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三.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以下生理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A.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 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响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答案】C【解析】解:A、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进入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 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发生在组织液中的生理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 C、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 D、乳酸与碳酸氢
2、钠反响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 应选:C。 此题是对内环境组成的考查,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但凡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此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抗体抗原结合、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细胞呼吸、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响发生的场所,对于抗体抗原结合、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细胞呼吸、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响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2.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在突触中信号传递方向是baB. 表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C. 表示突触间隙,内含有组织液D. 表示突触后膜,含
3、有递质受体【答案】A【解析】解:A、在突触中信号传递方向是ab,A错误; B、表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B正确; C、表示突触间隙,内含有组织液,C正确; D、表示突触后膜,含有递质受体,D正确。 应选:A。 分析图示可知,表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表示突触间隙,内含有组织液;表示突触后膜,含有递质受体;在突触中信号传递方向是a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
4、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此题考查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 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B. 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钠离子C. 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答案】A【解析】解: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A正确;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成分,B错误; C、胃蛋白酶
5、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应选:A。 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 此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 如图表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
6、以下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 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的膨大局部B. 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C. 刺激b点,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 假设ab=bd,那么兴奋由a到b和由b到d的传递速度相同【答案】D【解析】解:A、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的膨大局部,A正确; B、刺激c点,其产生的兴奋只能由c传到d,不能传到a处,所以电流表指针只会偏转一次,B正确; C、刺激b点产生动作电位,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C正确; D、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快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化学物质的传递速度慢,所以假设ab=bd,刺激b点,兴奋先传到a点,后传到d点,D错误。 应选:D。据图分析:图示
7、是一个突触结构,a是轴突,b是轴突末端的膨大局部突触小体,c是树突末梢,d是树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此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 以下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健康的关系,不正确的选项是A. 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提高人体内所有细胞的代谢速率B. 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 下丘脑既能感受渗透压变化又能分泌相应激素调节水
8、平衡D. 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因此不能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答案】D【解析】解:A、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可以提高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的代谢速率,A正确; B、在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是沿着反射弧传导和传递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 C、下丘脑既能感受渗透压变化又能分泌相应激素调节水平衡,C正确; D、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但血糖含量较高时可以合成肌糖原,也参与血糖的调节,因而参与调节血糖稳定的糖原主要是肝糖原,D错误。 应选:D。 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新陈代谢,增加机体产热的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下丘脑具有感受刺激,作
9、为调节中枢,和内分泌功能。血糖平衡调节中血糖浓度较高,机体可以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降低血糖浓度。 此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6.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B. 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那么蛇至少能获得1 kJ能量C. 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成分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0、能力。【解答】A.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A错误;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KJ,那么蛇至少能获得的能量为100x10%x10%x10%=0.1KJ,B错误;C.圈中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D.此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树,虫、蛇和鸟,D错误。应选C。7. 以下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 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 抗体是高度分化且有识别作用的浆细胞合成分泌的【答案
11、】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的理解能力。【解答】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造血干细胞存在骨髓中,A错误;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B正确;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需要考虑免疫排斥反响,C错误;D.抗体是高度分化的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D错误。应选B。8. 以下有关人体稳态调节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
12、是保持不变的D. 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根底知识做出判断。【解答】A.
13、大脑皮层形成冷觉的部位,A错误;B.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C错误;D.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D正确。应选D。9.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以下判断不正确的选项是A. 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B. 假设要探索生长素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需进行预实验C. 在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D. 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根【答案】D【解析】解:A、由于在一定的浓度范
14、围内,生长素都能促进根、茎生长,而当生长素浓度大于一定的浓度的,对根、茎都有抑制作用,说明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 B、假设要探索生长素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需进行预实验,B正确; C、在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C正确; D、看图可知:根比茎对生长素敏感,D错误。 应选:D。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茎敏感。此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 以下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芦苇,可促进其增高B.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种子,可抑制其萌发C. 用乙烯利处理番茄果实,可促进其成熟D. 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抑制其发芽【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植物激素调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芦苇,可促进其增高,A正确;B.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种子,可促进其萌发,B错误;C.用乙烯利处理番茄果实,可促进其成熟,C正确;D.
