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学习道德与法治也有助于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知识科目。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供大家浏览参考,希望大家喜欢。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1延续文化血脉一、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感受中华文化的气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力目的:描绘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气力;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提升考虑、分析、综合的能力。知识目的: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丰富内涵,了解中华
2、传统美德产生的影响,知道怎样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所根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详细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络,提高文化认同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辛创业、共同发展。“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加强与世界文明沟通、对话的意识。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熠熠生辉,对一个民族而言,其根基在于文化的气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
3、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构成了代代相处的美德。(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气力教学难点: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三、学情分析当今时代,中外文化的沟通碰撞不断深化,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较浅,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外表,对于中华文脉的延续链条还没有构成完好的印象。九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气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四、教学经过导入:【浏览资料】“干支纪年与二十四节气提问:你能讲出“二十四节气或者唱出“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吗?与同学讨论,为什么“二十四节气农事歌流传至今?1.
4、中华文化的产生老师归纳:中国人民勤劳智慧,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环节一:走近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2.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探究共享】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沟通这些“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老师归纳: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环节二:探寻文化发展的脉络3.文脉的发展与意义【探究与共享】为了帮助学生深化了解中华文化,学校决
5、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研学活动,向全校同学征集活动方案。请你设计一条道路,使学生沿途能够学习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义先进文化。提问:请你讲明设计思路,并向同学介绍你设计的研学方案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想一想,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络?老师归纳: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环节三:传承和发展文化4.传承和发展文化【浏览感悟】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发奋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到雷锋精神,再到航天精
6、神继往开来的社-义先进文化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问: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特点社-义文化?老师归纳:新时期传承和发展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立足现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怎样提高文化软实力?5.加强文化自信老师归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本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坚定和加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又要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在沟通互鉴中丰富发展。环节四:走近
7、中华传统美德【读书漂流瓶】6.美德的重要性及内涵浏览中华经典,养天地浩然之气。任务:请向同学推荐一本传承中华美德的好书,并讲明推荐理由。老师归纳: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国家的精神气力。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环节五:中华传统美德的气力7.美德的影响【浏览感悟】(朱子家训)摘录老师归纳: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8.践行美德【探究与共享】“宁波好人提问: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共享他们的故事,你感遭到中华美德的气力在哪里?老师归纳:美德的气力在于践行。本课小结站立在祖国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
8、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让我们一起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德。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2夯实法治基石一、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加强法治观念,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保卫者能力目的: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知识目的: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华特点社-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的是建设中华特点社-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义法治国家。二、教材分析本框所根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详细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施行有赖于每个公民的介入
9、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本框由“夯实法治基石和“凝聚法治共鸣两目组成。通过对中国法治道路探索历程的梳理,阐述法治的要求、阐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华特点社-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学习宪法主要内容,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加强,这为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没有构成完好的法治思维,没有构成坚定的法治信仰。而本课所讲的法治及全面依法治国给学生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法治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学习,夯实法治基础。四、教学经过任务1:你心中的法治是如何的?反应指导:
10、小结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任务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反应指导:材料分析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声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认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办直至追查刑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关于实行河长制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等等,为解决现存比拟突
