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拟探析.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67779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拟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拟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拟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拟探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拟探析摘要:经脉系统是中泰传统医学的核心基础理论之一。泰式推拿疗法和中医针灸、推拿均在经脉系统理论指导下构成,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方面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临床疗效。因而,系统总结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的构成、分布规律和临床应用,对于分析比拟两种传统医学经脉系统的异同及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交融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键词:泰医;中医;经脉;循行经脉系统作为中泰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传统文化的沟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泰医(ThaiTraditionalMedicine,TTM)是独具泰国民族特色的传统医学,据史料记载距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为泰国人民的繁衍兴盛和疾病防治、健康促进

2、做出了宏大奉献。而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与疾病斗争经过中构成的,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与完善,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宏大奉献。时至今日,中泰医学仍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临床特色彰显于世界民族医学之林。经脉系统是中泰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深化讨论中泰传统医学静脉系统的起源、循行途径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深入理解经脉的详细内涵、促进中泰医学的对外沟通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泰医经脉的循行分布泰医十主经脉在身体上的分布同中医经脉分布为左右对称分布和正中线分布。其中分布在左侧的经脉有:Itha、Sahatsarangsi、Lawusang;分布在右侧的经脉有:Pingala、Tawa

3、aree、Ulanga,分布在正中线上的经脉有:Sumana、Nantakawat、Kitcha,而经脉kala-tharee是由脐部发出四条左右对称的经脉1。(1)经脉Itha(左)与经脉Pingala(右)经脉Itha与经脉Pingala都由脐部发出,分别向左、右外斜下方循行,经过下腹部至腹股沟外侧,沿大腿外侧前缘下行,至髌骨外上缘向后横行至大腿背侧腘窝中央凹陷处,随后沿大腿背侧中线上行至髂后上棘,沿髂后上棘上缘横行至脊椎旁开1横指处,沿脊柱旁上行至枕骨下缘,于枕骨下缘处,两条经脉分成左侧、中间、右侧三条经脉。左、右两侧的两条经脉沿侧头部循行,止于太阳穴2。其循行途径与中医膀胱经在后背部第

4、一侧线的循行类似,但方向相反。同时,位于中间的经脉沿后正中线上行至巅顶,并沿前正中线下行至两眉之间,其类似于中医督脉的反方向走行,最后于两眉之间分为两支,左右下行,止于两侧鼻孔中。(2)经脉kalatharee经脉kalatharee由脐部分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对称分布的四条经脉,其中向左、右两侧斜上循行的两条经脉,分别经过左、右两侧上腹部及侧胸部,绕行腋前壁后,沿上肢内侧正中下行,在腕关节处分为五支,分别止于五指末端,五指末端部相当于中医的十宣穴;向左、右两侧斜下循行的两条经脉,经过下腹部至腹股沟中点,分别沿左、右大腿内侧下行,在足背踝关节处分为五支,分别止于五趾末端。经脉kalatha

5、ree在背侧的循行:在上肢背侧,沿肩胛骨上缘绕行至上肢背侧循行,在腕关节处分为五支,分别止于五指末端;在下肢背侧沿髂后上棘上缘绕行至下肢背侧外缘,止于外踝尖后凹陷处;在背部沿脊柱旁开约2横指处循行,其与中医膀胱经在后背部第二侧线的走行类似,连接在上肢及下肢背侧循行的经脉,其位置较经脉Itha与经脉Pingala稍外侧。(3)经脉Sahatsarangsi(左)与经脉Tawaaree(右)经脉Sahatsarangsi与经脉Tawaaree都由脐部发出,向外斜下方循行,经过下腹部至腹股沟稍外侧,分别沿左、右大腿内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踝关节后向上循行,沿大腿外侧中间上行至股骨大转子处,随后向前上方至

6、髂前上棘上缘后继续上行,经过侧腹部,夹胸骨上行,经过颈部及面颊,止于双目,其循行与中医的足少阳胆经主干循行较类似。见图4。(4)经脉Sumana经脉Sumana由脐部发出,沿前正中线上行,经过上腹部及胸部,止于咽部,其循行道路与中医的任脉类似,但方向相反。见图5。(5)经脉Lawusang(左)与经脉Ulanga(右)经脉Lawusang与经脉Ulanga由脐部发出,分别向左、右外上斜行,经过上腹部至乳头,沿左、右两侧胸部向内上方斜行至锁骨上窝,随后继续沿颈部上行,经过颞颌关节,止于双耳,其在胸部的循行与中医的足太阴脾经较为类似。见图6。(6)经脉Nantakawat经脉Nantakawat由