16、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抑制其发芽,D正确。应选B。11. 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B. 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 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D. 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答案】A【解析】解:A、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这样才能大致确定促进生根和抑制生根的浓度范围,A错误; B、在正式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B正确; C、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
17、沾蘸插条的基部,C正确; 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D正确; 应选:A。1、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出最正确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根底。预实验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2、处理插条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 3、芽能产生生长素,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利于生根。此题考查了“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考前须知,预实验的作用,意在考察学生进行实验的根本技能,难度不大。12. 以下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以下分析错误
18、的选项是() A. 甲图曲线说明生长素发挥生理作用与其浓度密切相关,P点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B. 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C. 乙图中茎的背地生长、根的向地生长都能表达生长素具有两重性D.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根底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解答】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促进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浓度,即最适浓度,A正确;B.由于受重力影响,乙图中茎的
19、c部位生长素含量较d侧高,茎背地生长,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胚芽鞘向光生长,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B正确;C.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表达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茎的背地生长,只表达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并没有表达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D.根据图示曲线,当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等,D正确。应选C。13. 以下实例中,能表达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A. B.
20、C. D. 【答案】A【解析】解: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表达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正确; 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是因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表达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正确; 茎的向光性中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未表达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错误; 茎的背地性中近地侧和远地侧均为促进作用,未表达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错误。 应选:A。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
21、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2、能够表达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此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长素两重性的识记和理解,难度适中。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等有关;考生应能够识记表达两重性的相关实例。14. 以下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局部B.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脱落酸含量比拟多C. 各种植物激素都是由植物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的D.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对不同植物激素的
22、合成部位、分布和功能的区分记忆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局部,A正确;B.脱落酸主要分布在将要落的器官和组织中,B正确;C.植物没有内分泌腺,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特定部位产生的,C错误;D.生长素在成熟茎韧皮部中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D正确。应选C。15. 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 A装置的灯罩作用是防止土中小动物逃跑C.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
23、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 要观察小动的代谢情况,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结合实验图示,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拟、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
24、估计法;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据此解答。【解答】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A正确;B.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B错误;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C错误;D.采集的土壤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可以杀死、固定小动物,不能观察小动的代谢情况,D错误。应选A。16. 以下关于种群特征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B. 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C. 迁入率、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D. 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
25、化趋势的重要依据【答案】A【解析】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 B、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B正确; C、迁入率、迁出率会直接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 D、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开展的变化趋势,D正确。 应选:A。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开展的变化趋势。 2、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根本类型:随
26、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此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等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7. 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 a和图 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由图可知A. 图 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剧烈,图 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剧烈B. 图 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剧烈,图 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剧烈C. 如果资源有限,图 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 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剧烈程度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7、【解答】A.图a中3个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拟多,那么种内斗争较剧烈,图b中3个物种共用资源局部较多,那么种间竞争较剧烈,A正确;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图a中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拟多,与其他物种共用资源局部比拟少,种间竞争不剧烈,B错误;C.图a中物种2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拟少,如果资源有限有被排除的危险,对图b分析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假设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C错误;D.在图a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资源比拟多,与其他物种共用资源比拟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拟弱,种内斗争比拟剧烈;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1、2、3中互相间共用资源比拟
28、多,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拟少,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剧烈,种内斗争较弱,D错误。应选A。18. 以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 A.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B.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C.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的一种空间结构D.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群落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解答】A.玉米是一个种群,植株有高有矮,不是分层现象,合理密植是为
29、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A错误;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B正确;C.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的一种空间结构,C正确;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D正确。应选A。19.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下图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A. 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 当种群数量到达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 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代谢产物的积累D. 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答
30、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答】A.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A正确;B.当种群数量到达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约为0,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正确;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C正确;D.本实验自身前后形成对照,D错误。应选D。20. 在生态系统中,以下各种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 蓝藻、酵母菌、小麦B. 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海带C. 乳酸菌、硝化细菌、蘑菇D. 光合细菌、酵母菌、玉米【
31、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解答】A.光合细菌、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酵母菌是异养生物,不是生产者,A错误; B.光合细菌、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B正确;C.乳酸菌是异养生物,不是生产者,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C错误; D.光合细菌、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酵母菌是异养生物,不是生产者,D错误。应选B。21. 以下图为某生态系统
32、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B. 假设C增加1 kJ,那么需要消耗A约42 kJC. 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营养级的个体数量D. B的数量越多,那么C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B【解析】解: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呼吸以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之和,A错误;B、据图可知,A同化量为:175+200+875=1250,AB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0%,BC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0%,因此,C增加1kg,需要消耗A的数量为:kg,B正确;C、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B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一定多于C营养级,但个体数量不一定多
33、于C,C错误;D、假设B的能量而不是数量越多,那么C获得的能量越多,D错误。应选: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的同化量=175+875+200=1250;B的同化量为200,而C的同化量为30【分析】此题考查某生态系统组成、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过程,难度一般。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和理解与分析能力,要求一般。解答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途径,能结合图中数据进行相关计算。22.
