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pdf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9249594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72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 分=60 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第 1 课时课题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五册 P59-61 课时目标1、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 分=60秒。2、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 1 秒及 1 分(60 秒)的时间观念。3、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

2、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口算卡片等板书设计教师学生课前复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刚才,象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们 常 用 比 分 更 小 的 单 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二、新授(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3、体验 1 秒钟1 秒 到 底 有 多 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

3、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 秒。1 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2、自主探索,反馈: 时钟有 3 根针, 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走 1大格就是 5 秒。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短的 1 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 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 1 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 1 分、每 1

4、秒。4、(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 12走到数字 6, 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 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 走一圈,又回到数字 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小结:秒针走 1 圈,就是 60 秒,这时分针走1 小格,也就是 1 分钟,所以 1分=60秒。(三)练习:体验1 分钟2、 1 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 分钟实际的长短。5、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 10秒?2、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学生反馈。1、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3

5、、让学生举例,说说 1 分钟可(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巩固练习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 50 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四、作业 : 以做什么事。1、做练习十四: 1 补充: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小 明 跑100 米 要 用19()。2、跑步比赛:3、活动:下课铃声响了, 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相信大家今后

6、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 3 题)教后反思第 2 课时课题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P62 例 1、例 2 课时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板书设计教师学生课前复备一、猜谜游戏引入:2、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 矮 子 指 的 是 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 圈 的 时 间 是 多 少 ” ?“时针走一大格

7、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1时 等 于 多 少分 ” ? “1分 等 于 多 少秒”?3、 教师演示课件,拨1、 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读出时间。如: 5 时,3 时 20分,6 时,9时 50 分等。出不同的时刻。4、 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 1:2 时=()分(1)1 时等于, ? (学生答)那 2 时呢?(4) 教师小结。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 多 少 ? 是 怎 样 想 出 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3、教学例 2:(1)

8、 教师投影例 2 的情境图。(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4、小结(略)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 反馈: a、 60+60=120 分b、 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602=120 分2、 做 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1 和补充题: 3 时=()分 2 分=()秒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学生说图意:小明 7 时 30分离家,7 时 45 分到校。(3)讨论回答,试着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 分针从 6 走到 9。走了 3大格,是 15分钟。b、 45 30=15,是 15 分钟。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

9、习: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 9 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 40 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1、完成 P62 “做一做”中的第2 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 1)50分比 1 时少( )分, 1 时比 45 分多( )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 1 时。3、竞赛: 3 时至 3 时 45 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教后反思第 3 课时课题时、分、秒

10、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相关题目。课时目标1、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 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教师学生课前复备一、课堂练习。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二、补充题目。1. 第 2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2. 第 3 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3. 第 4、5 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4.

11、 第 6 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5. 第 7 题,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1、1 分=( )秒 4 时=( )分9分9秒 36分2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 2:05 开始,到 2:50 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3、 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5 分= ( ) 秒 150 秒 2分400分4 时10分1 时教后反思第 4 课时课题填一填说一说教学内容P67及相关练习课时目标1、 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2、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

12、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时钟模型、课件。板书设计教师学生课前复备一、制作作息时间表1、说一说什么时候上早仔自习,什么时候出早操,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2、出示课程表的结构: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

13、时间。二、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3、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5、 学生进一步休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1、 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少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三、巩固练习。下经验。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

14、是否够。 请大家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3、 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 看书的时间。练习十四第 8、9、10题。教后反思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 元教 学目 标1使学生学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形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单元教学重点: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掌握验算方法。单元教学难点:1、连续进位加法2、连续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教 学目 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

15、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 具、 学 具 准备: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课前复备一、 情境引入二、 探究新知三、 巩固应用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基础训练口算师: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

16、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2、教学例 1 学 生 尝 试 摆 小 棒 求 得38+25的结果 ( 允许有各种方法。 )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提问: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 5根怎样加?给 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8 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 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 1个十,放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组际交流:对小组学

17、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并达成共识、 得出结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 1。四、 全课总结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 3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 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 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 1个十。4、做一做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4、地球仪 85元,书包 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

18、提出什么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回顾,说出收获。独立完成练习, 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并对自己表现给出评价。课题名称两位数减两位数教 学目 标1 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2. 让学生经历自主独立的探索过程,初步培养对问题深入思考的意识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教学重点: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教学难点:弄清退位减法的算理教 具 、 学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50 根小棒( 5 捆) ,计数器( 2 人 1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课前复备一、情境引入二、

19、探究新知铺垫孕伏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乘车去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吗?那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口算下面个题。,说说是怎样计算的。13-9= 17-8= 15-9= 14-7= 11-2= 12-6= 72-9= 27-8= 32-5= 提问:说说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 多媒体出示例 1 学生理解题意,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1、板书:65-54= ,这道题怎样算?在教师创 设的情境下, 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取向,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学习: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生 1: 5-4=1 60-50=10 10+1=11 生 2: 65-50=15 15-4=1

