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一---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一---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鲁教版一-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5-110页解读:第75页“智慧广场:主要内容:学会用列举法和表格法解决递增问题教学建议:1.信息窗中的信息要重点理解“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的意义。2.注意训练孩子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浸透数学思想。4.体会表格的好处。5.在解决了递增问题后能够补充一道递减的问题,用上“依次描绘,注意理解它的意义。第七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单元知识的延续:乘法口诀二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二下、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下信息窗1:重点理解2+2+2这个算式的特点是加数都一样,能够用“3个2描绘。练习第5题答案不唯一。第6题要先找规律再涂色。信息窗2:1、重点理解乘法的
2、意义: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能够举反例加深理解“一样加数:如3+3+4+5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2、一个加法算式能够改成两个乘法算式:如4+4+4+4+4=454+4+4+4+4=54.信息窗3:重点是乘法中“1和“0的运算。一个数与1相乘得原数,一个数与0相乘得0.练习第2题注意让孩子认真观察:吊椅上如今坐了多少人?第5题:是一道开放题,要注意训练孩子思维的开放性。第八单元:厘米、米的认识单元知识的延续: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二下建议:1.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悟,建立“厘米、米的表象。2.重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信息窗1:教学建议:1.播放“阿福的新衣视频,激发学生兴
3、趣。2.不仅让孩子知道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而且让孩子认识到尺子上“任意一个大格都是1厘米。3.直接描绘认识“线段,不与直线进行比照。4.会用断尺进行测量。信息窗2:教学建议:1、学生需要知道本人的身高,需要带米尺。2、要多动手测量,充分感悟1米的长度。实践活动课“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要充分。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3.学生测量时老师要进行指导。4、从室内延伸到课外。5、活动后要进行总结反思。第九单元:统计单元知识的延续:数据的采集与整理一二下-条形统计图三下-折线统计图四下-扇形统计图五建议:1、从孩子身上的现象“换牙引入,激发孩子的兴趣。2、放手让学生经历统计的经过
4、。3、统计的经过:采集数据-记录数据-整理数据第十单元:总温习总温习分三个部分:综合情境图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首整理-综合练习生能够根据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师根据知识板块进行整理:数与代数内容:一、二、四、五、六、七单元。图形与几何内容:三、八单元。统计与概率内容:九单元。综合实践内容:趣味拼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整理的形式:手抄报:梳理知识点,举例讲明,易错举例知识树、知识列车等。二年级下册教材第98-130页解读:第八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知识前后联络:乘法的初步认识一下-乘法口诀二上-两位数乘一位数本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知识-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下信息窗1建议:把握整百数乘一位数得口算方法,算法的描绘
5、要规范:尤其是:4002能够讲4个百乘2等于8个百,是800.信息窗2建议:重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时: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课时分配2课时。信息窗3建议:1.因数中间有0时,积的十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2.因数末尾有0时,注意简便竖式的写法及意义。3.估算后能够补充一道比整百数大又接近整百数的题目:如5小时大约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1025先估算解决。第九单元数据的采集与整理一单元知识前后联络:统计一下-本单元知识-条形统计图三下折线统计图四下扇形统计图五信息窗1建议:1、放手让学生经历统计的经过。2、把数据进行分类时:选择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3、统计的经过:采集数据-记录数据
6、-整理数据信息窗2建议:1、班级文化浸透,如评选栏。2、记录数据的形式多样化,但用“正字的方法简便。总温习分三个部分:综合情境图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首整理-综合练习生能够根据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师根据知识板块进行整理:数与代数内容:一、三、五、六、七、八单元。图形与几何内容:二、四单元。统计与概率内容:九单元。综合实践内容:巧妙的动物世界、漂亮的花朵。整理的形式:手抄报:梳理知识点,举例讲明,易错举例知识树、知识列车等。三年级下册教材第77-136页解读:第八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知识前后联络: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本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建议:1、把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7、重点理解6030,6个十除以3个十等于2.2、自主练习第1、2题要一组一组进行比照,初步体会商不变的性质。信息窗2建议:把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重点理解为什么商的最高位写在十位上?信息窗3建议:把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难点是调整商的经过。要放慢进度。相关链接:商不变的性质重点理解:商不变的性质中关键字词:同时、一样的数、0除外第九单元解决问题单元知识前后联络: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知识建议;1、情景演示“相向而行2、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三个等量关系式,实际就是相遇问题的三种类型。3、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第十单元混合运算单元知识前后联络:三位
