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精品教案-语文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精品教案-语文版1.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范 进 中 举吴敬梓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品味文章语言,欣赏高超的讽刺艺术。4、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欣赏高超的讽刺艺术。课时安排两课时活动准备(一) 布置自学任务:1、朗读课文,借助资料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2、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吴敬梓、儒林外史、封建科举制的知识。(二)查找有关本课的音频、视频资料。(三)整理归纳练习检测题。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播放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图
2、片,让学生猜测各出自哪部名著,营造学习气氛。)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至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不少影响久远的经典著作。读这些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而且能从中得到对社会、人生、自然的许多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晚清最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学习里面的片段范进中举,看从中又会了解到封建社会怎样的世态人情,得到什么样的感悟? 板书课题:范进中举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了解作家及作品。1、课前,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自主学习了有关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下面谁先来介绍一下自己掌握的内容。2、学生发言。3、教师补充归纳。 四、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积累词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
3、展过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学生听读。3、下面我们先采用抢答的方式检查同学们对字词的积累,谁会谁站起来回答。学生抢答,教师肯定鼓励。4、熟悉了课文后,谁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学生概括,教师评价并归纳:小说情节可以中举为界限分为中举前、中举后。文章主要写范进中举前后生活的巨大变化,围绕中举,周围人物对他的不同态度,展示出晚清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5. 欣赏视频,了解科举知识及故事梗概。五、自主学习 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一)解读范进1、小说主人公范进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他二十岁参加科举考试,五十四岁才进学,而后又执意参加乡试,乃至中举后
4、发疯。他为什么会在科举路上艰难跋涉三十多年,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请大家围绕下面问题独立阅读思考。问题如下:(1)“进学”与“中举”有何不同,范进为什么非要参加乡试?请结合你了解的科举知识谈谈理解。(2)中举后和中举前相比,范进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改变?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3)范进为什么会在中举后喜极而疯?(4)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他的形象?这一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概括。2、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小组负责人记录发言要点,并代表本组发言。3、全班交流,明确答案:(1)“进学”与“中举”有何不同,范进为什么非要参加乡试?请结合你了解的科举知识谈谈
5、理解。答:通过对科举知识的了解,我们看到进学只是功名的起点,不会改变生活,而中举就意味着有资格做官。清代有句谚语,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中举后金钱、名誉、地位、权势就会接踵而来。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就像“鲤鱼跃龙门”一样,跃过去,命运就会改变,就会成为“人上人”。所以,范进才会在三十五年的时间里在科举路上苦苦跋涉。(2)中举后和中举前相比,范进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改变?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答:中举前,范进家境贫寒: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味,乡试无盘缠,三日断粮,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中举后,家境转好:邻居送吃送喝,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送银送房。中举前,社会地位低下:
6、被丈人骂作“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骂得“摸门不着”,可谓受尽歧视。中举后,社会地位显著提高:邻居奔走效劳,称他“老爷”,胡屠户称他“贤婿老爷”,“文曲星”,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可见,“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举后的范进无论是经济状况还是社会地位与中举前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范进为什么会在中举后喜极而疯? 答:直接原因:中举后过于欣喜激动;根本原因:多年来的失败屈辱一下子被荣耀富贵取而代之,他承受不住这巨大的惊喜,可见封建科举制对他毒害太深,使他的心理不堪一击,所以喜极而疯。(4)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他的形象?这一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请结
7、合文章加以分析概括。答: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范进的人物形象。正面描写中通过具体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外貌描写表现范进中举前懦弱无能,中举后圆滑世故,是一个醉心于功名,热衷于科举,受封建科举制毒害极深的知识分子。侧面描写则是通过旁人的表现来烘托范进的形象;如第五段中用老太太的慌乱烘托范进昏厥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出了中心人物。封建科举制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中举前的范进就是典型,同时也使及第者飞黄腾达,张乡绅和中举后的范进就是例证。它任意摆布一个个知识分子的命运,造就了一大批死读书,
8、读死书的人物,它毒化了整个社会,扭曲了人们的灵魂。(二)解读周围人1、一个人的命运,除了有性格、遭遇等个人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在范进周围又有着一群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结合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物对他的不同态度揣摩分析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问题:(1)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2)周围人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他们的形象?(3)这些人物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2、学生自主学习。3、全班交流,明确答案:(1)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