20、1 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1).用计数器拨一拨(演示课件)追问:比一比,这两种方法有什么是相同的?(2)用竖式计算2 教学“ 试一试 ” 65-48= 学生独立完成。抽查计算过程并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全班交流计算过程)(板书竖式)引导学生明确:不管退位还是不退位都可以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获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三、完成做一做。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生 3: 65-4=61 61-50=11 独立完成练习, 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用自己的语言、 自

21、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并对自己表现给出评价。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例65-48=17 65-40=25 25-8= 17课题名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 学目 标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教学重点: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 具 、 学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课前复备一、情境引入二、探一、课前准备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 二、创

22、设问题情境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你 能 提 出 哪 些 数 学 问题?2、现在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3、出示问题:列式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5、订正算式。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抢答。通过复习,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取向,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生 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了多少个“海宝”?生 2:下午和上午多卖了多少个“海宝”?小组学习: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

23、, 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组际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究新知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2、提出要求:(1)先独立计算。(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3、组织学生汇报。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呢?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 8+5=13 ,向百位进了1 , 百 位 上

24、就 是 应 该是3+5+1=9 竖式计算时进的1 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6 、 尝 试 独 立 计 算550-380= 三、教学效果测评1、完成教材“ 做一做 ”五、拓展性学习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口算:因 为 38+55=93 所以 380+550=930 独立完成练习, 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1)说说图意。(2)根据图上问题列式计算。(3)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及注意事项。用自己的语言、 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并对自己表现给出评价。课题

25、名称练习课教 学目 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 具 、 学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课前复备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加法的复习,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

26、地说出 哪 艘 船 转 的 东 西 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 不 是 和 你 估 计 的 一样?二、课本第 6 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两个计算的结果。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 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取向,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 再通过师生合作筛选问题,研究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组际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并达成共识、 得出结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师:有什

27、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计算算得准确呢?三、 独立完成第 16 页第 4题。集体汇报订正。四、学习效果测评230+530= 450+460= 360+270= 470+240= 170+230= 560-150= 470-260= 820-140= 五、共同分析算理。说说计算过程全过程。独立完成练习, 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用自己的语言、 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并对自己表现给出评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名称加减法的估算第 10 课时教 学目 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具体情境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通过探究合作, 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方法。2、通过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比

28、较,加强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用整百数、整十数进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难点: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 具 、 学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课前复备一、情境引入(一) 、复习导入,新课铺垫1. 猜一猜让同 学们 猜 一 猜影院有多少个座位。影院实际座位是441元。刚才我们猜的过程就是估计,那我们用版式如何 表 达 呢 ? 299 300 299290 如果 我们 用 估 计来的

29、数进行计算我们就把它叫做估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估算2找邻居。(1)找出下列各数在哪两个相邻的整十数之间。274 381 612 446 。追问: 274 更接近哪个?(2)找出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327 213 482 194 ( 二) 、情境引入、感受估算1情境引入。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看电影,请同学们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你帮助学生 复习近似数小组学习: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 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组际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集体交流,促

30、进学生自我思考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若有困难, 可给学生先举例如下: 比274 小 的 整 十 数 是270,比 274 大的整十数是 280,274 在 270和 280 之间。学生能答出 270 二、探究新知三、巩固应用发现的信息说一道完整的应用题。2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3老师带来一个问题:估算一下这两六年级学生同时看电影能坐下吗?(一)教学加法估算。1小组交流。引导 学生 得 用 复习中的数学知识,寻找自己的解决办法。试着用算式的形式来表达。2全班汇报。请想 到办 法 的 同学交流汇报,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学生介绍“”叫做 “约等号”连接近似数。

31、一起读,教写法。 “低着头,尾巴翘。”伸出手跟老师数空。上边 同学 的 说 法也可写成: 221220,239 230 220+230=450把两数看小。同学们真棒,想到这么多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么?到底 哪种 才 是 最好的呢?带着 这个 问 题 来实际计算一下看。看哪 一种 最 接 近准确值。同学们会发现只有把两数都看成较接近的整十数时估算出的结果才最接近准确结果。那其它的方法是错的吗?3总结方法。在三 位数 加 减 法估算时一般把计算的数都看作较接近的整十数,这讨论交流,探究新知复习中的 数学知识,寻找自己的解决办法。试着用算式的形式来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把 221 看作 220,把

32、239 看作 240. 再用220+240=460 。发现只有 把两数都看成较接近的整十数时估算出的结果才最接近准确结果。 那其它的方法是错的吗?用自己的语言、 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并四、全课总结样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结果更接近。可以表示为:221+239460(元)4巩固练习。(1)填空:在估算 263+312时,一般先把 263看作 () ,把 312 看作() ,再 用 ()加() 等 于() 。(2)估算:165+638 指名完成,侧重学困生。过程中给学生讲解个位上是 5的三位数如何取近似值。个位上是 1.2.3.4的数都看成较小的整十数,个位上是5.6.7.8.9.的

