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福建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浙江全国教师管理信息]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福建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浙江全国教师管理信息] .doc(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福建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浙江全国教师管理信息 福建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浙江全国教师管理信息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改的心理适应性研究 摘 要 以“关注阶段”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改的心理适应性。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接受新课改的理念并在教学中付诸实施,但信心不足,有明显的观望心理,心理适应性停滞不前并对新课改存有一定的抵触;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新课改的七个关注阶段上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教师在“个人化”阶段表现为显著差异,且女教师在对“个人化”的关注上明显高于男教师;城乡教师之间在“操作”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且农村教师在“操作”阶段
2、的关注强度明显高于城市教师。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师适应性;心理适应性;情绪状态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10)01006505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教师适应性是指教师能够因应外界的变革要求,对自身做出某种调整以保持自我与环境的平衡的心理行为特征。1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问题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23对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适应性问题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相关调查资料,就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操作过程等方面能否适应新课程进行了梳理,
3、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但涉及信息技术教师心理适应方面的研究成果鲜有报道。 相关研究45表明,教师对新课改的心理适应是教师适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分析课程改革中教师适应性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改变”,而教师改变包括教师外显的行为改变和内隐的心理改变,它们分别体现了教师在课程变革中的行为适应和心理适应的程度。行为适应与心理适应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当心理过程发生变化时,教师改变才是真正改变,否则就只是一种表层的改变。”6 因此研究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更应关注其心理适应。同时,面对新课改,“教师的调适会使课程实施在不同校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教室之间表现出许多差异。”7可见教师的适应会因地区、学
4、校和个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而导致新课程实施的差异。 2006年秋季,浙江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改实验阶段,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新的课程标准在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变,因此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教师能否适应?其心理适应性如何?不同背景教师的心理适应性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师信念、教师情绪、教师动机和教师态度是课程实施中教师心理变化的四种主要类型,其中教师情绪是教师改变中最重要的一个维度8。因此,对教师情绪现状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对新课改的心理适应性情况。 研究者认为,在现有的课程实施研究中
5、,对教师关注的讨论与教师情绪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关注是指教师对某一特定问题或任务的情绪和疑虑9。而上世纪70年代霍尔等人提出的“关注为本采用模式(CBAM)”中的“关注阶段”理论是研究课程实施中教师关注的重要理论,受到众多课程学者的肯定10,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教师心理适应性之情绪状态的依据。 霍尔的关注阶段(Stage of Concern,SoC)理论主要描述的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经历的不同阶段的知觉、感受、动机、挫折感和满足感。11关注阶段理论把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关注划分为七个阶段:意识:对改革很少关注,或很少涉足改革;信息:有兴趣了解改革的实施特点;个人化:教师开始关注改革对自己的要求;操作:
6、教师关注的是资源、管理和效率等如何操作方面的问题;结果:教师关注改革对学生产生的近期影响;合作:关注在实施改革时与他人的合作和协调;重新聚焦:探讨改革带来的更普遍的优点,包括采取目前改革方案或用另一方案取代该方案的可能性优点,并且对改革方案有明确的想法。12 关注阶段理论为我们研究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情绪等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13。通过研究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关注阶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确定教师的心理适应状况,从而为新课改促进者改善教师的心理适应性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依据。 霍尔等人还为该理论编制了测量工具“关注发展阶段问卷(Stages of Concern questionnaire,简称SoCQ
7、)”,并对问卷制定了特殊的计分程序,通过最后得分绘制出以关注的七个阶段为横坐标,各阶段得分为纵坐标的“关注发展阶段概念图”。分析者通过对概念图的高峰、低谷及整体趋势进行分析,能够较容易地得出教师目前的关注情况,从而确定其心理适应状态。 三、研究方法与结果 (一)研究工具与样本 本研究主要采用“关注发展阶段问卷(Stages of Concern questionnaire,简称SoCQ )”对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通过对部分教师的短时访谈和开放性陈述进行深入了解。 考虑到关注阶段问卷的文化适切性,本研究对该问卷进行了一定的本土化修改,并在小范围试测的基础上予以修订。本次调查实
8、施时间为2008年11月到2009年1月,覆盖了浙江省各个地区,包括舟山、衢州、金华、绍兴、丽水、台州、温州、嘉兴、湖州、杭州、宁波,并尽可能考虑了调查对象的性别、教龄及学校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共发放问卷175份,回收169份,其中有效问卷151份,问卷回收率为96.6%,有效率为89.3%。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心理适应性现状与分析 根据关注问卷特定的计分程序,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得出图1所示的关注阶段概念图。从概念图的整体趋势可以看出,教师在“信息”和“结果”两个阶段表现出低度关注,在“意识”、“个人化”和“重新聚焦”三个阶段表现出高度关注,而在“操作”和“合作
