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理论_1.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123073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直接投资理论_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三章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一节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国家之间的贸易只是地区之间贸易的特例。所谓要素利益就是每个地区生产那些所需要素比拟丰富的商品,而不应生产那些所需要素比拟稀缺的商品,商品交换的比例就是由各种天赋资源或要素禀赋所决定的。因而,各个国家应按本身的要素条件发挥优势进行生产。该理论应用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的国际流动。他们以为资本的国际流动的原因是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取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丰裕程度。(资本存量与利率的关系)由于此处资本国际流动所涉及的只是借贷资本或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因而它不能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2、资,故不能称为真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二节垄断优势理论一、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第一个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斯蒂芬.海默的理论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理论以为,国际上大公司到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是其拥有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二、基本观点海默通过对美国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固然存在众多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但现实经济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尤其是垄断性工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因而,一定具有某些特定优势以弥补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利因素。海默以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必

3、须拥有垄断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二是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拥有并保持这种优势。一市场不完全性在东道国市场具有不完全性的条件下,国际企业就能够在那里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挤竞争者,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垄断利润。这就是国际企业对外投资的直接原因。金德尔伯格指出市场的不完全性能够分为四类:1、产品市场的不完全2、要素市场的不完全3、在企业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4、政府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海默以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前三种市场不完全性使得企业拥有垄断优势,进而抵销跨国竞争和外国经济所引起的额外成本,第四种市场的不完全性则导致企业对外投资以利用其优势。二垄断优势在此基础上,

4、海默以为当企业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时,对外直投资的动因是为了充分利用本人具备的“独占性生产要素即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足以抵消跨国际竞争和国外经营所面对的种种不利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这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1.资金优势2.技术优势3.规模优势4.组织管理优势5.信誉和商标优势海默以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并非是追求直接的利润,垄断优势才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它可望获得长期利益。后续的研究指出,知识资产优势更为重要,以为技术知识是企业资产中最核心的部分,这种观点符合当今信息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三、垄断优势理论评价1、斯蒂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具有创始性研究的性

5、质,对以后众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2、垄断优势理论的缺乏之处在于它缺乏普遍意义。而且该理论侧重于静态研究,忽略了时间因素和区位因素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动态作用。3、按此理论,则只要寡头企业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难以解释发展中国家以及6070年代日本企业大举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张行为。第三节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周期理论是根据产品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构成经过,该理论构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产品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哈fo大学教授雷蒙.弗农RaymondVernon。1966年,他发表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该文在大量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

6、础上提出了国际投资的产品周期理论TheTheoryofProductCycle。一、早期的产品周期理论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中,弗农指出,产品周期能够分为创新、成熟、标准化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产品的技术特点、市场供求关系、卖方市场竞争状态各不一样,于是生产者要选择不同的生产区位。这表明,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跨国公司在产品寿命周期运动中,根据竞争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制定的生产区位决策。该理论将世界各国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创新国一般是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1、新产品阶段:产品开发与投产初期,创新国国内生产,以出口形式知足国际上的少数需求,不需要进行对外直接

7、投资。2、成熟阶段:产品技术逐步成熟,创新国向次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由技术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3、标准化阶段:产品技术定型,创新国与次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由资金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转变。随着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生命周期演进,比拟优势呈现出动态转移的特点,国际贸易格局相应发生变动,各国的贸易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创新国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而劳动成本低的欠发达国家最终则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一个实例:世界彩电生产转移产品周期理论三阶段特征归纳简表二、弗农对本人理论的修正20世纪70年代他将产品寿命周期重新划分为“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阶段、“成熟的寡占阶段、“衰老的寡占阶段。为了维护寡占利

8、益,国际企业在各个阶段的策略应当是:1、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阶段:新产品研发与差异化。根据本人的比拟优势选择适当的区位国家或市场来进行直接投资2、成熟的寡占阶段:规模经济,成本优势。牵制战略与跟进战略。3、衰老的寡占阶段:丧失优势。通过卡特尔协调价格瓜分市场;或用产品差异化维持市场;或退出进入新的领域。三、寡占反响理论该理论是1973年美国学者尼克博克提出来的。他以为,一些跨国公司之所以对外直接投资,是对于其他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反响,目的在于维持竞争力的平衡。他以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有两种,一种是进攻性投资,指那些对外直接投资的先行者,可用产品周期理论解释;第二种是跟进型投资,是一种寡占

9、反响行为,可用寡占反响理论解释。该理论是对产品周期理论的有益补充。四、理论简评1、进步意义:产品周期理论初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该理论从技术产品垄断角度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和特征,十分是解释了“何时去“哪儿投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2、局限性:产品周期理论缺乏在于缺乏普遍性的解释力:它无法解释非标准化产业例如石油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现象。理论中母国垄断优势消失是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故无法解释现实中很多跨国公司在保持母国技术优势的同时,仍然进行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实。理论所构造的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

