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pdf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9249812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学期导学案目录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二节内能第三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二节热机的效率第一节热机第二节热机的效率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四节电流的测量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三节电阻第四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二节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的测量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第一节电能电功第二节电功率(第一课时)第二节电功率(第二课时)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四节焦耳定律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明

2、确学习内容教材 P15厘清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清晰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实步知识。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激情导入十分拿一瓶香水打开盖,学生闻到香味。展示 PPT3教师:“香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教师:“那你们看到香水分子了吗?为什么看不见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很小。”教师: “小到什么程度, 谁知道?谁能描述?可以看书回答?”学生描

3、述分子。 展示 PPT4教师: “你们闻到香味了吗?香水在瓶子里,你怎么会闻到? (怎么会到你的鼻子里?)”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运动”并板书。教师:“物体运动与分子运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你们看给分子运动起个什么名好呢?”引出“热”并板书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扩散现象,了解分子的热运动1.演示实验:课本P3图 1312,学生观察并思考:(1)该实验说明了。(2)叫扩散。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如:,。2. 回答以下问题:(1)前面几个实验说明了。(2)分子运动快慢跟探究二 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3.演示实验: P4 图 13.14,观察并思考该实验说明了请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下列问

4、题:(1)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2) 为什么“破镜不能重圆” :课堂探究案1. (1)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厨房里的油烟味2.(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温度3. 子间存在引力(1)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2)分子间距十分大,分子间没有作用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板书设计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5、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跟踪训练规律总结请随机完成学生用书中“课堂探究案案”中跟踪训练部分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C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间隙3.四川郫县豆瓣被誉为“川菜之魂”。炒菜时,往锅中加入一点豆瓣,满屋子都会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4.如图,在

6、装着红棕色NO2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中间的玻璃板后,会发生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逐渐变得均匀的现象,想让上述变化过程加快,应采取升高温度的办法课后作业测评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 教学反思在线第二节内能明确学习内容教材 P79厘清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清晰重点难点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是等效的。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

7、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激情导入十分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内能的概念小组讨论 “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那么物体内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具有动能吗?物体因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因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那么物体内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8、请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物体的内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结论是。. 探究二 热传递改变内能1 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觉暖和了,而热水袋会渐渐凉下来(2)夏天晒被子,棉被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3)冬天,人们往手心上呵气取暖小组交流、归纳,回答下列问题(1)叫热传递。(2)热传递的实质是。(3)热传递的条件是。(4)叫热量,单位。探究三 做功改变内能2.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内能会。(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3)列举生活中做功改变内能的实例。课堂探究案探一: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9、叫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探二: 1.(1)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2)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3)存在温度差(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2.(1)增加减少(2)内能与其它能的相互转化(3)搓手取暖针对训练规律总结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一、物体的内能: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2、一切 ( 运动、静止、高温、低温) 物体都有内能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2、做功课堂小结展示 PPT9 (1) 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

10、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用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本质:是能量的转移。(3) 用做功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本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化。( 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针对训练规律总结请随机完成学生用书中“课堂探究案案”中针对训练部分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 如图所示, 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

11、,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2 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内能增加。3 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做功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4 家庭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给水加热,它是利用热传递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的。课后作业测评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 教学反思在线第三节比热容明确学习内容教材 P1114厘清学习目

12、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清晰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激情导入十分师:投影图片 (海滩) 并伴随字幕 “炎炎夏日, 烈日当空; 当我们赤脚踩岸边的砂石上,砂石会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当我们跳进水里,河水又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的出现, 让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展示 PPT3 生:海水凉(冷) ;砂石烫(热) 。师:这“一烫一凉”说明了水和砂石的什么不同?生:温度。师:这一现象曾被

13、称为“水陆温度的差异”;那么,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生:猜想、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必要、合理的解释。师:两种不同的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为什么却不一样,这与物质的什么有关?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 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1.请学生阅读教材P11 “比较不同物质的(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3)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二 理解比热容概念2.请学生阅读教材“比热容”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的单位是(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4)水的比热容是,表示。跟踪训练探究三 热量的计算问题展示:3.1kg 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4.2kg 水温

