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视角研究在文学翻译的应用(精品).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94956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叙述视角研究在文学翻译的应用(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叙述视角研究在文学翻译的应用(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叙述视角研究在文学翻译的应用(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叙述视角研究在文学翻译的应用(精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叙述视角研究在文学翻译的应用摘要:狭义的文学即所谓情感的、虚构的或想象的作品,如诗歌、小讲、戏剧、散文等。而小讲作为一种叙述体裁,自有其特殊的话语特征。因而,利用叙述学和文体学的部分分析方法,能够较为客观、科学地对叙述话语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两者相重合的两个层面之一的叙述视角,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小讲文本的形式和技巧与主题意义的关联,避免翻译的审美缺失。同样,针对涉及叙事话语的诗歌、戏剧和散文,我们也能通过分析叙述视角,捕捉在翻译中易被忽略的文学含义。关键词:叙述视角;文学;翻译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故事的着眼点。叙述视角属于小讲批评与分析领域的术语,源于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

2、倡导者之一,亨利詹姆斯的名作(小讲的艺术),常用来描绘一部作品的详细内容及情节是以何种方式呈现给读者的。作家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叙述故事,向读者描绘人物、讲述故事、介绍背景等。传统作家在写作时往往以全知叙述为主,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评价人物事件时带着严重讲教意味。而随着叙事理论的发展和写作实践的创新,20世纪以来,一些西方作家开场摒弃全知叙述视角,对叙述范围和角度加以自我限制,让叙述者退出文本,以到达更好的叙述效果和审美目的。因而,认识多种叙述视角,对文本意义的解读进而对文本进行翻译,至关重要。1叙述视角的分类迄今为止,各国作家对叙述视角的划分已做了多种尝试。斯坦泽尔在其叙述情景的理论中,

3、将叙述分为三类:一、传统的全知叙述例如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二、叙述者就是人物的第一人称叙述例如梅尔维尔的(白鲸);三、以人物的目光为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例如亨利詹姆斯的(专使)、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等。但这种分类方法实际上很容易混淆叙述声音和叙事目光,导致理解偏差。因而,申丹建议将叙述视角分为四种类型:1零视角即传统的全知叙述,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观察位置,“上帝般的全知全能;2内视角以故事内人物的目光来叙事;3第一人称外视角即固定式内视角涉及的两种第一人称回首性叙述中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目光,以及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中观察位置处于故事边缘的“我的目光;4第三人称外视角以外部观察者的目光来

4、叙事。其中,全知视角的叙述者与第三人称外视角的区别是,前者被赋予了透视人物内心活动的特权,而后者一般仅起摄像机的作用,避免对人物进行任何评论。不同视角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每一种视角都有其特定的长处、局限性和侧重面,都是叙述话语的一种形式技巧。2文学翻译中的叙述视角但凡涉及叙事话语的文学体裁,在翻译时都需要将叙述视角考虑在内。以小讲翻译为例,当代小讲在视角上常由传统的全知视角转向其他视角,因而译者需敏锐地感悟作者这种表达方式及叙述形式的美学功能,否则就会译出如申丹所讲的“假象等值译文。为此,笔者选取了一些文学话语的译例略做分析,以期证实叙述视角研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译文1:透过围栏,穿过盘绕

5、的花枝间的空档,我看到他们在打球。他们朝插着旗子的地方走来,我顺着围栏朝前走。勒斯特在那棵开花的树旁的草地里找东西。他们把旗子拔出来,他们打球了。接着他们又把旗子插回去,走到桌子那,这人打一下,那人也打一下。他们接着朝前走,我也顺着围栏朝前走。勒斯特从那棵开花的树走开,我们一起走沿着围栏,这时候他们停住了,我们也停住了。我透过围栏看着,而勒斯特在草丛里找东西。译文2:透过栅栏看,从很多很多花的空档里,我看见他们在打着什么。他们朝有旗子的地方走过来我沿着栅栏走。勒斯特在花树旁的草地里找什么。他们拿出旗子,他们打着。然后他们又把旗子放回去然后他们去到高地上,这人打一下那人打一下。然后他们又继续走了

6、,我沿着栅栏走。勒斯特从花树那里走来然后我们沿着栅栏走他们站住我们站住我透过栅栏见勒斯特在草丛里找着什么。分析:原文出自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开始,是班吉的一段内心独白,属于第一人称内视角。班吉是个呆子,他的语言粗浅,所用的词大多是些普通小词,中性词;用词重复,屡次使用fence、flag、grass、Luster等词;句法简单,都是单句或者用and连接的几个单句,且动词hit后没有宾语;他的意识中没有逻辑概念,看到什么就讲什么。这些都反映出小讲人物班吉极其简单和有限的思维风格,刻画了人物性格。翻译时,在词汇层面,我们应照顾班吉的第一人称视角,使用简单词,中性词,例如“很多很多“花“花树“

