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精品).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55896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精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三化协调发展是将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气力,推动“三化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措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地实现当代化建设。文中分析了许昌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指明了其“三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促进许昌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关键词许昌;“三化协调;新型城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华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当代化道路,不断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促进城镇化和农业当代化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当代化

2、的协调发展。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城镇化水平。2014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到达了54.77%,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也提高到43.8%,许昌市的城市化水平为44.2%。在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排名第10名,低于郑州、洛阳、焦作等市。许昌市是河南省施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地市,在城镇化发展经过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城镇化发展滞后对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成了极大的制约,另一方面许昌作为农业大市、粮食大市,还必需要保证耕地安全。因而,在人口、资源、环境、土地、国家政策等的约束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许昌市的必然选择。探索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保证许昌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直接的切入点

3、和突破口,是破除城乡二元构造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系统研究许昌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推进工业化、农业当代化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对河南省实现科学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许昌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1.城镇人口逐步增加,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河南省提出中原崛起战略,城镇化建设的目的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建设大郑州和培育“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发展布局,不断探索一条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在这种背景下,许昌市政府捉住机遇,大力发展城镇化,导致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14年,许昌市城镇总人口达197.2万人,与2006年相

4、比增长了31.6倍。许昌市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33.9增长到2014年的44.2%,。“十二五时期以来,与河南省平均水平相比,许昌市城镇化发展速度增长1.62%,是历年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2.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许昌市大力施行城乡建设大提升行动计划,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各类专业园区建设得以强力推进“,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2014年,该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37.8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402.0万平方米,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4.2%和19.5

5、%。其中,住宅投资108.6亿元,增长21.8%;住宅施工面积1152.5万平方米,增长18.9%。房屋新开工面积380.6万平方米,增长-14.8%。除此之外,该市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得以大力推进,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3.产业构造不断优化升级,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加强。在河南省提出施行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之后,许昌市紧紧捉住经济增长转变的有利机遇,不断优化产业构造,全面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加强。2014年底,许昌市GDP到达了210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75%,在全省18个地市排名第三。其中,第

6、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9.1亿元、1438.8亿元、480.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0%、10.0%、9.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0%、68.2%、22.8%,三次产业构造为9.7:67.5:22.8。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000年的64:17.5:18.5演变为2010年的46.5:28.2:25.4,从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能够明显看出该市从业人员流动的轨迹,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构造日趋合理,产业构造优化升级获得明显成效。4.以新兴农村社区为切入点,城乡统筹步伐不断加快。许昌市农业人口诸多,城乡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7、。2014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753元、12140元,比上年增长9.4%、10.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1613元,超过万元大关。许昌市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经过中,各地区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切入点,把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获得了良好成效。一些地区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城镇化,打破了过去把人口集中到城市的单一城镇化形式,使城乡构造、产业构造、就业构造、人口分布构造更趋合理,探索了一条农业人口居多数的地区实现城镇化的新途径。二、许昌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

8、题近年来,许昌市“三化协调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许昌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详细主要表如今下面几个方面:1.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经济发展水安然平静城镇化发展息息相关,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速度,而城镇化的发展则能促进经济发展。目前许昌市城镇化水平较低,2014年,许昌市城镇化率为4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57个百分点,在河南省各地市中排第9,与第一郑州市67.1%差距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2.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程度不相匹配在城镇化的发展经过中,还存在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速度不

9、相匹配的问题,在良性互动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根据(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课题组)的研究,选取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化水平,用城镇化率来衡量城镇化水平。2006年,该市城镇化水安然平静工业化水平分别为0.34、0.41,二者之间相差0.07。等到了2014年,该市城镇化水安然平静工业化水平分别为0.44、0.55,二者之间相差0.11。从这两组数据能够明显看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该市工业化水安然平静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四化协调发展。3.产城融合效应不明显尽管许昌市经济发展很快,但主导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程度较低,农业和农村经济游离于工业化进程之外,农民就业不充分

10、、工农分割、城乡分离的二元构造问题还较为突出。一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由于规划缺乏前瞻性,新型农村社区与中心城区、中心镇区、产业集聚区还不能实现一体化建设。二是产业集聚程度不够高。中小企业居多,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使得目前市属企业无法发挥产业集群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三是资金需求矛盾较为突出。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前的投融资体制还不够完善,融资渠道还比拟单一,政府公用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其它渠道的投资较少,无法吸引和促进社会资金进入产业集聚区建设领域,成为制约产城融合快速推进的主要因素。4.城镇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当前,许昌市城镇建设与发展

