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8647214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8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1 单选题(江南博哥)下列各组物质,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HCL和KCLB.Na2O2和H2O2C.CO2和H2SD.SO2和SiO2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晶体类型和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含有共价键。A项固态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错误。B项中存在共价键和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固态分子中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

2、体,错误。C项固态和分子中都只含有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正确。D项固态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是由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具有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错误。2 单选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并提纯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六元环B.不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C.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ziD.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A项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3个六元环,错误。B项青蒿素分子中含有酯

3、基,可与溶液发生水解反应,错误。C项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7个手性碳原子,错误。D项根据青蒿素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化学式为,正确。3 单选题 在由水电离产生的浓度为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C.D.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4 单选题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W的原子序数是X与Y原子序数之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D.元素X、Y、Z、W中,Y元素的电负性最大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

4、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X的原子序数为n,则Y的原子序数为n + 1, W的原子序数为n+8,有n+(n+1)=n+8, 得n=7。据此判断, X为N元素, Y为O元素,Z为Si元素,W为P元素。A项: 一般来说,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的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 ZWXY,错误。B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从左至右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从上至下逐渐减弱,非金属性: X W Z,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X W Z,正确。C项: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5、随元素非金属性增强而增强,非金属性: Y X W 2,则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YXW Z,正确。D项:电负性是各元素的原子吸弓|电子能力的一种相对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原子吸引电子的倾向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四种元素中O元素的电负性最大,正确。5 单选题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热效应为H,在温度T1和T2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B. , C. , D. ,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越先达到平衡状态,即”先拐先平温度高”。可知T1 T2,又因为在T2温度下达到平衡

6、时N2的物质的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H0。故正确答案为A。6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稀盐酸滴入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立刻产生气泡B.将氯化铝溶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立刻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将草酸溶液逐滴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逐渐褪色D.将打磨过的铁钉放入冷浓硫酸,产生大量刺激性气味气体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离反应。A项:氢氧化钠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为是部分变质,所以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稀盐酸滴入溶液中,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待氢氧

7、化钠反应完全后再与碳酸钠反应,且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时先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待碳酸根离子全部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不会立即产生气泡,错误。B项:将氯化铝溶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开始氢氧化钠溶液过量,与氯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不会立刻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错误。C项:将草酸溶液逐滴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被还原,溶液逐渐褪色,正确。D项:打磨过的铁钉放入冷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不会剧烈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错误。7 单选题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H1,C12,Cl35.5,Fe56)A.B.C.D.正确答案:B 参考

8、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A项: 为弱酸根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故的数目小于0.1NA,错误。B项:苯和苯Z烯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 52g苯和苯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4mol CH,共有8mol原子,故含有的原子数为8NA,正确。C项: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错误。D项: 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氯气与铁粉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变为- 1价,故1mol氯气反应后转移电子总数为2NA,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8 单选题 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的是()。A.B.C.D.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9 单选题 某学习

9、小组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电极 L 为铜片,铁片被腐蚀B.若电极 L 为锌片,锌片被腐蚀C.若电极 L 为铜片,铜片上电极反应为: D.若电极 L 为锌片,铁片上电极反应为: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10 单选题 下列电对中标准电极电势值最大的是()。A.B.C.D.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11 单选题 化学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A.认知性目标B.策略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D.体验性目标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化学课程目标中的体验性学习目标。12 单选题 现代化学课程的理念是()。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采用

10、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应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A.B.C.D.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包括以下几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由此可以看出,符合。13 单选题 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下列先后顺序符合化学史实的是()。玻尔提出的量子力学模型汤姆森提出的葡萄干布丁模型道尔顿提出的实心球模型卢瑟福提出的行星模型A.B.C.D.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1913年,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模型;1904年,汤姆森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19世纪初,英

11、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实心球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则符合化学史实的顺序是。14 单选题 在化学教学内容中,教学重点()。A.是教学难点B.可能是教学难点C.不是教学难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理解或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内容时,不容易解决的某些关键点。教学重点可能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也可能是教学重点。15 单选题 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考试的要求和需要化学学科的特征学生发展的需要A.B.C.D.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家对人

12、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生发展的需要;化学学科的特征。16 单选题 “化学平衡”概念所属的化学知识类型是()。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技能性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化学理论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化学平衡”概念属于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化学理论性知识。17 单选题 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A.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B.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C.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D.教学目标是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