7、拿出等。而译文1中的“盘绕一词太过复杂,违犯了班吉简单思维的人物特征。在句法层面,班吉没有构成逻辑体系,并不能很好地将事物之间的联络表达清楚,所以他的话语大多只要基本的主语和谓语,即什么人在做什么。所以我们也要带入班吉的角色,隐去译者作为全知视角的身份,才能更好传达作者的意图。译文1的“打球固然将“打的宾语补足,方便读者理解,但也违犯了作者采用班吉视角的初衷,恐有不妥。同样由于缺乏逻辑考虑能力,在最后一句里,班吉连用好几个and来描绘球场上所发生的一系列动作,没有停顿。这是班吉的叙述节拍,只是本能地描绘所见场景,译者也应该如实传达,根据小孩爱使用“然后来描绘一串事件的语言习惯进行翻译,而不应放

8、缓节拍。分析:原文出自陈村的小讲(临终关心),主要使用第三人称外视角,以不涉及人物内心活动的摄像式外聚焦镜头,描绘了一对男女相亲的场景,在制造悬念的同时,给读者以逼真性和客观性。我们的视角和疑惑跟着镜头移动:门没有关,是虚掩着的,里面有人吗?有人敲门,会是谁?原来来人是对手,为什么是对手,这是场竞技吗?小讲开始第一句就用寥寥几个字带给读者一连串问号,令人难以抑制读下去的好奇。这种叙述视角需要读者积极投入到阅读中,不断地考虑探索,才能解读出符合情理的缘由。整篇小讲利用第三人称外视角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却拉大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我们能听到人物间的谈话,但却不清楚他们内心的想法,这同时也

9、折射出人物间感情的疏离,奠定了小讲晦涩冷漠的基调。作为一种叙述手法,作者在第一句巧妙地隐藏了关于来者的信息,只给镜头后的观众留下一团黑影,却又移不开视线。译文1直接用woman将对手的性别暴露,没有照顾到作者叙述视角的美学需求。译文2使用倒装句式“herecame则体现了这种入镜式的讲解方式,似乎在提醒读者,好戏即将开场。然而,文学翻译中叙述视角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小讲翻译。在涉及叙事话语的其他文学体裁中,关注叙述视角往往会使译文愈加出彩,到达“创优似竞赛的效果。分析:例3和例4原文出自缪崇群的散文(花床),借大自然之景抒发对亡妻深切的怀念之情。文中的景物描写出自作者的第一人称视角,语言朴素自

10、然,婉转含蓄,让人感到淡淡的凄婉和感伤。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讲明我们在翻译时能够有更多项选择择,用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话来讲,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从心代表跟从本人的内心,相信本人的语感;“不逾矩则表示不能违犯原作者的意图。例3译文没有将“郊野直译为“suburb而是翻译为“here,带入作者的叙述视角,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仿fo我们也置身作者所处的时空,感遭到“此时此地郊野冬天的冷清。例4描写作者在桥上眺望对面的山景,草虽枯萎,生命却仍在继续。译文在处理对面山上的草时,根据英文写作的语感,加上了“there,无形中加深了空间立体感,同样给读者以代入感,似乎我们与作者一

11、同站在小桥上,目击这清冷冬季里一股新生的活力,内心也暖和起来。能够看出译文在这两处都没有采用字对字的翻译方式,而是根据作者的叙述视角,选择了更富感染力的方位代词。正是由于译者对叙述视角的重视与巧妙应用,才给读者带来这种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文学翻译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叙述视角研究为我们正确分析文本的形式特征及翻译传递特点,最终为读者再现原文审美内涵提供了一个更为明晰的方向。不管是经典的叙述视角三分法,还是后人在此基础上更精细的视角分类,都强调不同的叙述视角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有其特定的长处、局限性以及侧重点。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过对叙述视角的分析,我们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作者的意图,进而加深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同一段文字,若是采用不同的叙述视角进行翻译,译文势必也会产生大相径庭的效果。结合叙述学和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回归原文本真,研究叙述视角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能够对我们进行翻译活动、客观地分析和评价翻译成果开拓一个新的理论指导方向,意义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