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历年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历年真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历年真题1 单选题(江南博哥)某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演示实验栏目安排的内容如图1所示。该内容最适宜帮助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A.扩散B.分子间存在引力C.对流D.分子间存在斥力正确答案:A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由于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受重力作用不会主动向上运动,这说明气体发生了扩散,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扩散现象。2 单选题 图2甲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等动作的示意图,中间
2、的“”表示人的重心。图2乙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画出的力与时间图像。两图中a-g各点均对应,其中有几个点在图2甲中没有画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根据图像分析可知( )。A.人所受重力为1500 NB.c点位置人处于超重状态C.e点位置人处于失重状态D.d点的加速度小于,点的加速度正确答案:B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3 单选题 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35颗卫星组成。卫星的轨道有三种:地球同步轨道、中轨道和倾斜轨道。其中,同步轨道半径约为中轨道半径的3/2倍。那么同步轨道卫星与中轨道卫星的( )。A.B.C.D.
3、正确答案:A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4 单选题 汽车行驶时轮胎的胎压太高容易造成爆胎事故。已知某型号轮胎在87高温下正常工作,为使轮胎在此温度工作时的最高胎压不超过36105 Pa,那么在27时给该轮胎充气的最高胎压应不超过(设轮胎容积不变)( )。A.11105PaB.30105PaC.43105PaD.12106Pa正确答案:B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5 单选题 阻值分别为R和2R的电阻、电容C以及电源E连接成如图3所示电路,电源内阻可忽略。当开关S0闭合后,开关S断开且
4、电流稳定时,C所带的电荷量为Q1;接着闭合开关S,电流再次稳定后,C所带的电荷量为Q2。则Q1与Q2的比值为( )。A.2/5B.1/2C.3/5D.2/3正确答案:D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6 单选题 在图4的静电除尘示意图中,a、b是直流高压电源的两极,P、M、N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PM=MN删。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负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是直流高压电源的正极B.电场中P点的场强小于M点的场强C.电场中M点的电势低于点的电势D.电场中P、M间的电势差为UPM等于M、N间的电势U
5、MN正确答案:C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由题意知尘埃带负电,且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集尘极运动,可知尘埃所受的电场力向右,即电场方向向左则n是直流高压电源的负极,A项错误。因P点离放电极较近,所以P的场强大于M的场强,B7 单选题 氢原子能级如图5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能级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两种谱线D.
6、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时,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能级正确答案:D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的电子从n=2能级跃迁到n=3能级,吸收的能量必须与它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能量相等。因此只能用波长为656 nm的光照射,才能使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3能级,D项正确。8 单选题 如图6所示,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弧光灯发出的紫外线光照射锌板,发现与锌板导线相连接的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则用下列电磁波照射锌板也一定能使验电器指针张开的是( )。A.可见光B.红外光C.射线D.无线电波正确答案:C2018上半
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由题意可知紫外线可以使锌板产生光电流,因此只要电磁波的频率大于紫外线的频率,锌板就能产生光电流。选项给出的四种电磁波中只有射线的频率大于紫外线的频率,因而能使验电器指针张开的电磁波是射线。故本题选C。9 简答题许多版本的初中物理教科书中,与“声音”相关章节都是我国古代建筑天坛回音壁的内容(见图7)。简要说明物理教学中运用该资源的意义。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现今物理教材的编写大多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增加
8、了许多反映生活、科技的素材。如课本中的“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生活物理社会”“科学技术社会”“知识梳理”“小结与评价”等。合理运用这些教学资源的意义如下:能更好地将学科前沿知识、中华民族对科技的贡献及现代物理技术应用成就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实物理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天坛回音壁”就很好地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能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介绍一些有趣神奇的物理现象,充实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教学资源的课内整合。例如:在学习“回声”的时候让学生阅读书中天坛回音壁的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去学习。这样既能深化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
9、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10 简答题在学习“汽化”知识时,教师通常演示“水的沸腾”实验。简述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下列问题:(1)选择合适的酒精灯和水。选择酒精纯度较高、灯芯粗些、外露部分稍长的酒精灯,以防止由于火焰无力,温度上升过慢,而给观察带来不便。选择温度较高的温水可以节约实验时间,一般温度为90的水为宜。同时要避免使用沸腾过的水进行试验。由于沸腾过的水,其空气含量较低,再次沸腾时,其内部和表面难以出现大量气泡,无法直观
10、地呈现剧烈的沸腾现象。(2)正确使用酒精灯。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否则会导致酒精燃烧不充分,影响加热速度。实验中应该准备一块湿抹布,以备酒精洒落灭火用。(3)正确使用温度计。温度计应悬垂入水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壁。否则会导致测定的温度不准。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热水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否则,会导致读出的温度不准。(4)仪器的组装和调节要合理适中。本实验器材较多,组装较难,实验中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组装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先下后上的组装原则。实验中,要边加热边搅拌,增加热对流,减少水沸腾所需要的时间。玻璃杯杯口盖一张中心有孔的硬纸片,以减少热
