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1例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1例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最新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1例文具体可以从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难度的适切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反思。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1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1例文1教学目标:1、 能够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2、 领会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3、 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教学课时: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手记,景观设计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艺术观赏,还要考虑到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建
2、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的说明文,作者主要是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涉及到许多文化的、科学的、审美的思想信息,是一种很实用设计方案或设计报告。二、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 本文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的?(按设计因素介绍设计的,分别为“场地”、“文化解说”、“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2、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有怎样的含义?(“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哪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
3、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3、 由本文的说明,可看出作者怎样的设计理念?(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三、作业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1例文2一、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
4、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传神的人物动作和活动描写。2、通过对文中重点段落和词句的理解,联系啊上下文,感受文中人物形象和感情变化。3、通过反复阅读,能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4.、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的内容,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传神的人物动作和活动描写,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感情变化。教学难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学习课文时,有意留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安排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对比归纳。二、教学设想: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单元课文学习中获得概括文章主题的方法,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
5、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三、教材分析:风筝选自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第四版块,这个版块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本版块安排了三篇文章,目的就是让学生用身心去感悟生活,留心观察体会身边的人,注意身边发生的事。风筝是这一板块中的第二篇文章,是作者鲁迅一篇回忆兄弟之间往事的散文。写“我“童年时,因风筝和弟弟发生误解和冲突,内心一直充满愧疚的事。全文以风筝为线索,叙述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四、学情分析:由于本文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的鲁迅的散文,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鲁迅的文风半文半白,读起来很拗口,所以要引
6、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熟读正确是进行良好的学习重要的基础和保证。五、总体思路:坚持新课程理念,转换教师角色,以引导者、参与者的形象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对非连续文本有所了解,初步学习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方法。创设情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精读细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捋顺按文章的表达顺序。概括文章的主题。结合本版块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归纳出记叙文主题的常用格式。教学流程图:创设情境复习古诗,引出课题鼓励质疑,梳理疑问通过预习、检查预习,初步了解整体感知个性阅读,组内交流发散思维,探究文意学生依据对本版块其他文章主题整理章的拓展延伸,总结规律抓住重点段落精读细读捋
7、顺顺序,核心讨论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1例文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我们做事不应该因小失大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课文论述的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表现文章的中心的写法。情态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教材特点:本篇课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是美国作家富兰克林。课文开头,作者叙述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为这个哨子我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然后,归结出教训: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最后,我长大成人,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我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用一个个事例进一步说明:许多人
8、由于对事物错误的估计,因而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因小失大,遭受着人类很大的痛苦。全文论述生动活泼,举例丰富多彩,语言也幽默含蓄。教学重点:围绕中心抓住课文所阐述论点作者亲身的经历的生活实例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论述的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表现文章的中心的写法。教学突破点: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透过例子的生动阐述,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 教学设计: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你们想看吗?(想) 但是老师有要求,不能光看啊,看完后要把主要内容说个同学听,要说说你从视频中看明白了什么?能用一个词概括这个视频吗?(播放视频)播放完问。(出示因小失大)“因小失大”
9、的意思你知道吗?(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因小失大的课文。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打开书,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师:读完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本杰明富兰克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出示作者简介)2、师:因小失大是美国作家富兰克林写的一篇议论文,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了买一只哨子付出了四倍价钱的事,从中得到教育。)二、梳理疑难,自主探究1、深入理解课文。师:从这件买哨子的事中作者知道了什么是“小”,什么是“大”?作者又从这件是得到了那些教训?就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找一找吧!默读第一自然段:从这件段中你知道
10、了什么?(知道了作者童年买哨子付出了他原价的四倍的价钱的事)(出示:童年)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装满了铜板,我立即向儿童玩具店跑去)玩具店那么多的玩具,我为什么会买哨子呢?(哨子吹出的声音把我迷住了)所以我的做法是?(把钱都掏出来,换了一只哨子)(出示:买哨)得到哨子后,作者的心情如何?(高兴、快乐)(出示:快乐)从哪可以看出作者很高兴呢?(一蹦三一跳、跑遍)此时此刻作者的心理会在想些什么呢?(要向家人炫耀、得意)原来想向姐姐们炫耀,结果怎样?(收到了他们的取笑)为什么姐姐们会取笑我呢?(因为我用一个哨子的钱可以买4个的哨子了)(出示:付高价)姐姐们取笑我,我是怎么做的呢?(气恼的哭了起来)此
