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802592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第 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选择题1阳泉市平定县期末考试新全球史中记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 ”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2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 “骞凿空”指的是张骞( )A率军打败匈奴B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C率汉朝使团与外国结交D被所到国家封为博望侯3 博物志中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 ”材料说明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后果是( )A推动经济交流 B开辟西行道路C

2、寻求军事联盟 D加强友好交往4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 BC D5丝绸之路被联合国称为“对话之路” 。这主要是因为( )A张骞出使西域B沟通了南方和北方交通C昭君出塞D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6吕梁市柳林县期末考试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丝绸之路散记是一本介绍丝绸第 2 页之路的著作,你认为在这本著作中不可能有( )A作者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品尝火锅B作者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游览敦煌莫高窟C作者在新疆品尝鲜美的葡萄和哈密瓜D作者在莫斯科参观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7山西省襄汾县期末考试自公元前 60 年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

3、起,西域开始正式属于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下面人物中属于管辖西域的是( )A张骞 B主父偃C董仲舒 D班超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探西域之行】(1)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有什么不同?(3)你认为张骞的两次西域之行有何影响?【寻丝路之旅】丝绸之路途经国家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这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4)结合上图指出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当时丝路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你能说出该路线经过我

4、国现在哪三个省区吗?(5)结合材料,说说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有什么现实意义。1A 2.B 3.A 4.D 5.D6D 解析 本题实际是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向西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中亚、西亚,终点是欧洲。莫斯科不在丝绸之路的路线上,故 D 项不可能出现在丝绸之路散记这本著作中。7D第 3 页8(1)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他不畏艰险、牢记使命、勇于开拓进取、百折不挠、忠于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第一次是准备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是友好访问西域各国。(3)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公元前 60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4)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中亚、西亚,再到欧洲。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陕西、甘肃和新疆。(5)促进沿线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