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题目.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00498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题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题目一、请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描绘普通话中每个声母的发音情况。1按发音部位分类发音部位:发音时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双唇音:bpm3个唇齿音:f1个舌尖前音:zcs3个舌尖中音:dtnl4个舌尖后音:zhchshr4个舌面音:jqx3个舌根音:kh3个2按发音方法分类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1)阻碍方式塞音:bpdtk(6个)塞擦音:zczhchjq(6个)擦音:fhsshrx(6个)鼻音:mn(2个)边音:l(1个)二、描绘普通话中10个单元音韵母的发音情况1i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2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3舌面、前、半低

2、、不圆唇元音4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5u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6e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7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8-i(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9-i(后)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10er卷舌不圆唇元音三、网络流行词“锦鲤是一般词汇还是基本词汇?为什么?是一般词汇。由于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普遍性和能产性三个特性,它们是一个民族的人民日常使用的,不容易引起变化,比拟稳固,并且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是产生新词的基础。而一般词汇指的则是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变化最为敏感,并且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构词能力不强甚至没有构词能力。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包含

3、外来词、行业用语等词汇。由于网络新词具有不稳固的性质,并且无法再造词,因此网络新词属于一般词汇。四、语言具有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为什么?不会影响交际。词义模糊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词具有概括性,在概括所指对象时,对象本身是一个渐进发展的经过,词义在经过中进行切分,必然造成模糊性。第二,词义概括的对象是一个集合,有无数元素构成。集合当中的部分,从属度高,但集合的边缘无明确界限。第三,人们对客观对象认识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一般我们对于某些模糊的词义有着共同的认知,比方早晨,中午,晚上之类。词义除了模糊性还有全民性特点,当大家都对早晨,中午,晚上这类词有约定俗成的认知时,就不会影响正常交际五、

4、举例讲明什么是隐喻?什么是转喻?1隐喻:进行隐藏的比拟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隐喻又称暗喻。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就是把未知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例如:“轿车甲虫般地前行这个隐喻就假定,我们不知道轿车怎么运动,但我们确实知道甲虫匆匆穿过地面的行进样子容貌。这个隐喻即把甲虫的特征变换成了轿车的特征。类似性2转喻: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能够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类似;而是在“联想。转喻又称换喻,借喻或借代。IamreadingLuHsun.我在读鲁迅的作品。用LuHsun鲁迅,表示

5、LuHsunsworks鲁迅的作品。相关性六、声母和辅音有何不同?韵母和元音有何不同?一辅音是气流颤抖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构成的音素,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声母和辅音的出现位置不同,声母只能出如今音节的开始,而辅音能够在声母的位置出现,可以以在韵尾出现。如guang(光)中的ng。辅音n即可作声母可以以做韵母。如“nan(南)中的两个辅音n,在音节开始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音。二元音是气流颤抖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构成的音素,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同。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如“ta(他),xia(下),guai(怪)中的的a.ia.

6、uia;有的元音和辅音构成,如“gan(甘)geng耕guan关“中的an.eng.uan。但凡元音都能够作为韵母的一个部分,但韵母不全是元音。七、“来客人了和“客人来了中的“客人在语义上有差异吗?句法:客人来了主谓句,客人主语来客人了非主谓句客人宾语语义:客人都是施事,第一句中的客人,能够是讲话人听话人已定,可以以是未定;第二句是未定。八、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为什么?先有思维。固然语言和思维几乎可能是同时产生的,但思维还是必须得先语言一步。由于在发出语言之前,是必须有思维的一个经过。这个经过在原始人那里可能是极短的,可能是一个极短的综合分析,这也是思维的体现。所以,原始人所表达的语言是经过

7、选择的,是有思维的体现的。所以思维先于语言产生。思想能够创造语言,语言能够描绘思想。九、为什么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要在思维经过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假如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十、音位和音素的联络和区别是

8、什么?1、区别:(1)研究音素着重从语音自然属性入手;而研究音位则须落实到详细语言或方言,在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着重从社会属性入手。2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划分,而音位却能够从语音的四要素中任意一个要从来划分。3分析音素只涉及某一个发音,而分析音位则涉及到某一类发音。4不同的音素不一定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是不同的音位一定能区别意义。一个b包含着好几个细微差异的b,例如在“把、“比、“补三个不同的词里,b的实际发音并不完全一样,第一个b较松,第二个b较紧,第三个b略带圆唇。再如:普通话:关上啊!前a、后、央A,三者相互替换,也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这三个音素能够归为一个音位/a/2、联络:1某一语言

9、或方言的音位是从其音素中归纳出来的。2分析音位时总要落实到详细的音素。十一、如何找出一种语言或者方言中的音位?音位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是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它是详细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在普通话中,语言学家已经把音位区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所以,不同的声母、韵母、声调,都属于不同音位。ch和x当然也就属于不同音位。譬如,“吃饭当然不同于“稀饭。至于“朝南和“向南意思一样,只是讲明“朝字和“向字在某些方面意义向同。但这是两个字,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意义一样的。在汉语中,同义字是很多的。在别的文字中也一样。音位跟同义字无关。音位指的是发音能够区别意义的最

10、小单位。举个例子来讲。南方人不太分卷舌音。在南方语音中,z和zh是不分的。固然在普通话中,z和zh是不同音位,但在一些南方口音中,它们却是同一个音位。同样,在南方口音中,ch和c是同一个音位,但在普通话里不是。ch和x不仅在普通话中不是同一个音位,在中国其他方言中,似乎也没有找到是同一个音位的。十二、请分析这句话的语义构造:农夫用枪杀死了那只狼。施事:农夫,受事:狼,工具:枪十三、小王很烦人。小王病了。小王已经端正了态度。从语义角色的角度来看,上面三句中的“小王有什么不同?1、致事2、主事3、致事十四、下面列句子为例,讲明:什么是焦点?焦点的性质是什么?这首诗连小孩都会背。张三从李四那儿借来了

11、这辆车。人们之所以要讲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讲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讲话者以为受话者不知道因而希望受话者十分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句子传递信息所依靠的、讲话者设定为本人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识就是“预设。讲话者希望受话者十分关注的新信息,也即句子的焦点,一定会用一些能够感悟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如例2,重音能够落在“张三、或“李四或“借或“这辆上,强调不同的十五、下列句子的意思在不同语境中能够有不同,试下面列材料讲明,什么是语境?语境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有什么作用?我上课去了。小李在船上看到

12、了他的朋友。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讲话者/受话者、讲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讲过的话,小讲中的上下文)。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某些句中省略的内容,并不在话语的物理语境中存在,但能够从话语语境中推断出来。第三,语境还包括讲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我上课去了。如是教师讲的,指的是去给学生讲课,如是学生讲的,则是指去听课。“小李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这句话中,“小李能够在船上,能够在岸上,“他可能是指“小李,可能是指讲话人、听话人都知道的第

13、三者,关键是有没有这个第三者。十六、分析讲明下列句子的语义构造。并以此为例讲明,什么是预设?什么是蕴涵?那个孩子把他的宠物狗领进了公园。分析讲明下列句子的语义构造。并以此为例讲明,什么是预设?什么是蕴涵?那个孩子施事把他的宠物狗受事领进了公园处所。假如两个命题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一个命题的变元与另一个命题的变元有下义关系,那么这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着蕴含关系。预设指某一事态成立所必须知足的条件。在语言中,指讲话人讲某一句子时持有的假设。蕴含是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的,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上句中蕴含了“那个孩子把一只动物领进了公园。由于狗是动物的下位词。预设:有一个孩子,孩子有一个宠物,那个宠物是狗,有一个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