9、”阶段教师目前的关注情况处于平衡态,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关注倾向,因此对教师的情绪影响暂且忽略不计。 教师对“信息”和“结果”的关注强度较低,说明目前教师对新课改的实施特点等信息没有表现出普遍的兴趣;不关心新课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不去有针对性地反思结果,并进而改变结果。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是一种关注的回落。其实对任何事物的关注都会出现一种类似于“高原期”的现象,如果在关注停止后不能给予及时的刺激,关注势必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新课改在浙江实施已经两年多(以本次调查的实施时间为限),2008年10月份也完成了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测试,可以说第一轮新课改已经告一段落,教师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10、已经获取了一定的新课改相关信息,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对于新课改近期结果的认识。如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实施后并没有对学生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不管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都感觉越来越迷糊,越来越难因此从曾经对新课改“信息”和“结果”的高度关注转变为现阶段的低度关注。 这也说明,教师目前对新课改的态度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和操作阶段,缺乏积极主动地了解更多有关新课改实施等信息的热情,没有对新课改实施后产生的种种结果进行不断反思、调整并努力使结果更理想的决心。 概念图中“意识”、“个人化”和“重新聚焦”是教师们相对关注较强的三个阶段。教师们在“个人化”和“重新聚焦”两个阶段同时处于高度关注状态,说明教师对目前实施的新
11、课改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霍尔在关注理论中指出:在“个人化”阶段的关注强度比较高时,个体很可能转变成不再实施变革,在“重新聚焦”阶段处微微翘起,实际上表明,关注概念图描述的主体是一位“具有敌意(hostile)”的不实施变革的人。14 即当“个人化”和“重新聚焦”都处于高度关注时,变革的实施者将是一位对新课改持抵触心理的人。而在“意识”阶段也处于高度关注,说明教师对新课改本身或者是参与新课改表现出很强的不关心,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教师对新课改的抵触心理。 在调查中有教师反映:“新课改总的方向和意图都是好的,只是现在使用的教材太差,内容概括性太强,有难度,知识点不明确等,让老师们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花
12、费了很多的时间,哪还有时间想那么多的问题呀。”“新的课程实施思想,旧的高考形式,这不仅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还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学习方面的压力相对以前大了许多。局面比较混乱,期待着全新的改革。”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教师们对新课改没有足够的信心。现行的教材和评价制度也使得教师对新课改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面对当前局面表现极不乐观。因此,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往往会因为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对新课程产生更大的怀疑或是抵触,一旦出现问题,哪怕是很小的问题,也会激起其对新课程的负面情绪,而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也最终导致了教师对新课程的抵触心理。 通过以上对教师关注阶段的分析并结合对教师的访谈结果,
13、我们认为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目前的心理适应状况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是认可的,认为新课改是必要的,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按要求实施,在心理上对课程改革持有一定的支持和赞同态度。但同时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对新课改的未来没有足够的信心,遇到问题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处理,对新课改缺乏一定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的精神,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观望心理,同时这种不适应也最终导致了抵触心理的产生。 2.不同背景教师心理适应性现状的差异分析 为考察不同背景的教师在心理适应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对不同教龄、性别及分处城乡的教师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其关注阶段进行了差异分析,旨在为形成
14、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 表1分别对四组不同教龄的教师(0-1年,2-3年,4-5年,5年以上)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教龄的各组教师之间在七个阶段上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因为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开课程,不同教龄教师接受新课程相关理念以及新课程有关培训的时间和程度没有太大差异,而且教师能够方便地运用网络获取各种资源、信息及帮助,更减小了不同教龄教师之间对新课改心理适应上的差异。 表2是对不同性别的教师在七个阶段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男女教师在“个人化”阶段存在显著差异,且女教师在“个人化”阶段的关注强度显著高于男教师,而在其它六个阶段上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表3
15、是对城乡教师在七个阶段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可见,城乡教师在“操作”阶段存在显著差异,且农村教师在“操作”阶段的关注强度明显高于城市教师,而在其它六个阶段上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中反映出的教师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我们主要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和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教师的心理适应性,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一)问题分析 1.缺乏及时、有效的支持是教师对新课程缺乏信心的主要原因 我们通过与部分教师的深度访谈了解到目前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感到在新课程实施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支持与援助。访谈
16、中教师反映“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感到非常盲目,东一下西一下;有很多疑问但却不知从何下手。目标不明确,实施起来就没有动力”,“新课程实施到现在,局面显得很混乱,不清楚达到了什么程度,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这样的状况自然会导致实施缺乏积极性,看不到课改成功的希望”。 可以看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感到“盲目”和“混乱”,不清楚自己现阶段的课程实施是否达到了新课程的要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要求?差距在哪里?该怎么弥补? 虽然颁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实施指导意见中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要求各市、县(市、区)教研机构 “积极指导一线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实施教学
17、,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改进。”15但事实上并未落实到位,以至于教师们既看不到自己的差距也无法断定自己取得的成绩,使得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由于得不到必要、及时的肯定而被淡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释或解决而形成更大的问题,最终引发教师对新课改信心不足、产生观望甚至抵触心理。 此外,访谈中也发现,教材以及高考内容与新课程理念失配也是引发教师对新课改失去信心的原因。 2.性别差异是导致女教师在“个人化”阶段的关注强度显著高于男教师的主要因素 对于女教师在“个人化”阶段表现出的关注强度显著高于男教师的现状,我们通过与学生和部分女教师访谈进行了分析,认为主
