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8987051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科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骨伤科学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好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6.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7.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阻碍者称为功能复位。8.弹性固定

2、: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绘,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4.华佗的奉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

3、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构造状况;骨骼病变。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惫骨折。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移位的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8.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9.小夹板固定的原理:a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b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c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操作步骤:以长骨骨折为例,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患者

4、肢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夹板,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均准备齐全,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顿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贴牢。将棉垫或棉纸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11.5cm为宜。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之中央,由助手扶持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11.5cm为宜,防止滑脱。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小夹板的外层,医绷带缠绕;如需持续牵引者按牵引方法处理。10.石膏外固定的特点:塑形好、固定确实可靠、无弹性、不能随时调整松紧度、固定范围大。11.功能复位标准:a对线: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

5、正。b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左右。C长度: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自行矫正,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1cm。12.骨折的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痉挛、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13.骨折的愈合经过就是“淤去、新生、骨合的经过。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构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14.骨折的三期用药代表方:a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外用消於止痛药膏、清营退肿膏,内用活血止痛汤,大成汤

6、。b中期,接骨续筋。外用接骨续筋药膏,内用续骨活血汤、桃红四物汤。C后期,舒筋活络,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外用万应膏,内用壮筋养血汤。15.骨折缓慢愈合的影响因素:固定不恰当、局部血供差、感染、感染伤口中有死骨或其他异物存在、过度牵引、骨折断端牵开的距离较大。16.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固定: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将棉垫34个放于骨折部的周围,短夹板放在内侧,若内收型骨折,大头垫应放在肱骨内上髁的上部;若外展型骨折,大头垫应顶住腋窝部并在成角突起处放一平垫,三块长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前、后、外侧,用三条扎带将夹板捆紧,然后用长布带绕过对侧腋下用棉花垫好打结。17.桡骨远端骨折分伸直型和屈曲型。体征:伸直型

7、骨折远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想尺侧倾斜减少或完全消失,甚至构成相反的倾斜。屈曲型骨折远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此类骨折较少见。18.肱骨干骨折的特点:a中下1/3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b下1/3骨折发生断端分离c中下1/3骨折易发生愈合障碍。19.肱骨干骨折中下1/3怎样移位:中1/3骨折时,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牵拉而向外、向前;远端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下1/3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常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位成角、内旋移位。20.尺骨鹰嘴骨折的特点:a撕脱骨折、骨片骨折,骨折线能够不累及关节面b骨折能够为横行、斜形、粉碎

8、性c粉碎性骨折,骨折线能够延伸及尺骭d肱三头肌牵拉骨折引起的分离是主要的移位倾向。21.股骨颈骨折按X线表现可分为外展型和内收型。外展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外展时发生,多为头下骨折,骨折端常相互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倾斜角往往小于30度,骨折局部剪力小,较稳定,血运毁坏较少,故愈合率高。内收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内收时发生,多为颈中部骨折,亦可发生在头下部或基底部,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构成的倾斜角往往在45度左右,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如角度大于70度时,两骨折端往往接触很少且有移位现象,骨折处剪力大,极不稳定,血运毁坏较大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高。临床上内收型较多见,外展型较少

9、见。22.锁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中外1/3处。首选手法整复。23.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血气胸最常见、肺不张等。24.Denis于1983年提出“脊柱三柱概念,即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2/3为前柱;后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后1/3为中柱;椎弓、关节突关节、棘突、椎板、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为后柱。脊柱的稳定性主要依靠于中柱的完好。凡损伤累计二柱以上构造均为不稳定性损伤。25.骨盆骨折分为侧方压缩型、前后压缩型、垂直压缩型、混合型、撕脱性骨折。26.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女性生殖道损伤、神经损伤。27.脱位的特有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脱出骨端。28.颞颌关节脱位

10、诊断根据:a病史,多有过度张口或暴力打击等外伤史b症状,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口角流涎等c体征,半张口位、口不得闭、不得张、畸形、单侧或双侧脱位、关节突异位29.肩关节脱位的分型和特点:肩关节脱位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男性。根据脱位的时间长短和脱位次数的多少,能够分为新鲜性、陈旧性、习惯性脱位三种。根据脱位后肱骨头所在的部位,又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两种,而前脱位又可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脱位,其中以喙突下脱位最多见。30.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复位成功的标志:听到稍微的入臼声,使其手触及伤侧肩部,复位即告成功,疼痛立即消失,患儿即能屈伸伤肢。31.筋伤的分类:根据不同暴力形式分为扭伤、挫伤、碾压伤。

