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22929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精品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毕业生就业实行“不包分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安置制度。详细地讲,就是执行者“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剧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怎样正确把握本人,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毕业生们就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笔者现就结合本人多年来从事职生指导教学工作的经历,谈谈下面几点看法。一、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经过中几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一自卑心理中职生普遍以为本人没有考上普高,是无能的

2、、是失败的,以为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部分同学都以为本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而,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本人,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而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这使得中职生在求职经过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从此他们对前途担忧,对将来丧失自信心,缺乏自尊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本人,不敢主动介入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窘境之中。二自负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以为本人是做“白领的,是国家干部。这种心理表如今择业上,则是他们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居高不下,没有将本人位置摆

3、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本人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于是这部分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脚踩几只船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就业受挫,难以找到本人满意的工作,产生心理失衡。三盲目从众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本人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本人就往哪里挤。他们以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本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本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一事无成

4、,空留一声叹息。四矛盾心理这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碰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会左右为难。例如,他们总是以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待遇稳定,风险较小,但又嫌收入不高;而本人创业收入较高,但又觉得太辛苦。于是他们总是举棋不定,总是进行痛苦而矛盾的选择。这种既要顾及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又要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收入、福利条件的矛盾心理,最终往往会使这些中职生失去了过多的时间与机遇。五攀比心理中职毕业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以为“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过去我一切顺利,如今我仍然会顺利的想法。即便有些单位非常合适本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常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本人,

5、却找到一个比本人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种攀比的求职观,不能从本身实际出发,经常会耽搁先机,到头来却不利于本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六依靠心理有些中职毕业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较好,在择业经过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之上,寄托在拉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商,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自信心,少点依靠,敢于竞争,才能在诸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七冷漠心理当一些中职生在择业中因遭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会出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等反响。

6、他们自以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决定听天由命听凭发落。冷漠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是逃避,他们不再想主动争取择业时机,不再去努力,以为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八实惠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的中职生往往在招聘会上,讲不上三句话就问“能给多少钱,工资多少,奖金多少,能不能分配住房。他们的眼睛只盯在外资、金融、保险、电信类企业,错过很多很好的时机。他们往往“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边远地区一套房。孰不知沿海城市的待遇虽高,大城市的发展时机虽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专业都合适在沿海和大城市发展,西部地区、边远地区也是同学们建功立业的地方。鉴于上述种种现象,不良就业心理状态

7、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造成了本质性阻碍,因而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已是迫在眉睫。二、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一更新就业观念,捉住时机,顺利就业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但是,我们仍有很多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却往往跟不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他们留恋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害怕人才的竞争;他们片面理解就业,以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对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有国单位,则以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显然,持这种过时的就业观念,是不可能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上被择优录用的。

8、因而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调整目的,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干部身份的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强调毕业生要树立大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本人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本人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捉住时机,顺

9、利就业。二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而,中职学校首先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应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构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严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本人,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将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十分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商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中职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

10、助中职生更客观的认识本人、分析本人的优势及缺乏,指导学生怎样提高本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更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三要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的自自信心自信是对本人一种积极评价,中职毕业生要相信本人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介入竞争。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的。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一定正确认识自我,认真客观地分析本人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检查本人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怎样,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到达的事情。同时还要正确

11、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本人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怎样,竞争强度怎样;本人的理想职业与本人所学的专业能否相符,假如不符合,该怎样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详细要求等等,综合加以考虑,确立就业目的。当然中职毕业生还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经常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的及使用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不断寻找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但自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本人的能力水平。中职毕业生只要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本人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自信心十足。四要指导中职生正确对待挫折,迎接挑战有的毕业生择业失

12、败后,就无颜面对别人,不敢与用人单位接触,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其实人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挫折的。关键是碰到挫折后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找出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去战胜它。固然失败和挫折是伴随人生的事情,但它也是磨练人的最好时机,一帆风顺并不利于锻炼人的意志能力。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步,勇于面对挫折,克制困难,坚定不移,有利于积累社会经历,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除了以上几点之外,作为家庭要关心和引导本人的子女求职择业,注意减轻他们的求职压力,与孩子们做到心理沟通,并与学校互相配合。同时,他们的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求职择业环境与气氛。这就要求国家要制订和公布相应的就业法规,规范和完善就业市场,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使毕业生依法求职,守法择业。总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解决好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必将促进中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奉献气力。参考文献1陈泮成.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J.现代教育论坛,2005,112沃建中.中学生心理导向第六册M.科学出版社,1992.3胡春光.试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