18、要是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所致。 访谈时男女学生都普遍反映喜欢男老师的课,觉得“女教师懂的课外知识没有男教师多,男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很强,我们能请教他很多课外的知识”,“女教师很负责任,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但是上课没什么意思,很枯燥”等等。被访谈的大部分女教师也直接或间接地承认“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面一般没有男教师宽,男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相对于女教师较强”,“课堂教学中不如男教师风趣、幽默,课堂缺乏生机”等。 而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知识面,敏感的新技术洞察力,还要求教师要有更灵活、丰富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正因为女教师已经对自己形成了这种
19、“刻板印象”,担心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更难适应新课程,因此,在新课改中比男教师更加关注“自己能否胜任新课程的要求、自己在新课改中的角色以及实施新课改有可能引发的冲突等”,也更关注“自身应该怎样改变、怎样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城乡教师在“操作”阶段的显著差异是城乡教师自身能力、生源、教学环境的差异所致 农村教师在“操作”阶段的关注强度明显高于城市教师,我们认为这是与城乡教师自身能力、学生素质及教学环境的差异有一定联系的。 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教师在学历,专业水平,综合能力等方面相对于城市教师较低;通过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农村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城市学校低一些,农村高中的信息技
20、术教学环境、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环境都远不如城市高中,访谈中农村教师反映“农村高中学生素质较差,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慢,而教学任务重,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尝试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较差,除上课以外,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电脑。” 正是农村与城市高中在师资、生源、教学环境上的差异,导致了“操作”阶段的显著差异。城市教师凭借本身的素质,在优越的生源和教学条件下即将跨越“操作”阶段,进入更深层的新课程实施,而农村教师目前还在更多地关注“操作”上,即注意力集中在“实施变革的过程和具体任务,以及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上”。 (二)对策建议 1.增强支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帮助教师坚定实施新课程的信
21、心 积极探索有效教研的规律与模式以及教研机构的有效运作机制,切实发挥各级教研机构的指导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真正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研工作的方式,通过建立网络教研平台,聘请课改专家以及富有经验的新课程实施教师担任指导者,建立通畅的“虚实”结合的交流指导渠道,为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使新课程的实施得以有序进行。 另外,课改促进人员不仅要绘制新课程的发展蓝图,还应该和教师们一起针对实际情况研讨该蓝图具体的实施方案,制定分层次、分阶段的目标使其清晰可依并具有连续性,让教师明确自己在“逼近目标”过程中当前所处的“位置”,进而明确近期的任务。 同时
22、课改促进者必须动态监控方案的实施进度和效果,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帮助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其坚定新课程实施的信心,正确面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克服消极心理。 2.创建合作互助的教师团队,弥补不同背景教师心理适应方面的差异 课改促进人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师所具有的较高信息素养,为其搭建信息技术新课改交流平台,方便他们利用网络实现各地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以弥补不同背景教师适应新课程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建立起一支合作互助的校内团队,实现校内“资源”的充分交流和共享。尤其要注意男女教师之间的充分合作和互助。 由
23、于生理、心理方面的自然差异,男女教师在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为此,首先要帮助女教师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克服“畏惧”心理;其次男女教师之间要相互理解,积极开展合作互助,乐于分享自己的成果,共同提高整个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备课和授课质量。 3.加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开展城乡互助活动,缩小城乡教师心理适应方面的差异 通过加大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软硬件投入以及送教下乡、城乡互助等措施加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以缩小城乡教师心理适应方面的差异。 目前浙江省城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软硬件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村学校的环境普遍较差:计算机配置差,运行速度慢,某些教学软件不能正常运
24、行,教师上网不方便等,这些情况在我们与教师的访谈中得到了集中反应。课程实施环境的不畅极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对新课程实施逐渐失去信心。因此,帮助农村学校建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为教师专心开展新课程教学工作提供环境保证,这是缩小城乡教师心理适应差异的首要因素。 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城乡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如定时安排优秀教师下乡任教或参加教研活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助方式等,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推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当前浙江省正在推进的送教下乡、“领雁”工程等都是非常好的措施。 参考文献 110靳玉乐,尹弘飚.课程改革中教
25、师的适应性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08,(9):73-95. 2刘建锋.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88-90. 3王海燕.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适应性探究J.当代教师教育,2008,(3):89-93. 4靳玉乐,尹弘飚.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适应性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08,(9):73-95. 5678尹弘飚.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心理变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1-154. 9Hall, G. E. , George, A. A. & Rutherford, W. L.Measuring Stages of
26、Concern about the Innovation: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SoC QuestionnaireM . Austin, TX: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ERIC No. ED 147 342),1997. 11Snyder, J., F. & Zumwalt,K.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Jackson,P. W.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New York: Macmil
27、lan Pub. Co.1992.402-435. 12Hall,G.E.& Hord,S.M.Changes in Schools: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Albany:SNUY Press.1987.60. 13王文岚,尹弘飚.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关注阶段的个案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7,(6):32-35. 14(美)吉纳E.霍尔(Gene E. Hall),雪莱M.霍德(Shirley M. Hord)著,吴晓玲译.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88. 15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通用技
