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5篇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讲课,所谓讲课,就是老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欢迎大家浏览参考学习!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1一、讲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安全电压第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第三、安全用电常识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安全用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当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识,让学生把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
2、STS精神。3、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知道安全电压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2)技能目的通过学惯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络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本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而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3、,所以是本节的难点。二、教法和学法教法: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三、教学经过(一)事例引课(2')首先通太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能够到达两个目的:(1)兴趣是的教师,详细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导出课题。(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
4、习1、安全电压(5')人体也是导体,对于人体的触电现象学生较易理解。基于这一点对本知识我设计下面的师生互动经过:(1)老师提供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危害)和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U=IR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既应用稳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2)老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而且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进而着重指出:一般情况下,36伏下面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感受科学的辨证关系。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5')先让学生将测电笔拆开(事先布置学生从家中带来测电笔),并
5、对照教材中的图13-17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它的各部分名称,接着老师用测电笔演示教材图13-18的测电笔的正确和错误的使用方法。老师要告诉学生:在使用测电笔时,应先在有电的地方试一下,检查测电笔能否正常,防止造成误判,发生触电事故;测电笔只能在对地电压250V下面使用。不可用它碰高压带电设备。3、安全用电常识(10')触电事故的发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取下面的详细做法:(1)学生浏览课文,对触电事故有一个初步认识。(2)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老鼠触电的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电的危害。(3)通过媒体展示触电的类别的图片和视频(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分析,然后进行
6、小组讨论、互相沟通、充分利用群体的思维讨论得出触电类别及其触电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采取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有张有弛。老师能够出示下面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考虑、讨论;图中哪些是低压触电?哪些是高压触电?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架线杆、标志等方面分析)由图中看出低压触电是接触零线还是火线造成的?低压触电发生的情况一样吗?由图看出高压触电是接触高压带电体造成的,还是靠近高压带电体造成的?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一样吗?(4)引导学生小结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及发生的原因。(5)练习:家庭电路中保险丝为什么要串接在火线上?开关为什么要安装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
7、高压输电设备上为什么要有“高压危险的示警标志?如发现高压线落在你附近,你如何离开才比拟安全?通过以上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也让学生感遭到知识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关系。(三)总结归纳得出安全用电原则(3')通过学习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原因,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进而完成本节教材的重点。(四)达标练习(19')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有一名主持人,有10道抢答题,和8道必答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最后总分第一的获胜。四、作业布置(1')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结合
8、本节教材与现实生活严密联络的特点,我给学生布置课题为(家庭安全用电的研究)这一研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五、板书设计安全用电1、安全电压低于36V的电压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构造、使用方法3、安全用电常识:“四部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2一、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第四章第一小节内容。从知识构造来看,"光的折射"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之后编排的,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光传播规律的进一步学习。光的直线传
9、播及光的反射、折射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研究这些基本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研究控制光路的平面镜、透镜等基本元件以及它们的成像原理,就构成了光学的基本内容。这些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严密相关。就本节内容"光的折射"来讲,它不但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而且也是解释日常生活中很多光现象的基础。二、学情1.学生已具备的前期认知基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2.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兴趣很广泛,但这种兴趣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兴趣水平,知足于被新鲜的生活、实验现象所吸引,容易忽略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10、联络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的初步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应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经过与方法使学生初步把握正确观察折射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使学生体验通过实验探究折射现象、归纳出规律的经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在自主实验和探究的学习经过中,培养细心观察和互相沟通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初步规律。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初步折射规律;用光
11、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现象。五、教法、学法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根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索、讨论等教学法,让学生介入课堂教学讨论、动手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通太多种感悟觉介入学习,以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知足每个学生发展的要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经过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沟通"等方式。六、教学程序1、温故而知新扼要温习&
12、quot;光的反射现象",设问: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除了在外表发生反射外,还可能发生什么现象呢?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先让学生观察几种现象:现象一:观察水中的游鱼由看到鱼光阴的传播途径提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又会如何呢?".现象二:水中断筷从以上现象引入,不但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折射现象的意义,而且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有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出课题)给学生留下悬念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_和探索_,为下面的自主探索实验和教学目的的实现作好铺垫。3.新课教学(1)课本活动4.1
