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8865001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表1中学体育工作评估指标项目及权重指标及权重序号指标内容分值等级与系数ABCD10.80.60一组织管理(20%)(一)管理到位(5%)1学校成立政教、教务、总务、共青团(少先队)等部门参与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分工,定期研究工作。(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建立相应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2是/否2将体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定期组织检查、考核2是/否3学校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制1是/否(二)领导重视(10%)4校长将学校体育列入工作职责,明确一名副校长分管体育工作1是

2、/否5每学期校长听体育课不少于4次,分管校长不少于6次24/63/52/42/46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时规定7/否(三)监督检查(5%)7公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2是/否8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和校园网,每学期通报一次学生体育活动情况3是/否二教育教学(30%)(四)课程教学(15%)9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齐全4很好较好一般差10依据课程标准组织体育教学,完成教学任务5很好较好一般差11加强教学研究与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3是/否12严格执行体育课考勤和考核登记制度,并将结果放入学生档案3是/否(五)校园体育活动(15

3、%)13制订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基本要求2是/否14将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严格实施2很好较好一般差15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3是/否16学校每年召开春、秋季运动会3是/否17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有85%以上的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485%70%50%50%18对学生加强体育安全教育1是/否三条件保障(30%)(六)教师队伍(15%)19体育教师数量达到国家规定要求3是/否20体育教师职务评聘公平、公正3是/否21体育教师工资待遇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2是/否22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4、纳入教学工作量2是/否23体育教师坚持集体备课、校本教研2是/否24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继续教育2是/否(七)场地器材与经费(15%)25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达标情况190%70%60%60%26体育场地平整、整洁,符合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要求2很好较好一般差27体育场馆、设施管理规范,及时维护,确保安全运行2很好较好一般差28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有专人负责管理2是/否29课余和节假日体育场馆向学生开放4是/否30公用经费按规定用于体育支出,满足学校体育工作需要5是/否四学生体质(20%) (八)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5%)31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3是/否32妥善

5、保存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原始数据1是/否33按国家要求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1是/否(九)测试结果(9%)34有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595%94%92%92%35有40%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以上等级,并逐年增长440%30%25%25%(十)测试评价(6%)36每年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通报学生及家长2是/否37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重要内容,并形成制度2是/否38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2是/否填表说明:1.第6条:按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

6、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安排体育与健康课时;2.第19条:体育教师数量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测算;3.第22条:体育教师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每周计2课时,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含统计、整理、上报),每班每学年计8课时。4.第25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达标情况,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测算;5.第30条:上级教育部门拨付公用经费中,安排用于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比赛以及易耗体育器材购置费用数额和比例;6.第32条:保留各年级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登记卡原件备查;7.第34条:以各学段毕业年级学生测试结果为例。加分条件:1.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

7、和吸引力;2.每年在一次校级运动会中,设计全体学生参加的项目;3.每年组织不少于10次的校级单项体育比赛;4.学校有体育代表队,每周训练不得少于两次,积极参加上级教育或体育部门组织的竞赛。凡具备以上条件之一的每项加2分,最多加8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层次逐渐加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有效整合的问题进一步突显,现在就自己的一点体会谈谈|:一、整合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障碍和困难、思想观念上的障碍:1首先缺乏应用和用好的信心。决定教师投入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的重要因素是教师在应用技术过程中的信心水平。那些对于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缺乏信心的教师总是试图避免开展信息技术与学

8、科教学的整合。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应用信息通讯技术的技能,一方面,学生对于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的态度和预期可能会导致教师的恐惧,在课堂上,面对比自己更擅长操作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会感到紧张和恐惧。另一方面,教师们非常担心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己不会使用信息设备,“出现故障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和“不理解信息技术术语和其提供的信息”,从而不愿意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恐惧主要源于教师害怕失去自己的专业地位,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加强会降低或者削弱他们传统的教学技能。大多数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缺乏信心已经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一大主要障碍。例如,在教师接受培训的