7、脐部发出两条平行的经脉Sikhinee与Sukumand组成,经脉Sikhinee沿正中线下行,经过下腹部,止于尿道;经脉Sukumand沿正中线下行,经过下腹部,止于肛门,其循行道路与督脉在下腹部循行方向相反。见图7。(7)经脉Kitcha经脉Kitcha由脐部发出,沿正中线下行,经过下腹部,止于会阴,中医经脉中的督脉则是出于会阴部,沿正中线上行。2泰医经脉的主治范围泰医中的经脉主要是治疗经脉所经过的部位、组织、器官的疾病,各经脉根据其循行分布可知其主治病证。中医经脉与泰医经脉类似,其主治范围也主要包括经脉所经过的部位、组织、器官的疾病,同时,中医经脉还能够治疗相属络脏腑的疾病。泰医各经脉的

8、主治病症如下。(1)经脉Itha与经脉Pingala循行经过下腹部、大腿、膝部、背部、头部、鼻部,与下腹部、膝部、背部、颈部、头部、鼻部相关,可治疗腹痛、胆囊炎、膝痛、背痛、脊髓损伤、颈肩背疼痛、头晕、头痛、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痛等。(2)经脉Kalatharee循行经过腹部、胸部、背部、四肢,与腹部、胸部、心脏、肺脏、四肢以及生理和心理平衡相关,可治疗胃痛、疝气、黄疸、胸痛、心律不齐、心绞痛、咳嗽、关节疼痛、四肢瘫痪、忧郁、精神分裂症等。(3)经脉Sahatsarangsi与经脉Tawaaree循行经过下腹部、下肢、胸部、颈部、面颊、眼部,与下腹部、双下肢、胸部咽喉、口腔、面部、眼部相关,可

9、治疗阑尾炎、下腹痛、膝痛、腿部痉挛、胸痛、咽喉感染、口腔感染、牙痛、面神经麻木、白内障、青光眼、视力下降等。(4)经脉Sumana循行经过上腹部、胸部,颈部,与上腹部、胃、胸部、肺脏、咽喉相关,可治疗上腹痛、恶心、呕吐、反酸、消化不良、胸痛、咳嗽、哮喘、支气管炎、咽喉感染等。(5)经脉Lawusang与经脉Ulanga循行经过胸部、乳腺、颈部、下颌部、颞颌关节、耳,与胸部、肺脏、乳腺、咽喉、下颌部、口腔、牙齿、耳相关,可治疗胸痛、乳腺疾病、咽喉感染、牙痛、听力丧失、耳鸣等。(6)经脉Nantakawat中Sikhinee与Sukumand循行经过下腹部、尿道、肛门,与下腹部、子宫、尿道、肛门相

10、关,可治疗胃痛、月经不调、尿路感染、腹泻、便秘、大小便失禁等。(7)经脉Kitcha循行经过下腹部、会阴,与下腹部、生殖系统、性功能及生育能力相关,可治疗疝气、性功能障碍、不育、月经不调、前列腺炎、阴道炎等。3中泰经络系统的异同点31中泰经脉系统的理论及组成泰医经脉系统是在泰国人民长期的生活及临床实践中逐步构成的,并经过逐步的积累,构成了系统的经脉系统及其指导下的如泰式推拿等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在四肢关节疾病、胃肠功能失调及呼吸道疾病等方面的治疗中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泰医以为人体中气血是通过全身72000条(也有称2700条,泰国传统fo教中此数字有数量无穷大之意,并非指详细数字)经脉在身体内运

11、行3。泰医经脉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经脉感传现象,而中医经脉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感传现象、气功的行气、腧穴主治成效的总结、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4。泰医经脉经络和连属部分中仅有十条经脉进行联络,络脉和其他连属部分还未有明确的发现和记载,而中医经脉经络和连属部分中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又包含十五络脉、孙络、浮络,连属部分包含了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他们互相连接,组成一个周而复始的联络系统。32中泰经脉的命名泰医十主经脉的命名由巴利语与梵语的自然物质名称组成,没有明确的分组,其命名规律亦不清楚。例如Sahatsarangsi是太阳,Tawaree是水,Kalatharee是火