13、,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18 单选题 化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按照水平高低,化学实验兴趣可分成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感知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兴趣。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化学实验所产生的一种兴趣。探究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一种兴趣。创造兴趣是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兴趣。题干中的学生只喜欢

14、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属于感知兴趣。19 单选题 下列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A.在钠的性质教学中,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B.在讲授“离子键”与“共价键”概念时,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C.在“萃取”技能教学中,教师只是讲解实验要点,不安排学生动手做D.在“原电池”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讨论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演示或者学生能动手操作的知识内容,教师应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萃取”的实验可以在课堂上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而不能只是教师讲解,因此C项的教学行为不恰当。20 单选题 某教师在开学时,对高一新生开展了一次小

15、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A.活动表现评价B.终结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诊断性评价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状况进行的预测。教师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情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题干中教师为判断学生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所做的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21 简答题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某教师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并没有完全遵从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方案做实 验,而是在认真分析教材相应内容基础上

16、,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的活动主题,制作各种水果电池,利用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利用网络查找燃料电池的相关资料等,让学生选择主题,开展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请回答21题问题:(1)上述过程体现了教师“用教材教”的教材观念,请简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6分)(2)上述过程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6分) 参考解析:(1)“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方式上:“教教材”主要体现的是教师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忽视学生自身的情况,没有对教材进行整合加工,教材等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而“用教材教”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

17、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教师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第二,目标达成上:“教教材”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而“用教材教”重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材料中的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既注

18、重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又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了对科学的情感,落实了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材料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活动主题,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2 简答题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是某本教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节的教学内容,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潮湿的和干燥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在

19、氯气中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并板书: ,得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的结论。这时有学生质疑,HCl与HClO同时生成,为什么不是HCl使有色布条褪色。教师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HCl有没有漂白性,并开展交流讨论得出了结论。(1)简述实验探究法的主要环节。(6分)(2)说明实验探究法的教学功能。(7分) 参考解析:(1)实验探究法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探究方法,运用好实验探究法可以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从教材以及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猜想与假设:根据问题结合以前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经验,在教师的

20、引导下,作出科学合理的假设。制订计划: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以及合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提前设计好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收集证据: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总结。解释与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对假设进行合理的解释。反思与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吸取他人的优点,提出改进措施。表达与交流:通过口头以及书面形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并与他人进行讨论与交流。(2)化学实验探究的认识论功能。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21、;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化学实验探究的方法论功能。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受到观察、测定、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等科学方法的训练。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论功能。实验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的重要形式;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23 简答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课外实验,目的是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的铜的质量分数。且希望实验尽量不产生有毒气体,实验方案如下所示:请回答23题(1)方案的溶液A可以是什么物质?(2分)(2)给出利用方案测定混合物中铜

22、的质量分数的思路。(5分)(3)有同学提出方案的溶液A可以选择浓HNO3或稀HNO3,请你给出评价。(4分)(4)指出方案和方案哪种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解析:(1)NaOH溶液或者稀盐酸。(2)根据气体体积计算出铝的质量,由铜铝的总质量减去铝的质量得出铜的质量,由铜的质量除以铜铝的总质量即可得到铜的质量分数。(3)不可以,常温下浓硝酸能够使铝钝化,但与铜反应产生NO2,NO2是有毒气体,不符合题目要求;稀硝酸与铜、铝均可反应,但反应产生NO,NO也是有毒气体,不符合题目要求。(4)方案更好。方案中测定固体质量便于实施,误差较小;而方案中产生气体不易收集,误差较大。24 简答题某教师

23、在必修教材化学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教学中,用“乙醇”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并展开教学:通过中国的酒文化引入课题观察乙醇,总结物理性质复习回忆乙醇的分子式根据碳原子可形成四个共价键的原则,提出乙醇的两种可能结构(即和)实验验证:乙醇和钠的反应得出乙醇的分子结构,介绍羟基官能团实验验证:铜丝在酒精灯的内焰和外焰移动 介绍乙醇的催化氧化,启发联想断键方式介绍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得出醇类物质的通性介绍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布置作业,制作一份关于酗酒危害的海报。请回答24题问题:(1)简要评述上述教学设计的优缺点。(10分)(2)结合本案例,说一说教学设计时应从哪些方面开展学情分析。(10分)

