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茶与文化创意产业巧妙融合,已然成为苏州茶业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苏州旅游、茶馆、演艺业、展会等方面阐述了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经过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苏州的特点,在政策扶持、资源深挖、人才共育等方面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长效发展。关键词: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对策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了21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6.5%。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
2、发展方向。2013年,苏州已拥有7个国家级、11个省级以及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涵盖了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影视、动漫等多家企业,初步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覆盖,初显了产业集群效应。然而,发展的背后也透露出不少问题。目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由于一拥而上的建设,带来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标杆企业示范、缺少特色的运营形式,最终导致产能弱小,产业链不完好等问题。二、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升温,苏州的茶文化产业复苏势头迅猛,与茶相关的创意产业悄然兴起,详细表现为茶文化旅游、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博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一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化发展苏州太湖旅游产业协会依托其本
3、身优势,将吴中太湖自然山水景观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茶文化体验之旅,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苏州每年春季的“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已然成为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活动与形式,并在当地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随着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列入苏州吴中区“非遗名录,苏州茶文化旅游又新添亮点,深挖苏州虎丘山塘街线寻找苏州“三花文化旅游线,苏州平江路上苏州好风光土特产店成为很多游客慕名前往之地。二茶馆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苏州的茶馆先后经历了屡次的洗牌重组。最初的茶馆多以亲民价格、单一茶品的“清茶馆和听评弹讲书的“书茶馆等传统茶馆为主,之后兴起了以自助茶点为特色的杭派茶馆,
4、再到现如今多元化发展的茶艺馆,创新的经营形式和内容成为这一时期茶馆的特色。苏州现有的茶馆,在设计与功能上都越发重视文化特色,不同文化主题的茶艺,如禅茶茶艺、文士茶艺、商务茶艺等,纷纷出如今各大茶馆和茶文化展会活动中,处处彰显当代的苏式慢生活节拍。诸多茶馆中,苏州旺山“挹翠轩茶馆是最具苏州特色的中式清饮茶苑,因绝佳的环境和深厚的隐士文化有机融合而构成苏城独具特色的茶馆,并于2012年获得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荣誉。此外,2014年8月,苏州斜塘老街开设第一家公益茶馆“施斌茶馆,以茶为载体,为茶客们免费开设评弹讲座、免费培训苏州话,旨在传承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苏州茶馆的新星。这些正是苏州茶馆走向茶文化
5、创意产业的新尝试。三茶文化演艺业初试牛刀苏州根据本身的文化优势,曾先后邀请国内知名的明星刘亦菲和苏州籍明星韩雪担任苏州吴中区旅游形象大使,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品牌代言人,同时还邀请国内著名导演张晓春拍摄吴中旅游形象片,强强合作,扩大了苏州茶文化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苏州茶文化的软实力。目前,在茶为主题的演艺业方面首推福建,起步早、影响力大,主要作品有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以及乌龙茶动画片(乌龙小子),这些已然成为了当地茶文化演艺的代表作。四具备一定规模的茶文化展示场所2010年10月,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作为苏州地区首家茶博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由东山茶厂投资建造,是一
6、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博物馆。馆内系统性展示了苏州碧螺春茶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文化。此外,展馆还配套有以太湖水产为主的餐饮“得福楼,以度假休闲为主的宾馆“碧螺山庄,以品茶观景为主的茶馆“紫金堂等。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已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此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博览中心也成为苏州茶文化展会的重要场所。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的全国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平台以及一流的展会环境、专业的展会服务,该博览中心已成为苏州展示茶文化的新窗口。五举办丰富的茶会展活动在茶会展和茶活动方面,苏州正不断地做大做强。2012年,苏州举办首届茶博会,展会活动主要集展示、鉴赏、沟通、交易于一体,旨在通过大型展会以茶会友,
7、促进苏州茶文化的发展。如今茶博会已然成为常态,定期举办,成为推动苏州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推手。三、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考虑总体来讲,苏州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萌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茶文化创意产业意识尚显薄弱以往苏州茶产业主要固守于传统产业方式的发展,相关协会、行业只把文化作为单纯的营销工具,流于表象,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的深入认识。因而,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意识的普及工作亟待加强。在苏州的茶业界,“三万昌是百年老字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世纪末,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苏州三万昌茶叶有限公司把“三万昌金字招牌重新树立,
8、加快店铺连锁经营建设。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曾经辉煌的“三万昌也碰到了发展的瓶颈,原有的茶叶门店经营和传统茶楼的发展形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面对“茶产业文化化的发展形势,苏州茶企逐步意识到唯有将茶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方能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市场变化,成为业内的万年青。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苏州碧螺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积累和沉淀意蕴之深远能够肩比杭州龙井茶文化,碧螺春茶早已融入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然而,苏州的茶文化资源不止于此,尚有很多资源未被挖据与利用起来,例如方兴未艾的苏州地产碧螺红茶以及其衍生茶产品,还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苏州茶文化资源的利
9、用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三茶文化创意高素质人才短缺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发展的产业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苏州各大院校对茶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偏向于茶文化基础知识及茶馆经营管理等方面,而针对茶产品设计、策划等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导致传统产业的人才已不能知足茶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需要。近年来,苏州很多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茶学专业或茶相关课程,为苏州市场输送着具备茶知识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正不断壮大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四、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倡导茶文化消费2014年,苏州成为拥有5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宏
10、大的消费市场给茶文化消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消费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开展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积极创立茶文化消费气氛: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茶事活动,如“武林斗茶擂台赛、茶学专题研讨、专题茶展会等;在全市的基础教育中增设与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聘请茶专业人士给中小学生开设茶艺课外活动课,在苏州各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公益性的少儿茶艺体验活动,从娃娃抓起,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并走进茶的世界,崇尚中国茶文化。二构筑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苏州的茶企业、茶叶店数量固然较多,但尚未构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茶业城纷纷出现,苏州
11、茶产业正在不断升级,试图改变原有的小而分散的格局。目前,苏州建有大龙港茶城2000年、美地茶园2006年、港龙国际茶城2011年以及天荼茶城2013年四个初具规模化的茶叶专业市场,并在长三角地区打响了品牌。应对“茶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趋势,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形式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随着苏州大龙港茶叶市场转型更名为大龙港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其经营项目集茶叶茶具、茶文化沟通及培训、茶工艺品设计、仓储物流及茶相关产业为一体,积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三充分挖掘,巧妙利用苏州茶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是茶文化产品的创作来源,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苏州茶文化产业集聚区。苏州除了知名的碧螺
12、春茶之外,一些养在深闺的名茶如茉莉花茶、虎丘白云茶及相应的文化等还有待挖掘与利用。利用当代传媒的推广力,加强对地方产茶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苏州茶俗文化,复苏苏州传统的茉莉花茶制茶工艺,大胆革新碧螺春红茶制茶工艺。同时,巧妙地将茶与苏作工艺有机融合,打造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产品,丰富苏州的茶文化市场。四培养人才推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将来,苏州高校培养的专业学生必将成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能够依托当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破院校间的限制,将茶文化相关课程推广为国际教育园区网络分享课程,进而普及茶文化专业知识。同时,根据市场变化,与时俱进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
13、相关的学科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进而推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赵罡.关于苏州高职教育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考虑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夏良玉,官玉琴.论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闽茶文化产业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3李令群,谢向英.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4,1.4郭莉.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亮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J.现代旅游,2012,4.5毛雪莉.浅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商场当代化,2012,(10).6曹瑞阳,李中斌.基于SWOT分析的武夷山创意茶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王伟伟.中国创意经济发展形式选择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