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医论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中医论文_1.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与中医论文传统文化与中医论文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对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选通识课时看见一门课的名称叫传统文化与中医,心想:中医是给人看病的,望闻问切,开方抓药,这和传统文化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疑问选了这个课,学完了一学期,在武教师生动形象的解释引导下,对于这个疑问有了一个大致的答案,但还是感觉这个论题实在是太大了,本人只能领悟到皮毛,仅就他们俩之间的关系浅谈一下本人的理解。什么是中医?这很难用一个科学标准的概念去简单概括。班固在枟汉书艺文志枠中提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这和当代医学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所谓“方技,指的就是中医;所谓“
2、生生之具,指“使生命长生的工具。中医到底指什么?其实指的就是:医学是一门技术,是使生命能够长生的工具。中医经典之首枟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枠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医家孙思邈枟千金要方枠云:“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等,都是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价值视为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维护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中国传统医学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生命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特征1.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包括:“发奋图强的阳刚精神,厚德载物的阴柔精神,中正和谐的中和精神。“发奋图强一词出自枟周易乾卦枠:“天行健,
3、君子以发奋图强。就是讲天的运行坚强劲健,永不停息,君子应效法天的运行要不停地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厚德载物一词出自枟周易坤卦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地,大地深广而厚实,无私地承载万物,滋养万物,具有宽厚、包涵、博大、担当的品德,君子应效法大地厚实和顺的美德而载育万物。“发奋图强、“厚德载物两大精神是互相融合的,宋代哲学家张载讲:“察天行以自强,察地势以厚德,自强以法天,厚德以法地。枟老子枠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强厚德以法天地之道,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正和谐的精神。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整体性: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
4、,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人文性: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的伦理道德,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积极进取、发奋图强、节俭仁爱、敬老扶幼等传统美德。承传性:传统文化重视传统的继承,以为继承是延续和创新的前提,在学术上讲究“道统、“师承,这种承传性的特征,使中华民族丰富而悠久的文化传统从古到今一脉相承,表现出鲜明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总之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强调人伦和谐;在人本身强调身心和谐。整体性、人文性和传承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二.中医的基本精神及文化特征1.中医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中和,一切以
5、“平为好。枟中庸枠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天地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老子曰:“损有余而补缺乏,经过“损和“补,恢复到一个“平,中医治病就是如此。中医的最高境界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结就要散,逸就要劳。以平为期,以和为重。枟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枠云:“平人者,不病也。即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身心和谐就不会生病。孙思邈枟千金要方枠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治病。中医的根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
6、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2.中医学的文化特征一是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观:中医学以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要顺其自然,适应社会,才能到达身心健康。二是人命至重以人为本的医德观: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把人的生命价值视为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维护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三是阴平阳秘动静互涵的恒动观:天地万物本原于一气,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成长、升降出入的形气转化运动的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动静有常,互涵平衡,意味着健康。四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观:中
7、医学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未病之先。正如枟黄帝内经枠所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三.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1.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能够讲是全方位的。第一,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医的观点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如天人相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医学理论来源于传统文化。第二,中医强调的修身养生观汲取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中庸、中和观;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祸福相依观;fo家的随缘任运、众生平等、慈善为怀、空无
8、超然观等。第三,中医对病理的认识与治病的方法也遭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管是藏象兼治、丹药医方,还是望闻问切、推拿捏打等无不有传统文化的理念在其中,如“平人不病、“阴平阳秘等就是传统文化中“中和的理念。第四,中医的一些名词也受传统文化影响,比方枟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枠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脾胃者,仓廪之官,无为出焉以古代中国社会政治体制中的官制类比人的脏腑功能。可见中医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2.中医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化中医在发展经过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比方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生命观、生死观、饮食观等或多或少带有中医的印迹;与中医相关的养生术、相面术、房中术、风水术、武术气功等对传统文化的建构与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假如没有中医,很难设想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会延续下来,更难设想会有如此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因而中医的发展也促使了传统文化的繁荣。由上可见,传统文化是中医发展的起点和根据。中医和传统文化是相浮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