9、数量与教师将培训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程度之间存在矛盾,仅仅是因为教师缺乏足够的信心将他们学习的东西应用到实践。2其次抵制变革的消极态度。对于变革的抵制是阻碍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整合的一大因素。这种抵制意味着教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而要求改变则显得比较困难或不可能。3最后就是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认识。教师往往认为信息技术并不能改善和加强学习,不能充分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的益处,由此导致不大愿意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二、能力上的障碍:缺乏合适的培训,不足以应对有效整合:与教师信心水平直接相关的是教师的技能和能力。为了获得基础的和更高层次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们需要

10、合适的培训。有效的培训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至关重要。教师能力的缺乏与教师的高质量的培训相关联,一并成为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障碍。1缺乏对职前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过去在对师范生职前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就职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另外,教师培训机构缺乏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培训,缺乏对职前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鼓励,导致职前教师无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技能迁移到课堂教学应用中。2缺乏培训时间。从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门来说,他们期望教师能够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培训。但对于教师而言,我们有良好的参加培训的愿望,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

11、间来实践和接受有意义的关于有效整合的培训。”3缺乏教学法的培训。一般来说,培训形式不合适往往导致教师低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当教师在信息技术技能上获得一定的培训经验后,面对的则是不知道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有效管理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仅仅关注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不能为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最可能成为严重障碍的是培训者往往缺乏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经验,自身在课程中就几乎没有应用到信息技术。这些造成了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不能必然地让受训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去扩展和改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4缺乏技能培训。

12、除了教学法培训的需求外,对于教师特定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仍十分重要。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是教师能够在教学和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在技能这一块,大部分教师都感到他们缺乏足够的培训,尤其是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和理解技术的运行原理方面。三、保障与支持上的障碍:设备条件不足,缺乏技术和行政支持:1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接触信息技术的程度决定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一方面,学校缺乏足够的设备使得教师接触不到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数量足够但由于学校组织管理不充分而让教师接触不到。研究表明,那些拥有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资源的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实践才会开展得不错。(1)缺乏硬件支

13、持。一方面,计算机硬件设备不足会减少教师接触设备的机会,限制教师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另一方面,硬件质量太差会给教师带来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减少教师应用技术的信心。(2)缺乏可用的有效资源。一是学校对课程教学资源的组织不利,缺乏对资源最优化使用的规划和组织,这一点甚过硬件和资源本身的缺乏,重要的应该是安置能够为师生有效使用的适当类型和数量的资源。二是资源的可用性差。即便学校购置了大量的资源,但能够为教师所用的软件和素材却很少;同时缺乏教师个体化的资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2缺乏技术支持。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必然会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信息技术本身的问题。

14、无法有效整合的教师们常常会抱怨硬件和资源的过时和老化,教师们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会碰到技术上的很多困难,导致设计良好的教学无法顺利实践。学校无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使得技术缺乏持久维护和更新,硬件和软件等不能如预期运行,这些也已成为教师们应用信息技术的最直接的障碍。3缺乏行政支持。除了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和技术支持上的外部保障条件外,另外重要的保障条件就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其行政上的支持。行政领导对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正确理念将影响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导的重视与否,是能否投入硬件和资源、能否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的关键;在教学评价和考核上,行政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正确态度将成为教

15、师们有效整合的导向力量。以上所列的造成教师有效整合的障碍与困难的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教师有效整合的障碍因素。四、针对障碍与困难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内涵,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信心: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涵义的前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仅是演示课和示范课上的简单应用,不只是表面的作秀。信息技术既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应用工具,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文化,在信息技术面前教师和学生完全平等。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只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表现之一。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应该是教师的教学

16、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根本变革,各学科的教师都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其应用的诸多效益,对于教师而言,首先应该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根本目的,整合实施主体和对象,信息技术应用的时机、地点,整合过程中应该采用何种信息技术工具,从而使得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不能强调那种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的整合课,而应追求以优化学科教学,有效达成学科教学目标为基点的整合课,让教师们能够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宜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而恰切的应用。2、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题,设计系统化培训: 自从200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