14、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5.2kg 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小组讨论,交流展示:6.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物体吸收热量计算公式课堂探究案1.( 1)Q放= Q吸( 2)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3)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2.(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2)J/(kg ) (3)特性( 4)4.2103J/(kg ) 1kg 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3. 4.2103J 4. 2.84103

15、J 5. 3.42105J 6. 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Q吸= c m (t t0) 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板书设计一、 比热容概念: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J ( ) 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物理意义: 1 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二、热量的计算Q吸= c m (tt0) 吸热公式:Q放= c m (t0t) 放热课堂小结展示 PPT10 1.海里的水和岸边的砂石同时受到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 水陆温度的差异” ?2.质量、初温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想同的热量后,温度往往不一样,我们用什么来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性质差异?3

16、.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什么?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吗?4.水的比热容是多少?它的物理意义是?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多少与物质的什么有关?5.热量的计算公式是针对训练规律总结请随机完成学生用书中“课堂探究案案”中针对训练部分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炎热的夏天中午,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海滨浴场沙滩上沙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而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沙滩的温度,其原因是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 JP受到同样的太阳光照射时,沙子的温度升高得更多。2.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主要是城市中人口、汽车和空调等的急剧增加从而使城市聚热,钢筋水泥、 土木砖瓦以及纵横交织的道路网,它

17、们的比热容小,在阳光的照射下升温快,它们取代了原本能降低城市温度的树木和草地,雨水大部分从下水道排走,地面水分蒸发的散热作用日益丧失,再加之城市通风不良,空气难以形成对流,不利于热量向外扩散等原因。3. 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非燃料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情况的图象,请根据图象中提供的信息判断,甲液体的比热容较小,如果要你在甲、 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乙液体更好。4.质量为 100kg 的水,温度从20降低到8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水4.2103J/( kg) 解:Q吸cmt4.2103J/(kg) 100kg( 80 -20)2.52 107J5.(20

18、12黄石)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5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c铁 0.46 103J/(kg) 解: Q放cmt0.46 103J/(kg) 1.510-3kg( 500 -20)331.2J 课后作业测评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 教学反思在线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明确学习内容教材 P1720厘清学习目标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2.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清晰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热机的概念,知道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和联系。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

19、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激情导入十分1、复习提问:请举例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学生举例:打气时气筒会发热用锯子锯木料时锯条会发热2、刚才的事例都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那么反过来想内能会转化为机械能吗?展示 PPT3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各种机动车辆,这些都是内燃机。同学们在学习历史时,都知道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内燃机的基本原理。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内燃机的四冲程演示教材 P1714.11,小组讨论在这个实验,能量是如何转化或转换的?1.结论是。学生活动:观察汽油机模型,了解汽油机构造学生操作:利用汽油机活动模型,操作并

20、观察汽油机工作中每一个冲程的工作情况2.小组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1)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个冲程组成; (2)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次,曲柄转动周,燃气对外做功次; (3)在压缩冲程中,能转化为能,在做功冲程中,能转化能。课堂探究案1.酒精燃烧时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热传递传给水和水蒸气,水蒸气把塞子冲出去,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2. (1)四(2)两两一(3)机械内内机械出行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板书设计第三节内燃机一、汽油机1.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2. 汽油机的应用二、柴油机1. 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区别2. 柴油机的应

21、用课堂小结(一)内燃机1. 定义: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2. 种类:汽油机、柴油机。(二)汽油机1. 定义:用汽油做燃料的内燃机。2. 构造:火花塞、进气门、排气门、活塞、气缸、连杆、曲轴。3. 工作原理:4. 点火方式:点燃式。(三)柴油机1. 定义:用柴油做燃料的内燃机。2. 构造:喷油嘴、进气门、排气门、活塞、气缸、连杆、曲轴。3. 工作原理:4. 点火方式:压燃式。(四)内燃机的应用1. 汽油机的应用2. 柴油机的应用针对训练规律总结请随机完成学生用书中“课堂探究案案”中针对训练部分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2012宜昌)下图中的四个冲程不是按照热机正常工作的顺序排列的,你认为让汽车获得

