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课题8:叶的蒸腾作用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2 、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教学重难点: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在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的排出过程。教学准备:1 、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3 、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前置作业:
2、课前感受森林和空地上空气的不同。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一)二、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3、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
4、样的?叶面上有什么?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
5、书:叶有蒸腾作用)2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3)学生讨论回答。(4)教师讲解。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可以使空气湿润。三、应用实践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四、拓展研究选择下面问题中的1 2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1 、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
6、有关系?有什么关系?2 、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3 、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8、叶的蒸腾作用水分和养分根叶的蒸腾作用(气孔)空气中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参与活动,知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并能把纸的特性和用途联系起来。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工具积极、主动地探究“不同用途的纸”。能用对比实验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活动
7、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团结协作的态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纸的性能,在研究纸的活动经历中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经历自行设计和进行对比观察实验的过程。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纸、按组准备同样大小的牛皮纸、报纸、日历纸、餐巾纸、红墨水,滴管,烧杯,量筒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我们身边有哪些纸做的物品。(电脑出示)如皮鞋盒子、粉笔盒子、一次性杯、纸鱼、挂历,那么,这样的纸制品是不是都是同一种纸做的呢?为什么不是?确实生活中的这些纸的物品都不是同一种纸制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不同用途的纸。板书课题。课前让大家收集各种不同的纸张,哪个小组
8、上台来说说你带来了哪些纸样、有哪些用途?(小组汇报、展示收集纸样)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研究纸的吸水性和抗拉伸性)1、研究纸的吸水性你们收集的纸样真多,师指其中一份问:我桌子上洒了些水,选哪种纸擦效果好,为什么?到底谁的吸水性强呢?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证明?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又好?你们准备用怎样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请小组交流,说说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法?(小组汇报、质疑)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滴分别往每一种纸上滴一滴水,看哪种纸上的水印“长”得最大。“长”得大的说明吸水多,“长”得小的说明吸水少。谁有补充吗?对,因为只有滴相同多的水,才
9、能正确比较出水印的大小。为了公平,我们把这四种纸裁成相同大小,这样比较更准确。研究时还要借助滴管来滴这一滴水?(教师出示滴管,讲解、演示滴管的用法。)(2)、挤将所有的纸都放在水里浸湿,然后分别将每一种纸上的水挤到杯子里,再来比较哪一杯里装的水多一些,就说明哪种纸吸水吸得又快又多。谁有补充?时间要一样。纸张大小也要一样。(如没人答师要启发)(3)、降我们组的方法是将同样大小的纸分别同时放入四杯水中,同时拿出来,再比较这四杯水降低了多少。降低多的吸水多,降低少的吸水少。师提醒:四只杯要一样大,四杯水要一样多才可以。(4)、沉把纸同时放在水面上,先沉下去的吸水多,后沉下去的吸水少。在放纸的时候,有
10、什么要注意的吗?(纸不能叠在一起放。放的纸稍微小一些好。)(5)、晒同样大小的纸,同时浸入水中,又同时拿到太阳底下摊开晒。先干的吸水少,后干的吸水多。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真聪明,想到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讨论一下:你们实验时需要哪些物品?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四种常见的纸,请每组派一人上来领取材料后开始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小组汇报、质疑那么吸水性强的纸有什么用呢?吸水性弱的纸又有什么用呢?(小组讨论交流)2、研究纸承受拉伸能力接下来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看谁不容易被拉断。先来猜一猜哪张纸不容易断。师讲实验方法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承受拉伸力强的纸有什么用途呢?承受拉伸力
11、弱的呢?师举例说明应用:牛皮纸制作的纸袋、购书中心包书的纸等利用了它的拉伸性好。现代的科技发展使人惊叹,由于能源的短缺,有人提出用纸来造房子,你们猜猜,纸真的能造房子吗?如果用纸来造房子,纸必须具有什么性能?(很强的抗拉伸力和抗弯曲性)。三、总结交流,探究延伸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它们的作用也不一样,就像我们桌子上的水,要用吸水性很强的餐巾纸来擦;而我们写字就要用书写纸来写,因为它吸墨均匀。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纸样拿出来,一起来分析它们有什么样的特性。各小组内每人简介自己的纸样。纸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它的用途不同,你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纸吗?小组互考,说说收集的纸样
12、适合用在哪里。今天大家学习都很认真,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关于纸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一些。总的来说,纸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课后各小组要继续研究,查资料,多获得有关纸的信息。把收集来的资料编辑成小报,我们再进行评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突出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探究学习还处于最低层次,自主探究、设计实验、实验方法等能力还刚起步,所以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证明就行了。另外在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千万不能什么事都让学生自己去做
13、,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无事可做,不知做什么事的局面。另外,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要做到有序,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有序性上还要多研究。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过程与方法:2、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
14、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一、会“爬”的水。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二、会“团结”的水。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
15、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
16、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导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一、 会喷射的水。实验: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出示图片:清洁工人用巨大的水龙头来冲洗海岸。通过实验和图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二、会“托举”的水。实验: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出示图片:万吨巨轮在水面上。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
17、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试验: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四、作业: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4教学背景分析:指南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只闻其名而并不太会使用指南针,更对其原理知之甚少。所以,我在进行本课的设计
18、时,首先从找教室的方位入手,在同学们有争议的情况下,引导同学们学会使用指南针来辨别方位。激起学生学习使用指南针的兴趣。在学会使用指南针之后,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并对指南针的历史及发展进行了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认识指南针有指南指北的性质;b)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2过程与方法:a)会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b)培养学生会使用指南针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在了解指南针的过程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指南针有指南指北的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地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条形磁铁、水槽、泡沫板、记录表、指南针等。教师准备:司南、
