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民主与基础教育的发展.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23248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民主与基础教育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民主与基础教育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民主与基础教育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民主与基础教育的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民主与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国目前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内地和边疆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很大。固然中国实现了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免费义务教育,部分发达地区甚至实现了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但是,在“高考指挥棒暠的指引下,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校,根据升学率、资源配置等因素而划分为不同层次和等级教育机构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在现有人才选拔制度下,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博弈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家长不惜昂贵的择校费用选择资源配置相对优良的教育机构,不同的学校择优标准也因市场的需求而不断提高,这样就导致优质生源、优质师资等各种办学资源集中流向某一所、某几所所谓精英学校。在资源分配不公的情况下,学校和学校

2、、老师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教育时机、信息化程度差距等越来越大,并处于不断分化加剧之中。与此同时,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衍生出大量的培优培训机构,推波助澜,成为教育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这显然与教育民主理念所倡导的愈加开放的教育环境、愈加公平的教育时机和教育资源是背道而驰的。一、未能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固然中国一直在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但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仍然是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盛行多年的奥数、补习的积弊之风也并未因一道道禁令、一条条规定而有所收敛。比方广东省教育厅于2010年7月30日下发了(关于重申严禁中小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

3、补课的通知),重点内容为:各中小学校不得在假期组织学生集体到校上课、补课和统一组织自习。湖南省也尝试过所有学校签保证书,实行不补课、避免跟风和恶性竞争,但这些措施无一例外地都成为一纸空文,补课之风照旧故我。素质教育,还是教育学家一厢情愿的美妙理想。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一方面都认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现实利益的趋同性,即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教育质量的优劣,决定进一步接受教育时机以及将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关乎教育机构的声誉和进一步获利的程度。因而,外表化的“减负暠措施,对介入基础教育的各方都不具有吸引力,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束缚下,素质教育注定是

4、水中花,镜中月,不可能真正贯彻下去。由此可见,30余年来,在一轮又一轮的课改中,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还是自下而上的改革,中国基础教育都在力图实现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但改革成效没有充分显现,所采取的一些举措,如取消补课制度,减少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由于没有捉住问题的本质,只能“治标暠,不能“治本暠。学生的成长经过不可重复,基础教育改革不能急功近利,本文以为,中国基础教育只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真正推行教育民主化,将教育民主理念全面浸透到基础教育实践中,才能改变应试教育在学生、学校、社会中占据主导性地位的局面,才能彻底改变中国人才培养的机制。二、教育民主化是中国

5、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民主与教育民主化民主,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不仅是对公平、正义、自由的精神追求,更是一种人民幸福、国家稳定、人民自治的制度。在杜威看来,怎样体现社会的民主,应知足两个条件。第一,除了表明有着数量更大、种类更多的共同利益,更应该依靠社会群众对作为社会控制因素的共同利益的认识。第二,除了社会群体间愈加自由的交往和互相影响,以打破社会群体间各自孤立、隔离的状态,愈加要改变社会习惯,以适应由于社会群体间的交往而构成的社会新秩序4。卢梭则以为,民主反映的是“人民意志暠,是人民通过直接表决方式表达、维护和增进本人的意志。在熊彼特看来,民主只是选择决策者并制约过分行为的手段。由此

6、可见,民主的涵义广泛,不同的社会背景、政治基础,对民主的理解也不尽一样。在政府组织形式方面,民主是一种与专制相对立的政治体制;在公共诉求领域,民主意味着人民能够自由地行使权利、表达意愿;而在教育领域,民主则意味着教育中开放、宽容、平等、尊重差异性等品质。教育民主化的意蕴包括,第一,在教育体系内,允许学生多元化的存在,即以开放的态度包涵所有具有差异性的学生的存在,不仅有普通学生,还有超常学生和残疾学生;不仅有偏爱数学的学生,还有偏爱艺术的学生。第二,在教育经过中,重视“以儿童为中心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精神。这就意味着要转变“教暠与“学暠之间的关系。教育方法不再以灌输为主,而要以探究式、合作式为

7、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知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根本目的。第三,在教育中,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键期。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质,例如,在两岁左右,语言能力开场发展,在五岁左右,学生的智力逐步构成,因而,要捉住学生的发展关键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便开展有效的教育。最后,在教育中,要有平等的教育精神。不仅要关注学生入学的时机平等,还要关注学生享有教育资源的平等。(二)教育民主化对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民主化的推进,有利于社会不断改革和进步。现代教育民主化的发展,对中国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社会愈加关心审慎的和有系

8、统的教育5。第一,教育民主化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即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精湛的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开放、多元、包涵、平等的精神品质。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优质的教育经过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经过,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经过的一部分6。对于各级教育机构,优质的教育,更蕴藏着教育时机公平的内在品质。第二,教育民主化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不同的区域,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学生应该具有自由选择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现实的状况是,由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地方保护主义等限制,在基础教育阶段,除非缴纳昂贵的借读费用,学生不能自由选择外地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这就意味着区域间必然构成无法自由流动的