11、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怎么样?(气恼、痛苦)作者会想些什么呢?(出示:痛苦)在这一段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有高兴、得意、到后来的气恼,感到了羞辱,可以看出买哨子带给作者的快乐和痛苦相比较是什么?(出示: )这件事中什么是“小”,什么是“大”?(哨子带来的快乐是“小”,带给我的羞辱是“大”。师:这是作者小时候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事情虽小,但却对作者的成长有了很大的启迪和帮助,在读2自然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作者从买哨子的事中得到了教训)得到了什么教训?(不要为哨子付出太多)从那可以看出作者得到了教训?(每当别人引诱我去买一些用不着的东西钱省下来)师:这一段中全是在写作者得到的教训吗?(出示:乃至长大成人得
12、人)这句话什么意思?(出示:成年、观察他人、许多认为自己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这段中出现了两个“哨子”分别指的是什么?(第一处比喻自己用不着的东西,第二处指的是表面价值很大,而对自己没有实际用处的事情,是一种象征。)(3)、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为“哨子”付出太多代价的事?说一说。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1、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不作者在课文中就列举自己成年后观察到的几种人为哨子付出过高代价的人?下面请同学默读3、4自然段,根据提纲读并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作者在成年后看到了几种人?这几种人分别是什么人?对于不同的人,“哨子”分别指的是什么?他们又为“哨子”付
13、出了什么?从例子中感悟到了什么?小组汇报;渴望得到宫廷青睐的人(放弃了)休息、自由、美德,甚至是朋友。为了争名夺利的人-(忽视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最终堕落。为了敛财致富的人(失去了)舒适、快乐、他人的尊敬与友谊。专事寻欢作乐的人(失去了)健康。 只注重外表的人(结果)债台高筑。思考:这些为了“哨子”付出太多的原因是什么?(对事情的错误评价) 从这些事例中你有什么感悟?(不要为哨子付出太多)(出示:感悟)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的事,可作者只寥寥数语用了一小段进行叙述,那么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作者长大后观察的事例呢?(这些事例具体生动,激发读者的兴趣)像这样的运用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
14、来说明事物的一般特征的方法叫举例论证)。这种方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呢?(以这种方法写成的文章,能使读者比较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在平时的习作中借鉴这种方法。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五个事例,意在告诫我们什么呢?(不要因小失大,做事要全面深入考虑,不可追求表面的浅淡虚荣而付出巨大的代价,造成终生的痛苦。要善良、真诚、追求美德,珍惜友情、时光,热爱工作、踏实奋进、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美好而快乐。)四、课外拓展,生活思考师: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生活中什么是“小”什么是“大”呢? 出示;1、学生踩踏事故的图片:(这是陕西省一小学去海洋馆发生的踩踏事故,只因一个孩子摔倒了,就致16人伤2人死亡,这里什么是“小”什
15、么是“大”呢?这样的结果我们谁也不想看到,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以后走楼梯时应该怎么做呢?)2、垃圾图片:这是老师在我们校园内外拍摄的真实照片,这都是我们随手丢弃的,你们认为这里什么是“小”什么是“大”呢?这样的环境你们喜欢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3、醉酒车祸的图片:(这是老师在网上搜集的一些醉酒驾车出事故的图片,据统计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占每年意外死亡的人的3/10,一场场惨烈的车祸的发生,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你们认为什么是“小”什么是“大”呢?)4、小结: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老师只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这也是作者的真实感受,(出示:错误估价生痛苦,高昂付出不值得)希望从
16、以上的事例中吸取教训,不要因小失大。(出示:因小失大)课后作业:生活中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它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有哪些事是你受到了启示,选一件启示最深的事写一写。的抉择总结:人生的抉择在于自己,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1例文4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通过合理想象将故事说具体说完整。2、在说图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合理想象,把故事说生动。3、利用多幅图,提高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神态说生动,并能进行合理想象。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小猴子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灵)2
17、、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特别的小猴子,看看它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画和题目)二、整体看图1、齐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如:什么是“因小失大”?为什么说小猴子因小失大?)2、我们一起来看图,仔细观察,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这四幅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师方法指导:用一句话,把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说清楚,这就是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试试?4、为什么说小猴子因小失大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地看图说一说。三、具体看图学习第一幅图1、运用我们学过的看图说话的歌诀,具体说说这幅图的内容。2、指名说:有一天,小猴子在,得到了一大把豆子。他小心翼翼地捧着豆子,兴高采烈地往家走,准备回家去。突然,他一不小心,
18、。3、师指导:刚才_同学不但运用了“小心翼翼”“捧着”“兴高采烈”这样的词准确说出了小猴子的动作、神态,还能根据歌诀走出画面去合理想象小猴子是从哪儿得到了这么多豆子。我们在看图说话时,就是要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说清楚,并通过合理想象,把静止的画面说活了,说具体。4、对于这幅图,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象,来说给同学听一听。5、看到这种情况,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二幅图。学习第二幅图: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像刚才那样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神态来说一说。2、学生自己练习看图说话。3、指名说:小猴子心想:“这可不行,”于是,他,去捡那颗掉在草地上的豆子。4、其他同学评价,如:歌诀里说:“主要人物能
19、导航,次要人物也要讲。”旁边还有几只鸡,它们在干什么也应该说清楚。5、指名继续说:就在这个时候,几只鸡看到了,连忙。6、师指导:_同学在说的时候,不仅抓住小猴子的动作神态,还说出小猴子捡豆子时心里在想什么,这就是心理活动!我们要注意根据画面的内容合理想象。7、看到这个情景,小猴子会怎么样呢?他又做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习第三、四幅图:1、认真观察,小猴子又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请你抓住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大胆地展开想象来说一说。老师在这里给你提供一些词语,你可以尽情使用。2、小黑板出示大吃一惊、四散奔逃、狼狈逃窜、所剩无几、后悔莫及、欲哭无泪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只见树木,不见森
20、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3、指名说,其他同学评价。如:当他回过头来一看,不由地大吃一惊,他后悔莫及,拍着自己脑袋说:“,。”4、树上的小鸟看到了这一切,会说些什么呢?5、指名说。如;嘲笑式:“小猴子你可真笨哪!这下子因小失大了!”劝告式:“小猴子,你以后做事可不能这样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了啊!”安慰式:“小猴子你别再难过了!记住这次教训,以后别再因小失大就行了!”6、伤心的小猴子,听了小鸟的话,你想说点什么?7、同桌二人,一个做难过的小猴子,一个做可爱的小鸟,一起来表演三四幅图的内容。指名上前面表演。8、故事讲完了,现在你对课题有了什么新的认识?9、师小结: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一定要吸
21、取小猴子的教训,千万不要犯因小失大的错误啊!四、编说童话1、同学们,你们编过童话吗?想编吗?老师告诉你,把四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具体说一说,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来,自己试着编一编。2、指名说。3、将这篇童话写下来,你就会成为一名小作家了。课后反思:1、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将画面说具体。2、引导学生走出画面去合理想象,将静止的画面说活,说生动。3、课前有意识引导学生积累相关格言谚语,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部分词语,并在说话过程中合理运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4、在引导学生想象过程中,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多角度思考。5、注意通过评价来激