22、动力的冲程是(B)2.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都发生能量转化的一组冲程是(B)A.吸气冲程,压缩冲程B.压缩冲程,做功冲程C.做功冲程,排气冲程D.排气冲程,吸气冲程3.汽油机上安装了一个笨重的飞轮,是为了(D)A.提高效率B.节省燃料C.可以做更多的功D.利用飞轮的惯性,完成吸气、压缩、排气三个辅助冲程4.关于内燃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内燃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B.所有的内燃机都是用汽油作燃料C.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5.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此时气体的温度和内能变化的情况是(A)A.温度降低,内能减小B.温度不变,内

23、能不变C.温度升高,内能增大D.温度降低,内能增大6.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冲程是(B)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课后作业测评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 教学反思在线第二节热机的效率明确学习内容教材 P2224厘清学习目标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燃料的热值概念。2.会查燃料热值表。能根据燃料的热值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的能量的主要流向。对热机效率有初步认识,能大致说出提高效率的途径。4.能举例说明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清晰重点难点重点

24、燃料热值的概念和单位,并根据定义计算燃料燃烧放热的有关问题。提高热机效率要从联系实际入手,分析实际问题,并能用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激情导入十分无论是烧菜做饭,还是奔驰的汽车与火车,乃至直入苍穹的火箭等都离不开燃料。即从原始人类学会用火的那天起,至今,人们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还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那么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少用来做了有用功?蒸汽机虽然在18 世纪就已发明, 但它从初创到广泛应用,经历了漫长的年月,1765年和 1782 年,瓦特两次改进蒸汽机的设计,使蒸汽机的应用得到了很大

25、发展,但是效率仍不高。如何进一步提高机器的效率就成了当时工程师和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蒸汽机到底在使用过程中损失了多少能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是热机的效率。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燃料热值的理解及计算问题展示:1.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2.我们要烧开同一壶水,现有三种燃料:干草、木柴、煤炭,用哪种燃料用量最少?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请学生学习课本P23分,回答下列问题:(1)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2)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3)汽油的热值是,表示探究二 热机的效率3.问题展示:用煤气烧开水时,燃烧放出的热量都被水吸收了吗?到哪儿去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观察课本 P13916.4 6

26、,小组讨论“在内燃机中,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到哪儿去了?”展示:引入热机效率少千克干木柴放出的热量?q干木柴=1.2107 J/kg 课堂探究案2.(1)特( 2)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J/kg (3)4.6107J/kg 1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6107J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板书设计第二节热机的效率( 一) 燃料的热值1、定义: 2 、单位: J/kg (固体、液体) J/ m3(气体)3、公式:Qmq(或Q Vq)4、计算:(二)热机效率1、定义: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用 表示。2、公式: Q有/Q总1003、提高热机效率的

27、主要途径:减少热机各种能量损失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热值:概念:单位;公式:计算:2、热机效率:概念: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具体措施:针对训练规律总结请随机完成学生用书中“课堂探究案案”中针对训练部分1.将一瓶酒倒去一半,剩余酒精的(D)A.密度不变,比热容和热值减半B.质量、比热容、热值都为原来的一半C.比热容不变,热值和密度减半D.比热容、密度、热值都不变,质量为原来的一半2.少数不法商贩将煤矸石粉碎后掺在优质煤中高价销售,客户为了不上当,最恰当的方法是检测下列物理量中的(C)A.温度B.比热容C.热值D.质量3.汽油机的效率往往比柴油机低,这说明(D)A.汽油机的功率比柴油机小B.汽油机做