28、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省略);米伟娜,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A Survey of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High School IT Teachers in Zhejiang towa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Wang Haiyan1,2 & Mi Weina2 (1.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
29、0062; 2.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age of Concern (SoC),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IT teachers in Zhejiang high schools toward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NCR).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most IT teac
30、hers can accept and carry out the essence of the NCR, their shortage of confidence and wait-and-see attitude reveal the fact that they have not fully adapted to the NCR psychologically;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length of teaching do not show 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wards the seven different phase
31、s of the NCR; there is a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on the stage of Personificat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with female teachers showing much more concern on this stage than male ones; there is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stage of 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areas with
32、teachers from rural areas showing much more concern on this stage than those from urban areas. New curriculum reform; IT teachers in High schools; Teacher adaptability;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Emotion State 责任编辑:陈 媛 2012年浙江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大纲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
33、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
34、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35、;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 构、内容标准和要求。(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
36、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3)了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基本知识。 (4)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设计 1.学生学习需求分析(1)了解学生认知特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2)具有分析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经验和个体差异的能力。 2.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1)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及教材编写思路和特点,了解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学习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2)通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技
37、能,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3. 确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领会“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2)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4.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1)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3)了解信息技术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5.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综合应用(1)理解信
38、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2)通过研究典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案例,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评析教学案例。(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 1. 课堂学习指导(1)了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2)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2. 课堂组织调控(1)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的能力。(2)了解对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教学内
39、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因素进行调控的方法。3.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1)能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2)掌握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能恰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教学评价1.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具有科学的评价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信息技术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2. 信息技术
40、教学评价(1)能够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2)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1)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中,强调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实现A. 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到“加强技能训练”的转型 B. 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到“综合素质提高”的转型 C. 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信息素养的培养”的转型 D. 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转型 (2)在以下编程语言中,专门用于人工智能
