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涟源市 XX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项目单位名称:娄底市 XX 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3、法人代表:4、注册资本:300 万元5、财务状况:(三)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 2007 年 1 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 ”发展纲要3、湖南省 2007 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4、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娄底市农产品深加工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6、涟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国家、省
2、、市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四)项目研究的主要范围2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2、项目建设的条件分析3、项目产品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项目的产品方案与建设内容5、项目的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6、项目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经济效益分析7、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及评价8、项目的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9、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五)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1、项目建设的背景(1)湖南省是农业发展大省,娄底是湖南省“十大蔬菜产业基地之一”,但 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进行调 整;(2)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居民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3)城市休闲活动向乡村地区不断延伸的趋势催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休闲农业产业;(4)娄底市 XXXX
3、大酒店的运营需要一个能提供无公害蔬菜、优质家禽家畜和水产的农业综合开发基地支持。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升蔬菜产业效益、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需求的需要;3(2)是实现以城带乡、促进以休闲农业为主体的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3)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二、项目概要(一)建设地点涟源市桥头河镇下中村(二)项目建设期:二年(三)建设规模与目标1、项目建设规模:开发山地和荒地 1500 亩,年生产名贵珍稀蔬菜 250 吨、传统蔬菜 250 吨、瓜果 500 吨、各类家鱼及特色鱼类 35 吨、鱼苗 4 万尾、苗木 1 万株;年接待农业观光、休闲垂
4、钓游客 5000 人次。2、主要目标:把项目区建成集蔬菜与果品种植、苗木栽培、淡水鱼养殖、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优质、高产、高效、环境优美的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生产经营上实现设施栽培标准化、灌溉节水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四)主要建设条件1、区域优势明显,交通非常便捷;2、自然资源条件十分优越;43、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了一定规模;4、产品销售有了部分保障;5、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规划。(五)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1、项目总投资:117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68 万元;流动资金:406 万元。2、资金来源(1)企业自筹
5、:474 万元;(2)申请农业开发银行贷款:500 万元;(3)申请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200 万元3、经济效益(1)年销售(营业) 收入:1180 万元;(2)年净利润:274.4 万元,(3)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6.61 年,(4)投资利润率:18.63%;(5)投资利税率:33.26%,;(6)贷款偿还期:3.75 年;(7)内部收益率:21.06%。三、结论与建议(一)结论5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政策,项目建设地优势明显,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客观条件,种植、养殖、生产技术成熟可靠;项目建设单位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市场销售有保障;项目投资规模适当,建设周期短,直接经
6、济效益回报率高,社会效益显著,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项目的建设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经过科学综合评价,项目是可行的。(二)建议该项目的实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仅靠企业自有资金难于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建设,建议项目实施单位努力争取国家和银行的支持,落实好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和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扶持,保证项目建设至今的按时到位;同时项目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建议项目建立和健全产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基地的技术指导,提供种子、种苗、农药残留控制、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服务,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提升、蔬菜原料优质和环保,全程实施 H
7、ACCP 标准,真正意义上进行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生产销售。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秦古寨农业 科技示范园 项目” 位于涟源市渡 头塘镇下中村,该村现有人口 600 余人,由于地处偏僻,造成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全村现有常驻人口不足 300 人,土地荒芜、田地荒废情况比较严重。本项目拟利用这些荒地及未开垦山地进行整体开发,建设一个以无公害珍稀蔬菜种植和深加工为主,兼具淡水鱼养殖、农业观光及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基地。一、项目建设背景(一)湖南农业是传统的粮棉型农业,也是我国农业的典型代表,这种农业发展模式为解决人民温饱生活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单一结构已越来越难适应市
8、场的要求,项目所在地位于山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亟需进行产业结构的的调整,达到促进当地农户迅速脱贫致富的目的。(二)蔬菜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主要来源,也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之一。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珍稀蔬菜生产,不仅对于消费者,而且对于菜农以及整个产业的整体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三)城市休闲活动向乡村地区不断延伸的趋势催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休闲农业产业。休闲农业是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农业新功能,作为休闲产业7的重要分支,休闲农业为城市居民在周边地区提供了游憩空间。在市区环境日益被破坏的前提下,能够使城市居民享受到清新自然的空气和宜人的环境的休
9、闲农庄日益受到青睐。(四)娄底市 XXXX 大酒店的运营需要一个能提供无公害蔬菜、优质家禽家畜和水产的农业综合开发基地支持。作为 XX 集团的下属产业之一,XXXX 酒店的建设对项目的实施起了直接推动作用。XXXX 酒店是娄底市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招商引资项目,是娄底第一家高档(按五星级标准建设)酒店,酒店占地面积6848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41000 平方米。酒店对无公害蔬菜、 (尤其是名贵珍稀蔬菜)、水产有大量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本项目的实施。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升蔬菜产业效益、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需求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
10、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南是全国农业大省,涟源市是湖南十大蔬菜基地之一,但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规模还比较小,蔬菜精深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还没有建立起来,扩大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规模,是改善蔬菜产业结构,改革和提升传统农业,建设娄8底现代农业的需要。(二)是实现以城带乡、促进以休闲农业为主体的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休闲农业是农民可以自主发展的第三产业,是有广阔经营前景和产业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产业。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项目通过发展休闲农业适应了居民消费结
11、构升级的需要,实现了“大 农业” 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了城乡经济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不仅扩大了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还加快了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的流动,是实现以城带乡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三)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农民增收缓慢、增收渠道狭窄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村产业活力不够,农民要发展和能从事的产业不多,发展后劲不足。而项目的建设,以“休 闲农业” 的模式,为项 目区的农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项目以土地、人力资源和优质的自然环境、甚至是新鲜的空气、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等作为发展要素,结合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实现了农村三次产业的合理调整,协调
12、发展,为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一个长久而稳定的保证。9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一、项目区概况(一)地区位置及区域范围娄底市位于湖南省正中部,是湖南省的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321122,北纬 277282,下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和市经济开发区,全市东西宽 160 公里,南北长 102 公里,总面积 8117 平方公里,人口 412 万人。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腹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东邻湘潭、长沙、南傍衡阳,北接益阳,西南与邵阳北连洛湛铁路、沪昆铁路在北交汇,和207、320 国道、上瑞高速及建设中的二广高速组成贯穿东西南
13、北的公路交通网络,使娄底成为我国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娄底市经济发展迅速,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娄底工业从小到大,由弱转强,形成了以冶金、建材、能源、化工、机械为骨干的工业支柱产业,涌现出了涟钢、金竹山电厂、锡矿山闪星锑业、金信化工等骨干企业。2006 年,娄底市生产总值达 361.04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3.13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74.48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10值 123.43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0 年的 24.2:38.8:37 调整为2006 年末的 17.5:48.3:34
14、.2,三次产业竞相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比十五期间平均增速高 3.6、0.6、0.7 个百分点。娄底市农业建设在国家农业政策的扶持下,产业化进程加快,呈现出基地建设规模化、区域经济特色化、龙头企业集群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产品销售市场化等显著特点。(三)自然资源状况1、气候资源娄底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气温 16-17.3。年平均日照时间 1538 小时, 东部多于西部。无霜期 268 天。2、水资源娄底市年降水量较大,土壤湿重,多为红壤,其次还有黄壤、黄褐土等。境内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西部雪峰山脉从新化西部风车巷蜿蜒入境,斜亘西北, 境内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间,溪水奔流,河网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水能理论蕴藏量 32.5 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 14. 26 万千瓦。目前具备人工养殖的水面 18 万亩。3、旅游人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