12、,Sumana是茉莉花的意思等1。而中医十二经脉的命名则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构成,且有特定的命名规律,其命名方式为:手足+阴阳+脏腑,即构成手太阴肺经、手太阳小肠经等十二经脉的名称。33中泰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在经脉循行分布方面,泰医十主经脉的起止点均为人体的脐部而终于身体的末端,且十条经脉之间没有特定的交接规律。而中医十二经脉的起止点均不一样。手三阳经起于胸部止于手指,手三阴经起于手部止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止于足部,足三阴经起于足部止于腹部,且十二条经脉之间有一定的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互相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34中泰经脉的体

13、表分布泰医十主经脉在身体上的分布同中医经脉分布一样有左右对称分布和正中线分布,但中医的左右对称分布是指同一条经脉而非条不同的经脉。泰医经脉与中医十二经脉类似,均可有一个主干线,几个分支。中国传统医学的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的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凡属六脏的经脉称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凡属六腑的经脉称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奇经八脉则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纵横交织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35中泰经脉的脏腑属络关系泰医与中医经脉的循行均有经过人体的某些脏腑,且能治疗相应脏腑的病变,但泰医经脉与脏腑之间无任何附属联络而中医经脉却与脏腑有相对应的表里属络关系。4

14、中泰经脉的临床指导意义41中泰经脉在临床上的详细应用泰医的经脉系统在临床上的详细运用主要体如今泰式推拿疗法,泰医以为,人体疾病的产生,常由于人体中的经脉损伤、堵塞等原因导致在经脉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医师通过对经脉穴位进行按法、揉法、按压、揉压、踩压等治疗手法5,可起到疏通经脉,纠正经脉错位,使经脉内的气血流畅运行的作用,进而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并且,平常经常推拿穴位可以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灵枢经脉篇)讲:“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具体描绘了中医经脉循行所经过的部位以及其相属络的脏腑。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临床上医师主要根据人体外在的反

15、响进而寻找相应的经脉穴位进行点按、针灸等操作,以到达疏通经络,调畅人体气血治疗疾病的作用。42中泰经脉的诊治原则泰医经脉在临床上的诊治方法与原则主要与泰医四要素相关,而中医经脉的诊治方法与原则主要通过分经辨证、经络现象诊察以及经脉与脏腑的表里络属关系。其中泰医四元素之“土对应的经脉是Itha,主要与人体的皮肤、肌肉、骨骼、结缔组织、脂肪关系密切。泰医四元素之“水对应的经脉是Sahatsarangsi与Tawaree,主要与人体的水血液、眼、体液、尿液、精液关系密切。泰医四元素之“空气对应的经脉是Sumana,Kala-tharee,Chantapusang,ucham,Sikkhini,Suk

16、umang,主要与人体的呼吸系统、肠道、性欲、老化、关节运动关系密切。泰医四元素之“火对应的经脉是Ping-gala,主要与人体的体温、循环、代谢、感染密切。中医经脉主要与十二地支相关联,每个经脉都有相对应的时辰,其临床上的诊治方法与原则主要是通过根据经脉与脏腑相表里的关系以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该观点进行指导临床运用。例如手太阴肺经与寅时相对应,该时辰是肺经气血运行的最佳时辰,该时辰出现的一些病变可从肺经上治疗,同时肺经主要与人体的呼吸系统关系较为密切。又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肺经亦能够治疗一些肠道系统疾病关系密切。经脉系统是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泰医经脉体系与中医传统经脉体系存在着一

17、定的异同点。泰医经脉的一些循行道路及临床主治病症原理与中医十二经脉存在一定的类似度;而泰医对“十主经脉有其独特地见解,重视了脐部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十条经脉与泰医四元素严密结合,能更好的运用于临床诊治经过。同时根据泰医经脉理论体系所创立的泰式推拿疗法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广泛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为世界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宏大奉献。传统中医的经络理论则广泛运用于临床上,其与十二地支联络密切,且主要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即经脉与脏腑属络原理运用于临床诊病治病。中医十二经脉主要以针灸的手段在临床上运用且技术成熟,针灸的适应症较广,其中在治疗痛症、慢性病、疑难杂症等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而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传统医学的对外沟通,使传统中泰医与世界传统医学相结合,共同发展,积极推动世界传统医学的传承、发展及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