28、的功比柴油机少C.柴油机消耗柴油多D.柴油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百分比大4.用煤炉给水壶中的水加热,2kg 的无烟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是6.4107J。水壶里的水吸热后,水的内能增加(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 。当水沸腾后,水壶内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这一现象表明,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了壶盖的机械能(无烟煤的热值为3.2107J/kg) 。5.热值为3.0 107J/kg 的焦炭70g 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1106J,这些热量若被50kg的某液体完全吸收,其温度由28升高到38,则此液体比热容为4.2103J/(kg)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课后作业测评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

29、案”部分. 教学反思在线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明确学习内容教材 P2729厘清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说出一些常见的能量名称,知道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并能自觉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有关问题,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清晰重点难点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说出一些常见的能量的名称,知道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

30、习案”部分练习题激情导入十分展示 PPT3 问题:刀具在砂轮上磨削时,为什么会刀具发热?来回迅速摩擦双手,为什么会热?学生回答:原因是通过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问题:在暖气片上放有一瓶冷水,过一段时间后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学生回答:变热,这是通过热量传递使这瓶水内能增加。问题:分别给电风扇、电炉、电灯通电,会出现什么现象?老师引导: 这些实例中, 物体的内能增加了,是由其他形式能转化来的或是从其他物体转移来的,今天要学习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量守恒定律学生活动:完成课本P271.小组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讨论其能量转化情况展示(

31、 1)能转化(2)能转化为(3)能转化为(4)能转化为综合分析其他实验后得出:光现象,热现象,电现象与机械运动现象之间都有联系。2.小组讨论课本P28从而引出能量守恒定律。课堂探究案2.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ZK)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板书设计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自然界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2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能量在转移过是守恒的课堂小结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1)能量守恒定律普遍适用。在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中,只要有能

32、量的转化,就一定服从能量守恒规律。从物理的、 化学的现象到地质的、生物的现象, 大到宇宙天体的演变,小到原子核内部粒子的运动,都服从能量守恒的规律。(2)能量守恒定律反映了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电灯发光跟电流有联系,电能转化为光能反映了这种联系。植物生长更不是孤立的,要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反映了这种联系。(3)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依据。人类认识自然,就要根据种种自然现象, 总结规律, 能量守恒定律就是人类总结出的规律之一,而且人类认识的其他规律也必定符合能量守恒定律。1933 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在研究衰变的过程

33、中发现,能量不守恒。 于是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大胆预言了还有一种未发现的粒子,这就是现在已被科学界公认的中微子。这一事例说明了能明守恒定律,已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依据。(4)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利用自然的重要武器。纵观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也是一部认识能量、利用能量、实现能量转化的历史。从原始人钻木取火,到水能利用;从蒸汽机发明,到电能的利用;从太阳能,到核能的利用。人类总是在认识、利用能源,逐步实现能量的转化。针对训练规律总结请随机完成学生用书中“课堂探究案案”中针对训练部分1.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带有木塞的试管内的水加热,当试管内的水沸腾时,水的温度高于(填“高于” 、 “低于”或“等于”

34、 )100(管外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过一会,管内的水蒸气将木塞冲开,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2.撑竿跳高时, 人在助跑时的动能可以转化为跳起上升过程中人的重力势能和撑竿的弹性势能,撑竿的弹性势能又可以转化为人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利于越过横杆,越过横杆后,人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体的动能。3.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问题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1)在热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过程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等量的其他形式的能量或就有多少其他形

35、式的能量转化为等量的内能,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例如摩擦生热,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增加的内能。(2)热传递的过程是内能的转移过程。例如一杯热水与一杯冷水混合,稳定后,热水降温减少了多少内能,冷水变热就会增加多少内能,能量是守恒的。(3)自然界中除了内能可能同其他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转移外,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也能可以相互转化,请举例说明:电动机带动水泵消耗的电能水泵获得机械能+电动机产生热能。(4)在摩擦生热的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不变4.如图所示

