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819386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自由贸易除了能为贸易双方带来贸易利得外,对各自的技术创新也存在着多重积极影 响。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贸易自由化的主流形势下,在静态意义上,发展中国家的 技术创新水平会影响其贸易的模式、规模和利得;在动态意义上,国际贸易会影响到其总 体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事实上,仅从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而言,两者之间是 互动的;而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贸易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应该更为具体和深刻, 因为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技术创新是发展中国家展示和发挥其“后发优势”,继而步入经济 起飞和增长阶段的重要手段。 一、技术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地位一、技术在国际贸

2、易理论中的地位现代经济学认为,商品生产不仅取决于各种传统的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 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的数量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组合上述各种生产要素的技术。 因为技术不仅可以节约稀缺的经济资源,同时在给定的要素规模条件下可以实现更大的产 出和生产更多样化的产品。事实上,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早已肯定了技术在国 际贸易中的重要影响,只不过当时强调的是“技术”的绩效劳动生产率而已。国际贸 易理论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以俄克歇尔-奥林-萨缪尔森(H-O-S)为代表的新古典要素禀赋模 型,其中尤以“新要素禀赋理论”、“贸易技术论”、“市场结构论”和“动态比较优势 论”等为代表。“新要素禀赋

3、理论”与 H-O-S 模型的区别在于:其一,从“劳动”这一传统生产要素 中分离出熟练劳动(即人力资本)和非熟练劳动。其二,将知识也视为一国的禀赋之一。 通过研究和开发(RD)产生的知识,既可以体现在劳动力上,也可以体现在资本上。其 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其隐含了一国在动态意义上可以创造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其三,将 “技术”变量引入要素禀赋模型,如同传统的劳动和资本一样,强调创新对贸易模式的影 响。技术变量主要借助研究人员的数量和质量、RD 支出水平和具体的创新数据来表示。 “新要素禀赋理论”虽然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和 RD 支出等新要素比较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 易的模式,但是没有触及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问

4、题:首先,理论中没有彻底解决“技术” 的待遇问题。因为“新要素禀赋理论”虽然将“技术”视为要素之一,但是既没有探讨高 低技术能力共存以及相应地对相对生产力和相对增长模式所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忽略了 “技术”的动态特征。其次,“新要素禀赋理论”将生产要素看作是贸易流向的内生决定 因素。事实上,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等几乎所有的要素都是在不断变更着的,因此不能 以静态的眼光将要素看作是一国固定的“禀赋”。“贸易技术论”将技术差异视作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在波斯纳的“贸易技术差距模 型”中,一国由于发现了某种新产品和新工序而获得了暂时的比较优势,直到其竞争对手 具有了相应的创新模仿能力,创新国才会丧失这种

5、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创新国在技术上 的领先地位,可以不断地通过新的创新取代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旧创新,进而在各阶段始终 保持比较优势。在海什和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中,假定一国在创新生产上具有优势, 在商品生产的初期,生产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商品价格较高、产量较低,加上接近市场 有助于接受消费者的信息反馈和进行相关的服务,生产在创新国进行;随着商品的成熟和 标准化,价格下降、生产时间变长,商品生产可以转移到其他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创新 国继而可以生产另一种新产品。可见,无论是“贸易技术差距模型”、还是“产品周期理论”都认为创新国会出口新产品;都强调在引进一种新技术对产品生产定位影响中的时间 的重要

6、性;都认为新产品的生产和 RD 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应该位于技术能力发达的国家。 但是,“贸易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周期理论”忽略了以下两个事实:其一是时间,时 间会使产品趋于标准化,增加成本的重要性;其二是技术扩散,技术扩散会提高外国生产 新产品和模仿现有产品的能力。“市场结构论”又被称之为“新贸易理论”,主要用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该理论 不仅增加了对国际经济的需求方面的考虑,同时将有关的理论研究置于不完全竞争框架之 下,强调了垄断力量、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性对贸易模式的影响、“市场结构论”对“技 术”的处理有两种方式:其一,将“技术”视作产品差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二,在布 兰德和斯班瑟的模型

7、中,“技术”是一国攫取垄断租金的一种策略性资源。“动态比较优势论”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即知识)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在格罗 斯曼和海尔普曼的模型中,将比较优势定义为 RD 与制造相对效率的跨国差异。该模型的 主要观点是:通过研究经验的积累促进 RD 生产率的提高,从而获得比较优势,并借助规 模收益递增而提高一国的增长率。克鲁格曼模型的结论也很相似:由于“边干边学”会增 加知识的积累,因此比较优势是建立在学习的差异的基础之上的。总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区分为三个主要的方面:其一是新古典论,将比较优 势置于一般均衡框架之中,对现有的贸易模式进行了要素禀赋上的解释:“新要素禀赋论” 拓宽了生产要