11、获得了宏大成就,城镇经济实力显著加强,城镇体系不断优化,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功能逐步完善,但是在城镇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城镇管理、社会发展等方面也暴露出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加强,但是产业构造层次偏低;投资快速增长,而消费需求明显缺乏;科技进步明显,但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城镇规划建设获得宏大成就,但大部分是依靠规模扩张、外延式发展的传统形式,单纯依靠数量增长,而不注重质量提升,单纯内涵式发展缺乏。三是城镇绿化和环保工作逐步加强,但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经过中,仍然面临着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特别严峻的社会问题。四是

12、城镇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上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仍然严重,科学的管理机制尚没有构成。五是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但仍存在着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亲身利益的一些民生问题亟待解决。5.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不强尽管许昌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经过中,非常注重“三化的协调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来看,“四化的协调发展程度不高,主要表如今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融合不深。一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没有纳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合理,使得便民化程度较低;三是城市管理信息一体化水平较低,仍然存在信息不畅;四是农村信息化水平还很弱,阻碍了农村城镇化

13、建设的进程。三、加快许昌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在立足省情和市情的基础上,持续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必须遵循发展规律,务实创新,在体系建设、发展动力、功能完善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内涵、保障要素和协调机制,创新城镇化发展举措,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能力。1.不断强化和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市场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必须加快市场主体培育,进一步发展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经济组织,十分是要重视培育一批具有活力的企业,各级政府要培育和发展各级市场主体,不断做大、做强、做好各类市场主体。如工商、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须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进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

14、入,不断拓宽经营性市场主体;银行、劳动等部门要加强协调,推进银行和企业互动,加大融资扶持力度,有效缓解个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小额贷款的完善,培育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有效工具;在土地总体规划的框架范围,知足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用地的需求,十分是在产业聚集区和园区的发展规划中,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发展;使得税收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同时在政策允许的合理范围内,使得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税收征收标准不断优化。2.促进信息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坚持建设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在保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城市建设向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和服务智能化方向发展。要优先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等智能系统,推

15、进供排水、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化,进而促进城镇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将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作为支点,综合利用城镇规划、市政交通、应急指挥等系统资源,建立起协同、高效、安全的城镇管理运行体系。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教育、就业、医疗社保和文化服务方式,完善覆盖广、使用方便、惠民利民的当代公共服务体系。城市社区服务资源进一步整合,促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力争在顶层设计、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投融资机制健全等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3.消除城乡二元构造,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就是要消除城乡二元构造,缩减城乡居

16、民收入差距,去除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缩小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支持和优化农村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有效地减轻农民负担。同时通过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惠,不断鼓励农民创业,大力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进而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农业流动,解决农业发展资金问题。二是发展非农产业,大力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非农产业作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最重要的方面,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关键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非农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对各类消费品、各

17、项基础设施的需求,进而促进各地市工业化发展和产生集聚效应,推动农村变为城镇、农民转化为市民。三是促进城乡之间公共资源的平衡配置。要逐步避免社会公共资源向大中城市过度集聚,进而实现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文化资源、社会保障资源等社会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平衡配置,建立均等、普惠、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当代化农业基地、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基本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最终建立覆盖城乡、时机均等的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4.构建“四化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城镇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关键要着眼于发展能力的激活、发

18、展潜力的释放,通过重点环节和领域的改革创新,进而不断注入“制度红利,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同时不断健全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积极推进农村耕地流转、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构造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四化协调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调配专项补偿资金对重点城市的建设用地出让金全额返还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最后要建立“四化协调发展的科学评价机制。构建和完善目的考核体系,施行以主体功能区为导向的科学评价和分类考核办法,推进“四化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刘满仓,郭元军.关于加速河南省城市化进程问题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96-98.2周其仁.时机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J

19、.管理世界,1997,(5):80-100.3叶裕民.中国“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与考虑J.经济学动态,2006,(7):54-58.4王发曾.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经济地理,2010,(12).5张占仓.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9.6耿明斋.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几点认识J.经济经纬,2012,(1):43-45.7杨重光.新型城镇化是必由之路J.中国城市经济,2009,(11):38-43.8周战强,乔志敏.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当代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2,(10):12-15.9金虎斌.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征信,2013,(1):89-92.10“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课题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44-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