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誉社贷款业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誉社贷款业务.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信誉社贷款业务农村信誉社贷款业务之风险管理一.何为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款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额不确定因素影响使银行贷款到期不能收回或无法如数足值收回进而使贷款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二.农村信誉社贷款风险管理分类:农村信誉社贷款风险管理分为下面几个阶段:2006年以前,农村信誉社贷款分类办法是根据四级分类,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2006年以后,农村信誉社可根据本身实际制定五级分类管理制度,及根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根据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当前,农村信誉社实
2、际的是在综合系统网络中贷款分类根据四级分类,二在实际管理中使用五级分类的折中办法。三.信誉社贷款现状当前,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是困扰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影响到农村信誉社的本身效益和在社会上的声誉,而且也关系到农村信誉社的生存、发展乃至金融、社会的稳定。因而,怎样防备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保证信贷业务正常运行已成为农村信誉社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1.不良贷款占比高,贷款的流动性差。2.贷款收息率低,贷款的效益性难以实现。3.抵押贷款占比少,担保贷款留于形式,贷款的安全性难以保障。四、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导致损失产生的可
3、能性,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风险是指预期事物的不确定性,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预期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意外收益,即风险收益;二是预期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意外损失,即风险损失或风险成本。狭义风险仅指预期事物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损失。通常所谓经济风险仅指狭义风险,本文中的风险限制在狭义范围内。所谓贷款风险是指银行、信誉社放出去的贷款不能按期收回,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它是风险的一种,具有风险的一般属性,信贷资金的运动是一种以“两权分离、按期归还为本质特征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即银行、信誉社发放贷款所让渡的只是信贷资金的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归银行、信誉社所有。这一本质特征要求借款人必须根据事先协议到期归还贷款,以
4、实现信贷资金的归流。但是,由于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内,会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借款人经营失败,造成银行、信誉社的贷款不能收回,贷款风险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引发贷款风险的原因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即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五.贷款风险的躲避方法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一是大力构建学习平台,将健康的信贷文化思想、行为及职业道德,通过人这一特殊载体进行有效传导和贯彻;二是建立长效的信贷培训机制,根据新时期信贷工作要求制定培训计划,让信贷人员针对性的不断充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工作需求;三是通过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公开招聘、选拔信贷人员和加大培训力度等
5、措施,把优秀的人才放在信贷岗位上;四是建立信贷人员等级管理制度。通过科学设臵评定信贷人员等级、建立科学的信贷考核目的体系和信贷考核的鼓励机制,让信贷人员的工作实绩得到高额回报和实现个人价值,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切实执行信贷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对每笔贷款都必须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时严格审查、贷后尤其需要跟踪检查。二是严格贷款操作规程,十分是对每笔贷款从申请调查审查审批发放贷后检查收回等每个环节的相关操作流程要严格根据规定执行,细化各个环节的责任,全程监控每笔贷款的风险点。三是建立主责任人制度,严格责任界定。主责任人制,即第一责任人制,是适应农村信誉
6、社信贷业务发展需要,在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针对有决策权人在决策各环节中的作用及行为而承当责任的管理制度。主责任人制的建立,是对信贷决策各环节有决策权人管理责任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规范信贷决策行为,有利于克制多年来信贷业务逐级报批而由一人承当责任或名为集体承当责任而实际无人承当责任的弊端,是信贷管理制度的又一个创新。通过建立主责任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责任人严格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为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负责,共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负责,共同为防备和化解贷款风险负责,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信誉社权限内办理的信贷业务,信贷人员为调查主责任人,业务副主任为审
7、查人承当审查主责任、主任为审批决策人承当决策责任。经审贷小组审议通过的信贷业务,审贷小组成员共同为真实性和合规合法性负责,并承当相应责任。四是强化制度制约,严格责任追查。冷静分析多年来信贷管理不规范和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信贷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比拟突出的原因,那就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或追查不严,使信贷人员存有侥幸心理和依靠思想,养成了一边纠正一边违章或只查违章不认真纠正的不良习惯,能够讲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为了确保信贷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尽快改变信贷人员的惰性思维,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调查、审查、审批各决策环节有关人员的责任,规范主责任人的行为。五是确保信
8、贷管理的正面赏罚鼓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效执行。加强内部稽核监督检查,强化对客户的贷后监管,及时发现信贷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把握客户的风险状况。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序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重点社、重点人员存在的重点问题,重点进行检查,严格责任认定和责任追查,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始终对信贷违规现象构成高压态势。通过监督检查和责任追查,使信贷人员逐步养成按制度办理贷款的良好工作习惯,转变重放轻管的工作作风。3.建立内部评价体系。首先,在明确责任,实时监控的前提下,应完善现有受权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信贷管理部门工作程序内容及应承当的责任,逐步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减少干涉行为,提高服务
9、效率。其次,推广农户贷款受权、授信管理新形式。针对农户和其他自然人贷款,能够借鉴、推广农户授信联保贷款一证通做法,在推广经过中要加强基层社授信评定小组的建设,在落实贷款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鼓励约束兼容的考核机制,通过导入市场营销鼓励机制等手段,将经营绩效与基层社信贷人员亲身利益结合起来。第三,建立农村信誉社内部评级体系。能够在农村信誉社风险管理中引入内部评级法。农村信誉社建立客户信誉等级评定体系,对科学识别、评价客户信誉状况,优化客户构造,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合适公司类项目贷款、大额贷款、微小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客户不同特点的信誉评级制度,并将信誉评级标准按
10、区域经济状况予以区分。建立大额授信客户、大额贷款风险集中度、关联交易和关系人贷款管理制度,科学评定客户授信额度,坚持发展与风险防备并重的原则,完善授信管理制度。第四,规范信贷档案管理。作为序时性真实反映信贷业务和信贷运行,明确信贷责任的信贷档案,是信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4.推进信贷管理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农村信誉社要加强信贷管理,当务之急是加快信贷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各级联社应优先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加快基层社电子化建设进程,做好人员培训,提升基层社管理水平第一是稳步推进信贷管理电子化建设。要研究建立全社统一的信贷业务电子化处理系统,实现信贷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与维护,强化对业务处理流程的刚性控制。上级主管部门应牵头组织开发和推广,或研究论证现有已开发的信贷管理系统,或考察评估引进国内外银行同业先进的信贷管理系统。第二是探索建立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要建立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对称性和充分性。建立信贷管理工作重点联络制度,加强与联络社之间的对话,将联络社作为试验的基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信贷管理网页,并及时把有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