11、根据筋伤病理变化分为淤血凝滞、筋位异常、筋断裂。32.根据筋伤病程分为急性、慢性筋伤。33.筋伤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於肿和功能障碍。34.1急性筋伤特点:亦称新伤,系由忽然暴力所引起的、不超过两周的新鲜的筋损伤。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血肿及瘀斑、功能障碍等症状较明显。2慢性特点:亦称陈伤,系由急性筋伤失治或治疗不当、不彻底,超过两周的筋的损伤。若筋伤断裂系老弱患者,或劳损性筋伤,日久可出现肌肉僵凝、肌力柔弱、局部苍白浮肿等慢性筋伤症状。病案分析1.肱骨髁上骨折诊断、鉴别、治疗。诊断:a明确的外伤史b髁上部压痛明显,可捫及假关节活动,伸直型移位明显者,肘部呈靴状畸形,但肘后三角关系正

12、常。鉴别:主要与肘关节脱位相鉴别,两者局部症状类似,肘关节脱位肘后三角关系异常,而肱骨髁上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无变化。X线片能够确诊。治疗:a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上臂石膏后托固定3周。b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较轻,桡动脉搏动正常: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练功活动/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练功活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练功活动c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伤后世间较长,肘部肿胀严重,并已有水泡构成,桡动脉搏动较弱,但皮肤与手部感觉、活动正常,指端毛细血管循环存在者:持续骨牵引+严密观察35天后,肿胀消退,可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经皮穿针固定。d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严重,桡动脉搏动消失,患肢剧

13、烈疼痛,被动伸指剧痛,皮色苍凉、麻木者:紧急做肱二头肌腱膜切开减压;对骨折,可利用同一切口做复位及内固定术e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为钢板固定f处理并发症。2.桡骨远端骨折诊断、鉴别及治疗。诊断:a老年患者,明确外伤史b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c桡骨远端掌背、桡侧压痛明显,纵叩痛,伸直型:“枪刺刀畸形、“餐叉样畸形;屈曲型:“锅铲样畸形。DX线片可确诊。鉴别:需注意与腕部软组织扭伤鉴别。治疗:无移位的骨折不需要整复,仅用掌、背两侧夹板固定23周即可,有移位的骨折则必须整复。aColles骨折,移位者,-手法复位+小夹板,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bSmith骨折,移位者,手法复位+

14、小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c术后处理d练功活动3.股骨颈骨折诊断、治疗。诊断:a明确外伤史b症状表现:患髋疼痛,活动受限c体征:腹股沟中点处压痛,纵叩痛,患肢呈屈曲、内收、外旋、短缩畸形dX线片可确诊及分类。治疗:a股骨颈嵌插骨折:皮牵引810周b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多根空心螺钉内固定c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带肌蒂植骨+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d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以处理全身症状为主,对骨折可仅作皮牵引,保持下肢于中立位即可。4.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功能疗法方法:a仰卧于硬板床上b骨折局部垫枕c腰背肌功能锻炼机理:使脊柱过伸,借

15、椎体前方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可使压缩的椎体自行张开复位、恢复原状。5.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后脱位鉴别:主要是肘后三角异常与否,肘关节后脱位有其特有体征:a弹性固定于半伸肘位b靴状畸形:肘前窝饱满,肘后上方空虚、凹陷c异位关节头:肘前可捫及肱骨下端,肘后可捫及异常后突的鹰嘴突d肘后三角关系异常骨折特有的体征:局部压痛,纵轴叩击痛,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肌力的测定标准:0级:肌肌肉完全麻木,完全无收缩完全瘫痪级: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时,肌肉有稍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级

16、: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级:正常肌力。骨折内治法: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接骨续筋后期,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骨折的定义:骨的完好性或连续性遭到毁坏者,称为骨折。骨折的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切迹下面的1/3尺骨干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多发于儿童。分伸直型,屈曲型和内收型。盖氏骨折:即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多见于成年男性。骨折并发症: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衰竭等。晚期:褥疮、坠积性

17、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和关节僵硬等。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骨折断面的接触;断端的血运;损伤的程度;感染的影响;治疗方法的影响固定和运动影响骨折愈合的整体因素:年龄、健康情况。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与骨性愈合标准:1:临床愈合标准: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2: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a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b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脱位

18、定义:凡构成关节的骨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弹性固定:由于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收缩,可是脱位后的关节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被动活动脱位关节时,存在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称弹性固定。肱骨髁上骨折1前倾角:肱骨两髁稍前屈,并与肱骨纵轴构成3050的前倾角。2携带角:前臂完全旋后,肘关节伸直时,上臂与前臂纵轴呈1015的携带角。3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骨折线多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4整复方法:无移位者置患肢于屈肘90位,用颈腕带悬吊23周。有移位者:患者仰卧,两助手分别握住其上臂和前臂,作顺势拔伸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段,相对挤压

