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立体设计化学鲁科版第3章②章末强化训练(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立体设计化学鲁科版第3章②章末强化训练(三).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氧化物环境问题主要来源ACO2酸雨化石燃料的燃烧BSO2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的排放CNO2温室效应工厂废气的排放DCOCO中毒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解析】形成酸雨的氧化物主要是SO2和氮的氧化物,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引起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为NO2,CO会造成煤气中毒,由此判断,选项D正确。【答案】D2C、N、S元素都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们在自然界的平衡已受到较大的破坏。C、N、S元素在地球大气圈、岩石圈、水系、生物圈等的循环过程中会产生的物质是 HNO3CO2糖类CH4SO2ABCD【解析】有机物中的碳可转化为CO2,CO2通过光
2、合作用可转化为糖类,糖类等可通过发酵形成甲烷等;大气中的N2可转化为NO,NO可转化为NO2、硝酸等;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可转化为SO2等含硫化合物。【答案】D3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选项操作及现象溶液A通入CO2,溶液不变浑浊。先通入CO2再通入氨气,溶液变浑浊CaCl2溶液B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Na2SiO3溶液C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参加品红溶液,红色褪去Ca(ClO)2溶液D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参加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Ca(OH)2溶液【解析】A项,通入NH3后生成
3、了CO32-,产生CaCO3沉淀;B项,发生反响Na2SiO32CO2(过量)2H2O2NaHCO3H2SiO3,但H2SiO3不溶于过量CO2的水溶液;C项,发生反响CO2H2OCa(ClO)2CaCO32HClO,HClO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项,依次发生如下反响: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答案】B4能正确表示以下反响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向Fe(NO3)2稀溶液中参加盐酸:3Fe24HNO=3Fe3NO2H2OB铜片与浓HNO3:CuNO4H=Cu2NO2H2OC氯化铵浓溶液
4、跟浓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OHNH3H2OD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OHNH3H2O5以下物质必须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是 氯水氨水浓硝酸氢氧化钠溴水A全部BCD【解析】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应放在棕色试剂瓶中。氯水(溴水)中的HClO(HBrO)见光分解为HCl(HBr)和O2,浓硝酸见光分解为NO2、H2O、O2。【答案】B6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以下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翻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翻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a处不断鼓入
5、空气并翻开止水夹D向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参加足量浓硫酸并翻开止水夹【解析】根据喷泉实验的原理,要发生喷泉现象,必须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导致外界压强大于烧瓶中的压强,从而使烧杯(锥形瓶)中的液体压到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中的Cl2易溶于CCl4,中的NH3易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产生喷泉现象,中HCl和浓氨水反响(首先是浓硫酸注入水中放热使浓氨水放出氨气),同样也会导致烧瓶中压强减小,而中H2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反响,所以不能发生喷泉现象。【答案】B7以下关于实验中颜色变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显红色,加热后变为无色B向溶液中参加新制氯水,
6、再滴加KSCN溶液,假设溶液变红色,那么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将湿润的红纸条放进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红纸条褪色D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滴定Na2SO3溶液,终点时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解析】A中,SO2遇品红溶液使之褪色,而加热后红色复原;B中,该操作不能排除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先滴加KSCN溶液,假设溶液不变红色,再参加新制氯水进行检验;D中,当Na2SO3被消耗完毕时,再滴加高锰酸钾溶液那么出现紫色,故终点时的颜色变化是由无色变为紫色。【答案】C8.如下列图,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参加一定体积12 mol/L的HNO3,加热充分反响后,以下粒子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 NO3-
7、Fe3HNONO2ABCD【解析】假设铁粉过量,体系中大量存在NO3-、Fe2、NO;假设HNO3过量,体系中大量存在NO3-、Fe3、H、NO2。【答案】A9用某气体做以下实验时出现以下现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使品红溶液退色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退色,且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其中能证明有SO2存在的是()A都能证明B都不能证明C能证明D只有能证明【解析】实验产生此现象的物质CO2、SO2HCl、SO2、H2S等Cl2、SO2等CO2、SO2SO2【答案】D10将体积为V的试管充
