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交底.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交底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钻孔灌注桩:1、钻孔前的准备:1)、施工场地为旱地时,平整场地、去除杂物、夯打密实以防产生不均匀的沉降,钻机底座应置于坚实的填土上而不宜直接安顿在未经处理的松软的土地或砂层上。2)、测量准备:测量人员准确测放桩位中心,根据施工要求埋设十字护桩。并测原地面标高,根据桩底标高计算应从原地面钻进的深度,做好记录。2、护筒准备:1)、护筒内径应比桩径稍大:当护筒深度在2-6米范围时,冲击钻护筒内径比桩径宜大30-40厘米2)、护筒顶端的高度:采用冲击钻机钻孔时,护筒顶端宜高出地下水位1.5-2.0米。3)、护筒的埋置深度:1旱地或浅水处,对于黏质土不小于1.0-
2、1.5米,对于砂类土应将护筒周围0.5-1.0米范围的挖除,夯填黏质土至护筒底0.5米下面;2冰冻地区应埋入冻层下面0.5米。4)、护筒接头处要求内部无突出物,能耐拉、压,不漏水;灌注桩完成后,钢护筒应及时拆除。3、护筒的埋设:护筒的埋设工作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开端,护筒平面的位置于垂直度准确与否,护筒周围和护筒底脚能否严密,不透水,对成孔、成桩的质量都有重大的影响。1)、埋设时,护筒中心轴线应对正测量标定的桩位中心,其偏差不得大于5厘米,并应严格保持护筒的竖直位置。2)、在旱地或岸滩埋设护筒时:在砂类土粉砂、细、中砂砂砾等河床挖埋护筒时,先在桩位处挖出比护筒外径大80-100厘米的圆坑。然后在
3、坑底填筑50厘米左右厚的黏土,分层夯实,以备安设护筒。护筒埋设深度,在黏性土中不小于1.0米,在砂类土中不小于1.5米。在冰冻地区,护筒应穿透冻层。1、护筒设置: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0400mm。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干处可实测定位,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旱地、筑岛处护筒可采用挖坑埋设法,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质土必须分层夯实。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m以上。若承压水位不稳定或稳定后承压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很多,应先做试桩,鉴定在此类地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
4、的可行性。当处于潮水影响地区时应高于最高施工水位1.52.0m,并应采用稳定护筒内水头的措施。护筒埋置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24m,特殊情况应加深以确保钻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顺利进行。有冲刷影响的河床,应沉入局部冲刷线下面不小于1.01.5m。2、钻孔施工一般要求: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孔时,应按设计资料绘制的地质剖面图,选用适当的钻机和泥浆。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填写的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应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测和试验,不
5、合要求时,应及时改正。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应捞取渣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钻孔灌注桩钻进注意事项: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钻孔,开孔的孔位必须准确。开钻时均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3、清孔清孔要求:钻孔深度到达设计标高后,应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符合表1-1附后的设计要求后方可清孔。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
6、下混凝土。清孔注意事项: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清孔后应从孔底提取泥浆试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1-1的规定,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淀物厚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4、灌注水下混凝土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吊装就位的技术要求:钢筋骨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应确保不变形,接头应错开。应在保护层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其间距竖向为2m,横向圆周不得少于4处。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骨架入孔一般用吊机,无吊机时可采用钻机钻架、灌注塔架。起吊应按骨架长度的编号入孔。灌注水下混
7、凝土的技术要求: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知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混凝土拌合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在灌注经过中,十分是潮汐地区和有承压力地下水地区,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在灌注经过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在灌注经过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懈层。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能否正确。(10)在灌注经过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