19、,先用端挤手法矫正侧方移位,再纠正前后重叠移位。整复伸直型骨折,则以两拇指从肘后推按远端向前,两手其余四指重叠环保骨折近段向后提拉,并令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复位时的骨擦感;整复屈曲型骨折时手法与上述手法相反,应在牵引下将远端向背侧压下,并徐徐伸直肘关节。肩关节脱位:前脱位的诊断要点:明显外伤史;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患者常以健手扶持患肢前臂;前臂轻度外展、前屈位。肩部失去圆钝平滑的曲线轮廓,构成“方肩畸形、肩部软组织肿胀,肩峰至肱骨外上髁距离增长;患肩呈弹性固定,位于外展约30位,试图做任何方向的活动都可引起疼痛加重。撘肩试验阳性;盂下脱位时患支较健侧长;肩部正位或穿胸侧

20、位X线摄片。整复方法:1手足牵蹬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伸直相应膝部,用足蹬于患者腋下,作顺势用力牵拉伤肢,持续13分钟,先外展、外旋,后内收、内旋,伤处有滑动感即表明复位2成功椅背复位法:患者坐在靠背椅上,将患肢放在椅背外侧,腋肋紧靠椅背,用棉垫置于腋部,保护腋下血管、神经,逐一助手扶住患者和椅背,术者握住患肢,先外展、外旋、牵引,再逐步内收,并将患肢下垂,然后内旋屈肘即可复位成功。夹板固定原理:夹板固定是从肢体功能出发,通过扎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固定垫对骨折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并充分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克制移位因素,使骨折断端

21、复位后保持稳定。扎带的松紧度: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作用机制:1: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传导到骨折段或骨折端,以对抗骨折发生再移位2: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肌肉纵向收缩使两骨折端产生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端严密接触,增加稳定性。适应症:1四肢闭合性骨折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3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十分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定期进行X线检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练,并将固定后

22、的注意事项及练功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获得患者的合作,方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肱骨干骨折的移位机制:上1/3和中1/3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上1/3近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多向内移位,远端受三角肌牵拉外展,同时受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使两骨折段重叠,中1/3近端受三角肌影响而外展,远端受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牵拉向上移位,肢体缩短。下1/3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常呈斜形、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为成角、内旋移位。股骨头坏死:分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断要点:病史:常有外伤,长期饮酒或服用激素病史。临床症状:早期髋部无疼痛,中晚期出现髋部

23、疼痛,严重出现髋部静息痛,有时疼痛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跛行,髋部功能受限,内外旋活动受限明显。体征:腹股沟中点压痛明显,患肢有纵轴叩击痛,“4字征阳性,托马斯征阳性,屈徳仑堡征阳性。辅助检查:爽髋关节正蛙位能显示坏死范围和塌陷部位情况。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照双侧股骨头MRI检查股骨干骨折的移位机制:上1/3骨折:骨折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和髋关节外旋诸肌的牵拉而屈曲、外旋和外展,而远端则受内收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后、向内移位,导致向外成角和缩短畸形。中1/3骨折:两骨折端除有重叠外,移位无一定规律,多数骨折近端呈外展屈曲倾向,远端向内上方移位,故骨折断端多向前外突起成角。下1/3骨折:受腓肠

24、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往往向后移位,严重者易导致腘动、静脉及坐骨神经的损伤。膝关节损伤三联征:在强大的旋转暴力下,内侧副韧带完全撕裂的同时易合并内侧半月板和前穿插韧带的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退变后,在暴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刺激或压迫脊髓圆锥、马尾、血管或神经根而产生的腰腿痛综合征。体征:1、腰部畸形2、腰部压痛或扣痛3、腰部活动受限4、皮肤感觉障碍5、肌力减退或肌萎缩6、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7、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屈颈试验可阳性临床症状:腰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受限,跛行。腰部活动、屈颈、咳关,嗽、打喷嚏等可使疼痛加重。腕管综合征:是

25、指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键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患。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别名“五十肩,“漏肩风,“露肩风“肩凝症风。慢性发病,肩外展试验阳性,即肩外展功能受限,继续被动外展时,肩部随之高耸;重者外展、外旋、后伸等各个方向功能活动均遭到严重限制。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以肱骨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为特征的慢性劳损疾病。腕伸肌紧张试验阳性。桡骨茎突腱鞘