8、素的范畴,最终考虑了内生技术的动态意义。其二,从产业经济学中引申出 来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市场结构论”,将诸如垄断力量和规模经济等不完全竞争特征引入 国际经济学,而“市场结构论”和 H-O-S 模型从某种意义上看也不是必然矛盾的。其三, 是那些既不能归入新古典理论、也没有被主流贸易理论吸收的学说。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 的“新技术理论”认为“在出口绩效与 RD 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虽然“新技术 理论”将“技术”置于核心位置,但是仍然难以将“技术”融入新古典模型之中;同时也 忽略了作为“技术”核心特征的那些来自于垄断力量和技术变化等的动态意义,坚持一国 经济的专业化模式仍然呈中性增长

9、。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熊比特关于创新的观点被结 合到新贸易技术论之中:一方面,技术差距学说与技术进化论相结合,说明了技术差距对 增长和专业化模式的动态含义;另一方面,技术的厂商特有性质和垄断力量与成功的创新 相结合,用来解释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厂商维持技术优势的目的。二、国际贸易对技术创新的一般影响二、国际贸易对技术创新的一般影响如上所述,当代的贸易理论认为,在从静态意义上,技术创新是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 因素;在动态意义上,技术创新是维系动态比较优势的关键。无论是对初始的贸易出口国、 还是对初始的贸易进口国而言,都存在着这样的事实:一方面,为了获得或维系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成为国内技术创新的根本

10、动力;另一方面,伴随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转移或扩 散,既能刺激初始创新国的再创新意识,也能削弱其比较优势。国际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表明,技术创新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基础之一。因此,贸易出口 国往往是某种技术领先的国家。国际贸易对于出口国,或现实世界中的技术发达国家的技 术创新而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其一,在静态意义上,只有技术创新,才可能有新产 品和新工艺,才能具备出口的潜力;因此,一国只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技术创新,才能保持 相应的比较优势,进而将这种创新优势体现在相应产品的净出口增长上。其二,如果信息对称的话,国际贸易会借助进口国的市场反馈促进商品输出国的技术改进,或带来新一轮 的技术创新活动。其三

11、,在动态意义上,伴随国际贸易的展开,商品输出国的创新优势会 随着各种技术扩散的发生逐渐消失。其效果无非是,要么放任自由,在特定技术创新逐渐 消失的过程中丧失相应商品的净出口地位;要么改进技术或从事新的技术创新活动,而后 者往往会达到刺激初始出口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效果。其四,出口国通过初始出口所获得 的贸易利得也有助于增强其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因此,初始技术领先国在某种意义上讲, 拥有一种“先发优势”。这种优势如果不被外界经济事件打断的话,对本国的技术创新而 言,不仅能持续下去,有时极有可能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其五,国际技术贸易虽然意味 着技术创新的扩散,但是对于技术输出国而言,其输出的技术往往

12、是次重要、次核心、次 关键和次新的技术,其在本国的收益率已经明显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因此适时地将其出售 并获得较好回报,对于新一轮的技术创新而言是一件好事。 倘若就技术落后国家而言,国际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渠道:其 一,国际商品贸易将新产品输入发展中国家的同时,给输入国带来了模仿生产的动机,而 模仿生产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溢出开始发生, 输入国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所增强。其二,由于输入商品的竞争力会影响到当地厂商的市场 份额,国际贸易也会间接地刺激当地厂商的技术创新活动,以期达到抗衡的目的。其三, 如果输入商品本身拥有相当的技术含量或技术诀窍,

13、往往伴随国际贸易的是各种形式的技 术指导,由此技术创新会在不同程度上扩散到输入国。其四,在国际贸易的准备阶段,为 了便于进口方了解产品的性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商品认知的差异,输出方会在一定限度 内展示其产品的特性,由此导致技术创新的部分流失,一旦贸易谈判破灭,这种扩散往往 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其五,国际技术贸易是技术创新扩散最为直接的方式,它不仅会对 技术引进国的技术存量具有积极有效的影响,同时由于引进国的市场需求状况、人力资本、 生产设备等等诸方面与输出国存在着的较大差距,因此会刺激引进国的“二次创新”或适 应性创新。总之,通过以上种种方式,最终会增强输入国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而 言,

14、通过上述渠道积累的某种技术一旦达到一定的水平,原输入国不仅能减少对由该技术 生产的产品的进口依赖,而目。极有可能成为国际市场上相应的商品净供给者。发展中国 家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仅在静态意义上提高了本国的技术存量水平,缩小 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改善了本国的技术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动态意义上通过各 种渠道和机制促使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机制的形成,为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 某种可能性。三、国际技术贸易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三、国际技术贸易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国际技术贸易既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形式之一。国 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

15、包括:许可证贸易、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合作生产。二次世界大 战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国际技术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 势:其一,国际技术贸易日趋活跃,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进步以及技术信息的传播加快, 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其二,技术转让“软化”。纯知识或信息形态的软件技术转 让,如专利、专有技术、技术情报等等,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三,国际技术贸易 格局呈现多极化,但发展不平衡。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等原因,国际技术贸易主要在发达 国家之间进行,发达国家在技术出口中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其四,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跨国公司控制了相当份额的国际技术贸