19、指南鱼的图片或影视材料。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来到自然教室已经很长时间了,你能辨认请我们教室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吗?2谈话:看来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怎样能较快地解决这个问题呢?二新知探讨一)指导学生用指南针辨认方向1谈话:谁会使用指南针呢?请给大家演示一下。(如果学生不会用,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将指南针放在一个平稳的地方,等里面的指针不再晃动,再轻轻地转动下面的刻度盘,将刻度盘上的“北”下面的三角与指针的三角重合,这时刻度盘上的东、南、西、北指示的四个方向就是正确的方位)2请同学们利用指南针再来辨认一下教室里的方位。3观看:指南针在航海、飞机等地方为人们服务。
20、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指北的性质1提问:同学们看,这小小的指南针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方便,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指南针是怎样被古人发明的吗?2学生自由谈。(学生说不清时放课件指南针的发明)3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像古人一样,运用两种工具来研究研究,你也可能发现指南针的奥秘呢?请看,把条形磁铁放在漂浮盒上,将它平稳的放在水面上。轻轻地转动漂浮盒,当它静止时请记下这时磁铁两端所指示的方向。(要求:1同样的实验要操作34次。2在记录单上记录每一次实验的结果。哪个小组既快又安静的完成实验,就可以得到小红旗。)4学生实验、记录。5指导学生汇报。6提问:从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
21、什么?7讲解:磁铁指南的一端就称为南极,用字母s表示,s是英文南的第一个字母。磁铁指北的一端就成为北极,用字母n表示,n是英文北的第一个字母。这样指南针就可以世界通用了。8提问:为什么磁铁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换个木棍、塑料棒可以吗?你们试试。9学生再次实验。10提问:为什么磁铁就能指示方向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11学生交流讨论。三)指导学生认识指南针的发明和发展1谈话:通过了解磁铁的这一性质,你知道这和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关系吗?2讲解: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出辨别方向的工具指南针。它被充分利用在当时的旅行、航海等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的指南针和它的发展。3提问:你还了解指南针的
22、用途吗?4谈话:指南针的用途这么广泛,你想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吗?下节课我们来学习。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学生有能够相互沟通,小组协作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2、通过自己动手造一张纸,亲身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养成了节约用纸的习惯。3、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造纸工艺,产生对祖国璀璨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棉布、毛巾(或旧报纸),每组1份。学生查找古代造纸工艺(或现代造纸工艺)的资料。小组合作人员:每组68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性研究。副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纪律。教学过程:一、整个教学过程1、引入。
23、古代的造纸工艺(学生以小组汇报交流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课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古代的造纸过程,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资料共享,同时每组派出一个组员到讲台前,阅读他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全班进行资料共享。2、授课。资料共享完成后,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同学们,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古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制造纸的,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自己也来制造一张纸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通过对比古代造纸工艺(或现代造纸工艺),可能会联想到自己造纸的过程。(给学生一定的想像空间)教师给予一定评价。引入书上的造纸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步骤讲解,学生自己动手“造纸”,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后,教师提问:
24、同学们,你们造的纸怎么样了,能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可能有一些组造的“纸”很糟糕,不能揭下来。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制造“纸”的过程。(自己认为最成功的地方,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小组互相交流,改进造纸“工艺”,制造出自己满意的“纸”(薄、厚、均匀的纸)。教师提出节约用纸的倡议。(建议:造一张纸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造纸的过程中体验纸的来之不易,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开展。教师在教学的引入中要让学生交流造纸的材料,再引领学生亲身经历制造纸的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设计意图要明确。)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化的造纸厂也这样造“纸”吗?引入现代造纸厂的
25、资料(或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追踪记录收集保存学生的作品:制作的“纸”。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6认识:1、对于第三单元的“知识树”来说,本单元“电的本领”的最终归宿就是“如何安全用电”,如何运用的前提是对电的本领的了解。2、着眼点是“安全”(危害、如何保证安全)落脚点是“用”是“生活”(怎么做才是安全用电)目标: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2、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要点: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2、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
26、产生负面影响。准备:1、搜集和整理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可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准备,一则使材料更加充实,二则可以促使家长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主搜集。2、教师也应准备一些与安全用电有关的资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安全隐患及造成的危害等。流程:查:资料,获得电的危害及用电常识;议:所查到的资料;问:不明白的用电知识;释:集体交流疑惑;拓:运用,记儿歌,做宣传画,到社区宣传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出示投影;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
27、线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同学们讨论:1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说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小组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人触电,轻者可以使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安全用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安全用电。板书:安全用电。二、学习新课1、谈话: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安全用电呢?2、教师提问:(1)在擦灯泡时应注意什么?(关电源用干布擦)(2)在拔插座时,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属部分吗?(不能)(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
28、?(先切断电源。 在灭火.)(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注意什么?(一定要切断电源)(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不能,以防触电。)(7)发现家用电器损环,能否自己随便拆卸。(不能,应找专业人员修理)(8)人触电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用木棍。 关电源)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提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电器说明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补充。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大家讨论,制定安全用电小常识。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汇报,教师补充。3、评价:谈话:在本节课,你感到最
