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银行管理的论文范文集锦.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768144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于银行管理的论文范文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关于银行管理的论文范文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于银行管理的论文范文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于银行管理的论文范文集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关于银行管理的论文范文集锦有关于银行管理的论文范文集锦诗琪.能够增加获利能力。合理应用贷款利率上浮,做好存贷差的测算,能够获得更多的贷款利息收入,进而创造更多的利润。3.能够进一步完善信贷准入退出机制。科学地运用利率市场化的杠杆,能够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同时使质量不高的客户收益下降甚至无法获得收益,进而迫使这部分客户主动地加以自己改良;而风险隐患较高、低信誉度和零信誉度的客户将被迫从信贷市场主动退出。(二)负面因素。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管制政策,利率的变动和存贷款利差均由代表政府的央行确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多大的变通余地,只能被动接受,以致于构成利率波动无风险的思维定式,即便对利率波

2、动风险有所意识也只是浅层次的。最典型的例证是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屡次降息,其间包括利差的缩小,这种大幅频繁的利率调整事实上已经构成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然而,据调查,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频繁大幅下调利率的风险,有意识地防备和躲避者却寥若晨星。金融机构这种利率风险防备意识和定价能力的缺失,使之在利率市场化后的经营面临着的冲击和压力不可小觑。能够预见,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将是我国金融机构经营的主要风险。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有:一是存贷款利差缩小的风险。根据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历,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总体水平会升高,但并不意味着存贷利率的同步升高,

3、而往往是存款利率升幅大于贷款利率的升幅,造成利差缩小,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获利空间变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和其他表外业务不发达,利差收益占银行机构总收入的90%以上。因而,利率市场化后一定时期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着极大的经营压力。二是利率波动的风险。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利率对经济变数的敏感性大大加强。经济的过热与低迷,货币资金的供求变化,通货的膨胀与紧缩,外资的大量流入与流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与下降等因素,都会引起利率的大幅波动。商业银行面临利率波动的风险主要表如今: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即来自于可重新定价的资产和重新定价的负债的不匹配所引起的

4、利率风险;利率构造的风险,即存款贷款利率不一致或短期存贷款与长期存贷款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所造成的风险;客户选择提早还贷或提早取款所造成的风险,等等。三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由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尽管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就已经存在,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还不到位,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应有风险防备意识,十分是在经济金融领域里信誉缺失较严重的条件下,当商业银行获得了贷款定价权之后,一些自己约束机制差的银行为了追逐高收益,愿意将信贷资金投向愿意出高息而还款能力差的企业或高收益、高风险行业;一些不法企业成心隐匿不利于其融资的信息,以高息为诱饵,恶意套取银行信

5、贷资金;也不排除银行工作人员与企业合谋化公为私的案件增加,进而凸显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管理论文:银行监管理论发展讨论【摘要】银行管理论文:银行监管理论发展讨论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我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摘要:银行业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但它同时又是最容易引发系统危机的部门。在怎样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方面,经济学家和银行家都以为,银行业监管的责任特别重大。为防备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政府出台了大量有关银行业监管的政策、制度和协议,经济学家们也对银行业监管问题进行了艰辛的研究和探索,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关键词:银行监管;监管理论;金

6、融机构Abstract:Thebankingindustryisthemostbasicandmostimportantfinancialinstitutions,butitisalsomostlikelytotriggerasystemicrisksector.Howtoensurethestabilityofthebankingsectorintheoperation,economistsandbankersagreethattheresponsibilityforbankingsupervisionisveryimportant.Toguardagainstanddefusefinanc

7、ialrisks,toensurethestabilityofthebankingsectortorun,the20thcentury,sincethe70s,theinternationaleconomicorganizationsandgovernmentsintroducedalotofinformationonbankingsupervisionpolicies,systemsandprotocols,economistsalsotheissueofbankingsupervisionpainstakingresearchandexploration,andhaveachievedfr

8、uitfulresults.Keywords:bankingsupervision;regulatorytheory;financialinstitutions前言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也日益引起中国的经济学家、金融学者的兴趣和关注。尤其是即将走过三年历程的中国银监会,在以勇气和智慧开启中国银行业监管新局面的经过中,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制度框架的构建工作,其探索和创新更为中国银行监管理论的构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银行监管理论与本土实践的结合,加快中国银行监管理论的建设和总结,本期(理论前沿)周刊专门邀请两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撰文对银行监管理论进行介绍。阎庆民博士曾