16、易;此外,跨国公 司以技术输出带动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改变了以往对发展中国家单纯的资本输出。影响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包括发展中国家创新的技术能力以及创新诱导的 反应机制等。而国际技术贸易(技术引进)对提高发展中国的技术能力、改善创新诱导的 反应机制都有重要的作用,并最终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1、国际技术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一种存量,它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技术能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形 的技术能力,表现为创新主体技术存量水平的增加。二是隐含的技术能力,表现为创新主 体的成员所拥有的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组织经验等。就国家而言,常常表现为一国人力资 本存量的多

17、寡;就企业而言,具体表现为企业员工所拥有的技术技能以及组织经验。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技术贸易直接引进技术,能够提高本国两方面的技术能力,并最 终影响到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首先,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引进技术,无论引进的是成套生 产设备等硬件,还是专利技术等软件,都直接提高了本国的技术存量水平,从而也提高了 该国有形的技术能力。其次,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引进技术也能提高发展中国家隐含的技术 能力,因为技术的引进常常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员工对新技术的学习、掌握的过程。 比如,企业在引进技术项目时一般都要求附带的现场指导和培训计划,企业员工可以通过 接受培训和技术应用的实践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知识,从而提高自身

18、的技术能力。所有隐 含在企业员工身上的技术能力的加总就等于一国隐含的技术能力,也就是说,技术引进通 过促使企业员工学习、掌握新技术而增强了一国的技术能力。反过来,这些技术能力又为 发展中国家以后的技术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二次技术创新奠定基础。2、国际技术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诱导反应机制国际技术贸易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经济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融经济、 技术、科学文化、甚至政治为一体的复杂过程。譬如说,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通过特 许经营的方式(属于技术贸易的范畴)进入中国市场,它首先要从国家有关部门获得市场 准入的许可,这可能要涉及到政治问题;它要寻找合作伙伴,考虑投资的成本收益问

19、题, 这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内在固有具有的企业文化、经营文化会影 响到众多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是文化方面的问题;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新颖有效 的特许经营方式被众多的国内厂商所模仿,形成了遍及全国的连锁经营热潮,这是很重要 的一种制度性创新。因此,国际技术贸易的影响是很复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引进而 已,换句话说,国际技术贸易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从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角度而 言,国际技术贸易的外部效应主要表现在它改变创新主体的内在意识,并改善创新主体内 外部的制度环境,从而使得发展国家创新诱导的反应机制更加灵敏,最终改善发展中国家 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首先,国际技

20、术贸易能够改变发展中国家创新意识缺乏的状况。很多发展中国家表现 出一种维持传统和稳定为主调的社会意识结构,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借用结构主义的观点,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常常会陷入“累积因果关系”的恶性循环之中,也就是说技术创新 在低水平上的停滞发展。而这种恶性循环是内在力量所无法克服的,这时候需要一种外在 的推动力量,使其能够跳出这种恶性循环,而国际技术贸易可以看作是这样一种外在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改变的是创新意识方面的问题。正像上述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的例 子一样,技术的引进带来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新变化,先进的经营模式所具有的明显优势 促使大量的模仿,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显然,在

21、这一过程当中,企业和个 人都经历了一次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认识、接受到模仿,甚至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情况进 行二次创新,这种普遍性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一个国家创新意识的兴起。这对发展中 国家的创新机制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为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国 家,政府才会对技术创新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为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企业具有创新意识,才会留意技 术创新的市场需求,并且投入充分的资源进行 RD 活动,将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收益;消 费者具有创新意识,才可能接受创新产品,进而形成潜在的技术创新需求。 其次,国际技术贸易能够改善创新主体内外部的制度环境,促使发展中国家创新诱

22、导 反应机制的灵敏化。从引进技术的企业来说,为了充分利用引进的技术常常需要在企业的 组织管理方面做出较大转变和创新,也就要改变企业内部的制度环境,比如说企业为了利 用维护一套价值昂贵的生产线,需要新建立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对其进行维修和改进, 同时加强企业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制度,这些制度性的转变和创新都有利于企业进一步的技 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国家层次,政府为了保证技术引进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专门的技 术金融制度以确保技术引进的配套资金。而且在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下,发展中 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贸易需要建立起一整套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否则,就难以从 国际市场上引进技术,即使能够引进也需

23、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为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将 损害技术出让方的利益。也就是说,国际技术贸易客观上提出了对发展国家改善技术创新 制度环境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主体更好地对创新的市场需求作出 正确的反应,最终有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机制,并提高其水平。四、基本结论四、基本结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充分地肯定了技术创新对“比较优势”的积极意义, 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同时,就国际贸易的双方而言,国际贸易对各自的技术创新 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辨证地看,如果能就国际贸 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作一长期分析的话,两者之间显然不仅具有一种互动效应,

24、同时具有 一种长期增长效应。因为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加上众多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以 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引致的技术创新,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 素。对当今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而言,不仅需要各国独立的技术创新,同时为了节约稀缺 的世界经济资源,需要各国尽可能地分享这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技术创新,而国际 贸易正好能实现这种意图。此外,国际贸易还能从各个方面刺激或促进贸易双方的技术创 新活动,使世界整体的技术存量不断增加,从而为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有效的保障。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处理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上,不仅需要做客 观的长期和短期经济分析,同时也要充分地考虑到制度的、文化的、政治上的成本和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