11、损失。(5)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记录。一般以90初温度为宜,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沸腾后持续5 min即可。(6)选择端走烧杯以停止给水加热。若直接端走酒精灯,由于石棉网温度还是很高,短时间内水还是沸腾,会影响实验结果。为此,可以改用端走烧杯以停止加热。11 简答题案例:下面为一道物理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题目: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小强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调光台灯。其电路如图所示,其中小灯泡L标有“8 V,4 W”字样。当开关S扳到触点a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当S扳到触点b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4 A。若灯泡电阻和电源电压不变,求:(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2)R的电阻值;
12、(3)开关扳到触点b时,通电100 s电阻R产生的热量。答:电阻RL是16,尺的电阻值是20,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320 J。问题:(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的知识。(4分)(2)给出该习题的正确解答。(6分)(3)针对该同学的作业,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他解决问题。(10分)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1)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这两个知识点。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
13、时间成正比。(2)正确解答:答: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是16;R的阻值是4;通电100 s电阻R产生的热量是64 J。(3)教学片段:师:小强这次做题还是非常不错的。对欧姆定律、焦耳定律还有电功率等公式的运用非常熟练,值得表扬。你在解决这道题第二小问时的思路,能不能给老师说说?生:老师,第二问比较简单。已知电路中的电流为04 A,根据第一小问可以知道电源电压为8 V,只需要带入欧姆定律公式就可以得到电阻RL为16。师:你的反应非常快,看到电压和电流便能够想到应用欧姆定律解题。可是我们仔细看第二问,电路中,要求的是哪个物理量?生:(再次读题)要求的物理量是R。师:当S扳到触点b时,此时电路中有
14、几个电阻呢?生:啊!老师电路里有两个电阻,一个是电阻R,另一个是小灯泡的电阻。生:求出的是总电阻。要求R的阻值,还需要用总电阻20减去小灯泡的电阻16,即可得到R的电阻值为4。师: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不错,但是审题不够仔细。下次做题一定要仔细,把每个量都在图中标出来。生:谢谢老师,我知道了。由于第二问求解错误,第三问也出错了。以后我一定会仔细审题。12 简答题案例:下面是张老师讲授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一节的教学片段。张老师:刚才通过运动的钢球撞击木块,使木块运动了一段距离,对木块做了功,表明钢球具有能量,这种能叫作动能。下面我们学习另一种形式的能。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砝码、木块、沙盆以及小木
15、桌。先让木块从高处落下,砸向沙盆里的小木桌,会有什么现象?(同学们开始实验)张老师:哪位同学说说观察到了什么?甲同学:木桌的腿被砸进了沙里。张老师:木块将桌腿砸进了沙里,木块对木桌做了功,说明木块具有一定的能量,就把这种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作重力势能。大家明白了吗?同学们:明白了。乙同学:(怯怯地说)老师,是不是没有做功就没有重力势能呢?我们小组做实验时,桌腿向上,木桌没有被砸进沙里。张老师:没有做功的能力就没有重力势能,你们的实验有问题。下面我们来研究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大家看大屏幕(图9)按照图中的方式做实验。(学生开始实验,观察并讨论)张老师:好,我看大家都已经做完了,请
16、分享你们的体验。丙同学:砝码重、木块轻,将砝码提起砸向木桌,桌腿陷进沙子要深些。丁同学:把砝码提得越高,桌腿陷进沙子越深。甲同学:把木块提得更高些,也能比用砝码将桌腿砸得更深。张老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总结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甲同学: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与质量有关。张老师:对,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与质量有关。结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被举的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记住黑板上给出的结论,下面我们学习弹性势能。问题:(1)评述张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8分)(2)针对张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设计一个改进教
17、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12分)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一些亮点及独特之处,但是其教学过程中也有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处,具体评述如下。优点:在新课引入中,该教师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式,以动能概念引出对势能概念的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并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及时给予了评价。教师从学生的物理前概念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课堂最后,教师适时地进行了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让学
18、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点。缺点:学生的实验环节,因缺乏教师监控,使实验流于形式。在实验之前,教师没有对实验及其规范做出必要的解释和强调,使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把握出现偏差。实验过程中,教师没有巡视指导学生,给予学生必要的纠正和提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学生缺乏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种教学行为违反了教学评价的反馈性和激励性原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教师的角色把握及学习氛围营造方面有所欠缺。在课堂中,该教师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与新课改中强调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
19、一要求相违背。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课堂总结方面有待提高。在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必要的纠错。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2)教学方案:学生演示: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教师提问:木块受到重力吗?重力对木块做功吗?怎样才能使重力对木块做功?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被举高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与重力有关,物理学中把它叫作重力势能。教师让学生思考:木块和铅球都被举高,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1)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实验时如何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3)你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4)设计
20、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物体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的质量相同时,被举得越高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的高度和质量有关,被举的高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13 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光现象”一章中的演示实验。任务:(1)该演示实验最适合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4分)(2)基于该演示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分)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1)该演示实验最适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知识
