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电压互感器检定装置设计研究 - 论文范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电压互感器检定装置设计研究 - 论文范文资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室内电压互感器检定装置设计研究-论文范文资料随着国家对电网计量越来越重视。电压互感器作为电能计量装置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性能及准确度直接影响电能的关口计量。影响电能计量的真实、可靠性。目前,电压互感器是计量法规定的强迫检定产品,根据检定规程的规定必须强检。而这些工作都有是由专门成立的电能计量中心进行的。随着工作量、劳动强度增加。目前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不高。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升,通过自动换接线对多只电压互感器进行检定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分析了继电器切换对互感器准确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这种方式可行。根据国家检定规程JJG314-2010(测量用电
2、压互感器)和JJG1029-2007(电力互感器)检定规程的规定:电压互感器必须强检。电压互感器的变比范围一般为6KV35KV/100V、57.7V,准确等级0.50.2级,在实际检定中由于换线频繁出现接错线的情况,接线工作效率低;再者在对同一台标准器不同变比检定经过中因每次接线操作人员不一定一样,不同变比接线接触不一定良好,会导致同一台被检互感器误差的变化合格的视为不合格。鉴于以上情况,设计一套全自动接线系统。1互感器误差来源分析电压互感器的误差包括同相分量f和正交分量。它是实时评估电压互感器准确度的重要指标。一旦误差超过规定值,则会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我们知道电压互感器的基本构造组成是由铁
3、心、所绕线圈和绝缘层三部分组成。它的误差产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激磁电流I0与一次线圈内阻抗Z1的阻抗压降所带来的空载误差这个误差不是线性的。二是负载电流与一次、二次线圈内阻抗Z1+K2Z2的阻抗压降所产生的负载误差式中K为电压比,二次电流和二次阻抗均折算至一次即电压互感器的误差:为了解决由于被测电压互感器变比不一样和台数多的情况,在实际检定中会出现接错线的问题和检测繁琐的问题;且在对同一台被测电压互感器不同变比检定经过中因每次接线操作人员不同,变比接线接触不好等情况,导致互感器被判定为超差等问题。本文针对标准电压互感器变比切换和工位切换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讨论。2变比切换和工位切换装置的设计
4、经过本文提出的变比切换装置是通过下面技术方案来详细实现:首先设计一种自带升压器35KV、10KV、6KV一体的0.02级电压互感器,一次为一组绕组,二次为多抽头的互感器容量为50KVA。如图1所示。这样我们只在二次上通过继电器切换来改变变比。装置由全自动辅助接线台、程控式互感器校验台、2级的互感器校验仪、0.02级的电压互感器、电压负荷箱3级、检定与控制系统软件组成。大致可分为两部分:自动接线装置和控制部分。变比切换装置设计的切换继电器为每个触点能够通过10A的电流。经过大量的试验能够知足电压互感器二次端频繁切换要求。辅助台装置中一次侧及二次侧导线都采取了绝缘性能最好的电力测试线。一次接线引到
5、辅助装置的外壳,辅助台外壳指标有A、X、a、x接线柱。这样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工位的切换的设计。工位的切换是在互感器的二次端对二次的极性端也就是a端。通过继电器转换。如图2所示。控制系统软件则用于控制继电器通断。本方案原理方框图如图3所示。系统基本涵盖电压互感器的变比范围。本装置面向电压比为635KV/100V、57.7V,准确度为0.2级下面的电压互感器的检定。在校验经过中标准互感器和被检互感器的测试线自动完成。无需核对,装置根据录入的互感器信息切换接线端子,全程由PC机控制。装置的切换模块均采用优质性能好的继电器,阻值小,抗干扰能力强,加强了稳定性。所有的测试线均采用优质抗耐压、绝缘性能好的
6、导线。避免了两线间爬电现象及放电现象。装置采用绝缘性材料,避免了操作人员的触电事故。在校验中可显示标准互感器和被检互感器接线信息及变比。同时对各种误操作提示。解决了互感器变比多,一次只能测试一只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测量中的不确定性。3试验验证一台试品一次10KV。二次电压100V,二次负荷15VA,准确度0.2级用传统的互感器校验台和新装置进行误差比对,结果如表1、2所示。通过比拟,检定数据与传统互感器校验台的检定数据比值差最大-0.016%;相位差几乎一样。不超过2个化整单位。符合计量规程要求。比差差异主要是继电器触点产生电阻但能够忽略不计,知足0.2级下面测量用电压互感器的规定。4结束语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探索了电压互感器变比和工位切换装置的设计和实现经过,并验证了该方式对检定结果的影响可忽略,是一种便捷、可行、科学的实现方式。作者:酒小朋单位: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