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高三历史(通史版)二轮专题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高三历史(通史版)二轮专题复习.ppt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公元589)政政治治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南迁;北方战乱频繁,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南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民族大交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削弱南方相对安定;民族大交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削弱九品中正制;三省制雏形;士族门阀政治九品中正制;三省制雏形;士族门阀政治经经济济北方农业的恢复发展;马钧的翻车、北魏均田制;北方农业的恢复发展;马钧的翻车、北魏均田制;南方经济的持续开发;草市、草市尉;灌钢法;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盛南方经济的持续开发;草市、草市尉;灌钢
2、法;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盛行;(北方)商品经济一度萎缩行;(北方)商品经济一度萎缩文文化化佛道盛行、三教并行,儒学信仰危机;佛道盛行、三教并行,儒学信仰危机;玄学兴起,谱牒盛行;玄学兴起,谱牒盛行;科技:祖冲之,贾思勰科技:祖冲之,贾思勰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书法绘画艺术的成熟;山水诗、山水画、田园诗盛行;北朝民歌书法绘画艺术的成熟;山水诗、山水画、田园诗盛行;北朝民歌列举基本史实从以上表格,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以此构建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示例史实: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南方经济的持续开发;佛道盛行,儒史实: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南方经济的持续开发;佛道盛行,儒学信仰危机学信仰危机
3、主题:北方战乱频繁推动南方经济的开发和佛道盛行史实: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削弱;九品中正制;史实: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削弱;九品中正制;士族庄园经济盛行;玄学兴起,谱牒盛行士族庄园经济盛行;玄学兴起,谱牒盛行主题:士族门阀政治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三国三国两晋两晋南北朝南北朝魏魏蜀蜀吴吴(220265)(221263)(222280)西晋西晋建立(建立(266266)统一(统一(280280316316)十六国十六国东晋东晋(304439304439)(317420317420)北北 魏魏建立:建立:386统一统一:439东魏东魏西魏西魏北齐北齐北周
4、北周隋隋宋宋420420齐齐梁梁陈陈589东晋东晋十六国十六国前前秦秦北朝北朝南朝南朝581政治特征政治特征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民族大交融北方战乱动荡,南方相对安定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政治特征政治特征士族门阀政治皇权相对削弱晋室南迁晋室南迁, ,衣冠南渡衣冠南渡, ,为了仰仗随司马氏南迁的中原士族为了仰仗随司马氏南迁的中原士族, ,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 ,占据高位占据高位, ,寒门寒门庶族只能
5、居于下位庶族只能居于下位, ,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 )A.A.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B.B.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C.C.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D. D.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士族门阀的影响士族门阀的影响南北朝以来,南北朝以来,“婚婚”“”“宦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
6、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间联姻。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 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 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C.C.削弱士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士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 D.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三省制是指三省長官:即尚書令、中書令和侍中並為宰相的一種制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雛形。尚書原先是在宮中為皇帝收發文書的小官,皇帝有時也請他們幫助審閱文書。因為他們比宮外(或稱外廷)的丞相等官員接近皇帝,皇帝有什麼事讓他們去辦比找宮外官員來得方便
7、。久而久之,皇帝委託他們辦的事愈來愈多,機構也愈來愈龐大,到西晉時成了真正的宰相機構尚書省。侍中則本來是宮中負責內勤的侍從官員,在尚書被重用的過程中,由於事務繁冗,為了提高效率,皇帝就讓侍中幫助尚書省審閱上奏文書,逐漸形成了專門的機構門下省。曹魏時,為了分擔尚書省事務又設立了中書省,主要負責撰寫詔令。出现三省制雏形政治特征政治特征(2021(2021广东卷广东卷 2 2) )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这一现象说明( () )A A皇权旁落皇权旁落 B B相权转移
8、相权转移C C地方权力削弱地方权力削弱 D D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效率降低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 曹魏时期,选官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曹魏时期,选官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重视。这表明当时选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重视。这表明当时选官制官制 A A改变了乡举里选的选官方式改变了乡举里选的选官方式 B B打破了门第观念打破了门第观念 C C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 D D扩大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基础材料材料
9、一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怀牒自列”,即,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
10、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人亦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人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自由报考之惟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之惟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为商人或工人。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据材料一,指出九品中正制据材料一,指出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与科举制的异同。的异同。 异: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同,前者靠门第,后者靠才能;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同,前者自下而上举荐,异: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同,前者靠门第,后者靠才能;选拔人才的方
11、式不同,前者自下而上举荐,后者自上而下考试。后者自上而下考试。 同:都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工商业者都不在举荐或选拔之列。同:都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工商业者都不在举荐或选拔之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晋南朝时期选官制度获得了不小的发展。魏晋时,郡举孝廉考试经术,州举秀才考试策论。到了南朝,察举已由举荐本子或能吏之制,逐渐变为考试文士学人之制了,并且逐渐与学校结合起来,本来,西晋曾在太学之外为权贵子弟增设了国子学,形成了二学并立之制;到了南朝,国子学生可以通过“明经”考试入仕了,这样明经科的地位就逐渐取代孝廉科,形成了秀才考试文词、明经科考试经术的体制。梁武帝还下令“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
12、,策实之后,选(官)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使吏,勿有遗隔”。 一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指出魏晋南朝时期选官制度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朝选官制度发展的历史价值(1)表现:魏晋时期在推荐基础上,实行考试选官;南朝时期,考试与学校教育结合;增设国子学;提高明经科地位;扩大选官范围,寒门子弟也可入仕(2)价值:适应了魏晋时期统治者加强皇权的要求;考经学、明经、通经,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发展了选官制度,提升了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基础,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科举制度的推行奠定了基础经济特征经济特征农业:农业:北魏北魏均田制均田制手工业:手
