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防控与应急处理能力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综合防控与应急处理能力讨论.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区域综合防控与应急处理能力讨论我国目前面临大气、水、土壤等多方面的环境风险问题,突发性、累积性环境风险问题并存。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式以及环境禀赋存在差异,各地区面临的环境风险问题以及具备的解决环境风险问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根据环境风险特征差异,综合考虑相关领域工作基础和案例代表性等因素,选择江苏省、安徽省铜陵市以及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作为试点案例地区。江苏省处于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化工企业诸多,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以及运输是主要的环境风险来源,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相对较好,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根据江苏省经济发展特点,综合考虑不同产业类型、环境脆弱区和典型工业城镇,从苏北、苏南、苏中三
2、个区域选取12个区县开展评估。铜陵市位于我国中部省份安徽省,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采选加工经过产生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对人群和生态的影响,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风险问题。鉴于铜陵市面积仅有1200.7km22016年之前,主要环境风险源相对集中,可采用区县级指标体系分析评估全市环境风险。贵阳市和安顺市位于西部地区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环境风险问题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开采、冶炼以及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贵阳市对全市整体风险水平进行评估,安顺市分别对8个区县进行评估。一、区域环境风险评估“7步法本次评估主要采用区域环境风险评估“7步法,见图1。共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第一步确定评估范围与评估机构,第二步初步
3、筛查,第三步收集缺失信息;研究阶段:第四步分析突发性风险情形,第五步分析累积性风险情形;总结阶段:第六步综合分析,第七步提出降低环境风险的对策措施。二、区域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估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估共有32项评估指标,其中环境风险源强度S15项、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8项、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M9项见表1。根据上述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县级环境风险源强度S、县级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县级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M指数,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县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指数R。R=0.4S+0.3V+0.3M根据县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指数R的数值,断定环境风险。三、区域累积性环境风险评估累积性环境风险评估指标共24
4、项,包括行政区域环境风险源强度指标S12项、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指标V9项、环境风险管理能力M3项见表2。根据上述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分别计算行政区域环境风险源强度S、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环境风险管理能力M指数,根据下面公式计算行政区域累积性环境风险综合指数R。R=0.4S+0.4V+0.2M根据行政区域累积性环境风险综合指数R的数值,断定环境风险。评估数据来源于各地统计年鉴及环保、交通、港航、国土、安监、农业等部门统计资料及补充调查资料。数据基准年为2013年。四、确定环境风险评估等级江苏省12个区县的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估等级大部分为中等水平,少部分为低水平,累积环境风险评估等级均为中等。铜陵市
5、突发性和累积性环境风险等级均为中等水平。贵阳市和安顺市8个县区的突发性和累积性环境风险评估等级大部分为一般水平,少部分为中等水平。作为试点案例应用,上述风险等级仅反映了采用试验性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但由于受指标体系、评分标准以及数据全面性和准确性等影响,结果可能并不能特别客观、准确地反映试点地区的环境风险水平。但试点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突发性和累积性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的可行性,评估经过和结果可以以为加强试点地区以及国家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参考。五、因地制宜,加强防控建立和完善区域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区域环境风险监控预警制度和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三方面。加强环境风
6、险防控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对环境风险源、敏感环境受体的监控,行政区域监测预警能力和污染物拦截能力建设等。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加大应急财力和人力投入、构建重点布局和全省联动的应急体系网络、加强环境应急演练三个方面。调构造。禁止新建冶炼、钢铁、火电、水泥、基础化工等“两高一资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城市工业经济绿色转型。优布局。城区周边重化工业进入工业园区,搬迁工业区下风向和工业区内居民区,优化危险化学品港口码头和城市给排水布局,确保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降强度。加快企业治污设施提标升级改造,对现有重化工业企业施行升级改造,加快城市和工业
7、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削减污染物排污强度。提能力。加快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加强区域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健全多部门信息分享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环境风险应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强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建立覆盖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对风险源施行分类、分级、动态、全经过管理。加强工业产业构造调整和废水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依法关停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低、小、散企业,淘汰沿河流域落后生产力,关停、取缔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流域内饮用水水源地上游高污染高风险行业环境准入
8、;建设水源地保护区公路水路危险品运输管理系统。加强地下水型水源地补给径流区内风险防备;建立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提高环境应急指挥能力;强化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对能力;加强环保部门环境应急和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应急人员业务水平。加强源头防控。以涉重金属、危险废物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炼焦等行业企业为重点,施行重点风险源“一厂一档,加强对重点风险环节管控;提高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建立健全风险源动态数据库。强化区域综合防控。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年度目的和任务,流域内主要污染物实现排污浓度和总量控制双达标;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大环境敏感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暴露和易受损地区保护力度;合理优化布局,降低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危害。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企业和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快推进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作者:曹国志贾倩王鲲鹏朱文英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