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精品).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屡次强调,城镇化建设的全程要融入文明生态理念,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积极提升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城镇化发展迅速。但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率持续偏低,因而,本文从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经过中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找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人口承载力一、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在生产生活方面,传统城镇化造成了城市工业与农村经济分裂、各自发展,人们对资源的利用偏向自私化,利己主义风气盛行。新型城镇化转向提倡节约集约、友好安全的消费
2、方式,公共资源公平利用,健康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地域关系方面,传统城镇化加剧了城乡二元构造矛盾,使城镇之间存在着攀比竞争的错误心态。新型城镇化加强了城与乡、城与镇之间的协作共赢,使其能够根据各自优势扬长避短,统筹协调发展。在发展任务方面1,传统城镇化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城镇发展与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上,对农村的发展关注度很低,新型城镇化注重的是城镇和农村共同进步、平等进步、互通有无,产城融合。二、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现状(一)新型城镇化率较高2016年,吉林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98%,相较于全国的412%,高出86%。吉林省城镇化率的水平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多数年份是领先全国城镇化率水平的。但
3、与全国同期排名前十位的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落后。(二)新型城镇化增速放缓1城镇化进程缓慢近期十年内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情况能够从图中明晰了解到,除20152016年新型城镇化率增速较快,为58%外,其余年份的增长速度为持续放缓状态。尤其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增幅速度明显慢很多。例如,北京市在2016年的城镇化率就到达了863%,上海市为8802%,吉林省在2016年全国各省城镇化水平排名中位列第13名,进步空间仍然很大。(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吉林省统计年鉴2016)(三)城镇人口承载力加强截止到2010年,吉林省特大城市有吉林和长春2个,总人口分别为4485万、7136万。
4、大城市有四平、白山2个。中等城市有7个,小城市有16个。从这些反映城市情况的数据中能够看出,吉林省城镇人口的承载能力在加强。(四)城镇人口增速快根据以上反映人口情况的数据表明,截止到2015年末,吉林省常住城镇人口为2662万,相比2006年2680万,增长了13%,增加了35万。城镇人口1289万,相比2000年1143万,增长了11.3%,增加了146万。城镇化率484%,相比2000年44.5%,增长了39%。从以上这些数据能够看出:吉林省总人口的增速低于城镇人口的增速;吉林省无论是在人口总量方面还是在城镇人口数量方面都呈现了整体增长的趋势且增速显著加快。三、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经过中存
5、在的问题(一)城乡发展不协调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原有传统的城乡二元构造,构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但是吉林省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弊端日益突出,这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严重阻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能够表明城乡协调发展的状况,而吉林省农村地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仅占总从业人员的16%,在全国各省中处落后地位,低于北京、河北、安徽等地的农村,这些发达区域的农村此项标准占比均到达了50%以上。主要原因是吉林省的乡镇和农村仍停留在以农业为主、与农业相关的服务业为辅的发展形式,这种落后的发展形式阻碍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城与乡之间经济关联度不高。另外,我省支柱性产业、优势产业正处于转型优
6、化的阶段。这不仅对劳动力所把握的技能规定较高,且对劳动力数量要求也逐步减少,但吉林省围绕农业发展的形式难以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想照旧偏向于传统农业,学习新知识、把握新技能的积极性缺乏2,这在转型产业与新劳工要求之间产生了宏大落差,这个落差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成为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大难题。(二)城镇基础设施落后权衡城镇基础设施水安然平静服务能力的因素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道路长度等,吉林省在以上方面的建设水平在全国中处于较低位置。另外,吉林省的发达地区也已经出现了交通堵塞、空气质量下降、居民住房难等问题,这大大降低了城镇的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三)
7、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观念和方式落后吉林省部分地区在建设新型城镇化时,以数量、规模论英雄,追求表明光鲜的“面子工程,存在浮夸风、的倾向。这种城市化是人口与土地相分离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追求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内涵还没有被人们真正理解。除此之外,吉林省小城镇发展缺乏个性,趋于共性,这导致城镇之间资源难以互补,对城市群的构成有消极影响。四、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被城乡二元构造长期束缚长期以来,吉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一直受制于城乡二元构造,使城乡发展一直处于平等的状态。本文从就业政策、户籍制度两方面讲明不平等性。1就业政策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将农民转化为市民
8、,转化的动力是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时机和更高的劳动报酬3。但二元构造下的就业政策造成了农民在就业前后的利益都得不到相应稳定的维护。如:择业前政府提供的相关就业信息、适宜岗位的专业技能培训;在职中的权益;失业后关于再就业的辅助等。2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过去吉林省工业化战略的一个主要工具,实际上却造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分割,使得生产要素过于集中,流动困难,人口寓居范围固定。城镇间在户籍、教育、住房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不平等的两种制度,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难上加难。这是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窒碍。(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被建设要素缺乏阻碍1投入资金缺乏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的金额诸多,这给当地政府财政带来极大的压力
9、。而且这种基础性的投入,效益并非立竿见影,所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只停留在完成外表任务上。2投入人才缺乏缺少建设新型城镇化的人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吉林省人才分布不合理,主要聚集在吉林市和长春市,而东西部则缺少人才。二是人才效能不高,缺乏具有战略性目光、引领产业创新升级的高精尖实用性人才队伍。(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被人们认识的缺乏限制“服务是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而不是城市建造和经营。在新型城镇化推进方式上,一方面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利用本身地理位置的优势,分别加强与俄罗斯和沿海各国的合作。另一方面,黑辽两省通过集聚内部气力打造哈大齐城市群和辽中城市群。而吉林省没有构成突出打造中部城市群的态势,没有构
10、成统筹发展、协同推进的格局,使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处于不利地位。五、吉林省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一)推动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1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在2017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总理强调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促进户籍制度深化改革。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就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为居民户口;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切实保障农村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的合法权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面。2推动就业制度改革以优先从业为准则,鼓励劳动者自力更生,努力使经济发展与就业发展互相促进。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平等择业、从业的权利,规范
11、农民工工资水平,增大农民就业服务投入,改变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同工不同酬的现实状况。(二)统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1突出打造增长极吉林省各地区平衡发展的难度大,辐射发展是共同发展的捷径。根据引资投资最大化的选择标准,把集中的资源首先投入到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吉林市和长春市,提升两市的集聚能力与辐射能力,借此推动其他城市的发展,打造城市群。2促进小型城镇生态化建设择优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明生态小镇,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资源和特长资源,打造富有吉林特产特征的生态型小镇;择优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小镇,充分依托交通干线、区位条件和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民族风情与特色文化结合的旅游型小镇;择优培育一批特色经
12、济小镇,充分利用比拟优势、市场环境和资源禀赋,逐步建设农业服务性小镇。(三)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构建完好交通体系一是推动省内高速公路高度连接,实现全省各地级市互通高速,各县市区间基本互通高速。二是改善农村街道,加强农村公路保护,解决道路崎岖、路面不平的隐患。三是提升换乘能力,努力实现客运无需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使客运货运轻松便捷。2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密城镇人行道、自行车道,分担居民出行压力,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处理、雨水回收利用、存量垃圾治理、城镇用水和城镇燃气普及率等公共服务能力4。(四)坚持生态、集约、差异的特色新型城镇化1深入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坚持幸福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质量的城镇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人民安身立命、环境清新优美、社会富足安宁。2转向“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就是要切实加强公民素质教育,使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观念素质得到共同提高;就是要促进各城乡居民之间互相理解与尊重;就是要将时机均等、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