13、:老师出示并介绍实验装置,然后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让学生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试问:谁能将所观察到的光路图大致画出来?请一同学上黑板画光路图,其余同学在下面画,然后相互沟通、评价。(2)课本活动4.2: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的情况。首先由学生进行猜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并让学生用观察到的现象检验猜测能否真确,画出光路图。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沟通。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所画的光路图,先由学生评价再与老师事先画好的规范的光路图比拟,同时介绍折射光线、折射角等相关概念。(3)分析论证、归纳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沟通,结合光路图分析归纳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各组的结论,不断补充整合,归纳
14、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教师可作适当启发:除了发现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外,还有没有别的发现?这时候有的同学还能够归纳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等相关知识。(4)。知识迁移、深化理解设问:假如让光从水中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情况会如何呢?老师引导学生猜测,画出猜测的光路图。问: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本人的猜测?请同学们实际做一做试试看。学生接着继续探究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情况,并通过充分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光从玻璃或其它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也会发生折射现象,()并且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得出光折射时的特点
15、。并介绍光的可逆性。为了加深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作出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光路图。5.规律应用、首尾照应师生共同解释现象(浸透STS思想)现象一:水中断筷的现象(学生分析+多媒体动画解释讲明);现象二:折射使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的现象(安全教育);现象三:视频演示讲明雨后美丽的彩虹、海市蜃楼、大气的折射等现象的原因。(书本p86生活、物理、社会)课堂练习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达标测评题"并指导学生完成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情况。7、小结: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小结,8、布置作业。1.温习本节课文。2.练习册相关习题。3.预习第二节"透镜"
16、七、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在界面发生偏折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应用:海市蜃楼,彩虹。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3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拓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这一章可
17、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2.本节教学重点(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3.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4.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2)理解动量定理确实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
18、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经过与方法(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经过,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经过中的作用。(2)通过学惯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经过,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奉献,关注并考虑与物理学相关的热门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奉献。(3)关心国内、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二、学生
19、情况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补充录像资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安全带的演示实验录像:排球击球动作要快、铸铁打磨时速度要快;篮球接球手臂后缩、跳高运发动落地垫厚垫子、体操运发动落地都要屈膝,图片:“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经过的一组图片,易碎品运输经过。三、教学方法应用实验导入法、启发学生通过本人的考虑和讨论来探究动量定理。四、教学程序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应用动量定理。第一环节:创设情景为了保证建筑工人高空作业时人身安全,我们选用什
20、么样的安全带比拟好。结实的钢绳还是结实的弹性绳?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从高空坠落分别系弹性绳和无弹性绳的比照演示实验(要挑选软度适宜的橡皮泥做实验)(两次物体都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两次绳长一样)实验现象:用弹性绳的那次橡皮泥完好无损,另一次橡皮泥被铁丝切成两半,断面非常整洁,学生尝试解释现象。第二环节:建立模型推导动量定理此时,学生有了对力、时间、动量、冲量的初步感性认识,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物体的运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物体自由下落同样的高度,获得同样的动量,第二阶段,经过一定的时间动量减为零讨论第二阶段经过中,力的冲量和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论:动量变化一
21、样时,时间长,力小推广,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从高处落地都要屈膝;跳远前要松沙坑.这些讲明动量和冲量之间一定是有联络的,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么?设一个物体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在同方向水平恒力F作用下,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还成立吗?利用传感力和速度传感器当场测数据,让小车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向固定的力传感器运动,测出小车撞击传感经过中小车遭到外力-时间图像,速度传感器测出次经过中的速度-时间图像。分析数据发现:碰撞经过中外力的总冲量与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几乎一样。所以,变力作用下,
22、动量定理也成立。第三环节:定性应用为了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中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技术联络起来。首先围绕定理Ft=P分情况进行讨论。我们经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自不量力,你有没有办法让鸡蛋不碎吗?演示实验:瓦碎蛋全(可以以放录像)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讲明,动量变化一样时,时间短,力大;时间长,力小。如:图片(图5)中的现象铁锤钉钉子,冲床冲压钢板第四环节:定量应用例:一高空作业的工人体重600N,系一条长为L=5m的安全带,若工人不慎跌跌落时安全带的缓冲时间t=1s,则安全带的受的冲力是多大?(g取10m/s2)【分析与解答】依题意作
23、图,如下图,人跌落时为自由下落,设刚要拉紧安全带时的速度为v1,则v12=2gL,即v1=经缓冲时间t=1s后速度变为0,取向下为正方向,对人由动量定理知,人受两个力作用,即拉力厂和重力mg,所以(mg-F)t=0-mv1,将数值代人得:F=(600+600)N=1200N所以,人给安全带的冲力F为1200N,方向竖直向下。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4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能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经过,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遭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经过中把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
24、术,进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良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全员介入和全面活动,改良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应,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恰好能够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经过。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互相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本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拟重要的地位。三、学生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
25、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拟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化考虑及理性化的思维经过。由于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拟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经过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四、课程目的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2、经过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经过,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经过中发现一些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