21、点的教学。该实验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演示实验中的手)时,会在不透明物体背后形成一个黑暗区域,从而形成影子(实验中的手影)。(2)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吗?生:听过。师:今天,老师用另一种形式,和大家一起再次领略这个故事。(播放手影戏:农夫与蛇的故事。通过手影戏中精彩绝伦的表演,向学生展示惟妙惟肖的蛇和农夫的形象,创设既生动又富有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师:视频中惟妙惟肖的蛇和农夫是哪位高超的“演员”呢?生:视频中的故事不是通过某位演员呈现的,而是通过手影呈现的。师:看来大家对于手影戏并不陌生。那么,大家想不想尝试一些简单的
22、手影形象呢?比如:老鹰、天鹅、孔雀、狗、山羊等。生:纷纷尝试各种手影形象。(农夫与蛇的手影戏激发了学生尝试手影表演的兴趣。此时,给学生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纷纷动起来,可以深化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各种手影动作,并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使课堂井然有序)师:同学们表演了很多有趣的动物形象,假以时日并勤加练习,相信同学们的手影技艺也会愈发精湛。那么,大家知道手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吗?能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吗?生: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背后会形成黑暗的区域,说明光应该是沿直线传播的。师:是的,这个实验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能够列举出来吗
23、?生:雾天开车时,发现汽车前灯射出的光线是直的。老师翻PPT的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也是直的。师:大家非常棒,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在空气中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在水中光会沿直线传播吗?我们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来验证吧。(教师演示在盛水的玻璃槽内水槽滴几滴牛奶,用激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生:在水中的光线也是直的。师:那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师:是的,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叫作介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4 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焦耳定律”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
24、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焦耳定律”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所示:演示如图184-2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右边容器中的电阻比较大。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通过两端电阻丝的电流相同。通电一定时间后,比较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演示如图184-3所示,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因此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你看到的
25、现象说明了什么?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过电功、电功率等知识。任务:(1)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24分)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参考解析:(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作焦耳定律。(2)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通过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电热的大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
26、,知道焦耳定律。会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能够利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电热利用与防治。2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解释生活中一些电热现象,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与防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并确定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难点: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电流在电路中做功,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电动机运转、电灯发光、电视机工作当这些用电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触
27、摸它们的有关部位,会有什么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说出常见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电流的热效应投影:电饭锅、取暖器、油灯、电炉丝、电烙铁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导线和电炉丝串联,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并不很热?说明什么?一、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二、猜想与假设提示:电热是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电路中有电压但不一定有电流所以电压对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没有影响。(排除电压这个物理量)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有关。你能结合实例说出这三个因素对电
28、热的影响吗?三、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比较产生热量的多少? 学生总结:这些用电器工作时都是把电能转化成内能。(得出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电热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电流、电压、电阻、通电时间学生举例证明猜想的合理性。学生讨论:实验时要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相等,改变电阻,比较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加热相同物体比较物体吸热升温的多少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由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猜想。并分析猜想的合理性。学会排除不合理猜想 (续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回忆本节课内容1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2焦耳定律。3电功与电热的关系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学生根据问题逐个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利用问题引领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题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增加课外调查的作业使物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