9、教育壁垒。这种教育壁垒,转而会强化区域间教育不平衡发展的状态。第三,教育民主化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的全部覆盖。这意味着所有地区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都能被纳入普通教育体系中接受教育。除此之外,还意味着可对有差异性的学生施行全纳教育,使其享受普通教育体系的资源,并获得成就。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景与对策(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与方向在(教育规划纲要)的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主要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根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实现终身教育。值得关注的要点有:第一,在教育体系的构建中,以基础教育中的义务教育为重点。其在校生稳固率要从2009年的90.8%提高到20

10、15年的93%,以及2020年的95%7。除了要实现普通学生的义务教育,还要实现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的地区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8。第二,在教育改革中,要实现教育平衡发展。一方面,要实现教育资源分布的平衡发展。对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要进行教育资源的倾斜。另一方面,要消除以“重点学校或非重点学校暠等作为获取教育资源确实定标准。在教育实践中,通常会把学校根据办学能力、升学情况等划分为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以此来分配不同考分的学生。这种做法严重损害教育公平。层级低下的学校,难以获得充足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也无法遭到高分学生的青睐,更

11、无法吸引优秀老师的参加。在这种教育阶层体制下,低阶层学校学生很难通过教育进行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难以通过教育改变本身的境遇,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第三,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首先是重点培养人的德育,社会成员有高尚的品格,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其次,要注重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育目的下,就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用社会实践和教育知识来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暠9。(二)中国基础教育体制的改革对策在我国教育现状基础上,要推进教育民主化,需要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主要内容有:第一,树立

12、全纳教育的观念,对所有学生进行教育关心。在全纳教育观念中,所有的学生,无论肤色、地区、民族、贫富、能否残疾,都应该享受同样的教育。在教育实践经过中,由于各种歧视的存在,让很多残疾学生、留守学生、流动学生等遭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忽视和排挤,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支持。要践行对所有学生平等的教育理念,需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推行和建立全纳教育观念,惠及每一个学生。第二,构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对所有学生进行教育接纳。在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双轨制教育体制,即普通学生在普通教育体制中就读,特殊学生在特殊教育体制中就读,进而把特殊学生隔离在普通教育体制之外。(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不断扩大残

13、疾人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比例和规模10,让更多的残疾学生享遭到普通教育体系的教育资源。因而,应积极推进一体化教育体制改革,让具备条件的特殊学生,能够在普通教育体系中接受教育,享遭到国家教育政策的福利。第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机制,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以儿童为中心暠的教育理念,并不否认教育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和存在的各种问题,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缺陷补偿和潜能发展,同时,也能够针对学生的需要施行有效教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机制,不仅有利于构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地位,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和发展学生

14、的个性。第四,利用当代化的教育技术,解决非本籍学生的教育流动。对于流动学生和留守学生,由于生活和学习条件的限制,缺乏应有的家庭关爱和家庭教育,也无法获得较好的学校教育资源,有的甚至辍学。针对目前这种以户籍制为基础的教育政策,能够运用当代教育技术予以解决,如建立“一生一学籍暠的终身学籍制度,进行全国联网,学生无论在何处就读,都能及时记录学籍和就读信息,就能打破地域界线,便于非本籍学生及时享遭到当地的教育政策,实现教育流动。第五,运用国家政策和财政的双调控,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资源贫乏。对于教育资源贫乏的地区,首先要运用国家政策和财政的双调控,解决师资缺乏和经费缺乏问题。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

15、政策,如推行“免费师范生暠政策,国家补贴赞助,减免师范生学费,学生毕业后回原籍或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中小学任教,以此来解决相关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缺乏问题。某些地方政府尝试实行“农村老师编制制度暠,保障农村地区老师的编制,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基础教育工作。部分地方政府除了在政策上对贫困地区进行倾斜,在财政上也给予了大量投入。(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为目的,对于老少边穷地区施行财政倾斜,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实现全国教育资源平衡分配11。第六,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的管理制度改革,建设民主化的学校。在当代学校教育中,要实现学校管理体制的民主化,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6、对校长的任职实行选举制度,对学校的重大决策启动民主决策机制,以充分反映全校教职工的意见。在权利的监督方面,要引用校外人士、老师等主体对权利进行监督,进而避免权利无法得到监督而产生腐败。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四、小结当代教育应是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追求平等、开放、包涵的民主教育理念,该理念蕴含着老师和学生平等的教育观,并带动了从课程到课堂,从老师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等一系列的变革。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引下,我国制定了(教育规划纲要),文件对基础教育的教育体制、财政支持、教育手段、中小学的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目前基础教育的发展窘境,提出了从思想观念到详细实践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策略,例如在社会层面推行全纳教育思想,构建一体化的教育体制,确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机制,利用当代化教育技术解决非本籍学生的教育流动问题,运用国家政策和财政的双调控手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以及针对基础教育的学校制度,推行校长负责制、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机制,进而构建民主的当代基础教育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