26、炎:握拳试验阳性,即将患者拇指尽量屈曲握于掌心,同时将腕关节尺偏,可引起桡骨茎突患处剧痛。颞颌关节脱位口腔内复位法:术者用双手拇指深化患者的口腔内,按于两侧下臼齿上,其余四指在外边拖住下颌,两拇指先往下按,俟下颌骨移动时在往里推之,余指同时协调的将下颌骨向上送,听到划入关节的响声讲关节脱位已复入,此时拇指速向两旁划开,随即从其空腔内退出。肩关节容易脱位:肩关节由肱骨头及肩胛盂组成,肩胛盂小且浅,只占肱骨头关节面的1|3到1|4,而肩关节囊松弛薄弱,前方尤为明显。这种构造,为增大肩关节的活动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对关节的稳定则是不利因素。维持肩关节稳定的另一因素是肌肉作用,如若肩部肌肉麻木或部分

27、肌肉损伤,肌力下降,可毁坏关节的稳定性而致关节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好发人群与好发部位:本病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其中以腰4、5椎间盘发病率最高,腰5骶1椎间盘次之。2诊断要点:多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腰腿痛可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加重,卧床休息减轻。主要体征:1腰部畸形:腰肌紧张、痉挛,生理前凸减弱或消失甚至后凸。2腰部压痛和扣痛:突出的椎间隙棘突旁压痛和叩击痛。3腰部活动受限:伸屈和左右侧弯不对称性受限。4皮肤感觉障碍:5肌力减弱或肌萎缩:6腱反射减弱或消失:7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阳性,曲颈试验阳性。填空题1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完好

28、性遭到毁坏与否,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2根据外力的不同性质,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四种。3伤气主要包括,气滞、气闭、气虚、气脱等几类。4根据受伤前骨质能否正常可将骨折分为外伤骨折和病理骨折。5肢体长度测量法中,上肢长度是从肩峰至桡骨茎尖突或中指尖。6肢体周经的测量下肢常在髌骨上10到15cm处测量大腿的周径,在小腿最粗处测量小腿的周径。7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有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和弹性固定、脱出骨端。8根据骨折就诊的时间,可分为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9脊柱骨折和脱位的急救处理时,在搬运经过中应注意使脊柱保持伸直位置,避免屈曲和扭转。10正骨八法中拔伸牵引的作用

29、是: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11“疼痛弧是指肩关节外展60到120度是出现的明显疼痛12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小腿长度和负重的功能13骨盆骨折时,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有: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尿道破裂直肠破裂膀胱破裂14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15反常呼吸:多根双处肋骨骨折时,可造成肋骨断端的游离,使该处胸廓失去支持,构成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膜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膜腔负压减低,而向外突出,使肺的通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16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外展型骨折多向前、内侧突起成角;内收型骨折多向外侧突起成角。17踝关节损伤中内翻损伤;骨折时内踝多为

30、斜型骨折,外踝多为横形骨折,严重时可合并后踝骨折、距骨脱位;外翻损伤:骨折时外踝多为斜型骨折,内踝多为横形骨折,严重时可合并后踝骨折、距骨脱位。18正骨手法操作要领:拔伸、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分骨、折顶、回旋、登顶、杠杆。股骨颈骨折: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构成的内倾角,叫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前倾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点连线所成的角度叫前倾角,正常在12-15之间。股骨头血供的三个途径:圆韧带动脉营养头下小部分关节囊小动脉营养颈、大部分头股骨干滋养动脉从基底部怎样从症状和体征上鉴别囊内和囊外骨折?1、

31、有移位的骨折伤肢外旋、缩短,髋膝关节轻度屈曲。囊内骨折外旋45度到60度,囊外骨折则外旋角度较大,长达90度,并可扪及大粗隆上移。2、伤后髋部除有疼痛外,腹股沟附近有压痛,在坏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有叩击痛。3、局部可有轻度肿胀,但囊内骨折由于有关节囊包裹,局部血液供给较差,其外为厚层肌肉,故肿胀淤斑常不明显。4、患髋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但有部分嵌入骨折仍可短时间站立或跛行。对这些人要十分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而使无移位的稳定骨折变为有移位的不稳定骨折。8字绷带固定法(锁骨骨折):在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对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册腋下,包绕8到12层。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与胸前。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1.初期病人烦躁不安,兴奋或者冲动,病人有烦躁不安转为精神恍惚或者表情冷淡,晚期则昏迷。2.口唇和皮肤色泽,早期苍白,后期青紫3.表浅静脉萎缩4.脉搏:代偿期心率增快5.肢端温度低,四肢冰冷6.血压:早期正常或稍高,休克晚期则血压下降,一般收缩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