24、参考解析:(1)优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酒文化导入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体会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乙醇的观察,总结其物理性质,并通过对乙醇分子式的回忆,来学习新知乙醇的结构,可以使学生充分回顾旧知,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采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如对乙醇的结构式的探究,通过乙醇和钠的反应得出乙醇中含有羟基官能团等。缺点:重难点不够突出。乙醇的催化氧化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得出断键方式。缺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

25、利用学生之前所学的甲烷的性质,如甲烷不可以与金属钠反应而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来说明乙醇的结构中有不同于烷烃的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2)教学设计时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是指教师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已经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例如,本案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对乙醇的了解情况。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分析是指教师分析不同班级学生以及本班级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26、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本案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25 简答题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离子反应”的内容标准: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材料二某版高中必修教材化学1第二章第2节“离子反应”的部分内容: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三化学中已经学习了离子、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知识。请回答25题要求:(1)关于电解质,学生易产

27、生哪些错误认识?(4分)(2)根据以上材料完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6分) 参考解析:(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作电解质。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认识有以下几种情况:对“电解质”定义中的“熔融”状态不明确,他们容易根据定义中的“导电”来判断电解质,因此机械地认为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忽视电解质是化合物,误将单质和混合物判断为电解质。忽视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指的是两种情况,两种情况符合一种即可,而不用全部满足。(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区分电解质,会书写酸、碱、盐的

28、电离方程式,能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过程与方法】通过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重新认识酸、碱、盐,提高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探究物质奥秘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难点】从电离的角度探究酸、碱、盐的本质。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等。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引入】为何身体出汗的人接触使用着的电器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人体在剧烈运动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出汗后体表有更多的盐分,这些盐分在汗液中起到了导电的作用;人体剧烈运动流汗

29、后,体内的Na+、k+、CL-伴随水分一起流失很多,出现电解质浓度失衡、紊乱,产生恶心、肌肉痉挛等症状,故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环节二:新课讲授1.电解质的概念学生探究实验使用电源、导线、小灯泡及金属片进行NaCl溶液、NaOH溶液、 HCl溶液、 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的导电性实教师提问哪些溶液导电,哪些不导电?学生回答导电: NaCl溶液、NaOH溶液、 HCL溶液;不导电:酒精溶液、蔗糖溶液。教师总结 NaCl、 NaOH不仅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其固体加热至熔融状态也能导电。将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作电解质。知识应用判断PPT上的四种说法是否正确:金属、石墨可以导电,说

30、明金属和石墨是电解质;盐酸可以导电,说明盐酸为电解质;硫酸钡不溶于水,因此硫酸钡不是电解质;CO2、SO2以及 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学生回答金属和石墨是单质,不是电解质;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属于混合物,所以盐酸不是电解质;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也属于电解质;CO2、SO2以及氨气与水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溶于水导电,并非它们本身导电,所以均是电解质。2.NaCI晶体在溶液中的电离动画演示以NaCl溶液为例,思考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学生回答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Cl-和Na+脱离NaCl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及水合氯离子。教师提问你

31、能用方程式写出NaCl晶体溶于水的过程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这一过程我们就称之为电离。写出的方程式为电离方程式。NaCl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胜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导电。教师提问类比NaCl在溶液中的导电原理,说-说酸、碱、盐在水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原因。学生回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都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都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3.酸、碱、盐的电离教师提问类比NaCl的电离方程式,写出HCl、 HNO3、 H2SO4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方程式,并观察这几个电离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HCl、HNO3、 H2SO4都能电离出H+。教师总结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

32、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作酸。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提问试着写出NaOH、Ca(OH)2、 Ba(OH)2、 KOH的电离方程式,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碱的本质?自主思考,学生回答NaOH、Ca(OH)2、 Ba(OH)2、KOH都能电离出OH- 。因此,从电离的角度认识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作碱。小组活动列举常见的盐,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定义盐?学生回答小组:根据CuSO4、NaNO3、 MgCl2等的电离方程式, 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作盐。小组: (NH)2SO4、NH4Cl也是盐,但是电离出的阳离子不是金属阳离子。小组:盐电离出的阳离子有金属阳离子,也有铵根离子,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酸根离.教师总结 由此可知,盐是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环节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布置作业: NaHSO4的电离方程式该如何书写?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有什么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