,需要综合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对不同热线不同时段

8、的话务量进行评估,根据时段不同、话务量不同,对“热度”测评指标的原始取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接通率为例,设表示第i个时段的接通率指标取值,表示第i个时段的话务量估计结果,则该条服务热线接通率指标的标准取值为:表1是对某服务热线15秒钟内接通率指标取值的计算过程。表1:服务热线接通率指标取值分析(以某热线为例)时段划分平均接通率(%)话务量话务量标准化拟合结果9:00-12:00756750.25619.1812:00-15:00818400.31825.7715:00-18:00924760.18016.5918:00-24:00955480.20819.7224:00-9:00981010.0

9、383.75接通率85.01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时段的话务量有所不同,接通率也有较大的波动,通过对不同时段接通率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到的接通率指标值为:85.01。此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热度”测评指标的性质,区分正向指标(如规定时间接通率)、负向指标(如弃呼率)及区间性指标(如平均通话时间),结合各指标取值情况,对“热度”指标进行正向化、标准化处理,转换为量纲统一的可比的指标。在指标权重设计方面,为了克服专家赋权过程中的主观性,可以根据公众调查中对不同“热度”指标的偏好得分情况,统计得到“热度”指标权重。最后,利用转换后得到的指标取值,以及各指标权重,得到“热度”值V等于: 5. “热度

10、”测评的实证分析利用上述方法,我们在上海地区选取了交通、银行、商业、通讯、旅游、医院和公用事业等共计51条主要的民生关注服务热线,通过上海“市民信箱”开展网上调查,累计回收有效样本12129份;同时,结合第三方暗访拨测结果,测算得到上海地区面向公众的服务热线总体“热度”水平为:63.17分;影响“热度”的三方面因素接通率、响应速度和服务效率的得分分别为:62.89,57.89和65.68。各主要行业服务热线的“热度”得分情况见表2。表2:主要公众热线“热度”测评结果接通率响应速度服务效率行业“热度”交通57.3857.3562.1060.76银行64.5656.4169.6463.63商业66

11、.5361.1165.4565.80通讯69.4761.2171.5367.40旅游58.9356.1459.9760.07医院59.5657.2655.9059.84公用事业61.3955.8463.9762.096. 小结本文用“热度”一词来表达服务热线的质量水平,既生动又形象,它集中体现了服务热线的质量特性,体现了顾客的需求,是对服务热线质量水平的定量描述,也是不同行业服务热线水平比较的尺度。在“热度”指标数据调查方面,提出了分别从顾客、第三方和服务提供组织三者角度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在测评方法方面,提出了要考虑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不同指标的取值情况进行处理和转换,以便真实反映热线

12、服务的努力程度。参考文献1 任立. 保险行业中呼叫中心的设计与实现D. 中国,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2.2 吴瑞云. 我国呼叫中心运营市场的现状与发展J,2004,7:211-2133 Duder J. C., Rosewein MB., Towards “zero abandonments ” in call center performance,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J, 2001,135(1): 50-564 Witt LA., Andrews MC., Carlson DS. When Conscientiousness Isnt Enough: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Performance Among Call Center 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J, 2004, 30(1):149-1605 Tanenbaum S. Distributed Systems: Principles and Paradigms M. Beijing: Tsinghua Publish house, 2002, 3: 456-459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