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精品教案-语文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精品教案-语文版1.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疏通文义。2、理清行文思路,复述情节,背诵全文。3、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的战略思想。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5、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 目标1.3教学难点 目标4.5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积累字词,疏通文义,理清文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明确: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 老师: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
2、强的战役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二、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三、朗读课文,积累字词,疏通文义。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人物语气。 多媒体显示重点字音:曹刿( gu) 又何间(jin)焉肉食者鄙(b) 弗(f)敢加也小惠未徧(bin) 小信未孚(f)战于长勺(sho) 下视其辙(zh) 登轼(sh)而望 望其旗靡(m)彼竭(ji)我盈(yng)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节奏、语调。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夫战,勇
3、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3、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然后标记出自己感觉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和句子。 4、结合课文注释,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初步解决部分难词难句。 5、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难词难句。6、选几位同学翻译原文,其他同学听记指正。四、梳理情节,把握文脉。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五、出示文章结构示意图,学生据此试背全文。六、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练
4、习题,将个人见解批注在课本上。2、背诵全文。3、搜集有关战争的名人轶事、名言警句、成语、谜语,制作一期关于战争文化的手抄报,在班上进行交流。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分角色看图背课文。二、 析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曹刿对战争有哪些论述?你认同吗?为什么? 明确:(1)论战前准备请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取信于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论从战指挥齐人三鼓反击下视探望遂逐(3)论战胜原因彼竭我盈敌疲我打辙乱旗靡敌退我追2、你认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 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远 谋性格特点:(1)政治上: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
5、虑 (2)军事上:机敏持重 善于把握战机;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3、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庄公表现:“鄙”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取胜而不知胜。庄公缺点:政治无能 军事无知 目光短浅 鲁莽草率庄公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惟贤。4、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
6、。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 5、请同学们以此课文为例,说说左传在写人记事上的艺术特色。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总结发言。教师予以明确:1、内容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3、语言上,简练生动,以“记言”来“记事”。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三、总结全文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的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四、拓展延伸:学生交流古今中外战争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
7、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五、反馈练习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 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注释原:姬姓小国,在今河南济源北。孟门:原国地名,在原城附近。1、下面句中字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B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2、翻译句子。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不可失信。 3、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取信于民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此文中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