8、数乘一、两位数-除数是一、两位数的除法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建议:1、把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不仅让学生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2、解决问题时要先列分步算式,再列综合算式。第十一单元条形统计图单元知识前后联络:统计一下-数据的采集与整理一二下-本单元知识折线统计图四下扇形统计图五信息窗1建议:1、把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2、会在方格纸上画条形统计图。3、注意引导分析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讲些什么?智慧广场:植树问题建议:1、植树问题三种情况: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树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树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树2、能够拓展在封闭图形圆、正
9、方形、长方形等植树问题间隔数=棵树总温习分三个部分:综合情境图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首整理-综合练习师生根据知识板块进行整理:数与代数内容:二、三、四、六、八、九、十单元。图形与几何内容:一、五、七单元。统计与概率内容:十一单元。综合实践内容:荡秋千、全家自驾游。整理的形式:手抄报:梳理知识点,举例讲明,易错举例引导学生整理构建知识网络图。四年级下册教材第83-135页解读:第六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单元知识前后联络:本单元知识-图形的变换五对称、平移与旋转是图形变换的三种形式信息窗1建议:1、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动手折一折。2、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
10、形。3、注意对称轴的画法:是虚线。4、在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时要先找到几个重要的点,再根据每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找到这些点的对称轴点,最后把这些点连起来。信息窗2建议:1、平移的要素:方向、距离。2、对平移的语言描绘要规范:如:把图1向右平移几格得到图2.3、判定一个图形平移几格时,要找到图形几个重要的点,再看每个点平移的距离就是图形平移的距离。不是看平移前图形和平移后图形之间有几格。4、旋转的要素:中心点、方向、度数5、把一个图形旋转时,要找到图形几个重要的点,再找到按要求进行的旋转后的点,最后把这些点连起来。6、平移和旋转只是图形位置发生变化,形状和大小不变。第七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单元知识前后联络
11、:因数与倍数本册第三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知识分数混合运算五信息窗1建议:1、信息难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意义,重点理解“整厘米“没有剩余,从问题中的“能够一词能够知道该题答案不是唯一的。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讨论解决方法,再动手解决。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念至少对于2个数来讲。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意义,最后一定要除到商的公因数只要1互质数为止。5、特殊情况下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假如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12和24,12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假如两个数是公因数只要1互质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如12和13,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信息
12、窗2建议:1、约分的根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2、学过约分后以后碰到约分或者分数加减法的题目,最后结果都必须是最简分数。3、绿点问题后补充分数加法题目。信息窗3建议:1、重点把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连减题被减数是整数的题目,要把整数改写成与减数分母一样的分数再计算。2、注意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如练习第10题信息窗4建议:1、信息难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意义。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讨论解决方法,再动手解决。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感念至少对于2个数来讲。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意义,最后一定要除到商的公因数只要1互质数为止。5、特殊情况下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假如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
13、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12和24,24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假如两个数是公因数只要1互质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如8和9,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72.6、用短除式找3个数的最小公倍时一定要除到最后的商两两互质。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知识前后联络:统计一下-数据的采集与整理一二下条形统计图三下本单元知识扇形统计图五单元建议:1、利用迁移规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络和比照。2、重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判定。3、安排调查活动。信息窗1建议:1、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会在方格纸上画折线统计图。3、注意引导分析折线统计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讲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