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26920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二教学目的: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把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

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经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

3、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改良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浸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浸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讲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

4、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二教学目的:1、进一步把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经历探索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经过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经过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考虑等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熟练把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五教

5、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中学生既要把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而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机,让学生经历创造的经过,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经过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的: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

6、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0的运算带括号的四则运算租船问题教学目的:1、情境创设,灵敏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沟通中勇于表达本人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本人的想法。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

7、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详细活动中,判定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通过观察、比拟,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能力目的:积累数学活动经历,养成数学考虑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目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沟通的习惯。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

8、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识别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经过与方法:在观察、操作、考虑的经过中,加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构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一样的,可以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观察物体课时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沟通,引导学生主动介入学习。经过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

9、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一样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详细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敏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构成比拟完好的认知构造。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

10、,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敏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络,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敏、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结合详细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2、经过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

11、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沟通,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拟,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经过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详细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敏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减法的性质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

12、,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经过。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能够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教学难点:灵敏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经过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详细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敏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

13、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1、能灵敏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2、能用本人的语言描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经过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详细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敏性。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响用。教学反思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详细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敏

14、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敏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能够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2、经过与方法:通过结合详细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能够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15、,会读、写小数,会比拟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把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讲明与建议1、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拟小数的大小比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场。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2、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小

16、数本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根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能够按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讲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够用小数来表示。3、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讲

17、法。“扩大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以为:数a扩大n倍,应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以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们在本套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小数的意义教学目的: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络,了解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络,理解小数的意义。3、通过分析、比照、

18、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浸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教学重点、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一、教学目的会正确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小数2.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教学目的1、理解和把握小数的性质。2、学生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田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教学目的1.学生熟练把握比拟小数大小

19、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2.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拟,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3.在学习经过中,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大小的比拟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小数位数不同时比拟大小容易与整数比拟大小的方法混淆。教学目的1.理解和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通过总结规律的经过,培养学生观察比拟,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经过,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目的牢固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l000倍。教学重点: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

20、小10倍、100倍、1000倍教学难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教学目的1使学生把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3浸透事物是普遍联络的观点教学重点: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教学目的1把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2进行单位改写的比照,学会区分3构成一种程序性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把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构成一种程序性思维方法教学目的: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

2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目的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难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能够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2、因而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能够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能够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络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单元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识别和区别它们。3、联络生活实际并通过拼

23、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络,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学会欣赏数学美。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单元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识别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单元教学难点: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络,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拟,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24、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把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教学关键:要联络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进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目的: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考虑、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积极介入探究活动,在活动中

25、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判定方法。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比拟,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把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敏的思维能力。3.激发学生的主动介入意识、自己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区别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本人观察、操作、比拟、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教学目的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经过中,提

26、升本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在介入学习的经过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探究并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2能力目的: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3情感目的: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经过中,感受数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合作

27、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难点:怎样引导学生介入到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经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怎样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的: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教学重点: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难

28、点: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2、灵敏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敏性。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络和一样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把握了。因而,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老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历,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怎样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本人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经过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

29、重要途径。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注意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本人的方式考虑问题,提出本人的解法。如,教学例1中解答“第二轮动作完成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的问题时,老师不宜作任何提示,而应让学生根据本身经历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又如,教学例3、例4时,不需要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独立考虑、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沟通,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敏性,到达提高数学考虑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教学目的:1.经历探索位数一样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经过,体会小数加、

30、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络。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加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历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目的:1.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经过,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络。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加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历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目的1、把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

31、法法混合运算。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把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目的:1.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2.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3.在不同算法的比拟中体会运算定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灵敏应用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教学目的: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构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

32、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2、恰当把握教学目的。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教学目的: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构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平移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经历和实例,感悟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经历观察、操作等经过,

33、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教学重点:1、体会平移的本质特征。2、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统计教学内容:平均数;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的: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本人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采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定。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

34、方法。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建议: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的: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采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定。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

35、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经过。“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而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学情分析】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2列方程解答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直观易懂,要加以提倡。3“假设法对学生来讲比拟陌生,教学中要捉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把握,根据详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教学目的】: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3、在解决问题的经过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建议】: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不同的方法。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