41、领域的语言是 A. Prolog语言 B. Java语言 C. Visual Basic语言 D. C语言 2简答题“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青少年中有网瘾的比例高达14.1%,在没有网瘾的青少年中存在网瘾倾向的达到12.7%。”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优势?3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新学期伊始,30中信息技术教研组的陈老师带着自己在假期里精心准备的新陈老师满心欢喜地以为同学们有了这个评测量表会更加科学地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然而,课上同学们的表现令陈老师很失望,班级里一片混乱。学生们七嘴八舌
42、,“怎么评啊?”“满分是多少啊?”“主题多少分?内容多少 分?”陈老师不禁沉思起来,“这不是你们想要的评价方式吗,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陈老师的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哪些?请分别指出。 (2)陈老师的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种评价方式?(3)陈老师的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哪些理念?(4)陈老师的评价表格中缺少了什么内容才导致了学生混乱的局面? 4教学设计题以下是某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有关“搜索引擎”的一部分: 现在请分别利用基于目录的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查找下列信息,并将查询结果填入下表。搜索所有与秦俑着装有关的文字和图片,了解秦俑的级别的差异。 请就
43、这一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该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写出所选内容的教学目标。(3)请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设计一个包含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或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片段。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信息技术考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考试说明中学信息技术I.考试性质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
44、试目标与能力要求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的目标1. 考查考生对于中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2. 考查考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3. 考查考生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与教学技能掌握与应用情况。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的能力要求1. 中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部分规定的知识范围内,测试考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及应用能力。2. 高等教育对应于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选修模块。具体课程有: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人工智能,比较全面测试考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及综合运用能力。3.
45、 课程与教学内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阐明的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中共通的知识范围内。III.考试内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信息技术基础及选修模块以及高等院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人工智能等课程的要求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的一般要求,并考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而确定的。一、 中学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解和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1信息概念和特征的识记和理解2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字符编码、汉字编码、交换码、处理码和字形码等概念的识记和理解3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
46、间的换算4声音数字化,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理解和应用5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6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古代、近代、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器人、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等概念)7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二)信息的来源与获取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1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2理解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3万维网的概念,网址的组成,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超链接的概念等的识记和理解4主题目录检索、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5了解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的主要方式6识记和理解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7识记和理解CARS的各个指
47、标(三)信息的加工能用字处理、表处理、声音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软件加工处理信息。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征2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3了解字处理软件WPS,表处理软件Lotus1-2-3和Corel Quattro Pro的基本功能4熟练掌握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和Microsoft PowerPoint5识记和理解分辨率、位图、矢量图、颜色、图形、图像等概念6理解和掌握BMP、TIF、GIF、JPG等文件格式的特点7熟悉CorelDRAW的基本操作方法8熟练掌握Adobe Photoshop9掌握图像编辑加工的基本方法10掌握声音和视频处
48、理的基本方法11掌握媒体播放器软件MusicMatch Jukebox和RealOne的使用方法12掌握视频处理软件Adobe Premiere的使用方法13理解信息压缩的概念及其原理14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流程图表示的方法15理解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概念16掌握OCR软件的使用方法(四)信息的管理理解数字管理的基本概念,能用Microsoft Access管理数据。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2了解网上常见的数据管理系统3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4识记和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等概念及其关系5能用Microsoft Access进行数据管理(五)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了解信息表达的各种交流方式,能用电子邮件、QQ、博客等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1了解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2理解电子邮件收发的工作原理和电子邮箱地址的组成3掌握电子邮箱申请、电子邮件收发的方法4掌握电子公告板和在线游戏的使用方法5能用QQ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