22、发学生说话兴趣,但评价的方式和语言有点单调。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1例文5教材分析:第一组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了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匆匆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紧扣“匆匆”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巧妙的大量叠词、短句的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
23、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以读为本,以说写相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美的感染,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读后辅以“说、写”体会作者反复表达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光阴易逝的无奈,体会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每一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读说写结合,
24、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读说写结合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出了好多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
25、要丢了。(板书课题:2.匆匆)二、初读美文,感知“匆匆”1、(生齐读课题。)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又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2、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页,自由轻声地读课文。3、读过课文,你心中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咱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4、你的问题和作者的问题不谋而合。(板:一去不复返?)5、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几次?都在什么位置?6、作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中心。三、精读美文,品悟“匆
26、匆”1、作者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课件)“燕子再开的时候”自由读一读。你能看出什么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2、除了课文中的事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无论是燕子、扬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3、请看屏幕,我把这一句话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像一首小诗)4、谁能像朗诵一首小诗一样美美的读,(读出作者对时间的珍惜之情)5、读的真美,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件)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作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6、那么,作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对比
27、)。正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者都能失而复得,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无奈、惋惜)(板)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7、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才会对过去的时间发生感慨。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多大年龄?(20)8、你是怎么知道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你很会思考!作者1898年出生,1922年写作此文,当时作者24岁不到,就已经对时间发出了如此感慨。9、(课件)请大家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我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逝”比作“大海”。)通过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的日子和时间的流比较起来微不足
28、道。按常理看,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八千多日”?四个就是90多岁,比较少见了,生活中有几个人能活到90多岁呢?),但是,作者说:一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四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有(四滴水)。而且是针尖上的四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比,太少了,同学们,请你思考,你的人生里大约有几滴水,现在用了多少了?(半滴),你感到了什么?(生命太短暂了)。10、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已的24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的心情怎么样?一想到这些,他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11、其实,让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还不仅仅因为这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五自然段,找出还有什么让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呢?做上标记(生读
29、第四自然段)。交流我们的疑问理解。(痕迹,游丝,两个赤_)生解答。12、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他一问自已?(课件)(在逃去做些什么呢?)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二问自已?(课件)(在八千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过去的日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他三问自已?(课件)(我这呢?)是呀!到底有没有留下成就呢?他四问自已(课件)(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难道像蛛丝一样的成就都没有留下就得离开这世界吗?他五问自已?(课件)(我赤回去罢?)愤愤不平呀!他六问自已?(课件)(但不平的遭啊?)(课件)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作者不想赤_的离开这个世界,不想自已走这一遭。)(作者
30、不甘愿虚度此生。)(作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谁能告诉大家,朱自清此生虚度了吗?(一生交流,一生补充)。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13、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他流逝的八千多个日子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请你来读第三自然段。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14、作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跨”,能“飞”,能“闪”,能“溜”呀!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生读文)15、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
31、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生读文)16、“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玲玲俐俐”,读起来是那样轻巧婉转,那么无奈惋惜,我们再合作读-(师读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生接读“于是-”)四、课内拓展,深化“匆匆”1、那么,告诉我,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走的呢?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做一个小朱自清,好吗?(课件)。2、谁能够大胆地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欣赏一下?写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读,再声情并茂地读一遍,好吗?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几分朱自清的味道?3、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张老师的一万四千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因为我们也不想(白白地走这一遭啊)。而去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让自已活得更有价值)。五、课外延伸,升华“匆匆”1、同学们,我们也可以像鲁迅一样事事走在时间的前面,也可以像林清玄一样与时间赛跑。这样,当你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感到羞愧,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课件)2、美文推荐春、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课件)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例文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