33、数都看成较大的整十数,所以 165 要看作 170. 说说 这节 课 能 学到了什么?对自己表现给出评价。独立完成练习, 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名称加减法估算教 学目 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具体情境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通过探究合作,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方法。2、通过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比较,加强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 能主动地发现创造, 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用整百数、整十数进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难点: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

34、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 具 、 学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课前复备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1情境引入。师:昨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看电影, 学会了加法估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减法估算。教学减法估算。1教学减法估算估算:小明家养鸭的收入和养鸡的收入相差多少元?学生自己完成过程,交流汇报。2练习: 635246 有 了 刚 才165+638的经验,这次估算没有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 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取向。学生自己完成过程,交流汇报。小组交流: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 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

35、。学生可能会有下边 做 法 : 上 边 路 :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度,汇报时多让学困生说估算过程。训练拓展,巩固估算完成课后练习1,2题。1出示丫丫家到红红家路线图,让学生观察有几条路走。(2 条)那么丫丫想去红红家做客,该走哪条路比较近呢?估计一下。 同学们分组完成,完成后全班交流。2老师想购买一套桌椅,价格如下:写字台478元,转椅 259元,帮老师估计一下老师带800元钱够买一套桌椅么?课堂小结这节我们一起学习了加减法估算, 同学们打开课本 15 页内容,看还有什么问题么?生活中用得到估算的地儿很多,比如我们班上有 70 多名同学,你还能说出,208+596 810(米)下边路:55

36、0+442990(米)208210 442 440 590 600 210+600=810 550+440=990 801990 答: 走上边那条路比较近。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对自己表现给出评价。板书设计加减法的估算635246880(元)课后反思课题名称练习课教 学目 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 具 、 学具 准备:多

37、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课前复备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 19 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 将 你 的 想 法 告 诉 大家?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 不 是 和 你 估 计 的 一样?二、课本第17 页,直接在教师创 设的情境下, 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取向。小组学习:每个

38、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 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组际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三、从北京到沈阳,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问:在这道题目中便宜多少钱?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四、算买两种商品够吗?讨论怎么想?五、小猫钓鱼游戏鱼上有算式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六完成课本 18 页第 9 题,说说算理。七、 536、915

39、、351、850、464、208、649、873、729、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的全过程。独立完成练习, 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用自己的语言、 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并对自己表现给出评价。课后反思课题名称本单元复习教 学目 标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 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 归纳的能力,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 具 、 学具 准备:多媒体

40、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课前复备一、复习引入入二、练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取向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

41、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组际交流得出结论: a: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b: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c:还知道笔算加法又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 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 0 的连续退位。d:还知道 “ 用数学 ”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e:知道了加减法的验算。习巩固进位加连续退位?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师: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

42、的地方?(计算时看清加号还是减号。)师:以上几个同学对大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能记清楚吗?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笔算加法 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 1都要相同 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不同的是: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 从前一位退一。学生计算,然后课件演示,集体订正)用自己的语言、 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并对自己表现给出评价。板书设计课题名称本单元复习教 学目 标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 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

43、趣。教学重点: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 归纳的能力,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 具 、 学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课前复备一、情境引入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1、师:昨天我们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交流,我们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接着复习。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 (笔算加法、减法题各 4 道)师:得到 8 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

44、军。第二题:啄木鸟诊所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的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二、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书架上层有 126车,中层在教师创 设的情境下, 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取向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课件演示, 集体订正(反馈)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独立完成练习, 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用自己的语言、 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并对自己表现给出评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0+180=510(只)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0+510=840(只)157 车,下层 95 车,你能提出问题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

45、、课件出示用 790 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 330 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 180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三单元测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 1 分米和 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 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46、,发展实践能力。课时:7 课时第 1 课时课题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 至第 2 题。课时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1 厘米=10毫米教师学生课前复备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

47、厘米、厚有 1 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 1 毫米的概念。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 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 1 厘米里面有10 个 1 毫米。板出:七、巩固发展。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因为 1 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 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 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 14 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 个指甲长那么厚。)三、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1、认识尺度上的1 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 毫米有多长。然后再

48、比一比1 厘米和 1 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 1 毫米。1、完成数学课本第3 页的做八、全课小结。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教后反思第 2 课时课题分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4第 7 页的内容课时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1、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2、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1 分米=10 厘米教师学生课前复备昨天同学

49、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建立 1 分米的空间观念板书:1 分米=10 厘米三、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五、巩固发展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观察尺子,尺子上 0 刻度到刻度 10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分米, 数一数几厘米是 1分米。2、 找一找、 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 分米。3、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4、 闭上眼睛想一想1 分米有多长。1、

50、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量绳子的长度(先估测,然后再测量)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 ”(1) 一条裤子长 9 分米()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一张床长 5 分米 ()(3)小明高 14 分米()(4)一支毛笔长 2 分米也就是 20 厘米()3、填空:5 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40 毫米=()厘米 =()分米2 米=()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教后反思第 3 课时课题千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课时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