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别女性人群心理特征及行为分析.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80925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性别女性人群心理特征及行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跨性别女性人群心理特征及行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性别女性人群心理特征及行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性别女性人群心理特征及行为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跨性别女性人群心理特征及行为分析【摘要】目的了解跨性别女性人群的心理特征及相关行为。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山东省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160人,调查对象最小19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27岁中位数;汉族为主,占93.1%;多数未婚,占80.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居多,占83.1%。74.4%为非独生子女。性取向选择男性119人,占74.4%,64.3%的人有过无保护性接受性肛交性行为。26人做过变性手术,占16.3%。属于完全女性心理性别者占51.2%,心理性别模糊者占48.8%;两者在婚姻状况P=0.003、能否有固定工作P=0.01

2、3、生活环境P=0.002、性取向P=0.0001、何种打扮从事社会生活P=0.0001、能否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P=0.002、能否从事商业性行为P=0.012、能否做过变性手术P=0.001、能否由于跨性别遭到过暴力或虐待P=0.004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跨性别女性人群存在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其心理性别可分为完全女性心理性别和模糊心理性别,前者更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建议对该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干涉和检测。【关键词】跨性别女性;心理特征;行为;分析跨性别人群transgenders,TG是指以为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不一致、不认同本人生理性别的人群1,这类人群可分为“跨性别女性male

3、-to-female,MTF和“跨性别男性female-to-male,FTM。其中,跨性别女性是指生理性别为男性而心理性别以为不是男性的人群,MTF与男性同性恋人群、男男性行为者不同2,MTF人群的性取向能够为异性恋,可以以为同性恋或双性恋。国外研究发现34,MTF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由于MTF人群较为隐蔽,招募方式有限,目前国内虽有研究涉及MTF人群特征及感染风险5,但系统的调查研究较少,MTF人群心理特征及相关行为的研究也较少。为了解MTF人群的心理特征及相关行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宣传干涉工作,本研究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山东省内进行了专项调查,

4、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抽取160人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滚雪球法抽样的方法,以MTF人群即其出生性别为男性,自述心理性别不是男性,且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上者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共收集160份有效问卷。1.2方法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的面访式问卷,调查内容及知情同意书均经过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心理特征、性相关情况及行为表现、能否做过HIV检测等。1.3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7录入,用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描绘、2检验,P0.05表示差异

5、有统计学意义。2.1人口学特征本次调查共面对面调查160人,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44岁,平均年龄27岁中位数;汉族149人,占93.1%,少数民族11人,占6.9%;初中及下面文化程度27人,占16.9%,高中或中专58人,占36.3%;大专及以上75人,占46.9%;未婚128人,占80.0%,已婚、离异各15人,各占9.4%,丧偶2人,占1.3%;职业为服务业43人,占26.9%,待业41人,占25.6%,工人26人,占16.3%,学生21人,占13.1%,干部职员10人,占6.3%,农民工9人,占5.6%,医务人员7人,占4.4%,老师3人,占1.9%;无宗教信仰117人,占73.1

6、%,有宗教信仰43人,占26.9%,户籍地为城市76人,占47.5%,农村84人,占52.5%;目前有稳定工作的95人,占59.4%。2.2家庭情况160名调查对象中,成年以前的生活环境中男性居多的18人,占11.3%,女性居多的72人,占45.0%,男女差不多的70人,占43.7%。独生子女41人,占25.6%,非独生子女119人,占74.4%;父母关系很好的42人,占26.2%,父母关系一般62人,占38.8%,父母关系较差30人,占18.8%,父母离异或丧偶26人,占16.2%。2.3心理特征及相关行为表现调查的160人中,82人51.2%以为本人的心理性别完全为女性,以为心理性别可分为

7、男、女两类,而本人完全属于女性心理性别;78人48.8%以为本人属于模糊心理性别,即心理性别不能简单分为两类,其中以为本人心理性别倾向于男性但又不完全是男性的19人,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的13人,倾向于女性但又不完全是女性的46人。160人中,性取向选择男性119人,占74.4%,选择女性的10人,占6.2%,选择男女均可31人,占19.4%。在日常生活中,以完全男性或男性为主打扮从事社会生活的104人,占65.0%,以完全女性或女性为主打扮得56人,占35.0%。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143人,占89.4%,未发生过的17人,占10.6%;近期一次与男性性伴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114人,