8、满NO气体,进行如图实验,当通入相同条件下O249mL时,液面仍在原来位置,那么试管体积V为()A49mLB28mLC30mLD24.5mL【解析】液面仍在原来位置,说明通入的O2与NO和H2O反响后,消耗完NO且O2又过量,过量O2体积与原NO体积相同,根据反响:4NO3O22H2O=4HNO343VV得VV49 mL,V28 mL。【答案】B11为消除NOx对大气的污染,工业上通常利用如下反响:NOxNH3N2H2O来保护环境。现有NO2和NO的混合气体3 L,可用相同状况下3.5 LNH3恰好使其完全转化为N2,那么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A14B31C21D11【解析】配平
9、方程式为6NOx4xNH3=(32x)N26xH2O,因此,64x33.5,解得:x,即NO2和NO的平均分子式为NO。用十字交叉法计算:NO2 2 NO 1 那么V(NO2)V(NO)31。【答案】B12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推理不正确的选项是()50 mL盐酸50 mL盐酸50 mL盐酸m(混合物)9.2 g15.7 g27.6 gV(CO2)(标准状况)2.24 L3.36 L3.36 L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1B能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百分含量C参加混合物9.2 g时盐酸未反响完D1
10、5.7 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响【解析】根据数据可看出,第一组盐酸过量,第三组盐酸缺乏。设n(NaHCO3)x mol,n(KHCO3)y mol,xy0.1,84x100y9.2,解得x0.05,y0.05,c(HCl)3.0 molL1,A对;根据二者的物质的量可算出NaHCO3的质量及百分含量,B对;按第一组的数据比例计算出产生3.36 L CO2应消耗的m(混合物)9.2 g13.8 g15.7 g,D错。【答案】D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3 (16分)为了在实验室制取枯燥的氨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1)写出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11、 _。(2)实验室装置和所用样品都正确的选项是_(填“甲、“乙、“丙)。(3)三个收集装置都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块棉花,其作用是_。 (4)检验试管里是否收集满了氨气的方法是:_。(5)上述装置中,其中的一个装置肯定收集不到氨气的是_,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6)为了检验NH3的某种性质,某同学将盛满NH3的试管移入水槽的水里(如下列图),放开拇指,观察到的现象是_,该实验说明了氨气具有_的性质。【解析】此题考查NH3的制法及性质。(1)实验室制NH3的反响为Ca(OH)22NH4Cl2NH3CaCl22H2O。(2)甲装置无枯燥装置,制不得枯燥的NH3,乙装置不能用浓H2SO4做枯燥剂
12、,也收集不到NH3。(3)塞棉花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氨气与空气的对流,使收集的氨气更纯洁。(6)由于NH3极易溶于水,故将盛满NH3的试管移入水槽的水里,松开拇指,可看到试管液面上升。【答案】(1)Ca(OH)22NH4Cl2NH3CaCl22H2O(2)丙(3)减少氨气与空气对流,使收集的氨气更纯洁(4)第一种方法是:在试管口处放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果试管里收集满了氨气,试纸将变为蓝色第二种方法是:用玻璃棒沾取浓盐酸或者浓硝酸,放在试管口,如果试管里收集满了氨气,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任意写一种)(5)乙2NH3H2SO4=(NH4)2SO4(6)试管液面上升极易溶于水14 (10分
13、)为了将混有Na2SO4、NaHCO3的NaCl提纯,并制得NaCl溶液,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列图的实验方案:(1)操作盛放药品可选用_(填仪器名称)。(2)操作为什么不用Ba(NO3)2溶液,其理由是_。(3)进行操作后,如何判断SO已除尽方法是_。(4)操作的目的是_;为何不先过滤后加Na2CO3溶液,其理由是_。(5)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请说明理由_。【解析】根据NaCl中混有的两种杂质的特点:NaHCO3受热易分解,可通过加热方式转化为Na2CO3,CO、SO可通过参加BaCl2溶液除去,引入的Ba2再利用Na2CO3溶液除去。在除杂的过程中参加的试剂要足量,另外尽量不要引入无法除去的杂质,
14、如Ba(NO3) 2中的NO引入后难以除去。【答案】(1)坩埚(2)会引入NO杂质,不易除去(3)用干净的试管取上层清液,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假设无沉淀产生说明SO已除尽(4)除过量的Ba2可减少过滤次数(5)不严密,在操作时参加的Na2CO3煮沸并不能除去,因此在操作之后应参加少量盐酸,然后再加热煮沸,除去HCl15.(14分)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响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2)反响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D。
15、(3)装置C的作用是。(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以下列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答复以下问题。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的目的:。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解析】1实验室利用盐酸的酸性和复原性来制取Cl2。4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是因为SO2与Cl2的进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二者恰好完全反响,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而H2SO4、HCl均无漂白性。而乙同学只要控制二者进气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即可。【答案】1酸性、复原性2溶液恢复红色溶液仍为无色3吸收多余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4使SO2和Cl2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二者发生反响,生成无漂白性的H2SO4和HCl:SO2+Cl2+2H2OSO42-+2Cl-+4H+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