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评试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评试题(精选).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章节综合测试 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三章 物态变化2021-2022学年适用于全国各市县人教版教材知识点习题定向攻克名师审核 无超纲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评(2021-2022学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关于温度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摄氏温标把冰的温度规定为0B常用液体温度计的量程都是0100C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D体温计可以当寒暑表测气温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2、)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3、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 )A. 冰的温度降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B. 房间的温度太低,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C. 房间与冰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D. 冰和水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4、小明的爸爸随南极科考队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临行前,小明想为爸爸带一只温度计以便测量南极的气温。听爸爸说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4.5,下表是小明搜集的一部分资料,请你根据表
3、中数据帮他选则一支合适的温度计物质固态水银固态酒精固态煤油熔点38.811730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 D三种温度计都可以5、要给体温计消毒,可以应用下列方法中的( )A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擦 B用自来水冲洗C在沸水中煮 D在酒精灯火焰上6、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7、冬天,把自来水笔从室外带到室内,有时会有墨水流出。这主要是因为 ( )A墨水受热膨胀,流出来了。B笔囊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C笔囊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D笔尖处的缝隙受热膨胀,使墨水漏出
4、来了。8、用飞机向云层喷撒干冰(固体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化;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bdf B.adf C.c D.e9、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哪个?( )A冬天水结成冰 B春天树叶上有露珠C秋天的早晨有雾 D冰箱冷贮室里有霜10、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固态氢熔点/-38.810
5、64108315353410-259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零下40的气温 D.钨制成的灯丝不会熔化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用塑料薄膜把田地覆盖起来,是农业生产中一项新技术地膜覆盖法。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不准确。我们用下列办法检验:将它插人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将它插入沸水中,示数稳定时为95。该温度计的刻度是每小格代表l,而实际上它的每小格代表 。将这支温度计插入温水中,结果示数是32,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3、爸爸与芳芳在大海边游戏,爸爸举起湿润的手臂。“芳芳,爸爸手臂朝东的一侧感觉凉
6、,你能据此判断风向吗?”芳芳学着爸爸的动作做了几次,联系学过的物理知识,经过思考得出此时的风向是 ,理由是: 。4、大雪纷飞时,用雪堆成大雪人,即使气温在0 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原因是_。5、若水面上的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则水的沸点为 。水一旦沸腾,即使继续给它加热,插在水中的温度计的示数也不上升。这一现象说明水是在 沸腾的。大量实验表明,其他液体的沸腾也具有这样的性质。6、冬天的早晨会看到窗户的玻璃上结有一层冰花,这是 现象,在此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 。(填“吸热”或“放热”) 7、霜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8、物
7、质从 态变为 态叫做汽化。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的过程是 热的过程。9、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甲的气温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甲 乙10、两支经过消毒后没有把水银甩下去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直接用来先后测量体温是36.8和39.5的两个病人的体温,则最后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和 .三、实验探究(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搅棒、秒表、温度计。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
8、1).图甲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判断出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这一现象说明: 。2、小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把“碘锤”放入热水中,(1)观察到黑色固态碘颗粒逐渐消失,变成_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她查询了一些资料:碘的熔点
9、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她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3)小明发现实验速度较慢,产生的气体颜色也较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3、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活动课中,有以下三个场景:场景一:A组的其中一个同学随便选取了一支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同组的另一同学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得很快,差不多上升到玻璃管顶。于是大喊:“快把温度计取出来,不然。”但测量的同学还来不及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温度计却已经“砰”的一声胀破了。场景二:B组的其中一个同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同组的同学告诉他:“要小心点,不然
10、会损坏温度计的。”话音刚落,温度计的玻璃泡就损坏了。场景三:C组同学在读温度计的示数时,有的仰视来读,有的俯视来读,还有的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结果他们测出的温度值都不相同。他们感到奇怪:同一杯水,温度为什么会不一样了。请你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的体验,分析总结一下,应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B3、答案:C4、答案:B5、答案:A6、答案:C7、答案:C8、答案:B 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
11、液态,是熔化过程。9、答案:D10、答案:D二、填空题1、答案:减慢蒸发,提高土地温度,保持土壤水分。2、答案:10/9,27 3、答案:东 蒸发吸收热量4、答案:在0 以下,冰直接吸热升华为水蒸气思路解析:0 以下的气温条件下,雪人变矮的原因不可能是熔化,因为此时没达到冰的熔点,所以冰不能熔化为水。可能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雪少了,所以雪人变矮了。5、答案:100,一定的温度下6、答案:凝华,放热7、答案:凝华 放出8、答案:液态,气态,气态,液态,放9、答案:低于10、答案: 38 ;39.5 三、实验探究1、答案:(1)冰 晶体 52 (2)熔化要吸热2、答案: 紫升华水的沸点小于碘的熔
12、点,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使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提高热水的温度 【详解】(1)把“碘锤”放入热水中,碘吸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黑色固态碘颗粒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碘锤”, 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2)由题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水的沸点小于碘的熔点,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3)实验速度较慢,产生的气体颜色也较淡,是因为碘升华较慢,可以使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提高热水的温度,可使碘升华加快,现象明显。3、答案:(1)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2)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要使温度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