36、的图片展示的是运动健将比赛时的三个场景。请你参照示例再提出两个与此不同的力学问题并解答。示例:问题:篮球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怎样变化的?解答:篮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问题 1:网球依靠什么向前飞去解答:惯性问题 2:足球在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怎样转化的解答:足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堂检测反馈矫正课后作业测评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 教学反思在线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明确学习内容教材 P3235厘清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

37、由移动的电子。清晰重点难点重点1.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2.电荷量及单位。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激情导入十分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图片,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灯、电视、电扇,还有屏幕上的静电竖发,脱毛衣事件以及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夜景。展示 PPT2、3师:这些都与什么有关?那么,你们想了解电的有关知识吗?好!这节我就带大家进入电的世界。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老师利用矿泉水瓶在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让梳子靠近水流观察现象, 然后在头发上摩擦几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观察现象。你看发生了什么现象

38、?师:摩擦后气球能吸引水流,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师:对!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人类对电世界的认识就是从这一现象开始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问题电荷。(板书)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合作实验一:探究电荷间相互的作用(请写出注意事项和小组的心得)。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 (可以将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起来,用另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时,仿课本P32 页图)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 (用和上述相同的方法探究,以下相同)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相互。观察上述三个实验现

39、象,思考一下,你能不能把下面的结论补充完整: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同时也说明了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合作实验二:探究验电器的构造和使用(请写出注意事项和小组的心得)观察课本 P33 页图,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验电器。4.验电器的原理是;5.验电器的用途是;6.验电器的构造有。探究二电荷的定向移动7.根据你预习的内容观察课桌上准备的实验器材,(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带铁夹的铁架台、验电器、金属棒)思考一下,你能够设计出哪些实验?在进行实验时,你能想到的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解决?小组活动8.摩擦起电(1)原因:(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

40、电并不是9.导体和绝缘体(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橡胶、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体靠导电,酸碱盐水溶液靠导电;(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课堂探究案1.排斥2.排斥3.吸引两 正 负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排斥吸引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5.检验物体是否带电6.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7.可以设计的有: 摩擦起电实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实验;电流实验等。8. ( 1)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2)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失去电

41、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9.(1)导体(2)绝缘体(3)自由电子正负离子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结合名师学案 “预习导学”师生共同小结本节知识。针对训练规律总结请随机完成学生用书中“课堂探究案案”中针对训练部分1.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则(C)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ZK) 2.专门用来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它的尾部总装有一根拖在地上的铁链条,这是因为(B)A.雨天路滑,可以增大摩擦,使汽车不打滑B.汽车行驶时,油罐中的汽油随车的振动摩擦起电,铁链使油罐表面

42、与大地相连,使油罐中的电荷不断导入大地,不致静电引起的油罐爆炸C.铁链在汽车行驶时与地面撞击,可以发出响声,使其他车辆行人让开,避免车祸D.可以使汽油不遭受雷击3.当某物体去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后,发现金属箔片张角变大了。则这个物体带正电,如果金属稍后片张角先变小,后变大,则这个物体带负电。4.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有静电,而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5.甲、 乙两同学在学习了本节知识后,共同做了如下实验:甲同学站在靠近自来水管处的由四个蜡块支起的木板上,如图所示, 乙同学站在地上,手持毛皮在甲同学的背上朝各个方向用力摩擦10 余次,这时让甲同学的手指

43、指向并逐渐靠近自来水管,将会看到水向手指靠近;木板用四个蜡块支起的目的是为了与大地绝缘。在日常生活中, 也经常发生这种现象,请举一个事例:晚上脱毛衣时,会看到小火花并听到噼啪声。当堂检测反馈矫正课后作业测评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 教学反思在线第二节电流和电路明确学习内容教材 P3639厘清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电流和电路及电路图.2.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和用电器,能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认识,知道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3.知道电池有正负极,电流方向是由电池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电池负极。4.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和两者的区别。5.知道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