11、出的水污染问题和水生态恶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材料2:自2021年起,中山市每年举办“我为中山善治献一策金点子大赛,6年来共收到市民提出的建议超过4500条;“全民献智改革活动从2021年启动,中山相关部门连续3年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改革工作意见,至今共收到改革建议超过600条中山市搭建全民介入的平台和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全民“齐介入、愿介入、能介入、真介入、常介入,探索出覆盖各类群体的社会治理共治形式。考虑:(1)结合材料1谈谈“法治中国建设经过中为什么要不断制定、完善法律?(2)结合材料2谈谈“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小结法治要务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12、,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要务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介入公共活动的时机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化。任务3: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是如何的?反应指导1:浏览教材第47页的内容考虑沟通: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是如何的?小结1840年以后,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g产-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一条探索社-义法治建设的道路。任务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治蓝图是如何的?反应指导2:浏览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浏览教材第48页正文,了解中华特点社
13、-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浏览教材第49页相关链接,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的。小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的是建设中华特点社-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义法治国家。-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华特点社-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将依法治国和中华特点社-义联络起来,作为社-义的一个本质要求,这是对依法治国的新定位。任务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反应指导:浏览教材第45页相关链接,谈谈你对这段名言的理解。浏览资料,体会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的十九大报告中,“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
14、国出现了19次。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小结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保卫者。坚定不移走中华特点社-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五、板书设计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一、夯实法治基石1.选择法治道路(1)实行法治的原因(2)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3)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2.描绘法治蓝图(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华特点社-义的本质要
15、求和重要保障(3)建设法治中国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3我们的梦想一、教学目的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了解现代、新征程的内涵,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通过对民族复兴梦和现代、新征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为我国进入社-义现代感到自豪;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二、教材分析第八课由“我们的梦想和“共圆中国梦两部分组成。作为九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它是本册书的落脚点。讲明前面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一切努力的结果,都是为了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6、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在第七课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和谐气氛中,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一框“我们的梦想,强调中国进入了现代,在新的时代我们拥有了共同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国家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三、学情分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年来反复被提起和宣传的重要内容,学生非常熟悉,十九大提出的中国进入现代也是深化人心的。但是,到底这个现代应该怎么理解,学生的认识还需要引导。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学生也能讲出一二,但第二个百年的两个发展阶段,学生还不是很清楚。本框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理解,实现中国梦对国家和个人的重大意义、实现中国
17、梦需要做哪些努力、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实现有如何的关系。四、教学经过考虑与讨论(一)导语:中国正在崛起,中国人明白实干兴邦,在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人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二)出示任务考虑沟通:你心中的将来中国是什么样的?(三)反应指导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国家发展的憧憬,由于对绝大多数国人而言,只要国家好,人民的生活才能幸福。这个问题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老师重在引导。(四)小结:天更蓝、水更美,生活有尊严,权利有保障,空气无雾霾,教育公平,医疗保障,道路通畅,食品安全,科技发达,军事强大这些都是每个中国人的等待,是我们希望的将来中国。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固执地追务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
18、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艰辛探索,重新焕发活力,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百年梦想插上了腾飞翅膀。在新世纪现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的是,到建-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义当代化强国。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4共筑生命家园一、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构成绿色发展理念,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分享的发展理念,加强责任感和责任感。能力目的:联络实际讲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能力。知识目的:正确认识人
19、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所根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详细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提高构建社-义核心社会的责任意识“构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法律,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本课内容是第六课的落脚点,是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文明的共鸣与行为追求的体现。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本身。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
20、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怎样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选择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学难点: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特点及现状,认识到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意识到我们需要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要通过转变传统的发展形式,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之间的关系。从个人层面来讲,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但缺乏从企业、社
21、会和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格局和高度。四、教学经过导入:【-金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提问:为什么要以“眼睛“生命为喻来保护生态环境?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老师归纳:生态环境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眼睛,以“眼睛“生命为切入点,构成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重要原则。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类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生共荣。【浏览与考虑】材料一:伦敦“杀人雾事件材料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提问:“生命共同