8、占79.7%,未使用安全套的29人,占20.3%;92人有过无保护性接受性肛交性行为,占64.3%。59人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占36.9%。61人从事商业性行为,占38.1%。26人做过变性手术,占16.3%,其中19人为部分程度变性,占73.1%,7人完全变性,占26.9%;134人未做过变性手术,但其中有61人有做变性手术的打算,占45.5%。有66人为了获得女性性征而使用雌激素,占41.3%。44人使用过,占27.5%,其中29人在使用后与男性性伴发生过肛交性行为,占65.9%。15人由于跨性别遭到过暴力或虐待,占9.4%。近期一年,110人做过HIV抗体检测,占68.8%,50人未做过

9、HIV抗体检测,占31.2%。2.4不同心理特征分析表1比拟完全女性心理性别和模糊心理性别的特征及相关行为,两者在婚姻状况P=0.003、能否有固定工作P=0.013、生活环境P=0.002、性取向P=0.0001、何种打扮从事社会生活P=0.0001、能否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P=0.002、能否从事商业性行为P=0.012、能否做过变性手术P=0.001、能否由于跨性别遭到过暴力或虐待P=0.004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糊心理性别者比拟,完全女性心理性别者未婚率高、工作不稳定、生活环境中女性居多、性取向多项选择择男性、日常生活中多数以完全女性或女性住打扮为主、从事商业性行为

10、比例较高、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比例较低、选择变性手术的比例较高、由于跨性别遭到过暴力或虐待的比例较高。跨性别女性人群的定义是生理性别为男性,而心理性别以为不是男性的人群。本次调查中发现跨性别女性人群80.0%以上未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居多,70.0%以上有兄弟姐妹即非独生子女较多,但成年以前的生活环境中男性较少,女性较多,父母关系一般或较差。这与前期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6。调查对象中性取向选择男性较多,有16.3%的人做过变性手术,有64.3%的人有过无保护性接受性肛交性行为,有38.1%的人从事商业性行为。而多项研究以为78多性伴、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商业性行为等都是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讲明跨性别

11、女性人群中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本研究对跨性别女性人群的心理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心理性别方面,跨性别女性人群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女性心理性别者,即以为心理性别可分为男、女两类,而本人完全属于女性心理性别,另一类是模糊心理性别者,以为心理性别不能简单分为两类,心理性别有的是倾向于男性但又不完全是男性,有的是倾向于女性但又不完全是女性,还有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也就是非男非女的性别模糊者,这与Bauer等4的研究有类似处,即跨性别女性人群对于心理性别的认同不是传统的两分类,而是定位于性别谱上的某个位置,倾向于男性或者女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心理性别分为男性或女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完全女性心理性

12、别和模糊心理性别两者在婚姻状况、能否有固定工作、生活环境、性取向、何种打扮从事社会生活、能否做过变性手术、能否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能否从事商业性行为、能否由于跨性别遭到过暴力或虐待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既往的国内外研究当中,并没有相关方面的研究。与模糊心理性别者比拟,完全女性心理性别者未婚率高、工作不稳定、生活环境中女性居多、性取向多项选择择男性、选择变性手术的比例较高、日常生活中多数以完全女性或女性打扮为主、从事商业性行为比例较高、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比例较低、由于跨性别遭到过暴力或虐待的比例较高。完全女性心理性别者未婚率较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完全认同本人的女性心理性别,以为选择

13、男性才是正常的婚恋状态,不能接受与女性的“同性婚姻,但现实又不能实现与男性结婚,故而选择未婚居多。而心里性别模糊者由于对本身的性别定位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在父母、亲朋好友及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容易接受与女性结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完全女性心理性别者在成年以前其生活环境中女性较多,父母关系一般,这能否与其心理特征的构成有关还需进一步调查。完全女性心理性别者性取向选择男性比例较高,是由于他们认同本人为女性,选择男性是其作为异性恋者的“正常性取向,这与性别模糊者不同。由于完全女性性别者完全认可本身的女性心理性别,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女性化,如化装成女性、戴假发、穿女装等,或者服用雌激素促进女性化

14、,或者通过手术方式变性。完全女性心理性别者比模糊心理性别更多的从事商业性工作,可能是由于该人群比性别模糊者心理方面更需要男性的认可,通过这种方式与男性发生性行为,同时进一步强化自我的女性心理性别认同,国外研究发现910,跨性别女性会通过从事商业性工作、具有多个性伴等方式来强化自我的女性心理性别认同。由于跨性别人群的众多特异性,以及他们由此产生的众多与常人不同的行为,完全心理性别的人群更渴望得到更多的认可、认同,可能会比心理性别模糊的人碰到更多的复杂环境,会遭到暴力或虐待。综上所述,跨性别女性人群在性别认同、性别表现及相关行为方面有其特异性,该人群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完全女性心理性别者与性别模糊者,两者性别表现及相关行为等方面存在众多不同,完全女性心理性别者心理特征及相关行为更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建议对该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心理干涉,促进该人群进行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