44、性。清晰重点难点重点学生通过连接电路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指导学生连接电路,组织讨论。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激情导入十分学生实验 1:以小组为单位使桌上的小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在动手实验之前,教师请同学们注意:1绝不允许将导线直接连在电池的两端!2开关在接入电路时要断开!3最先使小灯泡发光的小组为优胜小组。展示PPT3 教师:小灯泡发光说明有电流通过,刚才同学们连接的是一个完整的电路。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电路的构成和几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一)探究要求:利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电池(带电池盒)和一些导线

45、,怎样连接才能使灯泡发光,并能用开关控制小灯泡,比比看哪个小组连接得最快。(二)你要解答的问题:问题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你连接的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画下来。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是否遇到小灯泡不发光的现象呢?如果遇到,请你继续分析:在电路连接的过程中,有哪些情况可造成小灯泡不发光?问题 2:要使小灯泡持续发光,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交流一:根据几位同学所画的电路图,要求从正确性、美观性进行评价,评出最佳作品。由此,请你总结出画电路图要注意哪些问题?交流二:根据展示的几个电路,请你归纳出电路的几种状态: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板书设计二、电流和电路1.电流(1)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46、电流。(2)电流是有方向的:正极用电器负极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一要有电源;二要有使用电器工作的闭合电路。2.电路(1)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的电流路径。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2)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3)通路、断路、短路课堂小结针对训练规律总结请随机完成学生用书中“课堂探究案案”中针对训练部分1.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 B,A 带正电, B 不带电, 用金属棒把A、B 连接起来后如图所示,则( B)A.A 中正电荷通过棒流向B,B 带正电荷B.B 中负电荷通过棒流向A,B 带正电荷C.棒中

47、有持续电流从A 流向 B,使 B 张角增大D. 以上都不对2.如图所示,电路连接正确的是(C)3.如图是小明连接的一个电路,请在方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4.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电路元件用笔画线连起来。(要求:连线不能交叉)当堂检测反馈矫正课后作业测评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 教学反思在线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明确学习内容教材 P4143厘清学习目标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2.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清晰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认识串、并联电路,在实践中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自主预

48、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激情导入十分教师将几串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挂在黑板上,演示彩灯不同亮法。展示 PPT3今天同学们来到科学的殿堂,看到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后,想了解物理方面的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一串灯亮的时候,另几串灯不亮?节日彩灯是如何连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节日彩灯是如何连接的。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很少会仅仅只有一个用电器这样简单,那么如果在这个最简单的基本电路的基础上加多一个小灯泡,也就是说,给你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两个小灯泡,要使两个小灯泡都同时发光,可以怎样连接?有几种接法?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

49、认识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1.想一想:给你以下器材:两节干电池、三个开关、两个灯泡和导线若干,利用这些器材完成下列实验。(1)要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你所设计电路的电路图,并分析比较所连接的这几个电路有哪些不同之处?(2)在刚才所连接的电路中,若去掉其中的一只灯泡,观察另一只灯泡的发光情况将会怎样?(3)利用所给的开关,将开关接在电路的不同位置,观察开关对电路的控制情况,比较你设计的两个电路有哪些不同?2.小组长带领组员,按照课本图15.3-1 和 15.3-2 连接实物。3.在小组长带领下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探究,总结规律。练一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1)串联电

50、路某元件取下(或坏了),其余元件正常工作(填“能”或“不能”) ,即各元件之间相互(填“影响”或“独立”) ;(2)把并联电路某元件拔下(或坏了或开路),其余元件正常工作(填“能”或“不能” ),即各元件之间相互(填“影响”或“独立”) ;(3)串联电路开关只有个(填“一”或“多”) ,且开关位置对电路影响(填“有”或“无”) ;(4)并联电路开关有个(填“一”或“多” ) ,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该(填“支路”或“干路”) 。探究二 连接串并联电路的方法连接串并联电路的步骤4.观察仪器,了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先画好,确认所画图后,再根据所画的连接电路;6.按一定次序连接,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