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1(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27372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1(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1-第 5 页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 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2、熟读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教 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

2、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积累文言词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背景导入: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2.展示目标(如上)3.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

3、体史书。保存了公元前722年到前454年共268年的历史。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它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散文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司马光历时19年编写完成。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恰当停顿。 望其旗靡( )曹刿( ) 又何间( )焉 小惠未徧( ) 小信未孚( ) 视其辙( )乱1. 可/以一战。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结合注释译讲课文,并在课

4、本上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2、重点词解释: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养;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件;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公将鼓之击鼓;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战胜。虽不能察弄清楚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望其旗靡倒下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义。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弗敢加焉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必以信 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肉食者谋

5、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何以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5、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二)自主学习(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回)(三)自学检测三、合作探究 1.概括每段的内容。第一节: 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 第一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第二层:曹刿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以突出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第二节:写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第三节: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3.本文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

6、曹刿 鲁庄公四、堂清检测 练习册第一课时堂清结果:教学反思板书:第一段:战前(论战前的准备)第二段:战中(叙战争的过程)第三段:战后(论战胜的原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3、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4、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翻译课文 2.展示目标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 1、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1)战前准备阶段,曹刿两次否定鲁庄公的答语,意在强调什么?明确:鲁庄公把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周围之臣和神灵身上,曹刿两次否定意在使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才

7、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从而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 (2)本段中乡人劝阻曹刿的情节似乎作用不大,删去此处,文章内容会更集中。你对这个问题持有怎样的看法?明确:不能删去 删去后不能将乡人对作战的漠然态度和曹刿的积极参与形成对比,无法突出曹刿的爱国精神,同时也不能引出曹刿请见的原因。(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明确:鲁庄公:战前不知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中急躁冒进,不懂战术;战后不知取胜的原因。曹刿:战前启发鲁庄公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中沉着冷静,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4)“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既是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曹刿的自信。(5)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曹刿所说的两次“可矣”和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指挥作战的什么样特点? 明确:沉着冷静,善于观察敌情,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明确:视其辙,是看敌军的战车印是否杂乱,登轼而望,是看敌军逃跑时阵形是否凌乱 主要目的是观察敌军是是真败还是诈败。(

9、4)“战则请从”不仅表现了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而且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写他在战争过程中的“远谋”。(5)“将鼓之”“将驰之”写出了鲁庄公不懂战术急躁冒进的情绪。3、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1)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 取信于民 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2)战中:在 “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确定进攻的最佳时机。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详察敌情后追击。4.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明确:曹刿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远谋”。文章的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

10、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了曹刿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全篇寥寥数百字就让曹刿这样一个深谋远虑的智者形象跃然纸上。5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明确:掌握战机,详察敌情;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二)自主学习(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回)(三)自学检测三、合作探究 文章中心1、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_ _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

11、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 刿:充满爱国热情,而且具有深刻的政治远见,和高超的军事才能,同时又谋略过人。 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3、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详写:战前与鲁庄公的对话,战中准确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战后论述战争原理; 略写:请见、从战等一笔带过。没有提到:与曹刿的远谋无关的战争规模及战争及战争形势。 好处:有利于突出曹刿军事家的形象,突出曹刿的爱国精神。四、堂清检测 练习册第二课时堂清结果: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