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知识要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学复习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知识细点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构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讲和模拟起源讲,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构成本人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
2、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经过。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如今(论语)中。他主张
3、“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14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启发一词由此而来。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阐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学记),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历,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16苏格拉底主张产婆术。柏拉图以为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其代表作是(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以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最早主张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其代表
4、作是(政治学)。17、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每一个人。18、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的作品是(爱弥儿)。19、裴斯泰洛齐以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根据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气力。20、洛克提出白板讲。他主张绅士教育。2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他提出教育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22、(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作品,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历的改造或改组等观点,主张“做中学。23、凯洛夫教育学分为总论、教
5、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2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于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公布于1993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公布于1998年。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知识细点1、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挥水安然平静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1986年,(义务教育法)公布。4、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
6、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群众化的要求。5、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存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奉献。6、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情质。7、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8、当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老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的。9、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功名的取向
7、,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10、校园文化能够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活动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知识细点1、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互相作用论。2、内发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美国的格塞尔。外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3、“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怎样,我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华生的观点。4、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多因素互相作用论。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讲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8、顺序性。6、个体身心发展水平主要遭到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8、格塞尔提出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成熟决定论。9、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0、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11、将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第四章教育目的一、知识细点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确实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需要相关。2、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般分为四个层
9、次: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的和教学目的。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课程目的、教学目的与教育目的、培养目的之间的关系是详细和抽象的关系。4、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5、夸美纽斯主张造就泛智的人。6、蔡元培提出“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目的。7、1924年,孙中山规定了“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教育所要到达的目的就是儿童个性的发展。8、日本把个性发展、丰富的创造能力列入21世纪的教育目的。9、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
10、必须为社会-义当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章老师与学生一、知识细点1、教育系统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老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2、老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老师是专业人员。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6年提出的(关于老师地位的建议)中把老师工作视为专业。4、老师专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5、教育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知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促进人本身的发展。6、能不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时机和良好的气氛,是区别一名普通老师和优秀老师的真正标志。7、老师的语言首先是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
11、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高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8、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是具有能动性和自己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9、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权利问题。10、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其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11、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1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1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
12、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14、(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人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1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第六章课程一、知识细点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2、课程详细表现为三种形态: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3、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4、学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5、我国古代
13、的“六艺和古希腊“七艺等,能够看作是最早的学科课程。6、夸美纽斯最早提出要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7、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历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8、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9、课程计划是课程的详细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10、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标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根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第七章教学理论一、知识细点1、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2、
14、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目的要求。3、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络,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4、探究式学习是借助提供构造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考虑而获得知识的方式。5、教学经过中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稳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6、教学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构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7、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经过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8、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
15、的而制定的教学施行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内容、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9、当代教学策略施行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0、合作学习提倡构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第八章教学工作的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一、知识细点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经过中,老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悟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5、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6、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老师和学生
16、根据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构造。7、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8、夸美纽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9、分组教学一般有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种。10、小队教学又称“协同教学,是对老师的组织构造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旨在开掘老师个人的特殊才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11、合作学习理论以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合作的、竞争的和不相干的。12、课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类,即根据教学的任务和主要教学方法来划分。13、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经过。14、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老师教学工作的评价。15、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主
17、要表如今: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应信息、调控教学方向和检验教学效果。16、教学评价根据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能够分为诊断性评价、构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7、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指导性原则。第九章德育一、知识细点1、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2、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3、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4、德育目的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格构成发展上所要到达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到达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5、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
18、的德育目的:“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6、制定德育目的的主要根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构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7、德育内容是用以构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8、德育经过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与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经过,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经过,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经过。9、德育经过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互相制约的要素构成。10、德育经过中的主要矛盾是教
19、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1、德育经过的一般顺序能够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能够将其归纳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12、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的和德育经过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3、德育的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内社会开放,二是向国际社会开放。14、涂尔干的德育思想主要体如今(道德教育论)一书中。15、“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教育的社会-义人道主义和个性民主化,主张教学、教育经过应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上。16、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地讲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
20、育体系。17、杜威以为道德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因素。18、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形式。19、社会学习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20、社会学习论者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模拟学习、抗拒诱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第十章学校班级活动与课外活动一、知识细点1、班级集体活动是学校按班级组织学生的教育活动。2、班级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3、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标准是由共同的奋斗目的和构成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4、日常性
21、班级活动有班级晨会与班会、值勤、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5、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6、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己教育主要包括:学生个体的自己教育、学生集体的自己教育和集体成员间的自己教育。7、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8、教学是学校实践活动中的主干部分,课外活动和班级活动是它不可或缺的两侧。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
22、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学制:也称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3、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儿童施行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4、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的,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的,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6、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片面的.7、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遭到教育,十分是使适龄儿童遭到
23、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8、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时机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时机,9、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步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涉教育,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10、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的,办学形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他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1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2、洛克的白板讲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讲以为人的心灵好像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
24、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能够接受教育.13、苏格拉底产婆术,即助产术,即引导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本人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本人所讲,他本人固然无知,但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似其母亲是助产婆一样,随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生命诞生.14、自然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卢梭,康德等均强调教育自然相性,对教育的自然性思想作新的解释,并使之哲学化,以为教育的根本属性在于充分的充分发挥人的自然禀赋.15、教育双轨制指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并存着两个子系统,一个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其重点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高等学校,另一个是专供劳动人民子女就学的为实现普及义务教育而开设的公立学校,重点是职业技术学校,这两个系统自成体系,互不沟通,如同两条平行的轨道,故称为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