9、括。答:胡屠户:中举前百般奚落辱骂,中举后极尽巴结奉承。众乡邻:中举前不闻不问,中举后殷勤送礼,奔走效力;张乡绅:中举前不屑一顾,“一向有失亲近”,中举后竭力拉拢,贺喜送礼。(2)周围人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他们的形象?答: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前倨后恭,粗俗不堪、势利之极。(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众乡邻: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张乡绅:急于结交新贵,攀附权贵,扩大权势,是一个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这些人物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答: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讨好,对贫穷落魄的人冷漠无情。
10、说明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已深入人心,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漠。吴敬梓在一首诗中写到:“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俗语也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变化让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六、品味语言 欣赏讽刺艺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高度评价:“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联系本文,思考文中哪些情节、哪些人物突出运用了讽刺艺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1、突出情节:范进发疯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
11、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疯。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四层中,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几乎一以贯之,又略有起伏。范进的语言描写,前两层中用反复手法作了安排。反复中又有变化,前一处用“好了”,后一处只用一个“好”字,冲动的劲儿又有区别,足见用词的细心。2、突出人物:胡屠户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作
12、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3、此外,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也是本文讽刺手法的一种表现。例如写范进的疯态,第五段的细节描写生动揭示了他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又是大笑,又是往门外飞跑。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这就是强烈的讽刺。又如,写胡屠户的贪婪:“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语言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
13、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4、欣赏视频:体会本文的讽刺艺术。七、合作探究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谈谈你的看法。答:这是一道开放题,意在激活学生思维,应当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喜剧”“悲剧”仅取其比喻义,不要把它们看做戏剧的类别。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但学生如果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鼓励学生把自
14、己的体会、认识出来,理由说得充分些。不要强求统一。八、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写作一个片段,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并适当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取得讽刺效果。九、课堂小结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著名片段,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封建社会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认识到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儒林外史对于士林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课下,希望同学们去更多的走进这部名著,用心感受小说给我们带来的独特韵味,更深刻的体会社会、人生、自然吧!十、反馈练习。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带挈 行事 见教 火侯 B.劈手 拙病 商酌 兀自 C.
15、星宿 权变 桑辛 轩敞 D.作辑 尖酸 叙功 体统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千恩万谢 拱手作揖 不省人事 同在桑梓B.细软银两 狗血喷头 这厮诈死 鲜血迸流C.不屑置辨 辞退不得 趋炎付势 好喝懒做D.今非昔比 果不其然 强媒硬保 望乞恕罪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儒林外史是一部纪传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B.范进中举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仅对着科举制度。C.本文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对比手法主要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D.课文围绕范进发疯这个中心事件,着重刻画的范进、胡屠户和张静斋这几个人物形象。4.括号中对下
16、列句中划线词理解不准确的是( C )A.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罢么!”(说话尖刻)B.范进因为没有盘缠,走去同丈人商议。(路费)C.张乡绅先攀谈到:“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桑树和梓树)D.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5.所写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1)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 (2)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得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3)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A
17、比喻 对比 比喻 B夸张 夸张 对比 C比喻 夸张 对比 D比喻 夸张 反语6.对下面各句表现的人物性格有误的一项是(B )A“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这句表明胡氏对丈夫病情的关心和考虑怎样治病的心理。B“当下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提两只鸡来的”。这几句写“众邻居”周济他人,表现邻里相处和睦的好风气。C“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几时才得好? ”这句表现老太太只是悲叹命苦,而束手无策的心理。D“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这句写张乡绅故意与范进亲近,表现他另
18、有意图的虚伪性格。7.下列红色的词含有什么意味,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答案:讽刺意味 ,体现任务的贪婪和虚伪。8.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1)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侯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C ) A.语言描写 醉心功名 B.心理描写 知书明理C.心理描写 醉心功名 D.语言描写 知书明理(2)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衫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A ) A.动作描写 趋炎附势 B.动作描写 精明能干C.神态描写 虚伪贪吝 D.神态描写 趋炎附势9.阅读下列段落,回答问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作者如此写范进的目的是( D )A 揭露他灵魂被腐蚀、被扭曲变形。B 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C 揭露了当时腐朽庸俗的社会现实。D 刻画了唯功名是求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