9、任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出版过(中国银行业监管问题研究)、(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等多部专著。他以为:总体来看,当代金融理论研究呈现出既分化又综合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在银行监管问题研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银行监管研究的对象越来越精细,研究范围从最初的防止银行挤提,到后来的金融管制直至目前的银行风险监管。发展到如今,银行监管问题已分化为并表监管、功能监管、跨境监管以及弹性监管等诸多的研究领域。但另一方面,银行监管问题并没有像其他经济学领域(如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汇率理论、利率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一样构成独立、完好的理论体系,大量理论性的观点、方法和思路均是分布在

10、各类文献中,为阐述特定问题而出现。在此情况下,银行监管研究与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综合、穿插和浸透现象,社会利益论、乔治J斯蒂格勒管制理论、佩茨曼价格决定模型、波斯纳管理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凯恩的管制辩证法理论等很多新兴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被移植于银行监管问题研究,一些其他经济管制部门(如电信、铁路)的研究方法和案例也被引入到银行监管研究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风行西方经济学界的博弈论、线性规划和计量经济学更是对银行业监管研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正是根据上述研究方法,理论界对银行监管的经济学原因进行了研究。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监管理论,有的是从监管的原因出发,有的是从监管的实际效果出发

11、,有的是从监管的机制出发,不同的侧重点构成了金融市场失灵论、金融社会崩溃市场论、政府掠夺论、特殊利益论和多元利益论等理论解释。阎庆民博士通过(现代银行监管理论的发展)一文为我们阐释了这些代表性理论的精华所在。潘文波博士来自银行监管一线,对中国银行监管工作探索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努力有着切实体会,他通过(中国银行监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一文展示了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致力进行监管制度、方式和手段创新的有效尝试。新春伊始,我们推出本组文章,希望在中国银监会成立三周年前夕,有更多的学者和实践工作者能够参加银行监管理论的研究行列。相信借助国际视野与本土资源的双重优势,针对中国银行监管的理论讨论也能

12、成为最前沿的金融学术研究。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是企业获得外部融资最重要的渠道。格利和肖强调指出,银行把借款人需要的长期信贷组合转变为短期的存款组合,降低了交易费用。为此,各国政府对银行监管给予高度重视。但对于为什么要进行银行监管,监管的效果是如何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监管理论。一、金融市场失灵理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管制的解释为:管制是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政府公开公布这些行动是要努力制止不充分重视社会利益的私人决策。经济学家将经济管制理论应用于金融监管,以为在不存在信息成本或者交易成本很低的前提下,政府对银行强有力的监管能够提高

13、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使社会福利水平最大化,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论被称为公共利益理论,或者称为官方监管观点,其政策含义是,私人部门一般缺少相应的信息、动力和能力去监控企业和银行机构,因而,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机构对银行进行监管。(一)市场失灵暗含在公共利益理论背后的经济学现象是金融市场失灵。西方经济学家以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因信息缺乏而在金融制度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分别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是在交易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信贷风险的

14、借款者,经常就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因此是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例如,风险企业或诈骗者往往最积极地寻求得到贷款。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决定不发听任何贷款,即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小的选择。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指的是:借款者可能从事从贷款者的观点来看不希望其从事的风险活动,由于这些活动很可能使这些贷款不能归还。例如,由于使用的是别人的钱,借款者可能将本来用于生产的贷款投资于高风险的股票市场以获取高收益。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可能决定宁愿不做贷款。(二)银行危机的外部性银行危机的外部效应也是需要政府监管银行一个重要

15、原因。外部效应的最主要特征是存在着人们关注但又不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微观经济学已经证实,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源的配置不能到达最优化,影响到经济运行的效率。信息不对称可以能导致金融机构的广泛倒闭,产生金融恐慌。由于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广大储户不可能清楚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否稳健,因而,一旦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发生怀疑,就会出现传染效应和羊群效应,单个银行的风险问题或者倒闭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响而导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好的银行和坏的银行概莫能外,由此而使公众蒙受宏大损失,并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在当代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财务的高杠杆特性,也使得这种外部效应更为明显。(三)法律的不完备性现实社会是变化

16、的,而法律具有稳定性,当初制定的法律并不能完全反映后来的变化,即存在时间的不一致性。因而,法律具有不完备性,不可能到达最优。而假如人们知道法律的局限,就会钻法律的空子,法律就失去了最优的阻吓作用。由于法庭必须是中立的,不能够成为主动执法者,由于主动执法意味着执法者必须参与案件,要有本人的立场。因而,需要有一个与法庭相分离的机构,即监管者。从功能上来讲,法庭与监管者的不同在于,法庭的执法方式是被动的,执法只要在上诉后才进行,监管是一种主动的执法方式,能够在有害后果或事件发生之前监督、调查、甚至要求停止某一行为。因而,在法律不完备时引入监管机构的主动式执法就能够改良执法效果。监管是政府行为,不同于法庭。银行管理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