17、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后,各种形式、各个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接踵而来。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到整合教学,几乎所有培训的设计不是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持续发展系统化考虑出发,而只是针对缺什么补什么,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为了切实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学科教学,改进学习,提升学科学习效果,就需要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题,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持续发展出发,设计系统化的完整培训。在设计培训之前,要全面考查和分析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同时要与学校负责人一起研讨确定培训的计划和设计,根据教师的不同水平,分层次设计培训内容和课程。不同层级的培训对应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更具针对性和适

18、用性,整个系列的培训内容要为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支撑。(1)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信息技术技能是增强教师有效整合的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信息技术技能本身而言,按照技能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可以分成基础、中级和高级培训。另一个维度则是依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安排不同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内容。针对普及层的教师则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2)教学法培训。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并不能为教师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

19、科教学整合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法培训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的讲授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等,这部分培训指向信息技术实际教学应用的策略和方法。教师们通过培训,要明确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对学生学习过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明确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有效管理学生学习过程。作为教学法的培训者,不仅仅要具备信息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将教学方法应用的相关因素与信息技术的管理联系起来。(3)整合培训。在这一层次的培训内容中要从具体学科出发,提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具体的应用案例和经验。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有效整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整合培训内容不能过于笼统,需要体现出不

20、同发展地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有效整合的差异性。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师而言,由于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信息技术应该怎样引入才能促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对于体育和音乐学科而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如何体现等问题,在这一层次的培训中都要得到解决。同时,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方面,教学的预先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生成的过程也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教学反思的过程。(4)持续的自我提升。除了以上层次的外在培训外,教师信息技术技能与有效整合教学素养的不断自我提升是系统培训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其能够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

21、外在培训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师(内因)起作用。在学校层面,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层面,如何构建教师不断自我提升的学习共同体是系统培训要研究的一个大问题,即当不再提供外在培训时,教师们依然能够不断寻找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教师们所遇到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也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我们要继续追踪研究的问题。只有坚持在研究中发现、在发现中逐步解决问题的原则,才能逐渐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才能把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层次逐渐加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有效整合的问题进一步突显,不论是政府

22、高层、理论界,还是学校和教师的实践层面,对整合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一、整合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教师对信息技术充满恐惧,缺乏足够信心1缺乏应用和用好的信心。决定教师投入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的重要因素是教师在应用技术过程中的信心水平。那些对于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缺乏信心的教师总是试图避免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应用信息通讯技术的技能,一方面,学生对于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的态度和预期可能会导致教师的恐惧,在课堂上,面对比自己更擅长操作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会感到紧张和恐惧。另一方面,教师们非常担心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己不会使用信息设备,“出现故障了,不知

23、道该怎么办”和“不理解信息技术术语和其提供的信息”,从而不愿意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恐惧主要源于教师害怕失去自己的专业地位,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加强会降低或者削弱他们传统的教学技能。大多数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缺乏信心已经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一大主要障碍。例如,在教师接受培训的数量与教师将培训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程度之间存在矛盾,仅仅是因为教师缺乏足够的信心将他们学习的东西应用到实践。2抵制变革的消极态度。对于变革的抵制是阻碍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整合的一大因素。这种抵制意味着教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而要求改变则显得比较困难或不可能。3缺

24、乏对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认识。教师往往认为信息技术并不能改善和加强学习,不能充分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的益处,由此导致不大愿意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二)能力上的障碍:缺乏合适的培训,不足以应对有效整合与教师信心水平直接相关的是教师的技能和能力。为了获得基础的和更高层次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们需要合适的培训。有效的培训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至关重要。教师能力的缺乏与教师的高质量的培训相关联,一并成为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障碍。1缺乏对职前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过去在对师范生职前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就职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另外,教师培

