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3届高考历史通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曲折_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19516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23届高考历史通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曲折_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版2023届高考历史通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曲折_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23届高考历史通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曲折_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23届高考历史通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曲折_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曲折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确立了丞相制度。秦始皇的举措意在()A恢复传统官制B减少决策失误C强化专制统治D完善中枢机构解析:选C传统官制是世卿世禄制度,故A项错误;置丞相是为了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故B、D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确立了丞相制度”,结合所学,丞相职能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出于强化皇权的目的,故C项正确。2下表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

2、汉高祖(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晋书227120北史763隋书2119317宋史16114金史751明史11618合计8444563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汉高祖对汉朝的历史贡献最大B汉景帝在汉代诸皇帝中影响力最小C汉武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深刻D晋代因崇尚统一而比较欣赏汉武帝解析:选CA、B两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均排除;从表格信息看出,汉武帝在部分正史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说明汉武帝给后世留下印象深刻,故C项正确;晋书中汉高祖出现的频率比汉武帝高,且汉高祖建立统一的国家汉朝,故D项错误。3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

3、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A制约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解析:选B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制约丞相权力,但与材料建立中朝的原因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建立中朝的原因是三公九卿“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中朝不属于监察机构,与监察三公九卿无关,故D项错误。4据历史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A为豪强地主崛起助力B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C为征收

4、赋税提供依据D确立世家大族的地位解析:选C“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主要服务于国家,不是为豪强地主,故A项错误;“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有利于特权阶层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主要方便征税,故C项正确;“西汉”这种政策与“世家大族”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5.如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解析:选C人地矛盾出现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田庄采用集体耕作的方式能够提高耕作效率,故B项错误;

5、由图片信息可知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是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体现,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突出特征是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6(广东佛山顺德区二模)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解析:选C材料不仅强调建立学校,也有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的信息,A、D两项描述不全面;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这些主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

6、要,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故C项正确。7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解析:选C仁政是孟子的观点,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神学化主要还是由于经过改造后的儒学思想官方化,故B项错误;孔子地位由凡入圣,主要是汉武帝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地位提高,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故C项正确;经学之士推动有促进孔子神化的作用,但相对于官方来说,并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8(四川德阳一模)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创作多

7、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西汉中叶以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多是渲染皇帝的尊严或者描写帝王游猎的宏大场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权威的加强B儒学正统地位形成C选官制度的变革D文化专制空前加强解析:选A题干提及文人创作群体由以诸侯王为中心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变为渲染帝王,结合汉朝中央集权的加强的所学,故A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形成是中央集权加强的思想要求,只是原因之一而已,故B项错误;西汉察举制强调孝廉,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文化专制空前加强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9(广东湛江调研)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两个帝国遭

8、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A说明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C反映出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D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解析:选C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据材料可知,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作为传染性疾病,罗马和汉朝人民都曾经得过,说明两国之间存在交流,故C项正确。10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变化反映了()A当时政治形势发生剧烈变化B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至南方C两宋政权官方哲学明显不同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客观解析:选A据材料“北宋学者多以蜀汉政权为正统

9、”结合所学北宋政权是来自于后周的禅让而南宋是继承北宋而建立的政权,二者为了宣扬政权的合法性产生不同的认识,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政治的变化而不是经济和官方哲学,故B、C两项错误;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二者的解释带有主观色彩,不是客观,故D项错误。11(安徽蚌埠二模)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D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解析:选A根据材料“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

10、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实行并未改变察举制的选拔范围,故B项错误;察举制选官标准也是德行,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在当时削弱了地方势力,有利于选拔有用人才,故D项错误。12(博雅闻道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山越分布于闽浙等地的山区,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孙吴政权建立后,山越不纳赋税,并不时出山掳掠。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户。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将中华文明扩展到江南地区B抵御落后民族维护中原文明C迟滞了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解析:选D“孙吴政权”本是南方政权,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

11、,孙吴政权对山越采取进攻政策,故B项错误;“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户”是有利于南方民族融合的,故C项错误;“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纳入郡县编户”对开发江南地区有积极的意义,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福建宁德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

12、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材料二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子弟,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

13、化的原因。(15分)(2)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使得该时期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得出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据材料一“最终经历过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可得出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得,这种变化需要从社会宏观层面来进行说明,即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如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武帝令各地诸侯王转移至内廷的方法”即历史上有名的推恩令,并设刺史监察地方,

14、在中央设立中朝,“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即经济上的盐铁官营。第二小问,根据上述的措施即可得出,如“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可得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元朔五年乃至诸侯王”可得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与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答案:(1)变化: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2)措施: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并设刺史监察地方,在中央设立中朝;经济上盐铁官营。意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5、;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与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不少学者指出“封建专制”这一词的荒谬。刘北成指出:“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这是两个不相兼容的概念,凡是典型的、纯粹的封建主义,必然是等级的所有制,其统治权是分裂和分散的,那就不可能有专制主义。”何怀宏也指出,“封建专制”“从其本义来说,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封建就意味着分封,意味着权力分散。因而,如果是封建就不可能是中央集权,不可能是君主一人专制”。摘编自黄敏兰从四种“封建”概念的演变看三种“封建社会”的形成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评论材料中两位学者关于“封建专制”一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

16、中的观点展开评论;概念清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结合材料明确两位学者的观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是两个不相兼容的概念。其次进行充分论证,从封建的含义,介绍发展历程,同时也可以从不同朝代,论证说明“封建专制”这一词是荒谬的。答案:我同意“封建”与“专制”两个概念是不相兼容的观点。第一,“封建”的本义是分封,即统治权的分散,“专制”的本义是权力高度集中,一人独断。第二,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王的职位是世袭的,在自己的领地内完全独立自主。贵族享有的种种世袭特权,周王不能随意取消。这也是数百年后周朝统治瓦解的重要原因。第三,秦至清,皇帝一人独揽大权,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皇帝(或朝廷、中央)任命的职业官僚取代了以前的世袭官僚,中央牢牢控制各部门和地方。为维系专制统治,中央政府不断分散和削弱地方权力,使地方越来越缺乏自主性。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完全不同于周朝时周天子与地方诸侯王的关系。所以,“封建专制”这一词是荒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