29、大的收获是什么?对自己的设计和表现还满意吗?请把自己的评价填在“星级评价表”中。学生填写“星级评价表”。4、拓展:请同学们课下做个安全用电宣传员吧!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和邻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听或者设计一张宣传画,贴到小区的壁报栏里。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经历一次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2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3体验成功感和荣誉感。教学准备:1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作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30、。2老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3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4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前安排几个小组或学生准备重点展示和发言。5作些环境气氛方面的布置。教学过程:一、引入。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二、报告会的内容顺序安排。1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2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3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
31、研究小论文。三、报告会。从“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开始。1跟踪蚂蚁中的发现。2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3蚂蚁窝的观察描述。4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四、对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五、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六、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七、动物单元的小结。关于课外的交流和展示;关于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动物单元的学习告一段落;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还将继续下去。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教学准备准备有秋季特征
32、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引入。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四人小组讨论。秋天气候的特征。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小组汇报。师生小结。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小结。课后作业1、观察小动物。2、观察植物。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9水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主要有三个活动环节的内容,一是通过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结
33、合观察视频,能用网状图加以描述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辨别水和其他物质;三是给物质分类,让学生掌握物质分为固态、液态、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水是非常熟悉的,但熟悉程度是停留在感性 认识层面的,本课的教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形成关于水的科学概念。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结合实验探究活动,形成水的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种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对水形成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引领学生通过“水在哪个袋中”、“给袋中的物体分类”这两
34、个环节的实验探究,形成对水特性的理性认识。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1、给每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
35、、1块小石头、1块小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1张。2、给每个小组准备:1瓶醋、1瓶牛奶、网状图记录纸1张。一、课前观察:上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倒一杯自来水,观察可以发现些什么,同时比一比谁观察最认真,谁收获最多。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习惯。二、检查观察情况,导入新课:上课了,师生问好后检查课前观察一杯水的情况。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一杯水进行了认真观察,现在请几名同学汇报观察收获。趁热打铁,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为本课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给力。三、新课学习:(一)、我们知道的水1、师:请同学们用简洁、准确的语句或词语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知识记录下来。2、视屏观看(课本配套视频)四人小组
36、成员相互交流,我们知道的水3、合作填写教材P.66.关于水的网状图。4、小组汇报展示, 教师适时小结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用途、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该环节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让学生对“水”已有认知的回顾、总结,也是对“水”进行描述的语言提炼;第二步视屏观看,小组成员交流,为学生相互进一步认知“水”提供了条件;第三步填写网状图,是对第二步的进一步梳理和概括;第四步师生互动,让学生对水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二)、水在哪个袋中1、师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并提问: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我们怎样
37、将袋中的水和其他物体一一分辨出来?2、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温馨提示: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感知,才会更加全面。3、小组汇报交流:哪些物体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辨别出来?辨别的依据是什么?哪些比较难辨别?难辨别的原因是什么?4、指导学生把那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为什么?5、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6、小组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后归纳总结。本环节重在引领学生学会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感官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三)、给袋中的物体分类1、引导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我们将袋中的物体都一一分辨出来后,将他们
38、分类,如何分类呢?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2、汇报交流(注重分类理由)。3、教师评价后归纳总结: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分类方法,理解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只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标准不同,给物体分类的方法也不同。四、课外延伸: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理解更加深入,记忆更加深刻。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39、3、培养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课件出示谜语)(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生:眼睛。(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生:花生。2、猜想和验证(1)、大胆猜想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想)请同学们来猜想。1、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2、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3、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
40、,谁能烧开吗?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2)、学习使用酒精灯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对了吗?我们要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必须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页,阅读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3)、验证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是巡视指导,生填写实验报告单。汇报实验结果。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2、
41、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观察蝗虫。1、观察蝗虫。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单眼与复眼)、触角、嘴(口器);蝗虫的脚;蝗虫的翅;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3、周围
42、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四、观察蝗虫的大小。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五、观察蜗牛的大小。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
43、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七、小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2设计意图:空气在哪里主要使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地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身体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引领学生探究验证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学目标:1、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2、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