25、训机构缺乏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培训,缺乏对职前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鼓励,导致职前教师无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技能迁移到课堂教学应用中。2缺乏培训时间。从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门来说,他们期望教师能够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培训。但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有良好的参加培训的愿望,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实践和接受有意义的关于有效整合的培训。”3缺乏教学法的培训。一般来说,培训形式不合适往往导致教师低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当教师在信息技术技能上获得一定的培训经验后,面对的则是不知道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有效管理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

26、仅仅关注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不能为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最可能成为严重障碍的是培训者往往缺乏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经验,自身在课程中就几乎没有应用到信息技术。这些造成了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不能必然地让受训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去扩展和改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4缺乏技能培训。除了教学法培训的需求外,对于教师特定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仍十分重要。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是教师能够在教学和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在技能这一块,大部分教师都感到他们缺乏足够的培训,尤其是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和理解技术的运行原理方面。(三)保障与支持上的障碍:设备条件不足,缺乏技术和行政支持

27、1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接触信息技术的程度决定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一方面,学校缺乏足够的设备使得教师接触不到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数量足够但由于学校组织管理不充分而让教师接触不到。研究表明,那些拥有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资源的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实践才会开展得不错。(1)缺乏硬件支持。一方面,计算机硬件设备不足会减少教师接触设备的机会,限制教师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另一方面,硬件质量太差会给教师带来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减少教师应用技术的信心。(2)缺乏可用的有效资源。一是学校对课程教学资源的组织不利,缺乏对资源最优化使用的规划和组织,这一点甚过硬件和资源本

28、身的缺乏,重要的应该是安置能够为师生有效使用的适当类型和数量的资源。二是资源的可用性差。即便学校购置了大量的资源,但能够为教师所用的软件和素材却很少;同时缺乏教师个体化的资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2缺乏技术支持。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必然会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信息技术本身的问题。无法有效整合的教师们常常会抱怨硬件和资源的过时和老化,教师们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会碰到技术上的很多困难,导致设计良好的教学无法顺利实践。学校无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使得技术缺乏持久维护和更新,硬件和软件等不能如预期运行,这些也已成为教师们应用信息技术的最直接的障碍。3缺乏行政支持。除了硬

29、件设备、软件资源和技术支持上的外部保障条件外,另外重要的保障条件就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其行政上的支持。行政领导对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正确理念将影响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导的重视与否,是能否投入硬件和资源、能否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的关键;在教学评价和考核上,行政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正确态度将成为教师们有效整合的导向力量。在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教师问卷调查中,有68的教师认为缺乏足够的行政支持是他们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的一大障碍。以上所列的造成教师有效整合的障碍与困难的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教师有效整合的障碍因素。二、针对障碍

30、与困难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内涵,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信心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涵义的前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仅是演示课和示范课上的简单应用,不只是表面的作秀。信息技术既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应用工具,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文化,在信息技术面前教师和学生完全平等。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只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表现之一。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根本变革,各学科的教师都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其应用的诸多效益,对于教师而

31、言,首先应该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根本目的,整合实施主体和对象,信息技术应用的时机、地点,整合过程中应该采用何种信息技术工具,从而使得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不能强调那种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的整合课,而应追求以优化学科教学,有效达成学科教学目标为基点的整合课,让教师们能够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宜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而恰切的应用。(二)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题,设计系统化培训 自从200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后,各种形式、各个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接踵而来。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到整合教学,几乎所有培训的设计不是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持续

32、发展系统化考虑出发,而只是针对缺什么补什么,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为了切实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学科教学,改进学习,提升学科学习效果,就需要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题,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持续发展出发,设计系统化的完整培训。在设计培训之前,要全面考查和分析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同时要与学校负责人一起研讨确定培训的计划和设计,根据教师的不同水平,分层次设计培训内容和课程。不同层级的培训对应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整个系列的培训内容要为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支撑。1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信息技术技能是增强教师有效整合的自信心的

33、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信息技术技能本身而言,按照技能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可以分成基础、中级和高级培训。另一个维度则是依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安排不同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大致可以分为领导层、骨干层和普及层三个层次。领导层的培训重点是: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培训;对于骨干层的培训考虑到骨干教师已经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应进一步深入掌握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能力;针对普及层的教师则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信息技术与学

