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96884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本文从网络采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假如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假如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而不学,工作就将平凡;教而不研,教学就会凝固。尤其在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今天,校本教研则更显出它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举措,是促进学校内部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为了提升办学品味,实现育人目的,我们实验中学紧抓课改的契机,以研促教,以研兴校

2、,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获得了一定成效。一、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网络,确保教研机制的畅通运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教研、教务处教研组备课、课题组老师个人四级教研网络。以教研、教务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成员更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我们深知,有了搞教研的领导,才会有一个热心教研的老师群体,领导如不沉于教研之中,老师也很容易袖手旁观,或者蜻蜓点水,做一些外表文章。因而,我们根据领导组成员的不同学科特长,人人分包教研、备课、课题组,介入并负责指导、检查、催促所包教研组的一切教研活动

3、。学校出台了关于校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四级教研网络中的每个主体都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要求,并把老师介入校本教研的情况和学校的(老师积分管理办法)挂钩。二、强化师资培训,搭建校本教研的学习平台老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老师队伍的素质是校本教研的客观因素,建立和完善老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要使老师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永立潮头,不被淘汰,并且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时机,搭建学习的平台。1、抓好老师读书工程。学校在经费特别紧张的前提下,为每位老师订购了一份学科杂志,并新近购买了上万元的课改书籍和电教软件,供教师们借阅和使用。(走进新课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风

4、景这边独好一位家长心目中的洋思中学)、(敬畏教育)、(走进校本教研)、(不朽的智慧)等理论专著或刊物,是学校要请教师必读的内容。我们还创办了(老师学习园地)、(班主任学习园地)及(实验中学报),以便教师们及时了解前沿信息,关注教育动态,开阔教学视野。教师们每人每学期完成一本学习笔记,学校定期检查,量化评选。2、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实现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但我们以为它决不能只局限于本校,介入者当然也不应该完全是本校的人员,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与专业引领,校本教研会产生低水平反复的危险,自然很难得到理论的提升。因而,我校曾先后

5、邀请(略)。专家们的来校指导帮助教师们揭开了校本教研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解开了不知从何处入手开展课题研究的困惑,进一步加深了我校老师对课改新理念的理解,坚定了教师们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自信心。此外,我们还诚聘略。教研员与我校一线老师的合作,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教研室几位教师的介入无疑能够为我们的校本教研带来新的信息和新的理论支持,能给同组研究人员以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3、启动了“115实中老师外出培训工程。我们在“骨干老师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老师培训制度,扩大了培养范围,拓宽了培养对象,将全体老师纳入专业培养计划之列。迄今为止,我校共花费8万多元,先后派出70多名业务

6、能力强,擅长研究的中青年老师赴江苏、榆林等地学习考察、接受培训,共138人次。而且但凡外出学习的老师归校后都必须当好“二传手,在全校老师大会上作具体的汇报,讲认识、谈体会,将外地先进的教育理念、课改经历为我所补,为我所用,进而做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资源传导和分享,有力地促进了老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三、逐步完善教研、备课、课题组管理制度,营造“百家争鸣,共同成长的学术气氛课改实验是一件特别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光靠老师“单枪匹马必定难以获得成功,因而,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便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强化教研、备课、课题组的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努力:

7、一深化开展集体备课,注重实效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让老师从相互身上汲取灵感和创意,进而使个人专业水平得以成长,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升。1、操作方法确定集体备课次数组内每学期的集体备课次数应至少与本组老师人数相符,如:组内老师共五位,那么该组本学期集体备课至少开展五次。确定备课内容各组根据学科特点及本册教材的构造情况进行选择,每次的备课任务能够是一课,可以是一个课时。个人准备每次活动只针对同一课进行,组长提早布置任务后,组内成员便要投入到认真地备课中去。集体研讨大家就本人的教学设想畅所欲言,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使

8、相互成为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宏大来源。优化设计通过沟通讨论,集各家之长,避本人所短,优化本人的教学设计。公开授课 每次活动只选一位教师承当本组公开授课任务,授课人选由组内在集体研讨之后通过抽签来决定,并要确保每学期每人都有讲课时机。听课评课组内成员都须介入听课评课活动,评课不可流于形式,授课亮点当然能够提,但教学中存在的缺乏却不能避而不谈。要求评课做到“三个一,即: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自己反思每次集体备课,组内老师都要撰写教后反思,思收获、思困惑,将教学中的得失物化为文字。2、强调事项集体备课是一项群策群力、凝聚集体智慧的活动,深化地沟通研讨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

9、所以讨论之前,人人都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不是等坐在一起时才去准备、去考虑。研讨经过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介入者、争辩者、商榷者,人人都要踊跃发言,不可只是坐视旁听,或敷衍了事。集体备课并不是几位教师把各自的教案进行比照、融合、提炼,然后大家拿着一样的教案去上课,而是要求每位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使本人的教学既充满集体的智慧,又能体现个人的风格。忽视个性,如出一辙的教学有悖我们开展集体备课的初衷。假如讲课前的精心准备是保证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那么课后的自己反思却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然而这一点经常被忽视。集体备课倡导教师们要会反思、常反思、善反思。需要教师们通过坚持撰写教育日

10、记、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等途径,将课改中的得失物化为文字,进行教学反思。着重考虑六个方面:思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思失败之处,寻找改良措施;思机智之处,留下霎时感悟;思学生的不同见解、思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思今后的改革创新。教后反思的撰写可长可短,即便只言片语也都是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3、制度与措施各年级各学科均须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承当集体备课任务,备课组长为负责人。各小组根据本组情况确定备课时间、地点、内容,并发通知给校级领导及教务、教研处。组内的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具体的备课情况记录,包括备课时间、参加人员、备课内容、讨论意见等,记录内容由备课组长保存,并于期

11、末同本组其它活动记录及工作总结一并上交教务处。教务、教研处随时检查各组集体备课情况,及时总结经历教训,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效率。二以课题促课改,以课题促教学校本教研必须有符合实际的课题研究为依托,才能促进老师教研质量的提高,而最有价值的课题,则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最讨厌的一件事上学。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我要把书扔进高压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摔,送入火炉,烧成灰。最后为它拍张照,留作幸福的纪念。这个学生能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应该很有潜质,但为什么竟对上学如此的深恶痛绝?又如:课堂上,我们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可学生为何硬是听得昏昏欲睡?再如:课后作业布置不少,可为何总是收效甚微?学生记忆英语单词费尽心血,可为何仍在教师考察时脑中羞涩?在教学实践中,有过多这样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而这解决的经过,便成了最有意义的课题研究经过。明白了课题研究的本质,我们就更坚定了广泛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