22、体是指什么?如何才能打造出这样一个生命共同体?2.实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老师归纳:人类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的;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分享的发展理念。【浏览与感悟】“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问:为什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怎样处理生态毁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现代中国的发展共鸣老师归纳: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
23、展,已成为现代中国的发展共鸣。【探究与共享】余村的致富道路提问:请你比拟一下,余村走过的两条致富道路有什么不同?余村是怎样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4.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老师归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假如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探究与共享】小河边该不该建造纸厂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遭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
24、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探究与共享】低碳微行动提问:请你续写低碳微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微行动。(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浏览与考虑】2021年1月1日开场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探究与共享】美丽的塞罕坝提问: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又变回“林海绿洲?起草一份环保建议书,传播你的环保理念。(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
25、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历史责任。本课小结恩格斯曾讲:“我们不要过分沉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因而,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一个必然选择。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5(创新改变生活)一、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自觉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观念;加强本身的责任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本身创新能力,立志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
26、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奉献。能力目的: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尽本人的气力推动创新发展。知识目的:知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二、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2.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施行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本身素质。(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围绕“创新展开学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隆发达的不竭源泉,鼓励人人皆可创新。本框(创新改变生活)主要强调创新的作用及必要性,使学生感遭到当代生活创新
27、无处不在,创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创造着人们的生活,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同时加强本身的责任感和责任感,立志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努力提升本身创新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四)课时安排:1课时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创新改变生活特别认可;具有较强烈的表现欲,通过介入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这为本框学习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但是,学生享受着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对于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对于技术创新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其他领域的创新,如知识创新、制度创新缺乏了解;
28、九年级的学生很难把创新与责任及国家发展相联络,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培养创新精神动力缺乏。四、教学经过(一)导入新课现场小调查:你有过丢失家门钥匙的经历吗?你有过因忘带钥匙而彷徨在家门口的经历吗?播放广告:(开启智慧生活第一步)智能锁补充播放:(智能生活的一天)想一想:“智慧生活的出现讲明了什么?老师总结:科技创新已经悄然进入到我们每个家庭,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妙。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讨论创新这个话题。(二)讲授新课1.感受创新教学环节1:材料分析,创新理念;于哪?材料:2018年2月7日,湖南省益阳市第39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赫山万源学校举行,一个个充满奇思妙
29、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灯,通过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声音,诱使雄蝗到达指定区域灭杀让人印象深入。学生归纳:这些创新理念都;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创新。创新使生活更美妙。教学环节2:回首你的创新经历,共享你的创新乐趣浏览P15探究与共享,考虑讨论:在生活中,你能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共享你的创新故事。师生共同归纳: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英勇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己
30、。教学环节3:手机APP的强大功能,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生活活动形式:分组列举并推荐:5个好用到哭的APP师生共同归纳:手机APP能够让出行的人更快更准确地找到目的地;能够让无钱医治的病人短时间内抽到善款;能够让需要练习白话的人通过网络与远在异地的外教对话学习;能够让爱漂亮的人修出本人满意的照片讨论:“创新只是知足个人兴趣,与群众的幸福生活有无关,你认同此讲法吗?(结合手机APP功能一例进行分析)老师归纳:创新不仅是为了知足个人的兴趣,很多创新改变了社会生活,为群众带来福利,让生活因创新变得愈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2.创新引擎教学环节4:呼唤创新。小组展示3次科技革命成果,并讨论请学生用图片、
31、故事或影像回望人类历的3次科技革命,讨论科技、创新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如何的影响?归纳:(1)回首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气力。(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教学环节5:创新发展通过下面两组数据,试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数据一: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发布:中国排名第22位,向创新性国家行列稳步迈进数据二:2017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在国内市场规模、知识型员工、本国专利申请、高技术出口、创意产品出口等多项指标排名靠前,8个指标居于全球首位。同时,中国创新效率表现突出,位列全球第3位。师生共同总结:创新发
32、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教学环节5:改革创新(1)浏览教材第18-19页“探究与共享。(2)考虑: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深圳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愈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2)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浏览教材第19页“拓展空间。围绕下面辩题,在班级举行辩论会。正方辩题: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总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智能。反方辩题:不管人工智能怎样发展,都不可能超越人类智能。提示:反方辩题是正确的。(三)思维拓展:创新责任有人讲,我们年纪小、知识能力不够,搞科研小发明,只能玩儿玩罢了,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创新,参加这种活动意义不大,对科技强国梦的实现起不到什么作用。你认同此观点吗?讲讲你的看法。小结: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养与国家科教兴国梦休戚相关;我们应树立科技创新需要我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