26、自豪感。五、重、难点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六、教法与学法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4、最后要讲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
27、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考虑结束本堂课。七、教学经过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2、媒体展示学习目的3、从声音的产生开场研究:活动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可以用老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活动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讲结论。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深化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4、产生的声音如何到人耳?活动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活动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
28、波的形式传递振动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问:液体和固体能够传声吗?活动学生举例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问:固、液、气都能够传声有什么不同?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气体传声最慢问:假如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实验:真空铃5、媒体:回声现象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经过。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问题:船测水深6、媒体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对其中原因的考虑作为课后作业。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5我讲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九章“力和运动中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理念克制以老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介入学习活动中来,
29、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沟通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一、教材分析:环节一,地位与作用。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假如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基础上。因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能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
30、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络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环节一:学习状况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拟短,学生平均年龄比拟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构造上尚不成熟,因而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构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环节二、目的、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教材和大纲。本节重点
31、:牛顿第一定律及理解,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的、难点: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目的:1、知识目的。2、能力德育目的。(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历事实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的方法。牛顿第一定律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2、德:培养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3、情感目的:注意师生间沟通,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知识目的上针对本节特点对学生提出,了解、理解、知道三个层次,以便学
32、生在学习经过中理清脉络,把握重点部分。以往教学实践中证实,物理规律是物理基础知识部分比拟难学的部分,学生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以致于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所淹没。面对这一现象在这一节教学中突破重点上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1)首先在引题上创设情境,以毛主席诗词“坐地是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开端,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温习运动现象,故而知新,提供新旧知识联络的支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构造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介入学习经过。(2)通过物理实验进行启发诱导/A:做课本中小车演示实验,让学生对此实验进行
33、认真、仔细观察以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使学生找出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变化的是什么条件,不变:同一小车、同一斜面、让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变化: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外表,再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浸透比拟,分析综合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引导起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动脑筋考虑问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B:其次通过上面的演示实验,简单介绍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结论。突出他的理想化实验和推理方法,理想化实验固然不能实现,但都有可靠的事实基础,因此推理是合理
34、的。C:在此基础指出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事实为根据总结出一条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一条真理,牛顿第一定律。3:在教学突出重点中,对定律中关键词语进行讲明,各种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纠正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错误生活观念以构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大胆而合理确实良外推,它只是一种基础假设,由于不存在绝对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因而这条定律无法直接用实验来证实,它的正确性在于它推得结果与客观事实相吻合,构成比照知道知识的发展经过由错误正确完善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其框架,把握重点和关键。投影牛顿第一定律一、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错误)二、运动物体假如不受
35、任何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正确)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完善)环节五:难点突破牛顿第一定律虽已建立,但学生对其建立经过仍比拟生蔬,常不能予以接受因而造成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不深化,不透彻,构成难点针对此现象采取了,实验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使直观实验与抽象受力分析相结合的起来,这样做到了使其难点先简后繁,先定性,后定量;先详细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的解决方法,使其难点被逐步得以解决,进而构成了完好的科学体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其思维能力和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二程序安排本节课在程序安排上针对学生特点主要采取了如下程安排:1、引
36、题,创新情境,温习提问导入新课。构成新旧知识相互联络、相互浸透。2、重视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测,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3、重视各种变成恰当的应用,对其定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进行解释,使牛顿第一定律得以稳固,理解定义、特定的含义。4、在此引导讲明,对其进行加深,进而构成深入印象,通过不同层次联络,加强基础与习题的配备,能够及时反应学生认知情况,进而调整教学加经改良,体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主导的作用。5、归纳总结。由学生回忆本节学到了什么为主线,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愈加明晰,明确、系统,从知识构造上把握新内容,到达稳固和提高的目的,经过这一回首,让学生会用科学方法去研究问题,进而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设计。6、定量作用: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提高,学习困难的同学加深对本节特点及基础知识理解认识,为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行如下设计。(1)明确目的,激发动机(在温习运动和力基础上)(2)新旧联络,指引注意。(3)创设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实物、小车实验)(4)讨论分析构成结论。假如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那么物体运动情况又会如何呢?让学生考虑,讲座得出结论,进而养成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5)反应强化,通过对定律本身讲明及习题配备,使定律得以稳固和深化。确定教学目的导入课题提供感性材料分析推理构成定律反应强化稳固应用小结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