3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那么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A. 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 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 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 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答案】C【解析】解:甲图中物质循环是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进行的,因此表示物质循环;乙图中,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故乙图表示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可以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故丙图表示信息传递。 应选:C。分析图解:甲图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可以进行往复循环;图乙中,无机环境中的光能可以被生产者固定,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流动;丙图中,信
35、息传递可以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此题通过图解考查了生态系统各功能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3. 以下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问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B. 烟草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表达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 信息传递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D.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答案】B【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36、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A.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A正确;B.烟草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表达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错误;C.信息传递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C正确;D.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正确。应选B。24. 如以下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局部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 对同一个生态
37、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 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 假设外界干扰相同,那么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结合图示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能力。据图分析,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量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解答】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保持不变,A错误。B.y的大
38、小反映了抵抗力稳定性大小,x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上下,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弱,那么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短,B正确。C.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那么抵抗力稳定性越强,那么y值小,恢复力稳定性越弱,x越大,C错误。D.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那么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错误。应选B。25.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多样性的保护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B.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
39、性提高C.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D. 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D【解析】解:A、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复杂,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A正确; B、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应选: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因为营养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
40、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26. 每空1分,共8分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缺乏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以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答复有关问题:1激素A是_。2当体内缺乏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
41、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共同调节的。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B势是_。这是一种_调节机制。【答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碘;主动运输;增加;增加;神经和体液;下降;负反响【解析】解:1由图解可知,激素A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因此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将导致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碘进入进入甲状腺细胞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当人遭遇
42、危险而情绪紧张时,通过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作用,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是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4如果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过多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它们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B甲状腺激素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这是负反响调节。故答案为: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碘主动运输3增加增加神经和体液激素4下降负反响此题结合图解考查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
43、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此题将根本知识以结构图解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能力上,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图解表达的内容意义,并能准确的描述生物学现象。27. 每空2分,共14分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虚线箭头所表示的是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响。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3以下细胞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_填以下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 E效应B细胞F效应T细胞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某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_5当SARS病毒
44、侵入人体后,首先通过_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播散,然后通过_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6人体感冒痊愈几个月后,当感冒病毒再次流行时,康复者可能再患病,其原因可能是:抗感冒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较短;_【答案】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淋巴因子 BCDF 靶细胞裂解死亡 体液 细胞 感冒病毒遗传物质容易变异或这次感冒病毒与上次不是同一种【解析】解:1分析题图可知,虚线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因此属于二次免疫反响,二次免疫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一次接受同一种抗原时引起的免疫应答。 2某物质是由T细胞产生的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的物质,为淋巴因子。 3处理和呈递抗原的细胞是吞噬细胞;浆细胞
45、的功能是产生抗体,不具有识别作用;吞噬细胞具有识别作用,但是其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应选BCDF。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5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先通过体液免疫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 6感冒病毒遗传物质容易变异,所以当感冒病毒再次流行时,康复者可能再患病。 故答案为: 1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2淋巴因子 3BCDF 4靶细胞裂解死亡 5体液细胞 6感冒病毒遗传物质容易变异或这次感冒病毒与上次不是同一种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响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响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此题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