13、工业:发明发明灌钢法,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商业:商业:形成形成“草市草市”,设设“草市尉草市尉”翻车(三国马钧)士族庄园经济(田庄)封建地主大土地封建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所有制的发展北方农业恢复发展,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农业恢复发展,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以士族田庄经济为代表的自然经济空前发展,以士族田庄经济为代表的自然经济空前发展,商业及商品经济一度萎缩商业及商品经济一度萎缩出现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出现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1 1、原因:、原因:(1 1)北方战乱较多)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2 2)北方农民大
14、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根本,并补充了劳动力(根本原因);原因);(3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措施;(4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5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海外贸易也优于北方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海外贸易也优于北方; 2 2、历程:、历程:(1 1)从魏晋时期开始,江南得到开发从魏晋时期开始,江南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15、2 2)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3 3)南宋时期,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4 4)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成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成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1)(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北方经济逐步恢复。:江南迅速开发,北方经济逐步恢复。(2)(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空前发展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空前发展: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佛教:士
16、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佛教盛行。盛行。(3)(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北方战乱频繁,商品经济一度萎缩;南方:北方战乱频繁,商品经济一度萎缩;南方商品发展较快,但水平不高。商品发展较快,但水平不高。(4)(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北方内迁各族逐渐农业化,汉族生活融入少:北方内迁各族逐渐农业化,汉族生活融入少数民族元素(胡衣、胡食);汉族与南方各族共同开发江南。数民族元素(胡衣、胡食);汉族与南方各族共同开发江南。(2021(2021新高考湖南卷新高考湖南卷3 3) )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
17、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 )A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
18、承等专门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专门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A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B B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C C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D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根据北魏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根据北魏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这种“还还”和和“受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 )A A抑制了土地兼并抑制了土地兼并 B
19、B加剧了皇权衰落加剧了皇权衰落C 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D 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均田制均田制 周、孔所言,略示近迹,至于释教,则备极幽微。故行恶则有地狱长苦,修善则有天宫永乐。举兹以明劝阻,不亦大哉。三国康僧会 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南朝释僧祐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交融的特点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交融的特点(北朝民歌)(北朝民歌)三教并行(佛道兴盛);三教并行(佛道兴盛);儒学危机儒学危机科技领先科技领先书法、绘画艺术走向成熟书法、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少数民
20、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 ,如鲜卑拓跋部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 ,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大禹之后”,“(”,“(将将) )复大禹之复大禹之业业”。这表明。这表明( )( )A.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B. B.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C.C.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D. 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资治通鉴记载:资治通鉴记载:“(“(西晋西晋) )永嘉之乱,中州人士避地河西永嘉之乱,中州人士避地河西( (今河西
21、走廊今河西走廊) ),张氏,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该现象体现了该现象体现了 A A中原文化的拓展中原文化的拓展 B. B.中西部经济融为一体中西部经济融为一体 C. C. 社会分化的加深社会分化的加深 D. D.河西文化圈正式形成河西文化圈正式形成魏晋文化特色与民族融合魏晋文化特色与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时,以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这无、生与死、动与静、
22、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这反映了反映了( () )A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 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 C三教合一的局面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开始出现 D 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拓展延伸】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文的觉醒醒”与
23、与“人的觉醒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常态,而“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
24、性与无穷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在“神韵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魏晋风度魏晋风度 政治:政治:九品中正制,承接汉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承接汉代察举制,选官制与考试结合起来,选官制与考试结合起来为隋唐科举为隋唐科举制准备条件,士族的衰落又
25、为唐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做准备;制准备条件,士族的衰落又为唐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做准备;三省体制形三省体制形成承接汉代内外朝制,又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成承接汉代内外朝制,又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打下了基础;打下了基础;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少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又为统一自信开放的隋唐数民族的封建化又为统一自信开放的隋唐奠定基础。奠定基础。 经济:经济:均田制均田制逐渐让东汉末期战乱以来的北方经济恢复,同时又为隋唐大规逐渐让东汉末期战乱以来的北方经济恢复,同时又为隋唐大规模推广均田制积累了经验。模推广均田制积累了经验。南方经济开发南方经济开发让本已在东汉末得到一定开发的南方,发让本已在东汉末得到一定开发的南方,发展更为迅猛,为唐末和宋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做好准备。展更为迅猛,为唐末和宋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做好准备。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魏晋玄学和三教并流,既让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遭受危魏晋玄学和三教并流,既让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遭受危机,又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机遇。机,又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机遇。观点: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观点: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