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制度.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制度篇一:小学特殊群体关爱制度 小学特殊群体关爱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 “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根据教育局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及片区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依据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实施教育和教学,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平等对待特殊群体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和深深地关爱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达到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 (1)家庭贫困学生;(2)学习困难学生;(3)单亲及孤儿学
2、生;(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留守儿童;(6)随班就读残疾儿童;(7)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8)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 四、工作要求: 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全体学生摸底排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档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并由教务处汇总。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找特殊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 3每月通过学生座谈会及家访等方法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跟踪教育,并记录下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学校将定期组织相关的“班
3、主任交流会”。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特殊群体学生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6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要唤起班级全体学生的爱心,让这类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平等的力量,并有计划地帮助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7实施个性化教育。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在学习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选课走班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成才和成长。 8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集体心理辅导,心理课,或者
4、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心理,构建体现包容、平等、关爱等教育理念的校园文化,用学校的文化感染和塑造学生。 9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特殊学生家长(监护人)座谈会”,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方法交流,家校共同寻找有效策略。 10每学期结束时,班主任要对一学期以来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详实的教育案例。 五、完善保障机制: 1加强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指导特殊群体学生的能力。 2完善评价措施。对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和教师优先评优并进行表彰。不能出现对特殊学生的歧视和偏见。篇二: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制度 随班就读特殊学生关爱
5、制度 为加强我校“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关爱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学生关爱制度。 一、指导思想: 建立我校“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关爱教育工作机制,发挥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关注和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随班就读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隐患,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三、“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界定: “特殊学生”一般指: (1)有智力、肢体、听视力、心理障碍的学生; (2)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子女; (3)监护人中有精神病史的学生; (4)留守的未成年人; (5)孤儿; (6)实施过不良
6、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在校学生; (7)家庭经济特困的学生; (8)监护人中有服刑、劳教或者刑释解教人员的子女; (9)有先天性疾病(如心脏病、食物过敏等); (10)另外需要说明的特殊学生等。 四、工作要求:1、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摸底排查,了解班内家庭不健全学生、违纪生、学习后进生、经济特困生和心理健康重点服务对象等特殊学生的基本情况。 2、班主任经常找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动态,有效地帮助其转变,同时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 3、每月通过观察、家访、与学生谈话等方法对该生跟踪教育,并将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及时记载起来。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
7、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该生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该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6、班主任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7、班主任对个别特殊学生教育方法不当或有其他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情况。学校及时介入,共同做好帮教、转化工作。对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报校长商量,制订教育计划,采取相应措施。 8、校长及时将有关情况向村委会、监护人、反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级大网络。 9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集体心理
8、辅导,心理课,或者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心理,构建体现包容、平等、关爱等全纳教育理念的校园文化,用学校的容雅文化感染和塑造学生。 五、完善保障机制: 1、特殊群体摸底制度。学校要求各班级开学前两周内认真摸清班级内留守少年、单亲学生、学困生、纪律后进生和心理困境生的人数。 2、思想优先交流制度。强化思想交流活动,要求教师依据特殊群体学生思想特点,预先做好交流预案,优先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工教育工作。3、学习优先辅导制度。在特殊群体分类的基础上,将辅导责任落实到每位任课教师的身上,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辅导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目标,并为他们建
9、立“学习成长”档案,并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更新辅导措施。 4、生活优先照顾制度。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状况,要求教师加大对他们的日常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对于留守少年、单亲学生则要求后勤减免他们的部分生活费用,使他们感到学校的人性化关怀,体会和谐校园的温暖。 5加强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指导特殊群体学生的能力。 6完善评价措施。对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和教师优先评优并进行表彰。若出现对特殊学生的歧视、偏见或者不当教育方式造成不良后果的班主任和教师,取消评优资格。 各班要对工作中形成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进行
10、研讨总结,并使之固化成为今后我们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和管理机制。同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如设立“特殊学生”进步奖等)和集体要进行表彰和奖励。篇三: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关爱帮扶的具体措施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关爱帮扶的具体措施 (一) 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 “进城务工子女”等特殊群体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 “进城务工子女” 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
11、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 长:lyq 副组长:gwm cgh 成 员: wdywjwlhtsjhmjy dyxhhzwww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
12、,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 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 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
13、,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
14、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 “进城务工子女” 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 “进城务工子女”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
15、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
16、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来自:WWw.xlT 小龙文 档网: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制度)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
17、;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
18、和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
19、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
20、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学校寄宿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的资助工作。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4、建立研讨、交流、评估制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评定效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014年9月1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