10、家的投资流向梯度形式,不能解释一般发达国家向最发达国家投资,以及发展中国家也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从目前全球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来看,其中大部分是美国、欧盟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内的双向投资行为,该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第四节内部化理论一、科斯与内部化理论1、罗纳德科斯R.H.Coase: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定理: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看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2、内部化理论能够追溯到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论文,文中科斯初次提出了交易成本、企业边界的问题,但当时未能引起世人注意,后经多人发展,构成了系统的内部化理论。3、科斯内部化含义:市场不完全将使企业

11、的交易成本大大增加,企业为了避免这些额外增加的成本,便产生了“内部化即以企业内部市场取代不完全的外部市场的倾向。3、企业的性质:对市场的替代4、企业的边界:内部化边际收益内部化边际成本5、外部市场和市场内部化的差异二、内部化理论对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1、内部化理论代表人物内部化理论是世纪年代中期由英国里丁大学的巴克利(PBuckley)和卡森(MCason)及拉格曼A.Rugman提出的。其提供了与垄断优势理论不同的研究思路,其理论有力地解释和推动了世纪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跨国直接投资行为,一度被称为跨国公司理论的核心,至今仍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之一。2、内部化理论对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内部化

12、理论把市场不完全性作为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前提,指出市场不完全或垄断因素存在会导致企业参加市场交易的成本上升,企业就会创造内部市场进行交易。这里理论所指的市场不完全性主要是指中间产品市场,包括半成品、十分是技术、信息渠道、营销技巧、管理方式和经历等无形资产市场的不完全性。市场不完全性导致很多交易无法通过外部市场来实现,即便实现,企业也要承当较高的交易成本,必然促使企业创造其内部市场进行交易,企业便获得了扩张力。这一内部化经过如跨越了国界就是对外直接投资。三、市场内部化的动机1、减少交易成本2、躲避中间市场的不完全性3、运用内部调拨价格4、维护垄断优势四、决定企业内部化的四个因素1、产业因素:如产

13、品特征、外部市场构造、规模经济等2、区域因素:如地理位置、文化差异、社会心理等3、国别因素:如国家政治、法律、金融、税收等4、企业因素:如企业的国际化施行能力、人才储备、企业文化等五、理论评价内部化理论从内部市场构成的角度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跨国公司的内在构成机理有比拟普遍的解释力。内部化理论的缺乏之处是过分注重企业经营决策的内部因素,而忽略了对影响企业运作的各种外部因素的分析,对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和生产缺乏总体认识,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等宏观因素也缺乏把握。第五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代表人物英国里丁大学教授约翰.邓宁在1977年撰写的(经济活动的贸易区位与多国企业:一种折衷理论的探

14、索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邓宁以为,过去的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只是从某个角度进行片面的解释,未能综合、全面地分析,因而需要用一种折衷理论将有关理论综合起来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基本观点邓宁以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决策是由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决定的。同时具有下面三优势方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1、企业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垄断优势;2、企业通过内部市场来扩大对这些优势的利用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公司更有利;3、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拥有垄断优势要比利用母国要素投入

15、更有利。三、三种优势1、所有权特定优势也称竞争优势“或垄断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技术创新能力、规模经济、无形资产等方面的优势。2、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全性,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的优势,内部化的优势越大,企业就越容易开展对外直接投资。3、区位优势指东道国所特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投资环境、东道国政策等。五、理论评价优点:融合了以往各种学讲的精华,并加以归纳与总结,使理论愈加丰富理论较全面!缺乏:它过于注重对企业内部要素的研究,忽略了企业所处的特

16、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第六节比拟优势边际产业扩张理论选修一、代表人物与观点成因70年代,日本学者以为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无法解释日本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现象。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Kojima在1987年发表的著作(对外贸易论)中提出了比拟优势理论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根据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实践对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与规律作出了新的解释。二、理论观点与推论比拟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处于或即将处于比拟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场,并依次进行。比拟优势的产业留在国内发展第二,企业和东道国的技术差距

17、越小越好,这样有利于当地比拟优势产业的建立,两国能够在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引致的贸易中互补,并能更大程度地受益。小岛清根据以上基本观点得出下面重要推论:1、能够把“比拟优势看成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2、根据边际产业扩张原则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取代贸易,而是补足和创造扩大贸易。、应当立足成本按比拟成本原则进行判定。、应重视“产业移植的比拟优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意义。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从投资国和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开场依进行移植,移植载体最好是中小企业。、比拟成本和比拟利润两者互相关联。三、评价1、合理之处向东道国转移边际产业,顺从贸易导向的投资形式,从技术差距较小的产业向海

18、外移植产业,将比拟优势理论作为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共同理论基础是很有价值的,它丰富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存在的问题1、缺乏普遍性和讲服力。2、小岛清的学讲“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将最具有比拟优势的产业移植到国外,这在实践上不成立。3、小岛清理论的隐含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这不符合实际,完全不谈垄断因素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是不客观的。忽略了企业技术优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作用。4、该理论回避了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本章温习题:1、试述垄断竞争理论的主要内容、奉献与缺乏。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企业的投资行为有哪些特征?3、试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其奉献和局限性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