34、科教学整合、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2教学法培训。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并不能为教师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法培训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的讲授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等,这部分培训指向信息技术实际教学应用的策略和方法。教师们通过培训,要明确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对学生学习过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明确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有效管理学生学习过程。作为教学法的培训者,不仅仅要具备信息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将教学方法应用的相关因素与信息技术的管理联系起来。3整合培训。在这一层次的培训内容中要从具体学科出发,提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具体的应用案

35、例和经验。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有效整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整合培训内容不能过于笼统,需要体现出不同发展地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有效整合的差异性。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师而言,由于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信息技术应该怎样引入才能促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对于体育和音乐学科而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如何体现等问题,在这一层次的培训中都要得到解决。同时,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方面,教学的预先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生成的过程也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教学反思的过程。4持续的自我提升。除了以上层次的外在培训外,教师信息技术技能与有效整合

36、教学素养的不断自我提升是系统培训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其能够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外在培训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师(内因)起作用。在学校层面,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层面,如何构建教师不断自我提升的学习共同体是系统培训要研究的一个大问题,即当不再提供外在培训时,教师们依然能够不断寻找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支持性环境的整体构建能够让教师们真正愿意去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活动,需要环境和氛围的支持。而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的创设,需要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不懈努力。1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硬件设备作为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教师们能够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的支持性物

37、理环境;软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则是教师们进行有效整合的重要条件。所谓最优化配置,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可获得性,便于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因需而用。对于学校资源的配置,要在前期进行学校和师生的实际需求调查,做出学校信息资源配置的方案。这个配置方案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硬件设备搭配合理,功能齐全,软件资源要坚持适用性;二是硬件的兼容性较好,可供随时升级更新,软件资源要注重开放性;三是注重从学校整体出发,全方位考虑设备和资源的可用、易用性,功能发挥的广泛性;四是精简节约,同时注重考虑产品售后的长期维护和其他相关服务;最后要注重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设备和资源的有效共享,充分提高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38、2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技术问题是教师们进行有效整合的一大障碍,如果区县甚至学校能够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师们才会对应用信息技术产生安全感。一方面,要打好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基础,以面对应用技术过程中的一些小状况时能迅速反应。另一方面,要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这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而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学校领导必须认识到技术支持人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界定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职责并科学、合理地考核与评价,使他们能够安心和敬业地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是学校领导应该明确的问题。技术支持人员应该对于所有学校信息

39、技术设备状况有一个实时的监控体系,及时掌握教室内技术的使用情况。同时,可以借助区县的力量,建议区县成立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建立起一套针对学校各种技术问题的迅速反应体系。3提供行政支持。要营造教师探索有效整合的环境和氛围,校长的理念及行政上的支持是重要因素。在大多数成功学校群体内,学校领导对于改革都比较合作和支持,愿意承担责任,同时采用民主参与式决策。在他们眼中,鼓励教师中的先行者比较重要。让一部分先行探索,之后带动其他教师逐渐适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向有效整合发展。在这样的学校内,教职工的士气都比较高涨,教师、学生、家长对于学校的教学都比较兴奋,愿意与别人分享经验。其次是要建立鼓励性的教学评

40、价制度,一是,要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适用性、有效性方面制定评价指标,引导有效整合;二是,要建立集体研讨评课制度,通过教师之间的研讨,提出有效整合中的问题;针对困惑与问题,学校要为教师们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4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教师们在探索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中的论坛,获取本学区内外学校同行的支持。通过这种形式,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经验共享的平台,同时也使得教师从同行的鼓励中增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信心和动力,并由此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研究,逐渐提高整合的有效性。(四)注重技术和文化发展对有效整合的影响信息技术总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文化也随之在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有效整合是否一定要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是否存在能够取代教师智慧的信息技术,都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正如文中所提及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教师们所遇到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也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我们要继续追踪研究的问题。只有坚持在研究中发现、在发现中逐步解决问题的原则,才能逐渐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